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信证券]:定增获证监会受理,全面转型光伏电池业务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定增获证监会受理,全面转型光伏电池业务

2022-09-07王蔚祺 李恒源国信证券温***
定增获证监会受理,全面转型光伏电池业务

事项: 近期公司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单》。中国证监会对公司提交的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进行了审查,认为该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决定予以受理。 国信电新观点: 1)钧达股份此前主营汽车饰件业务,通过一系列资产重组,一方面分步收购电池厂商捷泰科技的100%股权(2021年9月收购51%,2022年7月收购剩余49%),另一方面剥离汽车饰件业务。本次定增募集资金主要方向是支付收购捷泰科技49%股权的对价,完成后公司将全面转型光伏电池业务。 2)捷泰科技是具备技术领先优势的专业化光伏电池厂商,根据pvinfolink信息,2022年上半年捷泰科技全球电池片出货排名第五(不含一体化企业)。未来捷泰科技将利用资本市场资源,深化全球合作,加快科技创新,扩大产能规模,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光伏电池企业。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拥有PERC电池产能8.8GW,此外滁州N型TOPCon电池项目一期8GW产能已于7月投产,二期8GW项目亦在规划中。 公司作为N型TOPCon路线的先驱者之一,有望享受N型电池变革初期的技术红利。 3)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电池片出货量9.9/17.3/24.1GW,其中N型TOPCon出货量2.3/10.0/17.3GW。 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4.68/11.24/17.48亿元,其中22年扭亏为盈(21年主要由于原汽车饰件业务带来亏损),23/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0.3%/55.5%(22年1-7月捷泰科技51%并表,23年全年100%并表),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润对应当前PE为59.4/24.7/15.9倍。 风险提示:原材料供应和价格波动,导致毛利率下行的风险;公司产能扩张速度或产能利用率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型电池技术路线迭代的风险;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贸易形势产生不利变化的风险;下游组件商向上一体化导致需求减弱的风险;单一客户占比相对较高的风险 评论: 公司此前主营汽车饰件业务,通过资产重组收购捷泰科技进入光伏领域 公司此前主营汽车饰件业务,于2021年9月收购上饶捷泰新能源科技51%的股权,进入光伏电池领域。2022年6月,公司公告拟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受让宏富光伏持有的捷泰科技33.97%股权,交易金额10.53亿元; 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苏泊尔集团持有的捷泰科技15.03%股权,交易金额4.66亿元。2022年7月28日,捷泰科技股权过户的工商登记手续办理完毕,上市公司持有捷泰科技100%股权。同时,公司向实际控制人杨氏家族出售与汽车饰件业务相关的资产组,相关交易已于2022年6月10日完成交割。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完成了主营业务从汽车饰件向光伏电池的转变。 1、历史沿革 海南钧达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原主营业务为汽车塑料内外饰件的研发。2021年公司收购了捷泰科技51%的股权,主营业务新增光伏电池片业务,2022年公司剥离原汽车饰件业务资产组,未来将专注于发展光伏业务。捷泰科技前身是展宇科技,专注于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图1:捷泰科技历史沿革 2、股权结构 钧达股份实际控制人为杨氏家族,具体为家族9名自然人组成的一致行动人,其中包括钧达股份现任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徐晓平先生,非执行董事陆小红女士和徐勇先生。杨氏家族通过杨氏投资间接控制上市公司23.51%的股权,同时陆小红女士直接持有3.18%股份,实际控制人杨氏家族合计控制钧达股份26.69%的股权。此外,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持有13.24%股权,上饶展宏新能源科技中心持有公司4.68%股权。其他55.39%股权为社会公众持股。 图2:钧达股份股权结构示意图 3、股权激励 公司分别于2021年11月和2022年5月披露了两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授予数量分别为330.5万份和280.9万份,合计约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4.32%。两次股票期权计划的激励对象均为捷泰科技高管及核心管理、技术、业务人员。2021年股票期权计划的行权价格为40.40元/股,2022年股票期权计划的行权价格为60.92元/股。股权激励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绑定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的利益,激发员工积极性,促进公司平稳转型以及未来光伏业务快速发展。 表1:2021年股票期权计划授予情况 表2:2022年股票期权计划授予情况 公司两次股权激励计划的等待期均为自授予之日起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行权比例分别30%/30%/40%。 公司总经理张满良先生因其岗位重要性,其所获授的股票期权等待期延长为48个月、60个月,行权比例分别为50%/50%。两次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层面业绩考核要求也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3:公司两次股票期权计划行权时间和业绩考核目标 主营光伏电池业务,N型TOPCon量产先驱 1、领先的专业化电池厂商,多次位列行业前五 捷泰科技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满足IEC双倍标准的高效太阳能电池产品,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专业化电池片厂商。公司深耕光伏电池行业多年,前身为展宇科技。根据PVinfolink信息,公司多年位列电池片出货(不含一体化企业)排名前五。 表4:近几年光伏电池片出货量前五排名(不含一体化企业) 2、产能快速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拥有大尺寸PERC电池产能8.8GW,位于江西上饶。公司在滁州的N型TOPCon电池生产基地总规划规模16GW,截至7月底项目一期8GW已投产,二期8GW未来或视市场情况择机启动建设。 基于滁州基地的产能投放进度 , 我们预期公司2022/2023年底产能分别为16.8/24.8GW, 同比增长97.6%/47.6%,N型TOPCon产能占比分别为47.6%/64.5%。此外,公司始终致力于优化产能结构,提高生产价值,公司于2020年底停产多晶电池,全面转向单晶,并且在2022年对3.8GW的PERC产能进行大尺寸改造。 图3:捷泰科技近三年一期电池片出货量(GW) 图4:公司电池产能规模及结构(GW) 3、N型TOPCon量产进度领先行业,有望享受技术红利 公司是N型TOPCon电池技术路线先驱者之一,截至目前,公司滁州N型TOPCon电池生产基地一期8GW已投产,2022年可贡献一定的N型电池出货。N型组件在下游市场已经取得良好的认可度,国内招标市场中部分项目的N型组件溢价(相对于P型组件)达到0.1元/W。成本端,从中环的硅片报价来看,N型硅片与P型硅片的单瓦价格基本趋同,未来随着N型电池转换效率进一步提升,N型硅片单瓦价格将低于P型硅片。 表5:N型硅片与P型硅片单W成本测算(基于TCL中环7月21日报价数据) 综上,从售价、成本两方面来看,N型TOPCon的经济性愈发凸显,在量产方面领先的企业有望在N型电池导入初期享受较高的技术红利。捷泰科技PERC电池产能较少,滁州一期8GW达产后,公司N型电池占比即接近50%,未来还将继续大比例提升。 4、与晶科能源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同时优化客户结构 捷泰科技前身名为展宇科技,与晶科能源合作紧密,晶科能源一直是捷泰科技的第一大客户和第一大供应商。捷泰科技从晶科能源购买硅片,加工成电池片之后再销售给晶科能源或其他相关客户。与晶科能源多年的紧密合作,帮助公司在先进技术、生产工艺、员工队伍、产品认可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从2020年和2021年数据来看,捷泰科技对晶科能源单一客户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比重从44.00%降至40.9%,前五大客户占营业收入比重从73.6%降至70.9%。以往公司产能规模较小,单一客户占比较高具备一定合理性,未来捷泰科技有望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规模的快速扩张,适度降低客户集中度符合公司的发展需要。 表6:公司2020、2021年度前五大客户情况 营收规模快速增长,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 捷泰科技2021年营业收入5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1.6%,我们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出货增长,公司电池片出货的同比增速36.7%;二是产品结构优化,2020年公司销售产品中有1.5GW多晶电池片,占当年公司电池片销量的36%,2021开始公司生产和销售100%为单晶电池;三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带动电池片售价提升。利润率方面,公司近三年毛利率连续下降,部分原因是产品售价提升,利润率指标分母变大。 净利率2020年为负,主要是公司从2020年12月开始全面停产多晶电池并处置相关固定资产,造成资产减值损失3.33亿元。公司2021年净利润率4.5%,显著高于2019年的2.4%,体现公司费用管控能力的提升。 图5:捷泰科技近三年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亿元) 图6:捷泰科技近三年毛利率和净利率 2019-2021年公司电池片单瓦毛利分别为0.121/0.092/0.096元/W,2021年同比略有提升,从行业层面来看,未来电池片环节盈利有望进一步修复,同时随着公司TOPCon产品开始量产、销售,有望带动单瓦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从周转率指标来看,2021年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3.52次/年,存货周转率35.76次/年,同比均显著提升。 图7:捷泰科技近三年单瓦毛利(元/W) 图8:捷泰科技部分周转率指标(次/年) 公司处在光伏制造产业链中间环节,下游客户集中,并且以往晶科能源单一客户占比相对较高,公司销售费用率一直处在较低水平。管理费用率,2020年为3.18%显著高于其他年份,主要是公司当年实施了员工激励计划,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474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约1.7%。2021年管理费用率为0.67%,比以往年度显著改善。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一直较高,近三年研发费用率始终高于其他三项费用率之和(2020年管理费用中剔除员工激励计划计算),体现出公司对技术工艺研发的重视,也帮助公司在N型TOPCon技术路线中占得一定先机。财务费用率以往年份波动较大,随着公司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的拓宽,未来有望逐步趋稳。 图9:捷泰科技近三年各项费用率(%) 定增加码TOPCon工艺研发,强化N型电池技术竞争力 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目及资金总额28.3亿元,其中15.19亿元用于收购捷泰科技49%股权,8.11亿元用于补流或偿还银行借款,另有5亿元投入位于滁州的N型TOPCon光伏电池研发中试项目,对N型TOPCon电池生产、工艺技术领域的选择性发射极(SE)工艺开发、正背面钝化介质制备工艺开发、全背面接触钝化高效电池等课题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提升TOPCon系列电池产品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TOPCon电池的中试生产能力,打造成本、效率、良率等方面的市场竞争力,为该产品的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表7: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盈利预测 光伏行业高景气,未来随着硅料供给释放,行业装机空间打开,电池片环节一方面整体需求放量,另一方面盈利性有望提升。N型电池片导入期,目前市场认可度较好,未来相关企业有望充分享受技术红利。我们预计公司PERC为8.8GW保持不变,N型TOPCon年底产能22-24年分别为8/16/24GW。盈利性方面,预计电池片环节2022、2023年取得一定盈利修复,2024年随着行业N型产能增加,传统PERC产品单瓦盈利有所下降;随着技术工艺的成熟和下游市场的开拓,TOPCon电池片较PERC电池片的单瓦毛利优势逐年提升至2025年接近稳定。具体主营业务预测如下表所示: 表8:公司营收毛利拆分 在上述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预测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期间费用、税率、股利分配比率等预测如下: 表9:公司盈利预测假设条件 综上所述 , 我们预计22-24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分别为103.5/151.1/174.8亿元 , 同比增长261.3%/46.1%/15.7%,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0.6%/14.6%/17.3%。毛利率的快速提升,一方面由于公司N型电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