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西南证券]:海外论文精译:ECB:不同场景下美元升值对非美国家的外溢性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海外论文精译:ECB:不同场景下美元升值对非美国家的外溢性

2022-10-12常潇雅西南证券陈***
海外论文精译:ECB:不同场景下美元升值对非美国家的外溢性

2022年10月12日 证券研究报告•策略专题报告 海外论文精译 ECB:不同场景下美元升值对非美国家的外溢性 摘要 全球大约40%的贸易是以美元结算,因此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美元的波动会对非美国家产生外溢效应。在一般研究和投资者普通印象中,美元升值一般对应着全球经济活动收缩,然而现实中情形并非如此简单。 例如,假使美元升值,但背后主要是受到美国需求大幅扩张驱动的,那么本身就会对非美国家产生两个截然相反的影响。首先,美国需求扩张下全球贸易量活跃,带动非美各国生产活动;然而当今全球贸易大部分采用美元结算,因此美元升值会被动地抬高非美国家进口可贸易品价格,进而拉高生产成本,这样一定程度反过来压制非美国家生产积极性。那么此种情况下美元升值对非美国家的影响则取决于非美国家贸易额对于汇率和美国需求的相对弹性。 一般研究很少考虑到上文提到的各种可能性,而今年欧央行的一篇工作论文 《EPluribusPlures:ShockDependencyoftheUSDPass-ThroughtoRealandFinancialVariables》做了很好的补充。论文主要根据美国GDP、10年期美债利率、美元指数和美国CPI的不同变动情况来界定出四种场景,进而再去考虑四种场景下美元升值对于34个非美国家贸易额和资产价格的外溢效应。我们认为在特殊事件频发的今年,美元升值背后有多种场景驱动,因此这篇论文的结论值得参考。 依据经济和资产价格变量主观界定了不同场景,文章通过符号限制的VAR模型合成了“USDemandshock”(美国需求因子)、“USSupplyshock”(美国生产因子)、“USMon.policyshock”(美国货币政策因子)和“USRiskshock”(美国金融风险因子)这四个因子。四个因子总共能解释86%的美元指数季度变动,具有最大解释力度的是美国金融风险因子和美国货币政策因子(分别能解释28%和27%),其次则是美国需求因子和美国生产因子(分别能解释19%和12%)。这意味着这四个因子里面包含了美元变动的绝大部分信息,且能根据不同因子的变动情况来定义是什么场景下驱动的美元变化。 回归结果发现,在美国需求和美国生产主导的情形下,如果非美国家货物贸易结算中以美元结算比例越大,那么该国的出口额对于美元升值的响应系数就越低,体现在回归方程中“Exp.USDinvoicing”项显著为负。背后原因则是这些非美国家出口货物时采用美元结算,其商品出口价格跟随美元升值而变贵,进而在全球贸易中竞争力下降,因此美元升值对其负面影响较大。而对于美国货币政策和美国金融风险驱动下的美元升值,美元结算比例这一因素则不显著,原因可能是这里更多是通过资本项目的渠道来影响,而非贸易渠道。 面对今年畸高的通胀,联储开始用极端的货币紧缩应对,伴随实际利率的迅速抬升,美元也逐渐上冲至02年的水位,因此本轮更多是美国货币政策主导下的美元升值而货币政策主导下的美元升值,会对非美国家的贸易产生巨大的负向冲击。我们前期《非美国家处于经常账户恶化正反馈之中》的报告发现,本轮非美13个国家(除中国外)经常账户正在受美元升值冲击而大幅恶化,刚好与文中的结论相对应。而我们认为四季度依然可能是美国货币政策主导下的美元升值,因此短期来看非美国家贸易端可能依然承受压力。 风险提示:翻译偏差。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分析师:常潇雅 执业证号:S1250517050002电话:021-58351932 邮箱:cxya@swsc.com.cn 相关研究 1.经济筑底磨底,风格边际切换——2022年四季度A股投资策略(2022-10-11) 2.策略专题:非美国家处于经常账户恶化正反馈之中(2022-10-09) 3.全球视角下的港美股中期业绩总结及展望(2022-09-22) 4.海外精译:美国劳动参与率的周期性运行规律(2022-09-16) 5.策略专题:黄金价格的短中长期驱动力 (2022-09-13) 6.2022年中报业绩分析:增速下行趋缓,结构继续分化(2022-09-06)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目录 1背景1 2论文设计和结论1 3对当下的启示8 图目录 图1:美元升值对34个非美国家出口变动的回归系数2 图2:美元升值对34个非美国家进口变动的回归系数2 图3:四个因子总共能解释86%的美元指数季度变动3 图4:四种场景下美元升值1%对34个非美国家出口额的外溢效应4 图5:四种场景下美元升值1%对34个非美国家进口额的外溢效应5 图6:四种场景下美元升值1%对34个非美国家国债利率的外溢效应5 图7:四种场景下美元升值1%对34个非美国家权益价格的外溢效应6 图8:不同因素对美元外溢效应的回归系数7 图9:非美13个国家(除中国外)经常账户恶化8 1背景 全球大约40%的贸易是以美元结算,因此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美元的波动会对非美国家产生外溢效应。在一般研究和投资者普通印象中,美元升值一般对应着全球经济活动收缩,然而现实中情形并非如此简单。 例如,假使美元升值,但背后主要是受到美国需求大幅扩张驱动的,那么本身就会对非美国家产生两个截然相反的影响。首先,美国需求扩张下全球贸易量活跃,带动非美各国生产活动;然而当今全球贸易大部分采用美元结算,因此美元升值会被动地抬高非美国家进口可贸易品价格,进而拉高生产成本,这样一定程度反过来压制非美国家生产积极性。那么此种情况下美元升值对非美国家的影响则取决于非美国家贸易额对于汇率和美国需求的相对弹性。 另外,如果是美国自身货币政策收紧带来的美元升值,那么大概率就是美国自身GDP 收缩,全球需求下行,非美国家贸易额承压。 一般研究很少考虑到上文提到的各种可能性,而今年欧央行的一篇工作论文《EPluribusPlures:ShockDependencyoftheUSDPass-ThroughtoRealandFinancialVariables》做了很好的补充。论文主要根据美国GDP、10年期美债利率、美元指数和美国CPI的不同变动情况来界定出四种场景,进而再去考虑四种场景下美元升值对于34个非美国家贸易额和资产价格的外溢效应。我们认为在特殊事件频发的今年,美元升值背后有多种场景驱动,因此这篇论文的结论值得参考。 2论文设计和结论 首先,论文参照传统的研究方式,复刻了美元对34个非美国家贸易额(分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影响,模型简化为: � ∆𝑥�=�+𝛽∆𝑒�+∑𝑋𝑡−��+𝜀� 𝑖=1 1)表示一国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年同比; 2)表示美元名义有效汇率的年变化; 3)表示非美国家经济周期的一组控制变量。 结果显示,美元升值1%对全球贸易额的影响系数为-0.5%,这与Boz等人(2020a)基于面板回归和海关层面数据估计的-0.6%相似,这意味着美元升值将压制全球贸易额。观察34个非美国家出口额和进口额对美元的回归结果,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新兴经济体贸易受美元影响更大(但墨西哥是一个显著的例外,可能因其与美国贸易关系紧密)。同时,各个非美国家贸易额受美元影响的程度各异,即回归系数展现出了国别之间的显著差异,这可能和非美国家自身的贸易特征相关。 图1:美元升值对34个非美国家出口变动的回归系数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图2:美元升值对34个非美国家进口变动的回归系数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前文提到,这篇欧央行论文的亮点在于更细致地探讨了不同场景下美元升值对非美国家贸易额的影响,那么该如何界定不同场景呢?论文的方法是,通过美国GDP、10年期美债利率、美元和美国CPI这四个不同变量的变动情况来划分: 场景一:如果过去一段时间美国GDP、10年期美债利率、美元和美国CPI同时变动(四变量同上同下),那么此时论文定义该场景为“美国需求”占主导。例如,一段时间如果美国GDP数据保持扩张,同时美债利率和美元上行,且美国通胀抬升,那么就是四变量同时向上,那么此时大概率就是美国需求扩张;反之,则是美国需求收缩; 场景二:如果过去一段时间美国GDP向下,10年期美债利率和美国CPI上行,那么此时论文定义该场景为“美国生产”占主导。例如,一段时间内美国GDP数据下降,同时美债利率和美国通胀走高,那么此时大概率就是美国生产收缩;反之,则是美国生产扩张; 场景三:如果过去一段时间美国GDP和美国通胀下行,美债利率和美元上行,那么此时论文定义该场景为“美国货币政策”占主导。例如美联储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那么这时体现在四变量上就如同上文提到的一般。 场景四:如果过去一段时间美国GDP、美国通胀和美债利率皆下行,同时美元上行,那么此时论文定义该场景为“美国金融风险”占主导。因为在金融风险蔓延时,通常就体现在疲弱的GDP和通胀数据上,以及资金因为避险交易买入债券致使利率下行,同时美元因为避险情绪走高。 在依据经济和资产价格变量主观界定了不同场景后,文章通过符号限制的VAR模型合成了“USDemandshock”(美国需求因子)、“USSupplyshock”(美国生产因子)、“USMon.policyshock”(美国货币政策因子)和“USRiskshock”(美国金融风险因子)这四个因子。四个因子总共能解释86%的美元指数季度变动,具有最大解释力度的是美国金融风险因子和美国货币政策因子(分别能解释28%和27%),其次则是美国需求因子和美国生产因子(分 别能解释19%和12%)。这意味着这四个因子里面包含了美元变动的绝大部分信息,且能根 据不同因子的变动情况来定义是什么场景下驱动的美元变化。 图3:四个因子总共能解释86%的美元指数季度变动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成功定义出四个因子后,文章开始将因子作为外生变量,再次通过VAR模型识别不同场景下美元升值对非美国家贸易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外溢效应。 第一,在美国需求或生产主导下的美元升值1%,将会使得非美国家出口额最多增加2.3%和2.5%;而美国货币政策和美国金融风险主导下的美元升值1%,将会使得非美国家出口额最多收缩2%和2.1%。同样的,非美国家进口额在面临上述场景下的美元升值,所受影响差不多。文章认为,美元升值对非美国家贸易的外溢效应,实际上是由两股力量决定的:一是“汇率”渠道,美元走强使非美国家进口商品更加昂贵,此为美元升值对非美国家贸易的负效应。同时,美元走强还会抬高非美国家贸易融资成本(Boissayetal.2020,GopinathandStein2021)。二则是“实际”渠道,如果美元升值是由像美国需求扩张或美国生产扩张驱动的,那么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正向溢出可能会补偿前文的负效应,此时体现在美元走强对非美国家的正向溢出。 结果表明,后一种渠道在大多数经济体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当美元在扩张性场景下(美国需求扩张或美国生产扩张),尽管美元走强,但非美国家贸易依然受益。 图4:四种场景下美元升值1%对34个非美国家出口额的外溢效应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图5:四种场景下美元升值1%对34个非美国家进口额的外溢效应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第二,美元走强对非美国家国债利率的影响较为有限,平均是10到30个基点作用。普遍而言,美国需求或美国货币政策主导下的美元走强,将会抬高非美国家的国债利率,表现为美元指数对非美国家的正向溢出;美国供给和美国金融风险主导下的美元走强,将会拉低非美国家的国债利率,表现为美元指数对非美国家的负向溢出。 图6:四种场景下美元升值1%对34个非美国家国债利率的外溢效应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第三,非美国家权益价格受美元升值的影响则较为一致:如果是美国需求和美国生产主导的美元升值,对非美国家权益普遍有着正向溢出作用。这意味着,尽管美元升值可能导致非美国家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负担加重,但美国需求扩张时所带来的需求增量还是能让非美公司有着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