【东吴非银|保险】中国平安沟通 投资要点:我们认为,作为昔日大金融的龙头,中国平安隐含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的正向期权属性,当前公募基金对保险股几乎没有持仓,没有交易对手盘,估值惨不忍睹,在开门红预期催化和资产端磨底向上阶段,极具性价比。 近期公司主动将路演反馈与市场沟通,我们总结如下。 1.短期公司股价波动加大主要受港股市场及防疫情势预期变化所致。 2.寿险改革观察:1)经济下行压力下持续推进全面改革,数字化营业部试点年底全国推广,有望在经济复苏时展现成效;其他渠道改革有序推进,包括新银保渠道改革(私行财富管理团队产能目前是钻石团队1.4倍)、社区网格化独家特色(赋能代理人开展孤儿保单管理,继续率明显改善)。 2)高端康养和居家养老模式独特,赋能产品端改革,构建公司竞争特色。 3.当前公司无法给予2022年和2023年NBV指引,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NBV降幅在15%~20%,2023年可实现个位数正增长)。 4Q22单季NBV增速需要考虑4Q21同期调整精算假设(增速下调7pct.);9M22累计NBV同比下降19%,当前在费用精算假设上仍有压力。 4.2023年展望:1)开门红目前按照公司节奏有序推进,公司定价相对合理,并不激进。 2)疫情形式仍不可控,队伍绝对数量仍有小幅下行压力。 5.剩余边际预计仍有下降趋势,1H22保单13个月继续率改善,理赔有改善趋势,寿险OPAT增长仍有韧性。预计2022年全年集团OPAT增速在3%-5%。 6.产险信保业务线下催收团队有序推进但受封控影响较大。车险短期受益于疫情,但市场竞争依旧激烈。 7.其他tips。1)平安并非纯寿险公司,作为综合性金控平台,公司持续深耕医疗健康和金融科技领域,生态圈护城河在于好医生、方正医疗资源等。 2)房地产风险,在华夏幸福计提拨备后,地产风险敞口可控。 3)公司在资产负债久期匹配上,寿险资负缺口已收窄至6年以内。 4)寿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是监管最低要求的2.8倍,集团现金流充裕,分红动能充足。 5)NBV的复苏需要全面考量队伍数量、结构、产能。 当前新银保渠道和社区网格化队伍招募情况良好,2021年多元化渠道对NBV贡献已提升至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