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谈谈您是如何着待投资的? 我觉得投资要认知每一类资产,比如说固定收益、权益、外汇、衍生品等等,每一类资产都有自已独特的风险收益特征和运行规律。大家最熟悉的是权益和固定收益两类资产,那么这两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和运行规律,又有什么不同呢? 权益资产有几个重要的特点和规律:1)从历史统计的规律看,权益资产的长期收益率较高;2)权益资产的收益率,和企业经营的基本面关系更大一些;3)对权益资产的定价,一方面是和自身盈利质量相关,另一方面和市场对企业未来的信心相关。估值层面,包含了很多因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对于一个基金经理来说,他能够看清楚的是企业自身经营状况,这是客观事实。但是要判断清楚估值,有点类似于博奔,和各方面因素有关,包括市场的资金面、交易结 构等。 所以决定权益资产最后价格的,既有基于客观事实的部分,也有基于看不见摸不着的 因素。这让权益投资更像是社会科学,要把握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讲完了权益资产,我们再谈谈固定收益资产。相比于权益资产,固(星球/公众号:合合纵纵投研)定收益投资更像是自然科学。我们抛开市场的涨跌或者宏观经济的波动,只看资产收益本身,如果只考虑持有至到期,不考虑市场波动因素,根据票息公式,其实在买入的那个时刻,你未来的收益就已经确定了(在不考虑风险的前提下)。 出来的。就是5%每年乘以10年。这里面的收益率,没有掺杂任何博奔因素,所以更 像是一种自然科学。这意味着,对债券资产的投资框架,需要用更多理性的思维来 做。 那么接下来,能否聊聊您在固定收益上的投资框架? 前面提到,固定收益投资,更像是自然科学,但也要涉及到一部分人文科学的部分,这就是市场的波动,会导致债券的估值发生变化,而估值的变化,会对债券投资的收入分布产生影响。 跌到0%,相当于把区间收益率里面的50%在第一年就给你了。假设后面市场又好起来了,收益率从0%变成了5%,相当于你第一年赚的50块,到了第二年又亏回去了。所以,宏观层面是债券收益波动的主要来源。 我把自已的债券投资框架按照优先级分为五大部分:久期、期限结构、相对价值、交 易、利差, 久期是最重要的策略,和经济运行、货币政策松紧有明显的相关性,需要对宏观经济做出一定的判断。在市场持续处于利率下行状态下,久期就要更长一些,在利率上行阶段,久期就要更短一些。这就是债券投资中,和社会科学结合最多的部分。当然,我们也会用数量的统计工具,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做研究。 期限结构、相对价值、交易、利差,这几大策略在方法论上会更确定一些。 以债券的相对价值为例,先通过定性层面把不同债券的流动性、收益率、期限等特征算出来。就好像对比两个人谁更好,先把这两个人的各方面特点刻画出来。然后,再根据自已的性格或者偏好进行选择。我们在做相对价值策略时,也会根据组合的要求构建一套统一的体系标准。按照这套标准,把不喜欢的债券剔除掉,把喜欢的债券纳 入到组合。 这五个不同的策略,你如何结合市场和产品的特征进行应用呢? 首先,优先级的排序基本上不会变化,即久期、期限结构、相对价值、交易、以及利 差。 其次,不同市场状况下,不同的策略会有各自表现,这里面有大量的自然科学成分, 相当于是一种真理,可以写进教科书的那种真理。 在真理之外,还会出现一些定理,也就是在不同的前提假设下,会有不同的应用。比 如说在久期在我们的架中是第一位的,类似于数学中的Delta,是一阶导数。但是在 低波动环境中,久期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在今年1到4月的时候,市场的波动区间很窄,这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低久期组合和一个中等久期组合,呈现出现的收益率差不多。可能两个基金经理对久期的判断有差异,但最后呈现了相似的投资收益,说明这个阶段久期因素在整体投资框架中的重要性在发生变化。 相对价值有点类似于相亲,一位男士长很帅,另一位男士性格好,到底要和谁去相亲呢?这就需要两点:1)对资产(即这两位男士特征)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清晰的刻画;2)建立一定的评价标准(是外形权重更高,还是性格权重更高) 交易策略,更多是基于历史上的一些规律和市场结构。比如说一般到了季度末资金面会紧张,那么资金面紧张市场大概会有一种什么表现。我们对交易策略的要求是,要符合数理统计的规律,也要符合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因果可论证。 我们所有的策略,无论是久期、期限结构、还是交易,除了符合数理统计的规律外,还要有经济学的解释。既要有自然科学上的解释,也要在人文科学上说得通。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好的策略。 宏观经济的波动性这些年在变大,导致过去的一些体系不再适用,那么您的框架是如 何应对当前的宏观特征? 首先,我们要研究哪些是市场的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尽量在不同的经济阶段 去把握主要矛盾。 其次,要把握大的宏观背景下,一些特有的市场状况。比如说当利率市场化进程没有那么快的时候,央行更多愿意通过数量化手段进行流动性的调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央行更多会从价格和数量调控相结合的方式来做。宏观环境的变化,就要求我们把投资框架去做一些进化。 我记得刚开始在银行做投资的时候,主要就是町着银行信贷这一个指标。一般银行信贷很好的时候,债券市场表现就不会太好。因为银行信贷好了,投债券的钱少了,收益率就会上得比较多。 后面,随着央行货币调控方式发生改变,信贷数据的重要性相对下降,而社融指标的重要性提高了。因为一些贷款是以各种非标的形式出现,不包含在一般贷款中。这里又派生了影子银行等,所以观察信用货币派生的指标变得更加丰富。 再举一个例子,过去央行看通胀水平,主要通过CPI指标。到后面CPI指标波动幅度变 小了,核心CPI数据不怎么动了,这时候PPI指标就和央行的决策关联度更高了。 事实上,投资框架体系必须随看市场持续的进化,需要不断去理解市场内在逻辑并解 构发生了什么变化,甚至市场参与者的结构变化,也会对投资体系带来影响。我们做 投资,不能只停留在某一个历史规律中。 转债是债券投资中很重要的一类资产,能否谈谈这类资产上,您是怎么做投资的? 目前整个转债资产的容量已经达到了7000-8000亿,相比于三年前的体量大了很多。 但是如果和固定收益类的整体规模相比,转债的市场容量还是有限的。从转债的持有 结构看,有比较大比例在非活跃持有人手里,导致一批可转债的流动性是比较差的。 这些特点,都导致了转债资产有比较独特的波动特征:估值提升和回归较慢。所以我们看到转债涨起来的速度是比较慢的,但是跌起来会比较凶。估值即便出现了泡沫,还是会受到强趋势的影响,不会一下子回归,可是一旦估值回归的话,因为流动性比 较差,容易出现快速下跌。有可能赚了一年估值抬升的钱,一个星期就全部跌回去 了。 对于固定收益投资来说,我们持有人整体的风险偏好比较低,而转债的风险收益特征,相比其他固定收益类资产显得有些特殊。转债的潜在预期回报率,显著高于各类固定收益资产,但转债的波动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固定收益资产。这意味着,单独持有转债资产,对于低风险偏好的客户来说,持有体验可能并不好。 从转债资产的特征中,我们更多会把转债作为固定收益组合可选的的投资标的之一, 司的基本面研究可能是退而求其次的。 我会比较相信市场上具有统计规律的一些打法,比如说市场上曾经流行的“双低策略” (低价+低溢价率)。在90%以上的情况下,转债的收益率都能明显超越其他固定收益 类资产。还有基于溢价率的投资策略,也能体现出不错的风险收益特征。 我们并不是用单一策略去做转债,而是把握转债在不同阶段下,什么样的打法更有效。对每一个策略的内涵需要做分析。其次,用组合搭配的方式,把转债的高波动性特征规避掉。力争使转债发生回撤的时候,对组合的影响变小一些,减少对持有人造成不好的持有体验。 为什么可转债投资中,择时那么重要,能否再谈谈? 我们把转债看成是一个带有权益属性的资产,虽然自下而上看不同券种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收益差异性,但如果把转债和纯债去比较,你会发现这两大类资产的风险收益差异很大,也导致了对转债来说,自下而上选债券就相对不那么重要了 从历史数据看,几乎95%以上的转债持有期收益都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债券,那么我 们可以相对确定地说,转债的长期预期回报率是高于其他债券资产的 但是另一方面,转债也会阶段性出现很高的溢价率,这个溢价率并不符合资产本身的 定价。毕竟对于一个8万亿公募基金的债券市场来说,7000亿规模的转债容量还是比 较小的。而且,有些债券基金由于无法投权益资产,就只能去投转债资产。 我们可以把高溢价率看做股票市场的高估值,到最后高估值一定会回归的,虽然不排除能支撑一段时间。那么大概率来看,不合适的价格介入高溢价率的转债最终也会亏钱。这里面的矛盾就是,即便概率上来看中期一定会亏钱,短期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就通过开发的策略,去控制高溢价率回调时带来的回撤,提高投资这类资产的风险收益比。 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相信规律,也要对仓位进行控制。 这些年债券资产的风险因素很多,有自上而下部分,也有自下而上部分,您是如何去 获取收益的? 坦率说,过去五年债券资产基本上是在一轮系统性的牛市中,除了2020年4月到年底 的这一个阶段是系统性熊市。在一个系统性的牛市中,纯多头策略的债券基金,一般来说是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当然,我因为对各类资产都比较了解,投资收益更突出一些。而在系统性的熊市中,我们这些有最低仓位限制的纯多头基金,又不太容易规避,可能也会出现回撤。 其次,我比较看重产品本身的属性。既然我们管理的属于相对较低风险产品,那么就 要在努力帮助客户控制住回撤,这个可能比博取收益更重要一些。我之前在银行做自营的时候,养成了一个比较好的习惯,一旦市场发生一些风险事件时,会主动去降低仓位或者调整持仓结构。 , 接下来想聊聊关于您的超额收益,公募基金相比于银行端,有着天然的负债端劣势,您来到公募基金后,是如何去获取超额收益的? 我觉得超额收益来自三个认知:认知资产、认知产品、认知负债。 首先,我们要认知资产。我比较幸运,在银行从业的前六年时间,基本上把各类资产都看了一遍,包括外汇、衍生品、债券、以及外汇和债券相关的衍生品。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各类资产都做过实盘投资,形成了一定的专业优势。 其次,我们要认知产品。在银行做投资的时候,产品特征和公募基金有些不同。在银行,我们管理的产品没有持有人负债端的影响,主要是完成每年内部的收益考核目标。来到了公募基金后,理解产品的特征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背后有持有人的投资目标各不相同。我们拿到一个产品,先要理解这个产品的定位是什么,希望解决了持有人什么问题?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持有人对于回撤的容忍度也不同。 最后,我们要认知负债。我们的持有人是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那么要让持有人满意,仅仅做出收益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比较好的过程管理。根据不同的负债端特点,做好相匹配的投资定位。 我以前在银行做自营的时候,会有一个负债端止损的概念。管理公募基金,更要对负债端理解清楚。否则,在业绩不好的时候,会出现客户的赎回,导致你被迫要卖出债券,产生的冲击成本可能进一步拖累业绩。 权益市场的交易结构中,非专业的散户会给专业机构贡献超额收益,但是债券投资都 是机构和机构之间交易,您是超额收益是不是意味着某些方面做得比别人更好? 债券投资是一个勤奋+智慧两方面的范畴。勤奋意味着你比别人多付出一份努力,就能得到多一份的回报,这点和股票市场投资非常不同。你投资股票,如果方法不对,再勤奋也不一定有效果。所以,多付出一些勤奋,是能帮助我多实现一些收益的 其次,前面也提到要不断迭代自已的投资框架。市场永远是在变化的,现在的债券投资,和十年前的债券投资从方法论和市场关注侧重点上已经完全不一样。我觉得自已的优点是,比较能够去倾听市场参与者的声音,了解他们逻辑框架,如何去理解市场的。相比于故步自封在原有的框架中,我更愿意去理解市场目前是怎么想的,相信市场的一些判断是有道理的。 最后,这些年来超额收益确实在收窄,也就是变得“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