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阿里巴巴]:数字化产业带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数字化产业带

信息技术2022-09-01阿里巴巴自***
数字化产业带

摘要 数字化产业带是数字经济发展下出现的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态,是线下产业链与线上产业生态融合集聚的“新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对数字化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起着桥梁纽带作用,日益成为增强产业韧性与活力的重要支撑。本报告以千万级中小企业通过1688内贸批发平台开展数字化采购与销售、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共生发展的企业集合体为研究对象,开展对于数字化产业带的研究,试图总结数字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模式,为中小企业创新集聚集约发展提供参考思路。研究显示: 数字化产业带能够有效提升规模经济和聚变经济效应,带动企业创新发展。研究发现,数字化产业带每增加1%的供应商,线上规模增加3.4%。2021年,16881数字化产业带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15%,增速超过全国GDP增速8.1%,已成为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生力量。同时,已经渗透到我国更高端、更精细的制造业领域,包括覆盖我国集成电路、晶体管、传感器、数字货币矿机、GPS系统、电池、工业机器人等28 个细分行业的68个产业带。 数字化产业带集聚效应突出,呈现区域集中与全国分散普惠并存格局。从地域看,东部及中部地区发展相对成熟,西部及东北部地区亟需加强投入。从发展看,打造产地品牌成为产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全国TOP100数字化产业带,贡献了数字化产业带近40%的供应商数量和近三分之二的交易规模,引领数字化产业带发展方向。 数字化产业带通过平台牵引、社区化运作,有效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产业带构建了数字化网络体系,推动供应链产业链数字化,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可靠,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安全发展环境。加速中小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中小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数字化产业带已经形成了五大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黄岩日百为案例的政府企业与平台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创新驱动技术和产品升级,以高阳纺织为案例的推动创新与标准向中小制造企业渗透、带动产品品质升级,以汕头内衣为案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传统批发市场转型、产生巨大效率增量,以东莞服饰为案例的构建产业互联网领域的“O2O-新批发”模式、打造线上品牌,以织里童装为案例的价值链各环节再提升,促进产业向高附加值跃升。 数字化产业带发展水平的提升,对服务产业互联网深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报告建议:一是稳妥有序发展平台经济和产业互联网。进一步加速线上企业集聚,稳步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平台型组织。二是依托数字化产业带培育发展数字化产业集群,实现线上指导线下。三是完善数字化产业带标准,加强政策支持和生态打造,建立审慎监管和开放发展环境。四是搭建交流对接平台,开展活动,总结经验,复制推广。 1阿里巴巴1688是中国最大的内贸B2B平台,已覆盖原材料、工业品、服装服饰、家居百货、小商品等57个一级行业类目,超1000个二 级行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现货批发等一系列的供应服务。每天1.5亿次的在线浏览,线上付费会员近百万。 目录 一、数字化产业带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大势1 (一)数字化产业带激活产业集群发展动力1 (二)数字化产业带的生态基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2 (三)数字化产业带产业的底座:制造业强韧厚重3 (四)数字化产业带的驱动力:电子商务创新3 二、数字化产业带提升产业集群效应,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5 (一)推动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广泛渗透先进制造业领域5 (二)区域集中与全国分散普惠呈现并存格局,助力东西部产业协同发展7 (三)重塑产业空间,丰富产业业态10 (四)数字化水平总体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广阔发展空间10 (五)品牌培育加速,提升产业发展质效11 三、数字化产业带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12 (一)稳定安全产业链供应链,泛平台化产业链供应链在逐步构建12 (二)优化生产方式,推动柔性化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12 (三)构建数字化服务生态,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13 (四)推动企业创新,助力优质中小企业品牌打造14 (五)强化基础支撑,与84.3%国家级产业集群互促互动发展15 四、数字化产业带典型案例16 (一)黄岩日百:政府、企业与平台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创新驱动技术和产品升级16 (二)高阳纺织:推动创新与标准向中小制造企业渗透,带动产品品质升级16 (三)汕头内衣: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传统批发市场转型,产生巨大效率增量17 (四)东莞服饰:构建产业互联网领域的“O2O-新批发”模式,打造线上品牌18 (五)织里童装:价值链各环节再提升,促进产业向高附加值跃升18 五、数字化产业带发展的对策建议20 (一)稳妥有序发展平台经济和产业互联网,稳步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平台型组织20 (二)依托数字化产业带培育发展数字化产业集群,实现线上指导线下20 (三)完善数字化产业带标准,加强政策支持和生态打造,建立审慎监管和开放发展环境20 (四)搭建交流对接平台,开展活动,总结经验,复制推广20 数字化产业带:增强产业韧性与活力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是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新发展阶段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增强产业规模经济和聚变经济效应,降低交易成本,加速产业创新的重要路径。数字化产业带是以数字技术服务为依托,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企业转型为路径,线下产业链与线上产业生态融合集聚的新型产业集群。数字化产业带2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必然产物,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延展的 重要形态,是推动产业高质量成长的内生动力。 一、数字化产业带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大势 (一)数字化产业带激活产业集群发展动力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增强产业规模经济和聚变经济效应,降低交易成本,加速产业创新的重要路径。“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波特《国家竞争优势》(1990))。当前,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全球经济颇具特色的产业组织形式,不仅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且是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开发区等各类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产业综合实力和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但总体看,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仍面临瓶颈和制约。一是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大多数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垂直分工体系中,仍处于加工制造环节。同时,产业集群发展受到土地、资本、人工等要素供给不足的制约。二是产业发展区域协同不足。东部沿海地区在集群数量和发展质量上都远超中西部地区,与我国区域协调与共同富裕发展战略的要求不匹配,如工信部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单中,苏粤各占六席,东北地区偏弱。三是规模有余、创新不足。地方偏向产业和经济规模“大而全”但缺乏产业纵向延伸和企业横向协同统筹规划,集群生态体系不完善,尚不能为研发创新提供肥沃土壤。四是政府与市场力量没有形成合力。集群更多由政府主导推动,政府支持政策工具相对单一,发展主要靠工信、发改、科技等部门基于职能分工开展,地方在培育发展中很容易出现资源分散、同质化竞争等现象。而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等促进行业自律、监督激励的组织发展相对滞后,还未能与市场主体建立互利合作的生态关系。 数字经济时代,产业数字化、平台化、网络化发展,逐步形成数字化产业带。数字化产业带几何级放大了产业集群的MAR效应3,即中间投入品效应及劳动力“蓄水池”效应,也由于线上集聚的产业多样化显著放大产业 2产业带与产业集群的区别:本文中数字化产业带偏向于基于一定虚拟空间与地理空间相结合,以单一品类产品行业体现,如“纺织”。产业集群偏向于一定地理空间中相互联系的某一产业与相关产业,如“纺织”及上下游的原材料、印染、服装加工等为一集群。产业集群或包含多产业带。 3马歇尔-阿罗-罗默(MAR)溢出效应起源于1890年,表示在一个共同的行业中,企业之间的距离往往会影响到知识在企业之间的传播,以促进创新和增长。企业之间的距离越近,MAR溢出效应就越大,具体表现包括一个行业中不同企业的员工就新产品和生产商品的新方法交流思想增多,导致创新的关键是新产品和改进生产方法越多。 1 阿里研究院中国市场学会 多样化外部性,增强产业韧性,大幅提升产业活力。数字化产业带通过数字技术与平台生态,深挖源头产地,形成大量的传统和新型要素供给;集聚庞大寻源采购市场主体,表达个性化诉求,促进形成良好产业生态;依托数字技术和生态运营,打破物理空间,助力企业更容易获得相关产业支持,助力区域间协同,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与产业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产业升级;与政府产业扶持相呼应,提升经济发展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数字化产业带的生态基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我国数字经济延续蓬勃发展态势,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9.8%,保持16.2%的高位增长速度,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8.1个百分点4(图1)。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首次提出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将产业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当前,数字经济已经走向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不断渗透各个产业,为产业的规模增长、供应链配置、集群发展提供效率支撑,正逐步成为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为数字化产业带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45.5 35.8 39.2 27.2 31.3 16.2 9.5 2.6 4.8 50 40 30 20 10 0 200520082011201420172018201920202021 数字经济规模(万亿元) 图12005-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4《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年4月。 2 数字化产业带:增强产业韧性与活力 (三)数字化产业带产业的底座:制造业强韧厚重 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国制造业正在全球经济深度变革背景下,依靠数字化赋能和创新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从20.9万亿元增长到37.3万亿元,年均增长6.3%;制造业增 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产业体系方面,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依托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制造业的强大韧性,为数字化产业带发展提供坚实产业基础。 单位:万亿元40 22.5 16.98 31.4 30 20 10 0 2012年 制造业增加值 30 2022年 2021年 单位:%40 30 20 10 0 制造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 图22012-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及全球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四)数字化产业带的驱动力:电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