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家养老发展趋势白皮书 中国居家养老发展趋势白皮书 【指导单位】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报告出品】21世纪经济报道 【联合出品】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智力支持】21世纪金融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支持】深圳市金龄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统筹:李致鸿 撰稿:孙诗卉、郑嘉意、周宇审读:孙静芳 设计统筹:林军明 设计:林潢、吴颖文、卢红志 中国居家养老发展趋势白皮书 综述/01 第一章中国养老市场情况/02 1.1人口老龄化/03 1.2养老需求和供给现状/07 1.3养老市场发展空间/09 第二章居家养老市场情况/11 2.1居家养老市场现状/12 2.2居家养老模式分析/14 第三章居家养老服务评价体系/16 3.1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析/17 3.2“南财保险通·居家养老服务评价体系”/21 3.3“南财保险通·居家养老服务评价体系”应用场景/24 第四章保险布局居家养老情况/26 4.1保险在养老领域的优势/27 4.2保险在居家养老的布局/29 4.3中国平安居家养老创新/30 参考文献/34 综述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8.7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从轻度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同时,居民预期寿命持续延长。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数据,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 目前,我国养老模式已形成“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1年披露的信息显示,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选择集中在居家和社区两项,其中约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 2022年2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的产品”。此外,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政策也频频出台,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进一步夯实我国第三支柱建设。 为推动中国居家养老市场发展,相关机构和产业都在积极探索居家养老领域的发力方向。 本报告调研样本覆盖全国25个省市的66个城市,内容涉及各城市退休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普遍性需求及对相关服务的专业性、安全性、普惠性、及时性和多样性需求。本报告基于各省市退休老人的居家养老需求调研结果,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 点及评估标准进行分析,推出“南财保险通·居家养老服务评价体系”,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评估工具、分析展现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水平。 01 中国养老市场情况 1.1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被公认为21世纪重大世界性社会问题之一。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存在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进程快、城乡差异明显、老年人口质量提高等特点。 一是老龄化规模大、进程快。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 3亿,从轻度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数量变化(2005-2020年) 从规模看,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8.7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与2005年相比上升7.67%;65岁 及以上人口为1.9064亿 人,占比13.50%,与2010年相比上升4.63%,与2005年相比上升5.81%。从增速看,我国老龄 人口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值。联合国数据显示, 2000-2010年间,世界(除 中国外)平均60岁以上人口增长比重为1.1%,发达国家为2.3%,发展中国家为0.7%,中国为3.3%;2010-2020年间,该项数据世界增长值为2.5%,发达国家为3.9%,发展中国家为1.7%,中国为5.4%。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2005-2020年) (数据来源:《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国家统计局) 2000-2020年世界及中国人口老龄化状况 (数据来源:《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国家统计局) 对比部分国家2000-2020年60岁以上老人年口比重变化,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及中国七个国家中,中国、日本、韩国三个亚洲国家老龄化速度快于其他国家,在20年间比重分别增加8.6%、11.3%、12.2%。 部分国家60岁以上人口比重变化(2000-2020年) (数据来源:《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国家统计局) 二是未富先老,社会养老压力大。 我国在2001年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仅为4000美元,国民尚未完成充分的财富积累就已面临养老问题。因此,我国社会整体养老压力大。 从抚养比来看,2020年中国老年抚养比达19.7%。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65 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19.7%这意味着目前平均5名年轻人要抚养一位老人。 相较发达国家,尤其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中国当前老年抚养比较低;但据预测,2030—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升至40%~50%,平均每2~3位年轻人将赡养一位老人。 部分国家老年人口抚养比(2000-2020年) (数据来源:《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国家统计局) 三是各群体差异显著,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差异化研究》指出,2011-2017年,老龄化城乡对比,农村人口老龄化率高于城镇,二者差距呈扩大趋势;地域上,中国各大城镇群老龄人口相对集中分布在长三角、成渝、京津冀,但占全国的比重变动不大;高龄老人分布上,东部地区相应人群数量最大,占全国高龄老人的绝对比重在一半以上,中部高龄老人绝对比重为19.50%,西部高龄老人规模最小,绝对比重分别低于东、中部33.84%、11.16%。 四是随着出生率下降,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 近年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持续增长,但新生儿出生率数据却不断下降。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自然增长率也同步下降。未来14年将有36776万出生人口陆续进入老龄阶段,加剧人口老龄化形势。 中国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2000-2020年)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2养老需求和供给现状 尽管中央及各地政府已在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养老新模式,但养老行业仍然在财力、人力两方面存在一定缺口。 财力方面看,我国养老金在未来预计产生一定缺口。 2020年,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就指出,未来5-10年时间,中国预计会有8-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且缺口将随时间推移进一步扩大。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指出,目前中国养老金体系仍旧存在资产总量不足、结构性失衡、第一支柱可持续压力大、第二及第三支柱发展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一是养老金资产总量不足;二是体系结构失衡,2019年中国养老第一支柱占比65.45%,第二支柱占比18.73%,第三支柱仅为15.82%;三是第一支柱面临可持续压力。” 对此,银保监会先后推出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国务院办公厅也于今年4月21日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鼓励居民将储蓄转化为养老金,盘活市场。 朱俊生表示,落实个人养老金政策,有助于增加养老金资产规模及保障能力,矫正失衡结构;同时可集聚长期养老资金,可对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储蓄率和投资率下降影响经济增速的不利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周渭兵同时指出,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为投资者在购买商业养老产品时提供更大力度的便利及优惠。“一方面,账户建立有利于扩大养老金投资范围、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偏好,同时投资过程将更加透明化,有利于投资机构接受政府及社会公众监督;另一方面,国家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推广、监督及未来的配套政策完善上的助力都使得个人养老金制度在便捷性、安全性、市场参与度等多个维度上有所保障。” 人力方面看,我国养老行业的专业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缺口,老人养护需求与护理人员数量不匹配。 目前,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数据显示,我国2.54亿老年人中存在1.9亿老年人有慢性病,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约1.67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超过4000万。依照现状,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约为600万名,但从事养老护理的服务人员仅有50万名左右,缺口大。 同时,由于社会认知、薪资水平及工作强度,养老护理员从业者一直存在学历偏低、技能水平不足等现象,在培训过程中则存在招生难、留人难、职业通道不通畅三大问题。 对此,《“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未来将完善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支持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从事养老服务业。 除上述问题外,如何在现有资源内实现资源整合、服务优化,也是养老领域重要的课题。 基于此,“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如扶持互联网+养老、物业+养老、医疗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到2025年实现所有城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形成社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1.3养老市场发展空间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以下简称《养老服务报告》)中指出,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扩大,未来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不断上升。 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7年至2020年期间,全国老年人口的群体消费总量约为3.3万亿元至4.8万亿元;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消费总量约为12万亿元至15.5万亿元,与全国GDP的比率将提高至8.3%至10.8%;2050年全国老年人口消费总量约为40万亿元至69万亿元,与全国GDP的比率提高至12.2%至20.7%。 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已初步形成老龄金融产业、老龄制造产业、老龄服务产业等产业领域;其中,金融产业已出现银行储蓄类、证券类、保险类等老龄金融产品;老龄制造产业中日用品、服饰、辅助生活器具、电子电器、医疗保健器材、康复辅助器具、康复护理用品、保健品等产品种类日益丰富,科技含量不断增加。 除去消费力提升及相关产业发展,近年来,直接关系老年人生活的养老服务行业同样潜力无限。 据《养老服务报告》,仍有近八成受访者在未来更倾向于选择熟悉且舒适的环境,在“家门口”实现居家及社区养老;同时,有两成受访者表示未来愿意接受机构养老,选择更专业的康养服务。 具体而言,在其覆盖的全国19个省份80万城市居民中,有52.9%受访者表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同时提出“居家养老+上门+专业化”的服务需求;26.5%的居民也愿意选择社区养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社区日托或全托两种形式;亦有20.6%的居民愿意选择到发展成熟的机构养老,享受专业化服务。 值得一提是“,专业化”已成为所有受访者的共同诉求。 如青睐居家养老的受访者提及,希望将家里按照养老院的标准配置进行适老化改造,同时由专业机构提供上门服务;选择社区养老的受访者也希望社区养老要提升护理人员专业度,提高智能水平。 在养老机构的选择中,受访者则会重点关注医疗设备的完善与先进、医护人员 的数量与专业度。对比郊区自建医院仅能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靠近三甲综合医院的养老机构更受受访者青睐。 消费水平上,受访者也表现出于为“专业化”服务买单的倾向。 《养老服务报告》显示,未来人均养老消费预期超百万元。50岁及以上群体的巨大养老消费潜力开始呈现;60岁及以上群体还有相当数量的金融资产和房子等不动产收益作为养老金来源。对于中高端机构养老,平均每人预期花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