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点:口腔种植服务限价集采,有望加快种植体国产替代进程 8月18日,国家医保局出台《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稿规范了价格项目,大力调控种植全流程价格,价格实行“技耗分离”,体现技术劳务价值,价格变化上看,以技术劳务为主的低价项目调增价格;同时对种植医疗服务的价格加大监管;加大省际集采推进力度。种植牙市场需求旺盛,集采有望加快种植体国产替代进程,考虑到当前我国种植体厂家主要由外资品牌主导,国产厂家如能在变化中抓准机遇,有望获得迅速成长。 一周观点:生育支持政策接连发布,三胎政策逐步深化 8月16日,国家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深入实施“三胎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提出“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等措施,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8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同意建立国务院优化生育政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推进研究优化生育政策工作的有关问题,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或提出政策建议。两个支持生育的政策接连发布,且政治站位高,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全方位改善生育环境。 一周观点:继续重点推荐创新药产业链及消费医疗投资机会 2022下半年我们继续重点推荐创新药产业链以及消费医疗板块。(1)创新药产业链:中国拥有成熟基础化工体系及医药制造全产业链的布局,具有更低的上游原材料成本、更稳定、可持续供应的能力。从上半年业绩来看,整体业绩依然强劲,多数公司业绩预告超预期,创新药产业链依然保持高景气。(2)消费医疗,包括医疗服务(尤其消费型服务)、中药(品牌OTC业绩受疫情影响较小,且产品结构优化、渠道推广成效明显)、零售药店(出行政策放开、四类药销售管控边际放松)、医美等细分板块。 推荐及受益标的 推荐标的:皓元医药、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康龙化成、义翘神州、东诚药业、昌红科技、康拓医疗、开立医疗、海泰新光、澳华内镜、迈瑞医疗、翔宇医疗、国际医学、海吉亚医疗、寿仙谷、益丰药房、老百姓、昊海生科、华东医药、复锐医疗科技、普洛药业、天士力、新天药业、以岭药业、寿仙谷、羚锐制药、中国中药(以上排名不分先后)。受益标的:威高骨科、正海生物、大博医疗、奥精医疗、诺唯赞、百普赛斯、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君实生物、爱尔眼科、迪安诊断、金域医学、一心堂、大参林、健之佳、爱美客、华熙生物、同仁堂、红日药业、华润三九、健民集团、康缘药业、济川药业(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风险提示:行业黑天鹅事件、疫情恶化影响生产运营。 1、医保局出台口腔种植价格治理通知,强化价格调控监管 8月18日,国家医保局出台《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规范口腔种植医疗服务和耗材收费方式,强化价格调控,广泛发动种植牙耗材省际集采,加强价格监管。 意见稿规范了价格项目,同时大力调控种植全流程价格,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整体来看,价格实行“技耗分离”,同时体现技术劳务价值。价格变化上看,群众反映强烈、费用负担重的种植体植入费/牙冠置入费/植骨手术费以降为主,技术难度大、风险程度高的项目以及拔牙/牙周洁治/补牙等以技术劳务为主的低价项目调增价格。 表1:意见稿规范了口腔种植价格项目 表2:口腔种植价格加大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意见稿加大对种植医疗服务的价格监管,价格公开透明化。对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地区,医疗保障部门在规范价格项目的同时,重新制定公布政府指导价;实行公立医疗机构自主定价的地区,医疗保障部门应按照全流程价格调控目标,组织各医疗机构重新公布价格,促使定价水平与医院等级、专业地位、功能定位相匹配,定期发布本地区公立医疗机构自主定价的平均水平。对民营医疗机构,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并主动在明显区域公示价格水平。对于区域内种植牙集采报量率高、中选产品使用率高、口腔种植费用经济性优势突出、评价排名靠前的民营医疗机构,由各地医疗保障局在官方网站上展示价格和费用情况。同时,通过将价格明显高的医疗机构纳入价格异常警示名单,公开通报,促进所有医疗机构价格合理。 意见稿加大省际集采推进力度。意见稿要求各省份均应参加省际采购联盟,并广泛发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加种植牙耗材集采,且要求各地区参与集采的医疗机构(包含民营)数量占比40%+或报送需求量为上年度的50%+。 图1:意见稿规范口腔种植收费方式,强化价格调控,广泛发动种植牙耗材省际集采,加强价格监管 2、种植牙市场需求旺盛,集采有望加快国产替代进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国内口腔医疗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种植牙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超300亿元,数量超过360万颗,市场需求居高不下,其中种植牙服务分为牙种植体、修复材料、牙冠规模、基台、服务及其他,其中种植体市场规模占种植牙服务10%左右。 图2:我国种植牙服务市场规模大,增速较快 截止2022年8月21日,国内取得种植体(系统)注册证国产厂商22家,海外厂商50余家,根据智研咨询数据统计,现阶段国内种植体市场以进口品牌为主,约占90%的市场份额,其中瑞士士卓曼(Straumann)、瑞典诺贝尔(Nobel Biocare)、韩国奥齿泰(Osstem)等进口企业占据了国内大部分种植体市场份额。国内厂商种植体市场推广相对缓慢,国产率较低,国产种植体品牌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表3:种植体国产品牌潜力较大,有望通过集采加快国产替代进程 国产化程度低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1)国产种植体行业起步晚,在技术、经验等方面积累不足,产业化相对滞后,还处于技术跟随阶段。如在表面处理技术方面,种植体龙头企业Nobel Biocare和Straumann分别采用TiUnite和SLActive(活性亲水SLA)阳极氧化处理和亲水喷砂酸蚀处理的第四代技术,具备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和骨结核强度,而大多数国产口腔种植品牌还停留在简单涂层和喷砂酸蚀处理的前代水平。(2)国产种植体定价无法与韩国品牌竞争,导致即使在低端市场也无法突围,韩系种植牙公司为降低医生使用所需的学习成本,做了大量的设计和技术让步。材料上选用欧美公司普遍使用的纯钛材料,结构上为简单的多层微螺纹状;在表面处理上使用成熟已久的第三代SLA和RBM表面处理技术,大幅减少了技术研究、开发成本;同时为争取亚洲市场,大幅压低了品牌溢价。(3)我国口腔医疗行业中,拥有植牙资质的医师数量较少,限制了国产种植牙行业的发展和普及。 由于种植牙目前竞争不充分,长期形成的市场差异化竞争以及缺乏有效的价格调控机制使得该行业集中度较低、产品价格偏高。实施集采政策后,患者负担的医药费用也会大幅降低。2022年宁波和蚌埠先后执行种植牙集采限价支付,宁波医保局于2022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首先推出种植牙的医保限价支付政策,对种植牙的全过程限定国产品牌3000元/颗,进口品牌3500元/颗,其中耗材价格为国产1000人民币/颗、进口1500人民币/颗。蚌埠市医保局2022年6月将种植牙纳入集中采购,经集中议价谈判,种植牙材料(含牙冠、植体一套)费用平均降幅84.17%,最高降幅达89.5%;实行种植牙项目限价收费,即三级医院不高于2200元/颗,二级医院不高于2000元/颗,一级及以下医院(含口腔门诊)不高于1800元/颗。种植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方面,从均价10000元/颗左右,降至2200元/颗以下,最高降幅82%以上。 考虑到当前我国种植体市场主要由外资品牌主导,长期来看,集采可能会加快国产替代速度,在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同时,集采也将倒逼国内厂家摒弃过往拼渠道拓展能力的模式。集采虽是国产替代契机,但国产种植体若要实现高端或者低端市场的突围,都必须依托产品创新,真正实现技术迭代。可尝试通过材料工艺精细化、表面处理技术迭代升级来实现突破。此外,也有必要适当运用低价战略,实现短期内在中低端市场对标韩系企业,实现进口替代。最后,应加强医生和患者教育,避免因国产种植体市场占有率低导致的信任度低等问题。国产厂家如能在变化中抓准机遇,就能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迅速成长。 3、生育支持政策接连发布,三胎政策逐步深化 8月16日,国家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深入实施“三胎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提出“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机制、强化住房税收等支持措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等措施,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8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同意建立国务院优化生育政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同意建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牵头负责的国务院优化生育政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积极研究优化生育政策工作的有关问题,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或提出政策建议。两个支持生育的政策接连发布,且政治站位高,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全方位改善生育环境。 在生殖健康服务方面,意见提出“推动医疗机构通过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中医药服务、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辅助生殖技术等手段,向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不孕不育防治水平”。“三胎政策”下,生育第三胎的妊娠女性年龄普遍较大,而女性的不孕症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提高,尤其达到35岁之后,生育力下降、自然流产风险明显增加,20-25岁、25-30岁、30-35岁、35-40岁、40-45岁女性的不孕症发生率分别为6%、9%、15%、30%、64%,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生育第三胎的女性对辅助生殖技术需求的概率更大,随着国家逐步深化三胎政策,我们预计辅助生殖需求将得到加速扩大。同时,意见提出“推进辅助生殖技术制度建设,健全质量控制网络,加强服务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此举将加大辅助生殖技术质量考核,技术壁垒有望提升,具备较高技术水平的辅助生殖机构受益。 推荐标的:锦欣生殖、国际医学。受益标的:华大基因。 4、看好估值合理、基本面向好标的未来成长性 (1)沪深股医药外包服务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53.1/38.7/28.1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0/1.2/0.9。 表4:沪深股医药外包服务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53.1/38.7/28.1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0/1.2/0.9 (2)沪深股生命科学上游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3.7/32.9/24.7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1/0.9/0.8。 表5:沪深股生命科学上游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43.7/32.9/24.7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1/0.9/0.8 (3)沪深股生物制品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37.8/26.8/22.6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4/0.8/0.8。 表6:沪深股生物制品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37.8/26.8/22.6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4/0.8/0.8 (4)沪深股化学制药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30.6/23.5/18.6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0/1.1/0.9。 表7:沪深股化学制药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30.6/23.5/18.6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0/1.1/0.9 (5)沪深股医疗服务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39.5/41.1/29.3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2/1.3/1.1。 表8:沪深股医疗服务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39.5/41.1/29.3倍,2022-2024年平均PEG分别为1.2/1.3/1.1 (6)港股医疗服务板块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