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炭行业核定煤矿产能、产能指标置换、和中长期合同的缘由出发点,以及在煤炭行业、煤炭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申万煤炭孟祥文团队】 1、煤炭产能核定缘于生产安全,保障矿工生命安全。 取消核定产能不会造成产量增加,也不会增强煤企新建产能的积极性。 煤矿勘探开发,需经过专业煤矿设计机构勘探地质环境,确定在符合可以生产安全的情况下,矿区可以建设的煤炭产能。之所以发改委对煤矿产能进行核定,完全是本着对煤矿工人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进行核准煤矿建设产能规模。 的确当前煤矿产能,存在超设计产能标准生产的情况,但是也是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下,释放的部分先进产能。如果取消核定产能,则需加强安全检查。 首先,本质上来讲,并不是取消核定产能就可以大规模增加煤炭产量,这个违背生产安全原则。另外,经过2021年四季度煤炭保供以来,我国煤炭产能,已经在核定产能基础上“能增尽增”。取消核定产能并不会增加产量。 再者,取消核定产能,也不意味这可以大规模开展新建煤矿,当前制约煤企新建煤矿产能的不是“核定产能”,而主要是“碳中和”背景下,对未来需求的悲观预期导致投资积极性较低。 2、产能置换指标,缘于新建产能煤企通过购买产能指标方式,补贴关停煤矿企业。实现煤矿关停,妥善安置失业员工。 产能置换指标政策为2016年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指定。煤企新建产能,需向关停煤矿的煤企购买产能指标。 2016年供给侧改革起始极端,产能指标价格为80-100元/吨,2017年受益于煤价高位,煤企将在建产能转为在产产能意愿较强,产能指标上涨至300元/吨左右。 2018年下半年后,随着新建煤矿的减少,以及煤价的回落,产能指标价格回落至100元/吨左右。 产能置换指标政策出发点,主要是通过市场交易价格的形式,实现新建煤矿企业对关停煤矿企业的有偿补贴。因为在关停煤矿过程中,出现大量煤矿工人就业安置问题,而老旧煤矿一般盈利能力较差,缺乏安置工人资金。 新建煤矿企业受益于老旧产能的退出带来的煤价正向影响盈利增加,因此发改委制定了该变相补贴的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的政策。 从2021年四季度“煤炭保供”以来,已经在新建产能上实行了“先投产,后补指标的政策”,便是为了将来为未来老旧产能退出,安置员工提供保障。 所以产能置换指标政策是有利于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政策,当前也并未阻碍新建产能的投产增加煤炭产量。 3、政府主导的电煤“中长期合同”,实现了抑制通胀,保制造业包、保出口稳定经济的客观作用。 我国之所以未发生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尤其是未发生泡沫式的煤价上涨情况,完全归功于发改委主导的电煤中长期合同制度。 一方面抑制了煤价不合理“泡沫式”大幅上涨;另外一方面,实现了减小了电价上涨幅度,抑制了制造业用电成本大幅提升,进而造成经济通胀压力。 最终避免了我国进入类似欧美“大通胀”的经济窘境。 电煤中长期合同中关于煤炭价格的限制规定,无论是基准价格由535元/吨上调至675元/吨;还是合理价格区间由500~570元/吨,上调至570~770元/吨;均进行了大幅上调,在此价格下,煤企仍旧是利润丰厚状态,所以电煤中长期合同和价格区间限制,均不是煤企投资新建煤矿意愿较低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