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红塔证券]:汽车行业深度报告:车用线束生产新变革,高压高速线束价量齐升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车用线束生产新变革,高压高速线束价量齐升

交运设备2022-08-01宋辛南红塔证券比***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车用线束生产新变革,高压高速线束价量齐升

2022年08月01日 汽车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投资评级:强于大市相对指数表现 汽车沪深300 0.59 0.31 0.03 -0.25 -0.54 -0.82 2021-82021-112022-22022-5 汽车 分析师:宋辛南(分析师)联系方式:0871-63577091 邮箱地址:songxn@hongtastock.com资格证书:S1200520070001 车用线束生产新变革,高压高速线束价量齐升 报告摘要 电动化催生线束增量市场,单车线束价值量增加 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快速渗透期。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的特点决定其线束面临着布线、屏蔽、成本、安全等方面的挑战,技术门槛较传统燃油车更高,单车价值量也有所增加。高压线束系统是电动化下的全新系统,取代了传统车的发动机线束。根据EVWIRE数据,新能源汽车线束销售价格平均在5000元左右,传统乘用车的平均价格在3000元左右。高压线束市场规模将随着电动化渗透率的增加而不断上升,我们估算2022-2025年全国高压线束市场规模分别为150.0、167.4、185.7、 204.9亿元。 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下,高速线束要求显著提升 在不考虑域控制器转型的趋势下,高速线束市场规模也将随着智能化趋势而不断上升,一是随着传感器增多会显著增加线束的用量,二是随着自动驾驶升级,传感器性能提升,将显著提高对数据传输要求。我们估算2022年至2025年高速线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85.9、97.0、108.5、 122.8亿元。 E/E架构的转型,将显著减少车用低压线束用量 随着E/E架构的转型渗透率的提高,将显著减少车用低压线束使用的数量。根据域控制器E/E架构演变趋势来看,从分布式架构到集中式架构再到中央架构,线束连接方式将迎来新的变革,即对单车线束的数量需求会不断减少,对于线束生产成本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对于单根线束的数据传输速度要求将不断提高。我们估算2022-2025年国内汽车低压线束规模分别为618.1、624.6、628.4、642.8亿元。 综上,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进程的推进,高压线束和高速线束的需求明显增长,而尽管伴随着集中式架构渗透率提升,低压线束用量有所衰减,但整体来说车用线束的市场规模仍然将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我们预计2022-2025年车用线束市场总额约854.0、888.9、922.6、 970.5亿元 新能源线束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随着同步开发和自主研发的能力的提升,加之成本优势和本地化服务优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处于逐步实现国产替代的趋势下,汽车线束行业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因此在本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国内部分头部厂商还将能够享受到国产替代的红利,由此带来更大的业绩弹性。 相关研究独立性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正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风险提示 新能源渗透率不及预期;自动驾驶事故多发,延缓车辆智能化发展进度;厂商扩产速度及国际竞争率不及预期;厂商研发能力不及预期,不能满足下游市场要求 正文目录 1.车用线束简介6 1.1.车用线束介绍6 1.1.1.车用线束概览6 1.1.2.车用线束的分类6 2.行业发展趋势概览6 2.1.电动化趋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显著提升6 2.2.智能化趋势——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7 2.3.EE架构升级趋势9 2.3.1.域控制器转型背景9 2.3.2.EE架构升级的方式9 2.4.国内自主品牌崛起10 3.车用线束需求变革分析10 3.1.电动化趋势下,线束使用规模增加11 3.1.1.新能源汽车销量显著增加11 3.1.2.电动化渗透率增加带来线束市场价量齐升11 3.1.3.电动化渗透率增加带来线束市场增量预测12 3.1.3.1.新能源渗透率预测12 3.1.3.2.高压线束市场规模预测13 3.2.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下,高速线束要求显著提升14 3.2.1.自动驾驶14 3.2.1.1.自动驾驶分级14 3.2.1.2.中国智能驾驶发展进度及渗透率展望15 3.2.2.智能化——自动驾驶逐步升级将提升高速线束价量15 3.2.2.1.自动驾驶升级,传感器增多会显著增加线束的用量。15 3.2.2.2.自动驾驶升级,传感器性能提升,提高数据传输要求。16 3.2.3.智能化对线束市场规模的影响预测17 3.2.3.1.智能化渗透率现状及展望17 3.2.3.2.高速线束规模预测18 3.3.分布式架构向集中式架构转变对线束需求的变革19 3.3.1.域控制器发展背景及基本概况19 3.3.2.域控制器转型对线束变革的影响19 3.3.2.1.轻量化——线束数量需求显著减少19 3.3.2.2.成本节约——对线束生产、配线、安装要求将发生质变20 3.3.3.域控制器对线束市场规模影响预测21 3.3.3.1.域控制器架构渗透率现状及展望21 3.3.3.2.域控制器转型对低压线束市场规模影响预测22 3.4.总结23 4.线束市场竞争格局24 4.1.线束行业竞争格局24 4.2.线束行业发展趋势——本土化采购成本优势推动国产替代24 4.2.1.1.自主品牌崛起带动本土零部件配套体系向平行模式和塔式模式转变25 4.2.1.2.整车厂成本控制→本土化采购趋势加强25 4.3.海外主要线束厂商分析26 4.3.1.安波福26 4.3.2.莱尼29 4.4.国内主要线束厂商30 4.4.1.沪光股份30 4.4.2.立讯精密32 4.4.3.卡倍亿34 4.4.4.永鼎股份35 4.4.5.得润电子36 5.总结36 6.风险提示37 6.1.新能源渗透率不及预期37 6.2.自动驾驶事故多发,延缓车辆智能化发展进度37 6.3.厂商扩产速度及国际竞争力不及预期37 6.4.厂商研发能力不及预期,不能满足汽车下游市场要求37 图目录 图1.2021年1月-2022年5月新能源市场渗透率7 图2.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8 图3.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9 图4.域控制器配置实例10 图5.乘用车国别销售比例10 图6.2021.05-2022.05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11 图7.国内各类别汽车线束单车价值量对比12 图8.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16 图9.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升级迭代过程17 图10.智能汽车渗透率展望18 图11.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安波福智能汽车线束架构对比20 图12.中国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出货量预测22 图13.未来十年的汽车E/E架构演变趋势22 图14.2021年全球汽车线束企业市场份额情况24 图15.安波福高压线束优势27 图16.安波福低压线束总成设计验证与制造优势27 图17.安波福分业务收入28 图18.莱尼车用线束优势29 图19.莱尼分业务收入30 图20.2021年中国本土主要车用线束厂商(上市公司)车用线束营业收入比较30 图21.沪光股份主要线束产品31 图22.沪光股份2021年收入结构32 图23.沪光股份营收及利润情况(亿元)32 图24.沪光股份主要客户32 图25.立讯精密主要线束产品33 图26.立讯精密2021年收入结构33 图27.立讯精密线束业务收入情况(亿元)33 图28.卡倍亿主要终端客户34 图29.卡倍亿2021年收入结构34 图30.卡倍亿营收及利润情况(亿元)34 图31.永鼎股份2021年收入结构35 图32.永鼎股份汽车线束业务收入情况(亿元)35 图33.得润电子2021年收入结构36 图34.得润电子线束业务收入情况(亿元)36 表目录 表1.车用线束分类6 表2.国内车厂电动化现状及目标6 表3.新能源市场零售销量情况11 表4.传统车用线束与新能源车用线束对比12 表5.2025年中国高压线束市场增量预测13 表6.中性预期下,2022-2025年全国高压线束市场规模估算14 表7.智能驾驶分级15 表8.不同自动驾驶等级单车传感器数量的需求(单位:个)15 表9.高速线束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19 表10.安波福使用典型SUV的ICE架构来创建BEV和直接创建SVATM的线束使用比较23 表11.低压线束市场规模预测23 表12.线束市场规模预测汇总表24 表13.线束行业市场竞争格局25 表14.汽车整车制造商对应主要线束供应商26 表15.安波福前十大客户28 1.车用线束简介 1.1.车用线束介绍 1.1.1.车用线束概览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 在现代汽车上,汽车线束特别多,电子控制系统与线束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把微机、传感器与执行元件的功能用人体来比喻,可以说微机相当于人脑,传感器相当于感觉器官,执行元件相当于运动器官,那么线束就相当于神经和血管了。 1.1.2.车用线束的分类 表1.车用线束分类 功能 电力线(运载驱动执行原件电力) 信号线 (传递传感器输入指令) 应用场景 发动机线束 功能线束 电压等级 高压线束 低压线束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塔证券 2.行业发展趋势概览 2.1.电动化趋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显著提升 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快速渗透期,国内车厂实现产业转型需求迫切,电动化目标清晰。 国内车厂纷纷制定新能源渗透率目标,其中比亚迪3月乘用车销量104338辆,电动化率100%、东风公司力争2024年全面实现电动化,中国一 汽力争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 表2.国内车厂电动化现状及目标 企业 2021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电动化目标 中国一汽 8.7% 2030年大部分自主乘用车电动化 东风公司 7.1% 2024年主力乘用车品牌全部电动化 长安汽车 8.3% 2030年新能源占比达60% 吉利汽车 7.5% 智能电动汽车占比超过30% 长安汽车 8.3% 新能源渗透率80% 广汽集团 31.6% 新能源销售占比25% 比亚迪汽车 81.3% 新能源渗透率100% 江汽集团 53.1% 新能源渗透率车超50% 资料来源:汽车商业评论公众号,红塔证券 图1.2021年1月-2022年5月新能源市场渗透率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2021年1月-2022年5月新能源市场渗透率 300 21.13% 14.58%17.23% 22.57% 17.22% 28.60% 24.41% 8.22%10.02% 250 200 150 100 50 2021年1月 2021年2月 2021年3月 2021年4月 2021年5月 2021年6月 2021年7月 2021年8月 2021年9月 2021年10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2月 2022年1月 2022年2月 2022年3月 2022年4月 2022年5月 0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总体乘用车市场渗透率 资料来源:乘联会,红塔证券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取决于需求端、供应端、政策端的共同作用。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5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23.4%,已提前实现国务院办公厅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目标。 整体来看,无论是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车企电动化目标和新型车型推出能力、政策对于新能源市场的支持,目前新能源市场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活力。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了13.4%,2022年前5个月渗透率已经突破了20%,6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更是已达到27.4%。若按照目前高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2022年渗透率或将达到30%,2025年或将达到40%。 但由于上游原材料涨价压力、芯片短缺、政策补贴的结束、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