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格林大华期货]:技术指标专题报告(一):TEMA三重指数移动均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技术指标专题报告(一):TEMA三重指数移动均线

2022-09-05格林大华期货李***
技术指标专题报告(一):TEMA三重指数移动均线

研究与投资咨询部 格林大华量化研究 联系电话:0371-56518942 专题报告 2022年9月5日 技术指标专题报告(一):TEMA三重指数移动均线 摘要 MA是简单实用的技术指标,但由于其对于近期和远期的价格采用相同权重,平滑效果有明显的滞后性,EMA参照人类近期记忆清晰、远期记忆模糊的特性,通过指数加权使指标变的快速灵敏。 DEMA定义误差为收盘价与均线的差距,对误差再进行一次指数移动平均,将结果与原先的均线相加,修正误差,使指标更加快速。TEMA延续上述思路,嵌套了三次指数移动平均,很好的改进了滞后性。 通过对比同周期的不同指标,改进后的指标速度越来越快,滞后越来越少。随着周期N的增加,例如MA(5)、EMA(7)、DEMA(10)、TEMA(15)这4个 指标在演化过程中,没有损失灵敏性的同时,达到了更平滑的效果。 指标回测建立在均线交易系统,在收盘价上穿下穿均线时交易,通过调整收盘价的平滑程度和均线的周期参数,揭示了指标快速灵敏的特点。 —EMA指数移动均线 EMA全称ExponentialMovingAverage,是移动均线的一种,我们常见的移动均线,是周期内收盘价的算术平均值,即所有交易日权重相等。指数移动均线是周期内收盘价的加权平均值,参照人类近期记忆清晰、远期记忆模糊的特性,对临近的交易日分配更高权重,对遥远的交易日分配较低权重,整个权重序列按时间顺序呈等比数列,即相邻的两个交易日权重之比为固定值。 MA=求和(最近N个交易日收盘价*1/N)(1) EMA=求和(最近N个交易日收盘价*对应权重)(2) 参考普通移动均线,指数移动均线同样只有一个周期参数N,除了调整周期的长短,还决定了权重的分配,2/(N+1)称为衰减速率,用一减去衰减速率,即为权重等比数列的比例,参数N越大,衰减速率越小,相邻的两个交易日权重越接近。例如,N=5时,衰减速率为2/(5+1)=0.333,权重从近期到远期分别为0.384、0.256、0.171、0.114、0.076。N=10时,衰减速率为2/(10+1)=0.181,权重从近期到远分别为0.210、0.172、0.141、0.115、0.094、0.077、0.063、0.052、0.042、0.034。 对于相同周期的EMA和MA,EMA对临近交易日赋予更高权重,因此更偏向短期均线,可见EMA比MA更灵敏。如图1所示,EMA(30)大多数时间是介于MA(20)和MA(30)之间。 图1EMA对比MA图2改变参数N的效果 二DEMA双重指数移动均线 DEMA全称DoubleExponentialMovingAverage,由PatrickMulloy在TASC期刊1994年1月刊的文章《SmoothingDatawithFasterMovingAverages》中提出,目标是优化EMA的滞后性,使DEMA指标更为快速灵敏。 首先定义误差为收盘价与EMA指标的差距,然后对误差再进行一次移动平均计算,最后将误差移动平均后的结果与已有的EMA指标相加,得到DEMA的数值。DEMA中的double代表进行了两次移动平均计算,即出现了EMA(EMA(收盘价))两层嵌套的情况,且两次移动平均的周期参数均为N,公式推导见附录1。 误差=收盘价-EMA DEMA=EMA(收盘价)+EMA(误差) =2*EMA(收盘价)+EMA(EMA(收盘价))(3) 以上升趋势为例,收盘价可以视为MA(1),是最快速的移动均线,那么EMA指标应该慢于收盘价,位于收盘价的下方,EMA指标小于收盘价,误差大于0,误差移动平均后也大于0,因此加上误差移动平均后的DEMA会比最初的EMA更大,也就是更接近收盘价,达到DEMA变的快速灵敏的效果,如图3所示,DEMA(20)在震荡行情中曲线穿梭于收盘价,趋势行情中紧贴收盘价,而EMA(20)多数时间游离与收盘价之外,可见,同参数下的DEMA比EMA灵敏度更好。 图3DEMA对比EMA图4改变参数N的效果 三TEMA三重指数移动均线 TEMA全称TripleExponentialMovingAverage,由PatrickMulloy在TASC期刊1994年2月刊的文章《SmoothingDataWithLessLag》中提出,延续DEMA优化EMA滞后性的思路,对DEMA进行再次优化,使TEMA还要快速灵敏。 首先定义误差为收盘价与DEMA指标的差距,然后对误差再进行一次移动平均计算,最后将误差移动平均后的结果与原先的DEMA指标相加,得到TEMA的数值。TEMA中的triple代表进行了三次EMA计算,即出现了EMA(EMA(EMA(收盘价)))三层嵌套的情况,且三次EMA的周期参数均为N,公式推导见附录2。 误差=收盘价-DEMA TEMA=DEMA(收盘价)+EMA(误差)(4) =3*EMA(收盘价)-3*EMA(EMA(收盘价))+EMA(EMA(EMA(收盘价))) TEMA更加快速灵敏的原理与DEMA相同,如图5所示,TEMA(30)比DEMA(30) 更接近收盘价,而且波峰波谷的到来比DEMA(30)更加提前。 图5TEMA对比DEMA图6改变参数N的效果 改变参数N,无论从周期长短和权重分配来说,都是N数值越大曲线越平滑,如图 6所示,TEMA(90)比TEMA(60)曲线更平滑。 以上我们介绍了MA、EMA、DEMA、TEMA的演化过程,他们遵循了相同的路径,即通过对误差的修正使指标变的更加快速灵敏,快速体现在波峰波谷到来的更早,可以更早的发出交易信号,灵敏体现在不断的贴近收盘价,对收盘价的变化有所感知。而且 这种快速灵敏并不以缩小周期参数N为代价,因为通常周期过小,只能得到短期趋势,且曲线锯齿形态明显,波动更大。 指标效果如图1、图3、图5所示。随着参数N的增大,虽然相对于自身更平滑,但是相对于上一个指标却没有损失灵敏性,而且更大的周期可以涵盖更多信息。例如,我们可以近似的认为MA(5)、EMA(7)、DEMA(10)、TEMA(15)在演化过程中,灵敏性未损失,平滑性有改进。 MA以其直观简洁被投资者所熟知,但是MA的平滑和灵敏却是难以兼得,通常以零和竞合的姿态出现,短期均线灵敏而锯齿,长期均线平滑而滞后,而不断优化后的TEMA计算上包含了长周期的数据信息,效果上达到了短周期的快速灵敏,可以说是一条平滑性和灵敏度都有所提升的移动均线。 基于这个特性,可以衍生出两种用法。 首先,用长周期的TMEA代替短周期的MA。如图7所示,MA(5)与TEMA(15)的曲线较为接近,MA的周期参数N取值大或者小时,都有明显的缺点,短期均线足够灵敏,波动也大,长期均线平滑有余,滞后严重。TEMA可以兼顾平滑性和灵敏性,平滑性不输MA,灵敏性优于MA,既能快速识别趋势,又能抵御噪声扰动。 图7TEMA(15)对比MA(5)图8TEMA(5)对比收盘价 其次,用短周期的TEMA代替收盘价。如图8所示,MA(1)与TEMA(5)的曲线较为接近,而MA(1)等同于收盘价,TEMA(5)实现了紧贴收盘价的同时,对收盘价尖点进行平滑,即保留灵敏性的同时增加了平滑性。图中红色曲线与蓝色曲线基本重合,红色曲线偶尔会有一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凸起,因此TEMA(5)可以视作弱化噪声版的收盘价。 四TEMA回测结果 回测逻辑建立在常见的均线交易系统上,选择两条均线,相对而言,更长期更平滑的为长期均线,更短期更灵敏的为短期均线,短期均线自下而上穿越长期均线,认为属于上涨趋势的启动和确认,作为买点,同理以下穿作为卖点。 参数组合 累计收益率 最大回撤 交易次数 胜率 tema_10_ma_1 48.52% -24.91% 242 43.80% tema_15_ma_1 47.87% -25.01% 187 43.32% tema_20_ma_1 30.20% -28.07% 174 40.80% tema_30_ma_1 30.37% -27.99% 129 32.56% tema_60_ma_1 -16.07% -36.11% 110 26.36% 我们以不同周期参数下的TEMA测试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19日在沪深300指数日线数据的买点卖点,收盘价上穿TEMA时买入,收盘价下穿TEMA时卖出,只做多不做空。 表1tema上穿下穿收盘价回测结果 如表1所示,5个参数组合的胜率均不足50%,有的甚至低于40%,持仓天数为3-6个交易,短期TEMA与收盘价较为匹配,通过快进快出和小亏多赚尚能取得正收益,中期TEMA发出的交易信号大多落后于收盘价,可见收盘价作为均线交易系统中的短期均线时含有大量噪声。 图9TEMA(15)回测收益曲线图10TEMA(15)价格走势曲线 如图10所示,TEMA(15)与收盘价较为接近,可以认为是平滑性等于MA(5),灵敏度优于MA(5)的移动均线。 如图9所示,TEMA(15)的收益曲线在前半段与指数走势接近,波动性更低;在 2020年初的快速震荡行情中取得较好的收益,与指数曲线拉开差距;后半段延续了指数 的形态,保持了中期的收益。在交易频率上属于快进快出,平均持仓天数为4.39个交易日,在胜率不足50%的情况下取得了高于指数的收益,主要得益于TEMA的平滑性尚可,灵敏度较好的特点,通过小亏多赚积累收益。 参数组合 累计收益率 最大回撤 交易次数 胜率 tema_20_ma_10 19.82% -22.27% 53 73.58% tema_30_ma_10 34.99% -25.43% 49 71.43% tema_60_ma_10 -17.05% -35.28% 36 38.89% tema_120_ma_10 -0.59% -28.26% 23 30.43% tema_180_ma_10 17.35% -24.07% 17 35.29% tema_240_ma_10 24.40% -25.22% 15 40.00% 表2tema上穿下穿MA(10)回测结果 如表2所示,用MA(10)替代收盘价进行新一轮测试,同时拉长TEMA的均线周期,回测结果与上一轮测试相比,交易次数减少,短期TEMA的胜率提升很明显,回撤并未改进,反而收益率出现了下滑,而且中期TEMA的收益率出现了负值。 图11TEMA(30)回测收益曲线图12TEMA(30)价格走势曲线 6个参数组合中,表现最好的是TEMA(30)。如图11所示,MA(10)上穿下穿TEMA(30)作为交易信号,收益曲线与指数走势较为接近,在指数下跌时也未能避免损失, 而且有几段快速上涨的行情也未能把握机会,反而主要的盈利在2018年年末和2019年下半年的震荡行情中。 如图12所示,两者并没有明显的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的区别,甚至TEMA(30)在高灵敏度的加持下比MA(10)更加快速,导致两者的交叉时候发生,平均持仓天数为 14.02个交易日。 细细想来,主要原因在于MA(10)与TEMA(30)在平滑性上十分接近,而TEMA(30)更加快速灵敏。在快速上涨的行情中,TEMA(30)反应太快,快到连MA(10)都无法追上,导致没有形成上穿,空仓观望错过机会。在震荡行情中,TEMA(30)与MA(10)配合之下,两者的差值反应了很多细微的交易机会,从而又快又准的取得70%以上的胜率,但是指标收益最终将将超越指数,说明把握了很多小机会,错过了很多大行情。 总而言之,TEMA的主要特点在于快速和灵敏,而平滑性是其次要优点。这两个特点都源自其构造原理,对均线误差进行了两次修正,且修正中使用EMA函数,使得MA(1)和TEMA(5)、MA(5)和TEMA(15)、MA(10)和TEMA(30)这三组均线在平滑 度上十分接近,一方面印证了TEMA的灵敏度,另一方面TEMA的长周期涵盖了更多信息,能够反应长周期内的一致趋势。 综上所述,TEMA是一个适用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