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二十大”开幕式报告的词频统计前二十位中新增了“现代化”、“安全”、“战略”等词汇,15个部分中新列了“人才”和“安全”两个版块,报告传递的积极信号众多,我们对其中的六大看点进行深入剖析。 看点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报告强调新发展理念,并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发展方式上,推动在多维度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方面,继续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制造业向数字、绿色化升级,由生产导向继续转向消费导向;转化增长动力方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深化改革。此外,要在新的国际形势下,通过“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构建起“以内促外”的发展格局。 看点二: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报告更加强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从细分领域看,第一,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将着力加快发展;第二,数字化、智能化持续推进,建设数字中国。此外,服务业也将向实体经济及公共服务更加侧重,我国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消费结构升级、产业融合与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 看点三:推动区域经济布局优化,加快形成优势互补格局。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具体思路上,一是依据各地区的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分工、优化发展,二是促进各类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 其三,优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供给。 看点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完善分配制度体系。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方式是完善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首次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主要将依靠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财产税系列税种可能在后续开征或扩大征收范围。我们预计后续将进一步加大税收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调节力度,包括提高直接税比重、优化间接税并降低间接税比重及加强税收监管等。 看点五:新安全格局,突出供应链、国防及网络。报告强调从全局的角度保证各个领域的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其中三个方面尤为重要:第一,与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先进制造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第二,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军工等领域建议重点关注;第三,与平台稳定与数字经济高度相关的网络安全。 看点六:坚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清洁能源与低碳产品。报告更加强调绿色低碳对于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能源层面,全国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继续推行煤炭清洁化;产品层面,鼓励使用更具低碳和创新属性的绿色产品,重点关注中上游能耗较高的领域,如建筑等;交易层面,扩展碳汇交易的领域,完善碳交易机制。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地缘政治风险。 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共分15个部分: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八、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九、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十二、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十三、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十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五、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十九大相比,本次报告新列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两个版块的内容,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围绕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五个统筹,软硬件的安全与发展是未来五年的新增重要主题。 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从词频统计来看,本次报告与十九大报告相比,前二十位的词频中新增了“现代化”、“安全”、“战略”等词汇,“经济”的词频由十九大的排位第20,降至第38位。对于新发展格局,本次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要素配置来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明确“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新型工业化领域中的高端制造、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网络安全和数字经济等将是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此外,报告还阐述了完善分配制度、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祖国统一等重要主题。总体来看,报告传递的积极信号众多,我们对其中的六大看点进行深入剖析。 表1:“二十大”开幕式报告与十九大报告词频统计前二十位对比 看点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本次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报告中再度强调新发展理念,与中共第十九大报告的提法相比,新增构建以内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目前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将转向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对经济发展的关注重心将逐步从“增速”向“质量”转移。2017至2021年,在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等多重挑战下,我国不变价GDP五年复合增速为6.8%,低于上一个五年8.6%的水平,但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2021年我国GDP约109. 6万亿元,GDP总量仅次于美国。2021年我国人均GDP 为8.1万元左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相对发达国家较低,经济质量和效益仍有提升空间。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应对好内外部经济挑战,巩固经济发展基础,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从挑战来看,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挑战增多,短期内全球“加息潮”掀起、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外需减弱的问题,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仍对国内经济有所扰动;中长期国际地缘政治动荡加剧,逆全球化趋势延续,供应链脱钩风险增大,经济面临的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大幅增多;此外,我国国内也需要应对收入增长减速、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技术模仿创新收益下降、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等挑战。从机遇来看,在科技和产业变革之下,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也是全球经济社会转型的新趋势,需要及时把握住这两大发展机遇。同时,我国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牢固,比如具有超大规模的统一市场、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雄厚的物质基础、丰富的人力资源等,经济发展仍具有较大潜力。 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创新能力不足、农业基础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收入分配仍有差距、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仍存在短板和弱项等方面。 因此,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新发展理念对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增长动力的转换提出更高要求。 经济发展方式上看,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扩张经济造成了资源过度消耗、投资产能过剩等多重问题,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模式仍是“不搞粗放型发展”,重点在于推动经济在产业协同、区域平衡、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上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就意味着我国过去单一的GDP增长激励目标将难以适应今后的发展模式,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将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需要将除GDP增长以外更多的“非经济”因素纳入激励和考核的目标中,并掌握好多个目标之间的平衡。优化经济结构方面,从产业端来看,我国在2012年后跨过了工业化的高峰期,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比持续提升,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也逐渐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但较美国80%的服务业比重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另外,虽然工业增加值的占比不断下降,但制造业仍然是提高国家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未来发展趋势是向数字化、绿色化进行创新升级,并突破卡脖子技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从需求端来看,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在三大需求结构中占比提升明显,由2012年的51.1%提升至2021年的54.5%,生产导向的经济结构将继续向消费导向转变,同时消费升级也利于带来新的消费增长点。另外,经济中投资贡献率虽有所下滑,但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中仍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扩大有效投资也是后续经济发展的需要。转化增长动力方面,现阶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包括理论、体制、人才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创新,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同时,还需要向改革要增长动力,我国目前生产要素市场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行政干预过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促进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此外,要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构建起“以内促外”的发展格局,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新发展格局主要通过“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者的结合来构建。2021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从2006年的峰值64.2%下降至34.2%,内需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其中,扩大内需是促进内循环的支点,需要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打破地区之间的市场壁垒,再逐步打破内外循环之间的制度性障碍,通过构建起国内大循环来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 表2:近期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及文章 看点二: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本次报告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第四大条,与十九大报告中第五大条“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相比,除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外,进一步强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从细分领域看,第一,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将着力加快发展。2022年1-8月,制造业投资增长10.0%,较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4.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3.0%、14.2%,增速持续维持高位,对制造业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0%、27.4%。政策层面,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财政税费政策,金融信贷政策,保供稳价政策,投资和外贸外资政策,用地、用能和环境政策,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措施。今年4月1日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至8月31日,制造业企业累计享受退税5377亿元,退税规模居行业首位。后续优惠政策将持续倾斜,重点关注航天航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第二,数字化、智能化持续推进,建设数字中国。2021年12月,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了2025年三项具体目标,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另外,2021年1月,财政部与工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