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概览:1)2022H1,上半年65亿元,同比+23%,归母净利润8.71亿元,同比+25%。 2)轨道交通业务承压,地位稳固。全国轨交低位运行。 新造车业务同比有小幅增长。 后市场检修业务多点开花,城市业务保持良好,新签订单领跑。在亚洲和欧美等国际市场均有所斩获。 智慧城轨项目在无锡稳步推进。 3)高压器件保持稳定,轨交器件取得历史性订单,其他牵引厂商交付能力大幅提升。新能源业务增长+500%,市占率超过10%。 风电厂商,持续攀升,碳化硅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大电源、多晶硅,占据绝对优势。 新能源关键领域稳步推进。 IGBT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电驱业务,产能稳步推进,新车型交付顺利,H1交付同比+130%,7月排名在第四。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加大游轮扁线电机的研制,获得多客户定点。 新能源客户,新增年产能1000万只,BMS取得进展。 作为光伏逆变器里唯一央企,可以为全产业链公司风电领域,集中式、组串式变流器持续投放市场。海风订单,国内同比+478%。 对未来展望:多元业务布局良好,制程交通、制造、海洋强国。双碳战略很看好。 中长期看,轨道交通依然可期。 2025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16万公里,高铁5万公里。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西安等都市圈规划获得国家批复,市域发展、维保业务发展将得到发展机遇。后续工作思路:保持战略定力,巩固在轨交里的优势地位。 乘用车电驱、传感器、工业变流的市占率将会努力继续提升。推动轨交、新能源在数字化、低碳化迈进。 中期业绩情况:资产总额495.26亿元,同比+4.1%。 营收65.27亿元,同比+23.19%,1)轨交收入略有增长,同比+4.65%,轨交装备营收35.33亿元,同比-4.99%,轨交工程机械5.35亿元,同比+59.41%,通信信号系统1.68亿元,+42.76%,其他+24.58%2)新型15.28亿元,同比+155.34%,功率半导体7.72亿元,同比 +106.56%;电驱4.36亿元,同比+197.11%,工业变流3.26亿元,同比+119.27%;海风1.69亿元,+112.97%传感器1.25亿元,同比 +343.94%。 3)其他,0.99亿元,略有下降综合毛利率,H1有所下降。 34.2%,较去年的37.7%下降了3.5pct。产品结构变化。 三费有所下降。 合计6.53亿元,同比-3.61%。营收比10%,同比-2.78pct。研发投入略有增长。 H17.28亿元,+7.29%,占营收比11.15%。Q&A:1.汽车和光伏业务的更新? 产能目标? 产能提升非常快,Q2在上海疫情的情况下,仍然爬坡在进行。 下半年看,产能爬升,继续提升的过程中,半导体公司在为了保供在尽量发挥能力(投片、良率)。下半年情况,会有显著的提升(交付量)。 2.碳化硅是行业热点,布局之前也公告过,目前的进展? 在产线上做了改进,技术、产能都有提升,改进动作已经全部完成,做产品拉通工作。在产品导入已经在做推进。 下半年会进一步和车企做验证工作。 目前基于原来情况做,后面会基于改造后的情况。有定点的考虑了。 3.功率半导体,有一些新闻提到在三期线的规划,想分享一些这边的信息,会不会面对一些海外的需求?公司的IGBT扩产研究了很久了,正在全力推进,事项落地还是要等正式的公告。 海外半导体同事,半年多做了很多工作,海外车厂的认知里,公司代表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给了海外客户耳目一新的感觉,突破可以期待。重大内容会做公告。 4.汽车电驱,今年7月提升到第四名,和一汽合资,这边的发展策略?前提是车厂订单意向非常强烈,尽量和各个车企形成合作关系。 目前的产能,到明年也很紧张,在看扩产。 盈利能力方面,目前还是关键问题,会重点攻关。 5.光伏和储能逆变器,今年取得了组串式和集中式加起来6GW的成绩,从招标信息看,也排在电站逆变器的第一名,后续的目标?逆变器也用到一些功率半导体,合作关系? 在双碳战略这边,布局的很早,之前有一些反复,但是去年开始正式发力。 独特优势在于,产业链的关键器件协同,逆变器技术是公司核心技术,IGBT的零部件、传感器供应,在新能源(光伏)上有协同。公司是央企里是唯一做光伏逆变器的企业,所以可以和其他央企形成比较良好的配合关系。 在协同方面形成同步。 6.今年9月份有3%股本的解禁,主要是员工持股平台,有没有减持计划? 去年9月7号,有一个员工配售,解禁1000人参加,从公司安排来讲,为核心员工参与分享公司成长的机会。解禁是通过资管计划进行的,取决于自己的计划。 公司没有过多的约束。 相信未来的良好的发展前景,会很有信心。 7.碳化硅产能规划,未来年产能大概多少片? 形成层次性推进,之前有报道过,2.5万片6寸产能,可以满足10-12万台车,1片对应4-5辆车。有进一步投资计划。 目前市场,是按照300万台车的需求考虑整体规划。 8.车企对于碳化硅验证,需要多久?意向车型包括哪些? 路试、低温试验,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厂商有各自节奏,目前在做定点的验证。根据几个车型开发节奏在稳步推进。 整体验证周期比IGBT相对略长,从产品成熟度来讲,IGBT肯定高一些。从行业层面看,不会省略,不是每个步骤都要走到。 9.碳化硅设计结构,未来的roadmap如何?目前推进的是平面型技术,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沟槽型,长期看是趋势,也做了很多的技术积累。根据需求适时推出沟槽型产品。 10.轨交下半年如何展望?下半年会有一些增长。 11.碳化硅MOS在沟槽上,都在布局,公司在专利结构上有什么准备吗,会不会有专利问题?在沟槽技术上,在IGBT芯片上,结构设计和方案都做了很多考虑。 碳化硅沟槽栅,IGBT技术可以做很多平移和拓展,碳化硅也做了专利布局。 底层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可以做技术平移,其他特殊的技术特点,也做了很多考虑,特别是针对可靠性需求。新型解决方案,在光伏层面也会有考虑,验证通过就会做量产考虑。 12.IGBT模块在手订单,在手是70万套,Q2之后是多少? 主要是面向新能源领域,汽车+光伏+风电,根据目前产线推进来看,订单全部锁定,后期是提升良率。想办法进一步提升二期产能,另一方面也提升一期的产能,做一些倾斜。 13.海外需求好,目前也在做导入吗?风电领域占比非常高。 海外在积极对接,合适时候也在积极披露。 14.全年供需结构到下半年都还不错,海外在车规的IGBT模块有涨价,下半年会提价吗?价格策略不太方便透露。 明年后年到手的订单价格是达到了预期的。保证行业稳定。 市场端明后年都锁定了。 量化指引只能说根据客户自己来看。 15.晶圆厂、封装厂的产能扩张情况? 二期尽可能达产,提升良率,年初在增加设备,有一个明确预期。在抓紧时间做准备工作。 封装能力,株洲本部年产能140万,外部有东风和广汽平台,各自都具备几十万的封装能力。16.现在有一些12寸在做功率半导体,市场有观点认为,12寸在产品性能上明显优于8寸。如何看待这两者的竞争? 后续的规划? 目前的状态,时代电气IGBT中8寸是主流路线。产线来说,全球也是这样。 12寸晶圆可能买不到。 8寸从成本角度上更有优势。 IGBT里,最大优势是有庞大的应用团队。 公司有光伏变流器、汽车变流器团队,这个是和国外巨头很大的优势。光伏、新能源,通过技术掌握。 中环的晶圆可以应用,也是做了大量应用。性能、寿命差距多少,都做了验证。 器件的迭代,其他团队可能2-3周就识别出来,比如说新衬底和器件性能有没有差异。 17.IGBT产能利用率多少?未来良率提升幅度? 目前良率大概在80%。 交付任务很重,迭代也有改进。 18.传感器板块预期? 面向的同样的客户,光伏风电,长期市场需求非常旺盛2025年十四五预期传感器的市场为20亿,原来是14-15亿。 19.功率板块营收H17.72亿元,中低压同比+438.81%,高压同比+49.95%新能源发电是中低压,高压是轨交和电网。 20.电动车全球市场,未来在中低端车型中,IGBT产能主要会来自于国内。tier1企业,定点车型也在积极接洽。 两方面都会发力。 21.未来风电的规划? 风电IGBT领域,公司会是主流玩家,目标冲到第一,也在拓展风电变流器产业板块,本身就是央企的重要玩家,同时也在和风电整机企业积极拓展风电变流器业务。 目前拓展很顺利,终端客户是五大六小的兄弟单位。未来都是发展方向。 轨道交通技术都是一样的。 一期中,光伏1200V、风电1700V、汽车的结构? 12万片,高压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风电变流器份额提升非常快,明年可以达到轨交和电网的半壁江山的状态。 22.新能源电驱的进展? 电驱是核心业务,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突破速度符合预期。进入了行业前五。 上个月数据,三合一排在第四。目前在扩充产能。 23.逆变器未来量的展望?配套车型,碳化硅比例? 未来电驱的发展,出来传感器,汽车电驱、光伏逆变器,功率发电变流器,制氢的逆变器,都是发展重点,新能源板块。后续可以维持头部企业。 IGBT有些可以配合自己的需求。24.二期满产后目标毛利率? 中报完成了转固,希望越来越好。 25.明年的订单规模? 客户希望更多的订单,最终看产能爬升情况,最终交付量不太好预测。 26.IGBT和碳化硅方面有扩产计划,对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设备供应商会来自哪些公司?是否有技术封锁的风险? 在做积极、密切的沟通。有一些成熟经验。 经历过特朗普时代的紧张状态。海外设备,有相应的预案。 不会影响扩产。 27.氢电源,属于新产品,这个市场有多大? 大型变流系统,从去年开始就密切跟踪,进展比较顺利,目前获得了国内第一个批量的商业订单。中石化的验证也通过了,是国内唯一。 隆基负责系统,时代电气负责变流器。和轨道交通非常类似,技术可以平移。 产品成熟性有保证。 大型项目都在密切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