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测量测试行业引领者。华盛昌成立于1991年,深耕测量测试仪器仪表行业31年。成立以来,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不断丰富产品矩阵,推出了电工电力类,环境检测类,医疗、建筑、汽车检测类等几大类百余种产品,下游广泛应用于电工电力、环境检测、汽车/医疗检测、新能源、医疗健康、传感器等领域,是国内产品创新能力最强、产品品类最丰富的综合性测量测试仪器仪表企业之一。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市场空间广阔。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至2024年,全球测量测试仪器仪表市场规模有望超300亿美元。随着国家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政策逐步落地,公司有望凭借先进的研发设计、优良的产品品质突破更多市场份额。 研发优势显著,具有长期竞争力。公司拥有全面的测量技术和丰富的专利储备,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掌握了包括电子电力测量技术、环境检测技术、医疗检测技术、MEMS传感器技术在内的多领域的核心测量测试技术,获得了国内外专利296项,专业技术上,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77项。 在此基础上,公司仍不断扩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持续增长、研发团队持续扩大,有望保持长期竞争力。 国内外业务并举,渠道全面发展。公司在巩固强化海外市场的同时,着力加大国内市场拓展力度。2017至2022H1,公司国内收入占比从8.16%增加10.24%,国产替代进程加速背景下,国内市场增长有望再迎加速。 产能持续扩张,业绩有望高增长。一方面,公司正新建生产车间并引入先进生产设备,扩大现有产能;另一方面,公司全资子公司华盛昌惠州公司拟建设智能传感测量仪研发生产基地,新增消费电子类产品、医疗检测类产品,以及传感器模组的产线建设。届时,公司将能打破产能制约,更好地参与到国内市场竞争中,公司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公司将实现收入8.56/9.96/11.91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1.78/2.10/2.50亿元,17.04x/14.43x/12.11xPE。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的风险等。 1.国内智能测量测试行业引领者 国内智能测量测试行业引领者。华盛昌成立于1991年,并于2020年在深交所上市。成立以来,公司专注于测量测试仪器仪表的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陆续推出了带手电筒照明功能的数字万用表、国内较早应用德国传感器的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带热像仪的专业型数字万用表等标杆产品,并于2021年研发了MEMS传感器,布局智能检测领域,是国内产品创新能力最强、产品品类最丰富的综合性测量测试仪器仪表企业之一。 图1:公司发展历程 1.1.产品品类丰富 公司产品品类多元,主要包括电工电力类,环境检测类,医疗、建筑、汽车检测类和其他类,其中: (1)电工电力类:主要包括多功能电气安全综合测试仪、数字万用表、数字钳形表、非接触式交流测电笔、电气安全绝缘测试仪、电气安全电子测试器等产品,广泛适用于电力工程建设和检修、电气设备维护、精密电子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石化冶炼、工厂维保、实验室专业应用等场景。 (2)环境检测类:主要包括红外热像仪、红外测温仪、空气质量检测仪、水质分析仪及气体、温湿光度、风速、噪声测量仪器仪表等产品,可大规模用于各种不同的环境检测场景。 (3)医疗、建筑、汽车检测类:主要包括非接触式红外人体测温仪、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仪、高精度激光测距仪、管道探测工业内窥镜、汽车转速仪、专业汽车万用表等产品。 图2:华盛昌主要产品 1.2.股权结构稳定,员工激励程度高 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持股比例较高。公司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公司现任董事长、总经理袁剑敏,截至2022年6月30日,袁剑敏直接持有54.00%的公司股份。 员工激励程度高。华聚企业、华航机械和智奕投资为公司2017年设立的员工持股平台,用于员工的股权激励,三个平台截至2022年6月30日合计持有公司13.50%股份。 图3:华盛昌股权结构图(截至2022.6.30) 1.3.收入及利润规模整体增长,电工电力、环境检测类产品为主要来源 营收方面,2017-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由4.56亿元增长至7.4亿元,CAGR为12.9%,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2亿元,同比下降10.41%。其中,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导致环境监测类的红外产品和医疗检测类的人体测温产品销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带动2020年营收大幅提升。 归母净利润方面,2017-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0.20亿元增长至1.49亿元,CAGR为64.5%。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61亿元,相比于2021年同期,下降28.6%。 图4:2017-2022H1华盛昌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 图5:2017-2022H1华盛昌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分业务来看,2017至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电工电力类产品。2017-2019年电工电力类产品营收占比基本维持在50%左右,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导致海内外市场对公司环境检测中的红外产品与医疗监测类的人体测温产品的需求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至2021年,公司产品线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电工电力类产品收入占比45.84%,达3.39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23.8%,较2019年增长40.1%,创同期历史新高。 从毛利率水平来看,2017至2021年公司环境检测类产品的毛利率基本保持在各板块最高,2021年达到50.67%。其中,2020年医疗、建筑、汽车检测类产品毛利率大幅提升至66.89%,主要是防疫类产品市场需求增加导致订单量加大、议价能力提升所致,属于特殊情况。2021年,电工电力类和医疗、建筑、汽车检测类产品毛利率水平分别达35.17%、37.86%。 图6:2017-2022H1华盛昌主营业务构成 图7:2017-2022H1华盛昌毛利率(分产品) 公司期间费用率稳定。2018至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与管理费用率均维持在4%-8%左右,财务费用率则维持在-2%-1%左右。 图8:2017-2022H1华盛昌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及财务费用率 2.国产化替代加速,市场空间广阔 2.1.下游应用场景广泛,市场空间广阔 电工电力、环境检测类测量测试仪器仪表行业上游主要涉及传感器、芯片、PCB、LCD等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和五金件、包装箱、线材、锡条等原料供应商,下游广泛应用于电工电力、环境检测、汽车/医疗检测、新能源、医疗健康、传感器等领域。 图9:测量测试仪器仪表行业产业链 至2024年,全球测量测试仪器仪表市场规模有望超300亿美元。根据Markets andMarkets数据,2015至2018年全球测量测试仪器仪表的市场规模从221.2亿美元增长至257亿美元,在较高基数上仍然保持了增长;根据Marketsand Markets的预测,2018-2024年,全球测量测试仪器仪表的市场规模将保持3.90%的复合增长率,到2024年将达到323亿美元。 其中,全球电子万用表市场规模有望达10亿美元。在电工电力领域,万用表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基础测量仪器,主要用于观察和测量电子波形,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研制、生产、维修和计量等场景。公司的电工电力分类以万用表产品为主,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全球电子万用表市场将从2018年的8.12亿美元,保持年化4.3%的复合增长率,扩大至2024年的10.47亿美元。 图10:全球测量测试仪器仪表市场规模 图11:全球数字万用表市场规模 环境检测领域市场空间广阔。在环境检测类仪表领域,产品主要用于监测室内外环境各项参数,它通过测定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有毒有害气体、噪声和振动、重金属、毒素等监测技术及仪器装备。公司环境检测类产品包括环境检测与监测设备,红外成像与红外工业测温设备等,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数据预测,至2025年,公司环境检测板块所涉及业务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304.7亿美元。 图12:华盛昌环境检测领域涉及板块全球市场规模预测 2.2.海外品牌主导,国产厂商持续发力 电工电力仪器仪表行业参与者较多,海外品牌占据主导。以电力领域用途最广的万用表为例,美国Fluke、Innova、Klein Tools都是数字万用表的领先生产厂商;我国生产万用表的厂家主要有台湾仪鼎仪器、华盛昌、优利德等,以中高档和中低档万用表为主,且国产中档万用表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少数厂商数字万用表的精度和测量速度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图13:华盛昌电工电力仪表领域主要竞争对手简介 华盛昌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型测量测试仪器仪表企业,产品品类齐全、性能优异,数字万用表、钳形表、红外测温仪、电能质量分析仪等主要产品的核心指标能够对标全球测量领域头部厂商福禄克(Fluke)。 图14:华盛昌与福禄克(Fluke)主要对标产品 在环境检测仪器仪表领域,我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术水平和精密加工方面不断提高,行业布局逐步完善,且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国内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调查数据,我国环境检测产品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形成了一批以雪迪龙、聚光科技等为代表的领先企业。 图15:华盛昌环境检测仪表领域主要竞争对手简介 全球民用红外市场由欧美厂商占主导地位,2020年国产厂商快速崛起。全球红外市场的竞争整体较为集中,过去全球红外市场主要由美国Flir、法国Ulis、美国SEEK等欧美厂商主导,其中,2017年,全球民用红外龙头Flir占据全球民用红外市场约66.3%的市场份额。而国内厂商近年来与国际一线品牌的差距不断缩小,市占率在2020年疫情的催化下快速提升,国产厂商主要有高德红外、海康威视、睿创微纳、久之洋、大立科技等。 图16:2017年全球非制冷红外热像仪行业竞争格局 图17:2020年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行业竞争格局 2.3.政策利好,国产化加速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国产厂商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当前,国内仪器仪表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国外产品占据,随着国家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政策的逐步落地,仪器仪表国产替代的进程逐渐加速,国产厂商的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提升。其中,传感器、智能仪表等关键器件国产替代需求正在加速释放,国内企业迎来更好的市场进入机会。此前,公司产品凭借先进的研发设计、优良的产品品质畅销海外多年,未来,公司有望充分把握国产替代的时代机遇,快速拓展国内市场。 “双碳”目标背景下,公司有望长期受益。“双碳”目标下,风电、光伏、氢能、储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将迎来“黄金时代”,排放监测、节能降耗将为低碳减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在环境监测领域拥有30年的测量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积累,拥有领先的传感测量技术,在原有的环境类监测产品的技术基础上,公司不断根据市场新的需求开发新的环境监测产品,并结合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为环境监测提供智慧创新解决方案。“双碳”目标的推进将为公司环境类仪器、传感器开发、相关的物联网环境监测解决方案创造更多的市场空间并长期受益。 图18:国产化支持政策梳理 3.技术优势显著+产能升级,国内外业务将迎突破 3.1.技术优势显著 公司注重研发,近五年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研发团队逐步扩大。公司研发费用从2017年的3536万元提升至2021年的5831万元,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76%、7.88%。从员工数量来看,公司研发团队持续扩大,2021年规模超17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12.68%。 图19:2017-2022H1华盛昌研发费用及研发费用率 图20:2019-2021年华盛昌研发人员数量(人)及占比 公司已形成较强技术优势壁垒。截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