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回首过去,大数据从概念炒作走向对数据价值的挖掘。大数据被认为是继信息化和互联网后整个信息革命的又一次高峰,“跨界、融合、基础、突破”是大数据落地的关键,大数据在“产业化、行业化、智能化”方面不断赋能实体经济,成为产业关注重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数据驱动”更加深入人心,数据成为新型的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是重中之重,“数据要素、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成为大数据发展的关键词。 2021年11月,《“十四🖂”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在《规划》的指导思想中提出要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安全”也成为《规划》中出现的高频词之一,“安全保障”成为大数据�大产品和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安全产业成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力重点。随着大数据产业深入发展,数据已广泛应用于民生服务、产业变革、经济发展之中,且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进一步激活并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成为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大数据为重点的数字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和机遇。 立足大数据现状,展望未来大数据发展趋势,《2022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分析了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演进、基础设施、政策体系、创新载体、人才培育等产业发展要素的现状,研判了大数据在软硬件产品、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等领域的热点布局,梳理了大数据产业生态的�个层次,并重点提出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八大新趋势。我们认为:“技术创新+标准完善”是解决大数据“5V”特性难题的有效举措;“交易中心升级+顶层规划细化”将是解决数据交易难题的关键;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市场正加快培育和建设;大数据融合应用重点转变为实体产业和民生服务;“数据+平台”协同驱动工业发展模式数字化变革;隐私计算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将在金融、政务等领域落地应用;数据分类分级成为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构建科学的数据价值评价体系是数据资产化亟需解决的难题。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全方位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保障数据安全等将支撑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发展持续演进,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成为产业关注焦点 自2015年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大数据发展持续演进和迭代,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数据价值逐渐释放、数据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多年对大数据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如“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第五种市场化配置的关键生产要素”“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和保障数据安全是产业的发展重点”等,大数据产业发展持续演进,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焦点。 另外,大数据发展持续迭代,发展的重点也发生了转变。 在技术发展方面,以往侧重以应用为导向对计算系统与分析、存储、编程框架等关键技术的研发,转变为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发展开源技术、培育开源生态。 在数据安全方面,从关注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侧重产品在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中的应用,转变为强调数据 安全的顶层设计,推进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做大做强数据安全产业。 在产业发展方面,从培育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科学有序的产业分工和区域布局,转变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建设多种形式的数据交易平台。 在融合应用方面,从推动工业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制造业大数据平台建设,转变为强调对大数据价值的挖掘,着力构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体系建设方面,从强调大数据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建立产业链标准体系和标准监测平台,转变为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协同推进,加强对重点标准的推广宣贯。 在服务体系方面,从着力推动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基础性服务,转变为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和扶持力度,梳理重点企业目录清单,着重解决个性化问题。 大数据产业快速崛起,逐渐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 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是数字化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三大组成部分。 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加速推动政府、社会、经济等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催生了一批新业态和新模式,推进了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建设,助力了“数字中国”战略的落地。 数字生态建设已成为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数字生态建设强调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秩序、规范数据应用规则等,主要包括对数据安全、数据交易和跨境传输等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 过去几年,我国大数据基础设施、技术产品、行业应用等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另外,数据已成为新型生产要素,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是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导向;数据安全成为大数据领域的重点产品和服务之一。数据资源和数据安全的产业价值凸显,已成为大数据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体看,2021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大数据产业价值不断提升,逐渐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 优势产业和数字经济的重点产业。 从具体行业应用来看,互联网、政府、金融三大领域引领大数据融合产业发展。其中,2021年占比最大的行业仍然是互联网行业,占比达48.8%。 现阶段,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在多重政策驱动下,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持续提高,同时疫情防控也对政府大数据发展提出新要求,基于政府大数据新搭建和再升级城市大脑将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高民生服务水平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必要手段,2021年中国政府大数据市场呈现较快发展态势,行业占比为11.7%。网络支付、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等金融服务高度依赖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的数字化技术的支撑,金融大数据发展水平较高,行业占比为9.9%。 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加强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高清视频、VR/AR等新领域创新加快,产生的海量数据聚集和处理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这也要求数据的存储、计算、传输等能力不断提高,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在5G基站建设和应用方面,截至2022年3月底,中国5G基站数达到161.5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4亿户。另外,5G商业化应用逐渐成熟并不断拓宽,2021年7月,工信部、中央网信办等10部委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 (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要实现5G在大型工业企业渗透率达到35%、每个重点行业遴选的5G应用标杆数量达到100个。 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截至2022年3月底,中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00万,首批44个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发布;“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截至2022年4月,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另外,目前中国存量的数据中心 云化程度低于30%,存在算力资源利用不充分、支撑业务创新能力不够等问题,不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数据存储、计算、网络及应用要求大幅提升的需求,这要求建设具有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等特征的新型数据中心。在超算建设方面,截至2022年6月,已批准建立的国家 超级计算中心共有10所,包括天津、广州、深圳、长沙、济南、无锡、郑州、昆山、成都、西安等超算中心,主要面向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研究,为政府、科研院所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 抢占大数据核心技术创新制高点需要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采用“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在大数据领域,国家级实验室重点关注数据融合应用技术、大数据核心技术以及关联技术的创新。 其中,大数据融合应用方面,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电力大数据灾害监测预警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瓦斯治理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等相继成立,交通、健康医疗、电力、煤炭等各细分领域的大数据融合应用技术加快创新和突破,大数据融合应用重点从虚拟经济转变为实体经济,各细分实体产业应用场景的拓展和深入挖掘将成为国家实验室关注焦点。 大数据核心技术方面,数据分析、治理、安全等技术受重视程度高,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相继成立,补齐大 数据领域的技术短板,并进一步强化长板,增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质量和安全,并引领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 大数据关联技术方面,大数据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交叉融合态势日趋增强,通过紧密相关的信息技术发展体现其价值。 另外,围绕公共大数据领域的难题,2021年9月,国家正式批准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形成公共大数据融合与集成、公共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块数据与区域治理等三个研究方向。 在工业大数据方面,工业大数据分析与集成应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设立六个工作组,包括数据治理、工业智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数字化供应链、设备上云、数字孪生。 大数据领域政策密集发布,公共数据管理成为关注重点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在众多领域应用持续深入,大数据政策开始朝着重点应用领域和更好释放数据价值的方向逐步演进。 在工业领域,2020年工信部先后发布了《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试行)》《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 在交通领域,2019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 在汽车领域,2021年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联合发布了《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 细分领域相关政策的发布将更好的推动大数据与该领域的深度融合,挖掘数据价值。大数据领域政策密集发布,公共数据管理成为关注重点。 为了更好应对大数据发展过程中人们比较关切的数据安全、数据流通等方面的问题,充分释放大数据的价值,国家和地方正从三个维度加强政策引导: 一是构建安全可靠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数据资源管理、提升新型数据中心可靠性等内容;二是不断完善数据标准和规范体系,加强重点细分行业领域的政策指导,出台相应的数据安全和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数据开放范围、责任主体、重点应用领域等;三是加速数据要素流通,主要涉及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建立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等内容。 近两年,各省(市、区)积极出台数据管理办法,不断推动大数据标准和规范体系的完善,促进数据要素流通。 从大数据人才需求端来分析,据企业调研结果显示,2021年大数据人才需求岗位TOP10的需求度为18.7%-83.3%。与2020年相比,大数据研发工程师是需求最大的岗位,需求度为83.3%。2021年,大数据架构及建模工程师、大数据挖掘工程师分别是需求度为第二、第三的岗位。大数据产品销售人员、大数据应用咨询和技术顾问在2020年中并没有进入需求度前十的岗位,2021年分别跃居第四和第五位。 同时,2021年大数据可视化工程师、数据清洗和标注工程师的岗位需求增加明显。调研结果说明,大数据行业一方面缺高层次的大数据研发人才,另一方面也缺数据应用端的相关人才,大数据产业已进入更深层次的应用阶段。 从大数据人才培养端来分析,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数据显示,2017-2021年五年间,大数据本科专业备案数量超900个,但呈现逐年减少的 趋势,其中2021大数据本科专业数量为90个。 同时,2021年普通高校新增备案本科大数据相关专业中,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智能医学工程、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等专业较多,反映了大数据与实体产业融合需求增强亟需培养更多的大数据应用人才。 另外,2017-2021年这五年间,全国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专业合计备案数量达数千个,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职院校专业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