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美联储加息、国内疫情反复和供应端扰动等多因素影响,铜价波动剧烈。 广东省铜材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12%,冶金技术水平也备受瞩目,铜上下游企业分布均匀。为了解目前产业实际运行情况,我们深入广东省铜加工企业进行调研。 本次调研时间为2022年9月26日-2022年9月29日,调研对象为广东省铜加工企业。调研内容涵盖企业生产经营、下游订单、原料采购和行情判断等情况。 调研结论1.订单欠佳,下游分化,传统旺季不旺市场偏谨慎,长单签订占比小。 整体订单欠佳,终端分化:空调、卫浴等传统需求订单明显下滑,电力、变压器和新能源方面订单有增量。珠三角地区倚重出口,下半年终端出口订单较上半年减少约20%。 四季度是传统旺季,预计环比会有所好转,但不看好改善幅度。 2.以销定产,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加工企业均以销定产,产销平衡,成品只设常备库存。大中型企业开工率50%~60%,小企业开工率甚至只有30%~40%。 黄铜产量下滑,部分企业反馈降幅约30%;紫铜产量增加,主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消费提振。 3.低价竞争,普遍亏损,行业洗牌定价模式为“铜价+加工费”,相对透明,下游订单不足情况下,低价竞争严重,行业普遍亏损。企业努力保住市场份额,中小型企业生存困难。 4.原料偏紧,只设常备库存,电费上涨抬升成本近一个月以来,铜现货升贴水维持高位,原料偏紧。面对未来不确定性,企业多根据订单按需采购原料。 电费单价由去年的0.8元上涨至目前1.4~1.5元,明显抬升企业生产成本。部分企业采用光伏发电,应对尖峰电价。 5.部分中小型企业经营模式传统,套保参与度有待提升实际走访发现,部分中小型铜加工企业经营模式传统,提前两周左右采购原材料,当铜价下跌时会面临亏损。 但企业对期货套保参与度并不高。 6.产业链健康运转匹配的铜价为5万元/吨企业普遍反映,5万元/吨的铜价对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均友好,有助于产业健康发展。目前高位铜价迫使中下游企业资金占用成本增加,铜价波动加大企业经营难度。 调研详细纪要铜加工企业A(铜板带)企业背景:主要生产、销售铜板带产品,在广东地区占有优势,产品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电子通讯、电气设备、五金照明、家用电器等领域。 原料情况:依赖废铜,靠近原料集散区。原料偏紧,一般常备10天的原料。 节前都是正常备货,以销定产。生产情况:7~8万吨年产能。以销定产,全年产销平衡。 黄铜缩量近20%,紫铜产量小增。 去年电价0.8元,今年1.4~1.5元,高耗能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正常情况下,上半年产量占比45~48%,下半年52~55%,但今年四季度没有看到产值的上升。成品库存5~10天。 加工费去年为2500~2800元/吨,保本价2000元/吨,目前亏损。 成品及出货情况:传统需求差,新能源电池、储能和充电桩等方面会有增量。内贸尚可,外贸出口很差。 销路以珠三角为主,而珠三角终端成品又倚重出口,下半年订单较上半年减少约20%。直发终端占比30%,终端遇到索赔会比较麻烦。 下游付款,账期15天,采用月结方式,年底必须付清账款。 客户赌行情,铜价上涨订单会减少,跌深了会补库。四季度正常是旺季,环比会好转,但不看好改善幅度。风险控制:不完全套保,留有风险敞口。 行业状况:很少签长单。 同行联动性不够,低价竞争,力争保存量。大厂整合资源,小厂生存困难。 该企业是纳税大户,进料出货都要全票,但广东很多企业不要票,行业不规范。大中型企业开工率50%~60%,小企业开工率30%~40%。 适合整个行业发展的铜价在50000元/吨左右。行情看法:明年铜价偏弱。 铜加工企业B(铜板带)企业简况:是广东省较大的铜及铜合金板材、带材的专业生产厂家,主要生产各种规格的黄铜板带、紫铜板带,产品广泛用于电子、电气、电力、五金、装饰等行业。 原料:尽管需求减少,但原料依旧紧张,认为可能是资本操控。国内升贴水近一个月都偏高,原料采购困难。 一般常备15天库存。 生产情况:铜板带产能约6万吨。 产量整体下降:黄铜占比较大,下降约30%,且二季度更明显;紫铜增加超过30%,但基数小,对应新能源汽车、空调、热水器等消费领域。生产需要保持延续性,尤其是连铸。 成品及出货情况:基本内销,下游客户有部分走出口。节前备库半个月的量。 以销定产,不做库存,只维持常备库存。 下游厂家也只是常备库存,根据生产需求准备库存;经销商往年会做库存,但今年铜价波动大,市场难做,经销商也会很谨慎,备货消极。空调4~10月淡季,10月~次年3月为旺季。 行业状况:行业竞争比较大,加工费不好。大型企业都在压低库存量。 有利于整个行业运转的铜价大致为40000~50000元/吨,过高的铜价会让终端占用资金成本过高。整个行业在低价竞争,大厂吞小厂的份额。 风险控制:不做套保。 控制库存,原材料采购和订单做对冲,按订单量采购原料,铜价阶段性高低的影响可控。行情看法:难以判断。 目前整个市场的需求很差,订单下降三五成的情况很普遍。 国内会出一些利好政策,如基建、疫情管控,但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明年可能市场会稍有好转,是个缓慢恢复的过程。 铜价波动比较大,国内没有定价权,依赖进口,国内扶持的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价格可能会炒作很高。美国加息,美元走强,压制铜价,但超发的货币太多了。 铜加工企业C(铜管)企业简况: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产、销售铜管、铜板材、铜带材、铜棒材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家电、电子、通讯、交通运输、建筑装饰、化工、机械等领域。 产品以导电和精度为要求的铜铝管或型材为主,以及空调连接管以及覆塑铜管等。生产情况:铜管产能4万吨/年,铜棒4万吨/年,铜排4万吨/年。 包括3条连铸线和2条挤压线,工艺比较完善。 公司主营铜管,产量比去年增长15%左右,属于逆势增长,铜管行业整体产量是下滑的,以销定产。 目前加工费约4000元,同比下降。成品及出货情况:直通终端占比较大。长单占比不足20%。 出口之前占比30%,近两年下滑到20%左右,主要销往东南亚地区,但货柜难找、运费高,出口利润受到明显挤压。四季度是传统旺季,但目前尚未感觉订单转好。 节前订单明显改善,铜价下跌,市场在观望。 制冷方面订单明显下滑,电力、变压器和新能源方面订单有增量。行业状况:定价模式是“铜价+加工费”,比较透明。 铜加工行业头部企业也只有50~70%的开工率。 行业基本在亏损,各家加工企业都希望能保住自己的客户。前期限电对本企业影响较小,因为广东正值台风。 部分大厂实际订单量没有超过限电要求的产量限定值(按产能百分比计算),一些小厂反而受影响较大。 50000元/吨的铜价对整个市场流通比较合适。风险控制:按订单量采购原料,只赚加工费。 行情看法:比较难预测,铜加工行业开工率比较低,但俄乌问题、国内疫情管控问题等存在不确定性。铜加工企业D(铜棒)企业简况:专业铅黄铜,普通黄铜合金线材、棒材生产。 产品主要针对钟表及制冷行业。 原料:按订单采购原料,常备原料库存7天。固定供应商。 原材料账期2周左右。 生产情况:现有环保型的熔铸生产线6条、挤压生产线2条、拉丝设备10套。 在原材料选配、熔炼、铸锭、挤压、拉拔、退火和成品检验方面较为专业,确保产品质量合格。希望在仓库保理、原材料供应商方面寻求合作。 重要的某空调终端企业直接指定供货商的加工企业,对加工企业每年审查1~2次,产品要求比国标更严格,产品质量不达标会面临严重罚款。生产周期7~20天,只做国标料,不做非标。 只赚加工费。 公司目前开工率约六成。 今年没有电费补贴,电费成本上升17%,成本明显增加。成品及出货情况:以销定产。 产品最终用途大致分布:空调占比60%,门窗占比10%,奢侈品配饰占比10%,钟表占比10%。疫情前订单约1400吨/月,去年约1000吨/月,今年近三个月连续在700吨/月的低位。 7~8月是淡季,9~11月旺季。 目前没有感觉订单转好,国庆之后可能会有所改善。空调行业订单下滑30%~40%。 成品常备库存300~400吨/月,年初常备库存600~700吨。疫情对公司订单运输造成很大困扰。 部分大型下游客户账期可以延迟至3个月以上。风险控制:定价模式“原材料+加工费”。 提前采购原料,但逐日接收订单。如果铜价下跌,公司就会受损。 利润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但企业完全被动接受。 完全没有接触套保。 铜加工企业E(铜管)企业简况:该企业为集团在广东地区的分公司,类似于生产基地,以生产铜管为主。原料采购、风险控制等由总部决定,分公司只上报计划。 原料:原料备库7天。 总部配送,分公司上报需求。材料全部是进口,从佛山采购。生产情况:以销定产。 基地年底铜管产能可以达到12万吨。铜管4条线,年底实现4万吨产能。铜棒2条线,产能1万吨。 工艺为连铸。 铜管产量同比下滑15%,与制冷空调产量趋势基本一致。加工费3500~4000元。 光伏发电占比20%~30%,主要应付尖峰电价。 成品及出货情况:内销为主,辐射广东、海南、福建和广西地区,在尝试外销。销售月结。 广东基地铜管销量占集团总体销量的9%左右,主要下游为广东空调企业龙头,7~9月份淡季,10~12月份旺季。三季度环比二季度差,四季度环比好转,但均不及去年同期。 今年的节前备货比较清淡。出口订单欠佳,汇率波动大。 终端家电、装饰材料之类出口量基本腰斩。 广东基地的铜棒主要对接空调配件和数码产品接线机,规格只对接相对高端的下游,只做最好做的规格。风险控制:集团总部按单对应做套保,原则上不参与投机。 基地没有权限去做套保。 铜加工企业F(综合)企业简况:目前华南地区规模大、设备精良、研发力量雄厚、型号品种齐全的铜材专业生产供应商。产品覆盖精密铜棒、紫铜管棒、黄铜棒、铜锭、黄铜管等。 原料:采用点价方式,利润与行情研判密切相关。生产情况:16台设备(挤压6套+连铸8套)。 满产产能可达到5000吨/月,目前产量约为3000吨/月。成品及出货情况:整体订单下滑近20%。 报价“基础报价+差异定价”。 产品分散,卫浴领域较为突出,销往全国,与品牌商合作良好。个性化、多规格、多品种,定制化服务,避免普适性的竞争。内销为主。 受地产和出口影响,卫浴领域订单下降至少三成。行业情况:广东地区报价参考灵通。 行业低价竞争。 风险控制:企业有参与期货套保,需要在人员培训、套保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