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于2022年8月27日发布2022年中报,2022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48.06亿元,同比增长46.83%;归母净利润为6.51亿元,同比增长41.2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73亿元,同比增长22.60%。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24元,同比增长41.18%。 主营业务业绩增长显著,航发及衍生品业务持续驱动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56亿元,同比增长46.49%,主要系客户需求增加,产品交付增加;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较快,主要系期间费用同比减少及投资收益同比增加。分产品来看,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实现收入136.95亿元,同比增长50.05%;外贸出口转包业务实现收入7.24亿元,同比增长20.92%;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实现收入1.37亿元,同比减少35.12%。从产业链所处位置看,公司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覆盖全产业链,包括研制、生产、试验、销售、维修保障五大环节。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在报告期内业绩增长较快,推动了公司主营业务业绩的增长,主要系公司坚持聚焦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主业,面向军用、民用两大市场,且公司拥有行业内领先的研制技术与能力。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和行业领先地位的保持,公司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业绩将持续增长,市场竞争力将继续保持。 强化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与行业高景气双轮驱动发展:从行业情况看,由于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高技术、高价值、高壁垒,一直是世界强国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是大国地位的象征,是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公司拥有行业内领先的研制技术和能力,具备涵盖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制造、总装、试车整套技术和发动机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在报告期内,公司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CAPP、MBD和PDM技术在工艺设计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正在向数字化转型加速迈进,说明公司工艺技术管理体系正在持续完善。此外,公司技术研发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公司坚持强军首责,聚焦生产瓶颈,生产计划体系交付。在报告期内,公司在专利及非专利技术方面全面建设创新型企业,着力开展研发体系建设,技术创新及型号保障成效凸显,持续跟踪前沿、颠覆性技术,不断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关键技术成熟度和通用基础技术水平。报告期内,行业景气度持续得到验证。公司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都有较大的增长,主要由于公司的订单增加,生产的任务量增加。公司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中流砥柱,是国内唯一掌握全谱系航空发动机从零部件到整机加工制造技术的企业,具备引领、拉动行业的综合能力。我们认为,随着目前行业高景气度的维持,公司主营业务业绩将稳健增长,行业领先地位继续保持。随着研发技术的提升,公司在世界军民用各类航空发动机市场或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缩小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欧美航空发动机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 公司控股公司航发业务业绩增长显著,行业景气度持续验证:公司及各子公司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含衍生产品)制造、销售及维修,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出口转包生产及销售,非航空产品生产及销售等。黎明公司注册资本为797,345.32万元,公司持有其100%股权,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及衍生品业务。2022年H1,黎明公司(母公司)营业收入955,762.31万元,同比增长95.11%,其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业务实现收入929,019.75万元,同比增长98.72%。此外,公司持有100%股权的南方公司(母公司)与黎阳动力(母公司)在航空发动机及衍生品业务上都有稳健的增长。 这说明了报告期内航空发动机产业链持续位于高景气度阶段,未来随着十四五进入尾声,公司及其控股公司航空发动机及衍生品业务订单或将增加。 对外股权投资增加,公司与与钢研高纳共同设立参股公司:报告期末,公司长期股权投资23.40亿元,较年初增加0.65亿元,主要原因是联营企业权益变动影响。2022年4月22日,公司拟以204台/套设备资产及9项无形资产作价3,523.31万元出资,钢研高纳拟以现金7,476.69万元出资,共同发起设立参股公司西安钢研高纳航空部件有限公司。钢研高纳成立于2002年11月8日,注册资本为48,606.8671万元,企业性质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国有控股),主要经营高温金属材料及制品、轻质合金、特种合金及制品、粉末材料及制品的研发等。公司的本次对外投资有助于公司优化供应链布局,有利于降低公司制造和管理成本。整体来看,公司对外股权投资的增加可能有利于降低公司的投资风险,使公司投资趋向于平稳。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1.85/564.82/706.0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2/16.12/20.28亿元,EPS分别为0.51/0.60/0.76元,对应PE分别为98/83/66倍,维持给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加剧;疫情形势反复;毛利率下滑;贸易壁垒加剧;人才引进存在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