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ESG策略与行动纲要研究报告 目录 前言1 1.他山之石:国外科技企业的ESG实践举措2 1.1持续采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全价值链优化2 1.2针对股东关注的ESG重点进行提升3 1.3针对社会关注点有针对性地改善3 2.本地特色:国内科技企业ESG策略特征4 2.1通过矩阵模型确定指标的重要性5 2.2ESG实践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5 3.本地痛点:国内科技企业ESG信息披露典型问题6 3.1环境指标整体披露不足6 3.2定性内容披露多,定量指标披露不足6 4.深度挖掘:科技细分行业的ESG数据指标维度具有差异性7 4.1通信行业:重视隐私与数据安全9 4.2娱乐科技行业:强调未成年人保护9 4.3电子信息技术与设备行业:聚焦员工健康与安全10 4.4高科技行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10 4.5新能源行业:关注污染与废弃物11 5.行动纲要:科技企业ESG管理发展建议11 5.1建立面向科技企业的ESG政策引导机制12 5.2科技企业有针对性地拓宽ESG管理与披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12 5.3研究机构发布科技企业ESG实践指南12 前言 自20世纪70年代始,欧美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爆发一连串环境与社会问题,由此企业社会责任 (CSR)理念开始兴起。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和深入,企业社会责任(CSR)逐渐成为全球共识。 随着时代变迁,如今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已发展为企业的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拥有更加明确的内涵——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的非财务性企业评价,推动企业从单一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到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近年来,以ESG信息为主的非财务信息受到广泛关注,加强ESG管理、定期披露ESG信息在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价值日渐显现。 与欧美地区相比,我国企业关注ESG尚处于起步期,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ESG报告披露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可靠性、可比性有待提升。我国ESG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监管机构、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多方驱动,以及技术手段的助力。 相比于煤炭、钢铁等高碳行业,科技企业的碳排放与能源消耗主要在于办公场所运营、数据中心运营、供应链生产、员工通勤等环节。此外,随着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普及,数据与隐私安全、就业冲击、道德与伦理等也成为科技企业在ESG实践中关注的重点。而在科技企业中,不同细分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ESG实践、信息披露等还有着更为细致的侧重,反映出细分行业在ESG领域的不同潜在风险和工作重点。 未来,监管机构可稳步推进科技公司ESG信息的披露制度,并针对不同行业设置披露的侧重点。科技企业可在遵守外部整体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自身业务领域的特点,拓宽披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科技行业ESG研究机构可根据数据与产业研究,进一步完善细分行业的指标要求与测算方法,助力ESG在业界实践的发展。 他山之石: 国外科技企业的 ESG实践举措 从政策引导来看,全球ESG信息披露仍以鼓励为主,而非强制。目前,包括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理事会(ISSB)在内,已有多个国际组织发布ESG披露原则指引与ESG系列指标等。从各国交易所对ESG披露的要求来看,仍然以鼓励披露为主,部分交易所要求强制披露,但更多交易所采取“不遵守即解释”原则。 从企业的ESG实践来看,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的ESG信息披露率较高。以美国为例,数据显示,2021年,总部位于硅谷的150家顶级上市科技公司(LonerganSV150)中,有90%+的企业会提供ESG信息披露1。ESG披露的数量和质量因公司规模而异,较大的SV150公司通常提供议题更为全面的信息披露,例如环境方面的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用水和废物管理的具体目标和承诺;社会方面的人力资源发展、工作场所安全、社区影响、多样性;治理方面的董事会结构、数据保护和隐私、商业道德与合规性等,并且包括量化指标与数据。 以下将结合案例对国外领先科技企业的ESG实践策略进行分析。总结而言,其策略聚焦在:1)使用数字化手段追踪ESG表现,2)针对股东关注或争议性高的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善。 1.1持续采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全价值链优化 海外的领先科技企业关注ESG话题已有10余年时间,其中大型企业的ESG团队拥有超过百人规模,制定企业ESG政策,针对内部生产运营管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交互、客户与合作伙伴体验等进行多角度的ESG剖析,形成体系化的管理策略。以此为基础,科技企业进一步发挥自身在数字化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率先应用在ESG实践中,以此来量化ESG数据。 例如,某跨国高科技公司在多个不同评级机构中ESG的评分均较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ESG实践不仅关注内部生产经营流程,而且渗透到整个供应链和产业链。公司承诺于2030年,通过“内部碳定价”达到“负碳排”。其主要做法是由每个部门根据碳排放量来支付内部碳税,所征收的资金则投入减碳、固碳的技术研究与发展。内部碳税的征收范围不局限于公司直接业务活动的排放,而是扩大至企业供应链和价值链。这一手段还为实现目标提供了部分的资金支持。 在获取全价值链的ESG量化数据方面,该公司应用数字化技术对碳足迹进行追踪,并采取相应改善措施,例如,开发碳追踪工具,通过数字化仪表盘分析业务所产生的预估排放量。在此基础上,该公司开发解决方案,让企业能够选择他们想要的绿色能源,并利用IoT工具确保其消耗符合这一目标。数字化手段提供了更高的透明度,让企业调整其业务运营,减少其碳足迹。 1,Fenwick&WestLLP,https://corpgov.law.harvard.edu/2022/03/20/esg-disclosure-in-silicon-valley/ 1.2针对股东关注的ESG重点进行提升 对于企业而言,投资者是关键的利益相关方之一。随着ESG议题与财务绩效的关联性逐步显现,股东也开始关注企业的ESG表现。 以某全球知名的手机设计制造商为例,其在ESG管理方面问题频出,如供应链企业的员工坠楼事件、网络安全和隐私问题、有毒的零部件等,引起股东的不满,对企业施压。这是该公司开展ESG变革的重要驱动因素。 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理事会(ISSB)研究表明,ESG议题可分为实质性(material)与非实质性(non-material)两大类议题,而区分重点在于对财务表现的影响上:实质性ESG议题对企业绩效会产生影响,而非实质性ESG议题则影响甚微。对于该公司而言,实质性ESG议题——例如,供应链管理、产品责任、员工多元性及包容性、隐私与数据安全等——正是该手机设计制造商被股东挑战的痛点,也是其ESG变革的重点。 因此,该公司的ESG实践重点在于,员工教育与发展、职业健康与安全、原材料采购的透明度和追溯机制、生产废弃物零填埋、用水核算与管理、可回收包装材料、数据与隐私安全等。该公司在这些方面制订了详尽计划与目标,并每年披露相关内容,从而回应股东对这类问题的关切。 1.3针对社会关注点有针对性地改善 科技行业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为客户提供了便利,在引发大规模关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暴露在聚光灯下,引发社会范围的关注和讨论。例如云计算在带来高算力的同时,能源与水资源消耗触目惊心;电子商务让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产品与服务,但产品质量、包装与废弃物令人担忧等。 以某跨国电商公司为例,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ESG争议集中在以下3点:1)多年一直未公布碳排量数据;2)自有品牌的供应链管理标准长期处于不透明状态;3)配送中心员工工时长、压力大、工资低、环境差等。广泛的争议使该公司在多个国际组织的评级中无法获得理想的分数。 该公司的ESG治理基于法律规范、社会道德、风险管控等要求,但重点针对其ESG争议点展开,披露其ESG改革重点与效果,该公司的ESG改革主要落在环境和社会维度。 在环境方面,该公司自2018年起公布其碳排量,并承诺于204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公布100+项绿色能源开发计划与具体的推进措施,包括购置10万辆电动车以降低运输的碳排量、启动气候基金以推动造林项目和气候解决方案、开发去碳化技术与服务等。 在社会方面,该公司采取一系列行动,例如,对于工作环境与待遇问题,该公司和机构投资者共同启动了问题发掘和改善流程,包括现场调研、管理层对话、意外事故追踪、绩效指标设计等。在供应链员工管理方面,该公司加强了与全球供应商在ESG标准方面的沟通,并协助它们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 这些措施致力于建立企业范围内的ESG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长期的价值发展。 本地特色:国内科技企业ESG策略特征 ESG在全球层面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在企业ESG量化表现和信息披露上均有着清晰的指引。相较国外ESG领域的发展进程,我国ESG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才引起相关监管机构的重视。 2021年3月,我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上市公司治理规则,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披露质量,ESG的理念与上述宏观要求不谋而合。 在政策引导上,目前我国仅港交所有清晰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除此以外,目前A股市场ESG报告披露以自愿披露为主,尚未建立系统性的ESG规则体系。其中,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仅重点针对污染行业设定了相应的强制披露要求。 在政策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我国整体ESG披露企业比例较低。据统计,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中,仅1,130家发布ESG相关的独立报告(数据基础为A股2020年年报),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26.9%2。 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不同行业ESG相关报告披露数量与比例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计算机与电子 医药生物机械设备非银金融公用事业基础化工电力设备 传媒交通运输房地产汽车 有色金属 银行轻工制造食品饮料 环保建筑装饰纺织服饰国防军工农林牧渔 钢铁家用电器 通信建筑材料商贸零售石油石化 煤炭社会服务 综合 美容护理 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披露ESG相关报告的企业数量ESG相关报告披露比例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安永整理 2,中国ESG研究院理论研究中心,中国ESG发展报告2021 分行业来看,2021年A股上市公司仅有银行、非银金融、钢铁、公用事业四个行业披露比例达50%以上。其中,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披露比例位于前两位,这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大力推广绿色金融理念是相辅相成的。而计算机与电子行业——尽管从披露ESG相关报告的总数量来看——排名第一,但披露比例不足20%,远低于发达国家科技企业的ESG信息披露率,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与国外科技企业的ESG策略相比,我国科技企业的ESG相关报告中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策略相似性。 2.1通过矩阵模型确定指标的重要性 在重点指标选取上,我国科技企业多通过指标矩阵模型的形式确定指标的重要性。一方面,我国科技企业开展ESG研究处于早期阶段,各科技企业披露数据多不足5年,缺少系统性的历史信息积累,难以就股东、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管理和披露。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整体环境,以及在股东中对ESG话题的关注度不高,除某些特定企业外,外界尚未形成关于某一企业的关键争议 点。因此,企业在决定指标优先级时,多通过问卷调研、外部顾问评估的方式进行。 例如,某通信行业巨头公司建立可持续发展议题实质性分析矩阵,分析比较不同议题对相关方的影响和对公司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识别筛选出需要在报告中重点披露的实质性议题。 又如,某在线娱乐与科技公司邀请外部专业顾问开展ESG议题重要性评估工作,通过访谈与问卷调研收集相关方群体关心的问题,并评估重要性。此外,针对近年来行业中广受关注的“游戏沉迷”问题,该公司的ESG报告中,有数页内容关于青少年保护工作,比如公司通过技术在“事前-事中-事后”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等,对公司外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