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Updates:1、数字化业务:1)过去增速20%、未来有机会25%左右;2)年度毛利率预计50%左右,人员基本没有增长,营销2.0订单更多以净额形式确认;3)营销2.0:山东、福建、天津等省份已经开始实施营销2.0,上海等个别地区可能不能按计划如期执行;4)采集系统:今年试点明年推广;5)负荷控制系统:今年做一期试点(几千万规模),明年开始电网会有比较大的投资规划(3年时间,200亿以上规模)。 2、新电途:明年还会有一定投入,有机会20%市占率,我们现在度电服务收入已经不止5分钱了,城市充电服务费有稳步提升空间,长期看私家车会更多,重在服务价值创造;2)预购电:预购电现在比例40%左右,未来大趋势可能在50%左右,我们看中里面多少场站是直接参与售电的;3)利润提升空间:储能+充电,光储充一体化,市场化售电。 3、停车平台:上半年收入翻倍,几千万规模,年度增速会不错,未来会发力物业集团和城市公共停车两个方向,并和聚合充电打通。 4、光伏云平台:我们不是要提供SaaS服务为业务模式的,做光伏平台是为了让光伏发电效率保证的同时能把电卖出去、参与市场、就近对接负荷。 上半年整体:营收16.1亿(yoy+23%),单季度表观收入增长8.68%,主要是因为预购电不再计入收入,上半年的报表都做了调整,能源运营也有少量购电收入。 毛利率整体稳定。 能源互联网毛利率阶段性下降,现在处在比较快的发展阶段,未来会恢复,规模提升、效率提高会进入盈利阶段。行业背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发展不断推进,今年以来电力领域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需求侧,能源互联网场景可以店里消费促进供需互动、优化资源配置,整体能源数字化+互联网双轮驱动战略还有比较大发展空间。能源数字化:上半年能源数字化业务增速7%,有一些疫情影响。 5月完成了浙江省营销2.0试点,下半年华东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营销2.0推广实施工作,会有一些大的省份上线。数字新基建领域,有几个新的比如采集2.0系统也在做。 今年电力负荷和新能源上网,我们在构建新型负荷管理系统,未来几年会有比较大的投资,解决新能源的发展和需求侧平衡问题。能源运营服务方面,我们也在电网广泛开展服务运营模式,电网充电桩再运营,以及营销服务的运营,电网由线下转线上服务。能源互联网:同增59%。 生活缴费用户超3.8亿,日活超1370万,连接机构数达5400家,业务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聚合充电服务,截至630平台覆盖50万桩,服务新能源车主380万(单季度增长80万),充电量8.3亿度,公共充电市占率达10%;我们也在开展市场化售电、光储充一体化等新业务,在生活缴费业务保持稳定盈利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对聚合充电业务的投入,阶段性会影响利润率。 但新电途亏损影响Q2比Q1减少,上半年2800万亏损,一季度1500万亏损,二季度1300万亏损,发展趋势健康。互联网电视:上半年18%增长。 平台用户7200万用户,日活2400万,平稳增长。Q:数字化业务上半年因为疫情项目有所延后,伴随下半年营销2.0的落地,全年的收入增速是否能追回25%左右。能源数字化中非电网业务今年增长情况? 营销2.0市场份额和格局是否会变化? A:上半年4、5月有很多网省公司受到疫情影响,数字化业务节奏被打乱。 5月我们完成营销2.0浙江试点,山东、福建、天津等省份已经在开始实施了。 我们参与了2.0核心版本的研发工作,版本上线工作我们在各个省都会支撑,实施服务主要在1.0的客户省份执行。个别省份可能不能按计划如期执行,比如上海等地,业务有几个月的影响。 明年营销2.0要全部推广。 电网数字化的机会还有几个方面。 电力物联网领域,一个是采集系统,涉及所有电表数据实时获取和数据应用分析,是用户端负荷感知的第一个点,朗新和南瑞也在参与这个事,今年试点明年会做一些推广,目前还在验证中。 另一个核心系统是负荷控制,随着新能源的占比提升,负荷管理是电网的重点,今年做一期试点,明年开始电网会在负荷管理系统有比较大的投资规划(3年时间,200亿以上规模),一期过程中我们也参与了多个省的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开发。 核心系统,无论是物联网还是营销系统功能,用户端还是有很多数字化需求,市场化交易、营销服务、运营服务等。电网业务过去20%增速,未来可能提升到25%左右,是一个持续稳定的趋势。 Q:充电业务补贴收窄后,是否会有客户流失?A:涉及到能源互联网平台发展模式,我们的平台不是纯粹的TOC模式,而是B2B2C的模式。 C端连接电动车用户,我们在服务C端效率更高,持续降低费效比,跟大的互联网入口合作(支付宝、高德、微信等),让用户有更好选择。Q2营销投入没有大的增长,但充电量增长显著。 充电场站方面,我们正在帮助做一些高效服务运营工作,包括市场化售电、需求响应等服务模式已经在验证阶段了。 充电桩服务场站两个成本,一个是C端运营成本(帮助获客,获取充电服务费),另外一个是电的成本(单个厂商很难预测负荷管理,聚合平台更适合)。 我们的优势在两端,一个是B端能量运营,一个是C端更高效率的推广模式。 竞争对手的成本压力更大,快电有单独的APP入口,需要更多的的营销投入来获客。 我们追求平衡性发展,低价获客这件事是不正确的,现在网约车比较多,未来主体会是私家车,大家追求的是更好的服务体验。 Q:研发费用增幅不大,今年包括未来研发投入是否还会有很大增长?A:去年是电网营销试点阶段。 今年整体研发费用率会有所降低,今年进入实施服务阶段。 能源互联网平台方面,整体研发人员1000多人,人员规模我们会有所控制和一定优化。 Q:充电服务市占率10%目标,半年报已经完成了,是否调整?A:占比目标没有定。 目前市场有价格性竞争,我们希望达到费效比平衡,实现稳定充电量增长。 竞争对手最近有比较大补贴的行为,最终还是要让客户有持续性使用,并创造服务价值。 Q:之前在停车有比较重要的布局,上半年停车业务进展?跟充电桩之间是否有交互? A:未来公共充电服务市场,目的地充电是很重要的,跟停车场有很大关系。 停车平台上半年在持续发展,疫情影响市场增长没有预期那么快,上半年同比收入应该是翻倍增长了,且前几千万的规模,年度应该有比较好的增速。 我们比较看好充停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物业集团未来公共停车位都会有做充电服务的机会,我们在探索场景打通。 另外是城市公共停车数字化平台,公共停车位未来更会发展充电桩服务业务,协同性很强。 停车维度上未来服务更多物业集团和城市停车数字化平台,包括和充电桩平台会打通,这个是基本的逻辑。 Q:光伏云平台上半年接入电站3000座,比过去两年慢了一些,受什么因素影响?光伏云过去比较轻运营,后续是否再往深去做? A:光伏云平台是SaaS模式,从能源互联网平台发展上我们不是要提供SaaS服务为业务模式的。小型分布式光伏SaaS模式现在建设规模量没那么大。 我们着重思考把分布式光伏资源怎样更好对接负荷和市场场景,平台投入不是那么大。分布式光伏平台也有很多能源集团进入,他们要的是场景模式不是SaaS模式。 下一步我们希望把分布式光伏的能源消纳模式打通,目前政策面还是有些壁垒的。不过前段出的新能源实施办法也说了,鼓励分布式光伏参与新能源交易。 我们最早做充电服务也是SaaS平台,后来我们发现做SaaS本身只是管充电桩,更重要的是后面的价值创造部分。我们做光伏平台也是为了让光伏发电效率保证的同时能把电卖出去,也能参与市场,以及就近对接负荷。 光伏平台本身接入的量还在持续往前走,但这不是我们主要发展的方向。Q:数字化上半年毛利率持平,全年如何预期?A:年度毛利率接近50%水平。 下半年营销2.0进入实施推广阶段,团队对业务的熟悉也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整体看下半年投资预算落地情况。 电网合作一般来说毛利率水平相对平坦,今年有一定提升空间是因为三产会直接拿一些订单,不用转包了,因此订单更多以净额的方式体现,相对来说毛利率会更高。 数字化人员方面今年基本没有增长。Q:新电途预购电模式下半年和明年的展望?峰谷价差还不够大,如何做运营? 参与需求侧管理?度电分成跟快电比? A:预购电上半年3亿度电,大的充电网络客户,由我们聚合平台统一结算向用户提供。 长期看,随着网络发展预购电本身是以电网代购电价本身来结算,我们之所以不确认收入也是因为没有价差。 我们在一些充电场站也开展了一些购售电模式,是以季度、年度在合作,三季度我们做了一些试点,四季度可能增加一些试点用户,明年初是年度周期,可能会有一些长期协议用户参与到购售电中。 预购电模式主要是为用户提供服务过程中,把定价策略和电价绑定在一起去影响用户。预购电现在比例40%左右,未来大趋势可能在50%左右。 我们看中里面多少场站是直接参与售电的,而不是预购电。我们的度电服务比例是比快电低的,我们还有提升空间。 现在每个城市的充电服务费水平是不一样的,要持续发展还是要有合理定价空间,主要靠服务价值体现,我们不会去做低价竞争。我们现在度电服务收入已经不止5分钱了。 Q:易视腾1亿非经?A:四五年前投过一个触摸屏的厂商,上半年他们做了融资,估值有比较大的提升,公允价值有增长。Q:负荷管理系统市场规模、前瞻性预测、主要竞争者是谁?A:今年一期工程业务规模几千万,还不大。 目前整个负荷管理系统还在用采集平台的原始数据,未来电网有比较大的百亿级的预算规划,三年周期。 目前参与的厂商主要以电网内部三产为主,信通、南瑞等企业;我们参与了一些省的版本开发和项目实施,提前有所投入。这会是持续性的需求,负荷管理系统涉及到负荷端的感知和创新应用,跟需求响应、虚拟电厂都会有关系。Q:新电途盈亏平衡? A:服务费水平2-4毛/度电不同城市不一样,还有一些竞争方也在采取低价策略。 趋势上看,未来更多私家车进入充电服务市场,价格敏感度不会有网约车那么高,更多在于充电场景搭建和服务体验。充停一体化覆盖更多停车场景,也是为了提供更好体验。 充电服务费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市场,个别城市已经进入盈利阶段。 我们全国覆盖了350多个城市,发展早的城市服务费水平都比较稳定,有城市的充电联盟,服务商都不愿意降价,降价谁都赚不到钱。 其他取决于聚合充电市占率,定价策略,明年还会有一定的投入,明年有机会做到20%多市占率,后面在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充电服务费更加稳定的情况下。 消费者一旦建立使用习惯,边际成本会逐渐降低。Q:各省电费和代销费有一定程度上涨,之前我们有做园区节能和楼宇节能项目,近期进展如何?A:去年开始我们做建筑能源服务场景(BSE),需要对电价感知有要求,是逐渐发展的过程。 能源节能服务部分我们有小团队在持续做验证,也有一些工厂项目。 整个电力市场化还在初级阶段,除了大工业直购电,大量工商业还是电网代购的(平均价),未来随着现货市场等发展,电价波动会更大,通过节能服务和聚合服务购电模式会带来更多电力成本降低,会有更多机会。 Q:充电桩业务,是否有统计目前充电用户的画像?A:充电量目前是网约车多,他们一天充两次电。 现在用户超过400万,私家车也有不少,趋势上看,未来家用车充电需求(目的地充电)是趋势,因此体验更重要。对于网约车充电是成本,家用车充电是费用。 网约车车主是希望越便宜越好,但不可持续。趋势上看,服务费水平会逐渐理性。 我们判断城市充电服务费会有稳定提升的空间。明年家用车的增长也会比较明显。 Q:从10%-20%的成长怎么实现?A:增长方面,首先市场有很大增量。 20%目标也不是业务部门的目标,年底会公布正式的发展目标,我认为还有比较快速增长的空间。 我们覆盖的大充电桩运营商比较全,特来电、星星、国网、南网,两大电网都连接的只有我们新电途,快电应该没有连接到国网的桩。国网充电桩的充电服务效率还有提升空间,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