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CIC工信安全]:2022年智慧城市白皮书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2年智慧城市白皮书

2022年智慧城市白皮书

(2022年) 引言 “智慧城市”在国内经过数年发展,在行业内部已经积累了众多实践经验和落地案例。2021年是“十四五”开篇布局之年,也是新基建重点发力之年。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引领相关综合解决方案朝着走深向实、协同布局、社会与生态共赢的方向发展,为智慧城市进一步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为此,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工业大数据分析与集成应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联想集团集合各自优势资源,汇集在智慧城市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产业实践,共同编制《智慧城市白皮书——依托智慧服务,共创新型智慧城市(2022年)》。 本书通过梳理智慧城市的发展脉络,总结当前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变化,以典型应用场景为例,发掘智慧城市新内涵,提出了一系列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架构、新建议,意在为建设应用技术先进、社会效益良好、生态环境友好的新型智慧城市提供参考。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人民网财经研究院 联想集团 CONTENTS 目录 1宏观背景与现状1 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1 中国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原因6 2中国智慧城市的内涵10 中国智慧城市的基本定义10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导向11 中国智慧城市新内涵15 3智慧城市整体框架17 总体规划层18 技术实施层19 目标效用层22 4智慧城市应用案例25 产业赋能:提升行业智能水平,增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25 服务惠民:协同多重解决方案,惠及普通百姓生活28 绿色低碳:实现城市能源优化,发展与生态相统一31 5中国智慧城市的未来展望35 治理思路改变——从“城市数字化”到“数字化城市”36 阶段重点改变——从“建设智慧城市”到“运营智慧城市”…36 互动形式升级——从“人与人的联接”到“万物互联”37 宏观背景与现状 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从2008年开始,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探索经历了智慧城市探索期、智慧城市调整期、智慧城市突破期、智慧城市融合期等几个阶段。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非常广泛,但核心主线是利用“新IT”提升城市服务质量。 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从2008年起,综合政策引领、技术进步、产业推进等因素,可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图1-1)。 智慧城市探索期:探究建设发展实践 从2008年底智慧城市概念提出到2014年8月,主要特征为各部门、各地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相对分散和无序。 1 智慧城市白皮书(2022年) 2探008索-2期0142调014整-2期0152突015破-2期0202融020合-至期今 各分自散为无战序国协同家指统导筹战系统略整上合升精全细面治融理合 引发全球热潮 2城0市08”:概“念提智出慧, 我面题国解强决调信技息术化层问 2部0出12台.1《1:关住于建开 展试国点家工智作慧的城市通知工作》,开展试点2局0《12关.1于2:开国展测智 慧云工作平的台通建知设》信试息点 2部0和13国.1家0:标科准技委 公等市布20大个连试、点青城岛 国际协家调层面工成作立组,部由中推国央进智网慧信城办市牵建和头 设 20展14改.0革8:委国、家工 做出全面部署 业八和部信委息印化发《部关等于健促康进发智展慧的城指市导意对智见》慧,城第市一建次设 城市列为城市发 2014:将智慧展三大目标之一 慧城市”与“互 2015:提出智联网+”相结合 2三0五16”.0提3:出“建设十 建设 新型智慧城市 2中0央16办.0公7:厅中、共国务《展院国战办家略公信纲厅息要印化》,发强进调新型分智级慧分城类市推 市20场18监.10督:管国理家总 局出、台国《家智标慧准城委市信南》息技术运营指院2019.03:作国务告 强柔性调化智治慧理城市要 2部0部20长.1王1蒙:徽时发任表住署建名新文行章动《》实,施提城出“市要更大化、幅精提细升化城、市智科能学化 治理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 2央0、21国.0务2院:提中出共推中动智城市能协网同联发汽展车与智慧2更0新21”.0首3次:写“入城总理市 的对接 21602部1门.0联4:合住印建发部《等关于提意加高见》快居,发住提展品出数质推字的进家指庭导数字型家智庭慧基城础市“平一台与网新通办智”慧、物“业一管网理统、管智”慧、社会区化信专业息服系务统等以平及台社 图1-1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图 智慧城市概念于2008年底提出,随后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全球智慧城市的发展热潮。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初期阶段更多强调的是从技术层面解决城市的信息化问题。2012年11月,我国住建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发布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指标体系,这是我国首次发布的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正式文件。同年12月,国测局下发《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与此同时,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于次年10月正式公布大连、青岛等20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此时,有关智慧城市政策尚处于摸索阶段,既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牵头的归口部门。 2 智慧城市白皮书(2022年) 智慧城市调整期:各方展开协同布局 从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主要特征为国家层面成立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各部门不再单打独斗,开始协同指导地方智慧城市建设。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出台,该规划推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等八篇具体实施内容,其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列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 2014年8月,我国第一份对智慧城市建设作出全面部署的权威文件《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制定,该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此外,文件关注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暴露出的“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和风险突出”等问题,注意到了“一些地方出现思路不清,盲目建设”的苗头。 2015年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尤为重要的一年。“智慧城市”和“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智慧城市相结合,鼓励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基础共性标准研制推广和融合发展。 同年12月,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原有的各部门司局级层面的协调工作组升级为由部级领导同志担任工作组成员的协调工作机制,工作组更名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网信办共同担任组长单位。依托部际协调工作机制,各部委共同研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问题,推动出台智慧城市分领域建设相关政策,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政策体系逐步健全。 智慧城市突破期:战略地位开始提升 从2015年到2020年,主要特征为提出新型智慧城市理念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3 智慧城市白皮书(2022年) 智慧城市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重点内容是以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分享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分割。 2016年3月17日,正式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自此,新型智慧城市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将智慧城市列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2016年4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勾勒了网络强国战略的宏伟蓝图,会议强调指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国家标准。随后,《智慧城市信息技术运营指南》《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指南》等国家标准相继出台。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从参与主体严重缺失的独角戏阶段逐渐向导向纠偏、标准完备的转化。从“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到“智能城市”“智慧城市”,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推动我国城市工业现代化和信息智能化逐步向更高层次进阶。 智慧城市融合期:新IT带动布局下沉 2020年以来,人工智能、物联网、5G、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培育了创新土壤,新冠疫情也为城市带来了精 4 智慧城市白皮书(2022年) 细化治理的线上新常态。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数量快速增加,发展规模也在同步扩大。 一是国内智慧城市数量连年攀升。 据统计,我国开展的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等相关试点城市超过500个, 超过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均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等智慧城市群(带)发展态势。2019年新型智慧城市评价结果显示,超过88%的参评城市已建立智慧城市统筹机制,进一步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落地实施。 二是智慧城市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从线下服务到线上服务,从简单的电子政务,逐步发展到智慧城市1.0、2.0、3.0, 智慧城市已逐渐覆盖了政务、民生、产业和城市运营等各种场景,智慧能源、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等特色亮点和创新应用相继涌现。但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宽带网络和高速无线网络接入还未完全覆盖,导致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存在不少“盲点”和“盲区”。 三是水平提升,智慧城市信息化愈发重要。 信息化技术在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和水平提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通过开发政务APP、普及自助终端,让越来越多的事项可以通过小程序、APP、自助终端等渠道自由完成,群众刷刷脸、动动手指,就可享受随手办、随时办、随地办的便捷体验。其次,基础设施智能化的快速推进也极大促进了城市的智慧化,比如智慧管网、智慧水务等基础设施的铺设推动了智慧灯杆、智慧井盖等应用,提升了市政设施的数字化水平,为加速建立城市部件物联网感知体系提供了基础。 四是类型多样,智慧城市多样性不断加强。 各省市在发布实施智慧城市总体行动计划的同时,不断推进“智慧教育”“智慧 医疗”“智慧交通”等具体领域实践,结合地理信息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将建筑、街道、管网、环境、交通、人口、经济等领域运行情况通过数据进行实时反馈,进而涌现出了一批政务、教育、就业、社保、养老、医疗和文化的创新服务模式,可以提供便捷化、一体化、主动化的公共服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 5 智慧城市白皮书(2022年) 新型基础设施、卫星导航、物联网、智能交通、智能电网、云计算、软件服务等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正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中国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镇化速度快速提升,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前提。同时,快速城镇化之后城市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又急需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来缓解,最后通过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推动,智慧城市在中国广泛部署,成为推动中国城市良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的快速城镇化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前提 从20世纪80年代起,工业信息技术和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逐渐加深,给互联网产业生态和数字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城市信息化进程也随之加快,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图1-2)。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4.72%[1],预计到2035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2%左右[2],产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高度集聚于一些地域性的中心城市,城市空间结构也由城镇化向新型智慧化逐步转型。2010年起始,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移动互联网和工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