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光伏行业成为家电企业继新能源车后的又一新赛道选择,主要在于光伏行业的β属性。根据IRENA,2020/2021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增速为18%/23%,并有望于2025年达到537GW(21-25年CAGR+34%),保持较快增速。 需求高增带动光伏全产业链高景气,2021年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分别为232、224、221GW,同比分别+39%、+37%、+35%。 原黑电企业:行业竞争格局不佳,企业求变寻找新增长点,新能源的风口成为理想选择。TCL科技2021年收购硅片龙头中环股份,2021年光伏业务占TCL科技营收在25%以上,并显著带动其毛利率提升至20%(+6pct);创维选择切入下游,其运营的光伏电站在2021年实现41亿元的营收,起色较快;康佳选择在产业链上多点铺开(玻璃、逆变器、电站)。 白电企业:步伐谨慎,以光伏为工具夯实家电业务,近期加速。白电优良的竞争格局下,企业在光伏的布局上的“紧迫感”不及原黑电企业,整体属于原业务的锦上添花。如格力的光伏空调项目多年运营平稳,海尔的太阳能热水器在行业的技术能力独树一帜。预计白电上市公司未来光伏业务布局仍以赋能家电业务为主线,而集团层面的光伏拓新将以其兄弟公司为主体独立展开(如海尔集团成立日日顺新能源)。 上游企业:制造能力外溢,主要把握关键零部件。家电上游公司在产业链中相对下游品牌总体弱势,叠加空间有限,上游企业相对前两类公司或在更早期进行了多元化,布局新能源相关。如东方电热17年推出多晶硅氧化炉产品,德业2015年将电路控制作为三大主业之一,星帅尔则在2020年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下游的组件领域。 时段上看,家电企业进军光伏业务整体处于早期,上游公司原体量小,光伏业务带来弹性最大。方式上看,收购优质标短时间内对业务的贡献或立竿见影,亦适合具有资金实力的综合性集团若将光伏作为较为主要的业务运营。 光伏上游重资产、技术壁垒较高的环节(硅料、设备)更适合通过收购进入,电站运营等轻资产、壁垒较低的环节以自建进入为主。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家空PTC业务稳健增长,预镀镍电池钢壳、新能源车PTC电加热器、光伏硅料设备业务打开新成长空间的东方电热;家电热交换器业务平稳,光伏及储能逆变器业务高速成长的德业股份;压缩机两器业务地位稳固,光伏组件不断扩产放量的星帅尔;光伏硅片业务优势明显、技术推动价格优化,半导体硅片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的TCL中环。 风险提示 光伏新业务推进不及预期风险,疫情防控不及预期影响家电需求风险,原材料价格高位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 1.光伏:家电企业的新布局点 全球光伏行业空间广阔,多国政策利好,装机量保持高增。太阳能资源量大、清洁安全、易于获得等优点,被普遍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绿色可再生能源之一。近年来世界各国为积极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密集出台多项产业支持政策扶持光伏产业发展,支持力度较大。2018年我国光伏全面缩减补贴,行业增速暂时受到影响,2019年以来随着竞价政策的实施和光伏平价项目的推出,行业格局优化,景气度重新提升。根据IRENA,2020/2021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增速为18%/23%,并有望于2025年达到537GW(21-25年CAGR+34%),保持较快增速。 图表1:海外主要市场近年光伏政策 需求高增带动光伏全产业链高景气,2021年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分别为232、224、221GW,同比分别+39%、+37%、+35%。 图表2: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 图表3:全球光伏硅片产量 图表4:全球光伏电池片产量 图表5:全球光伏组件产量 中国企业制造能力强劲,提供全球主要光伏产能并逐渐提升。在光伏中上游的核心部件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中,2021年我国全球产量占比分别为80.5%(+4.5pct)、98.1%(+1.9pct)、85.1%(+2.6pct)和77.2%(+1.1pct),占据主要产能,享受全球光伏发展的红利。 图表6:全球光伏电池片产量 图表7:家电企业在光伏产业链中的布局 家电企业缘何进军光伏?不同板块原因不同。 1)原黑电企业:行业竞争格局不佳,企业自救寻找新增长点,新能源的风口成为理想选择。最典型的莫过于TCL科技2021年收购硅片龙头中环股份,2021年光伏业务占TCL科技营收在25%以上,并显著带动其毛利率提升至20%(+6pct);创维通过运营光伏电站也在2021年实现41亿元的营收,起色较快;康佳的推进节奏相比较慢,也与其多点铺开(玻璃、逆变器、电站)的战略有关。 2)白电企业:步伐谨慎,以光伏为工具夯实家电业务,近期加速。白电优良的竞争格局下,企业在光伏的布局上的“紧迫感”不及原黑电企业,整体属于原业务的锦上添花。如格力的光伏空调项目多年运营平稳,海尔的太阳能热水器在行业的技术能力独树一帜。值得一提的是,白电企业在绿色和节能领域一直较为重视,如美的楼宇科技变频产品的迭代、海尔冰箱能效的显著优势,包括格力在光伏空调上的尝试。我们预计白电上市公司未来光伏业务布局仍以赋能家电业务为主线,而集团层面的光伏拓新将以其兄弟公司为主体独立展开(如海尔集团成立日日顺新能源)。 3)上游公司:制造能力外溢,主要把握关键零部件。家电上游公司在产业链中相对下游品牌总体弱势,叠加空间有限,上游企业相对前两类公司或在更早期进行了多元化,布局新能源相关。如东方电热17年便推出多晶硅氧化炉,德业2015年将电路控制作为三大主业之一。另外一家企业星帅尔则在2020年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下游的组件领域。 总结来看:1)时段上:家电企业(尤其白电和黑电企业)进军光伏业务整体处于早期,上游公司原体量小,光伏业务带来弹性最大。2)方式上看:收购优质标的短时间内对体量和盈利的贡献或立竿见影,适合具有资金实力的综合性集团若将光伏作为较为主要的业务运营。光伏上游重资产、技术壁垒较高环节(硅料、设备)适合通过收购进入,电站运营等轻资产、壁垒较低的环节可自建进入(如创维)。 图表8:家电企业在光伏产业链布局梳理 2.白电企业:以光伏为工具,夯实主业 白电企业进入光伏赛道以格力和海尔为主。格力以空调产品为载体,将光伏系统定位为空调产品的“电源”;海尔则在2017年通过收购全球最大的平板集热器生产企业GOT赋能资深热水器业务(并表于海尔智家体内),其母公司海尔集团则成立专门子公司尝试光伏业务。美的集团在B端快速发展的指引下,则通过科陆电子进入储能领域,侧重于存储,属于光伏发电业务下游。总体来看,白电企业布局光伏业务力度不高,或仅作为辅助手段来夯实家电主业,将其作为全新业务独立运营则会在集团层面单独运作。 2.1格力电器:光伏赋能空调,技术引领行业 全球首创光伏空调,以光伏技术夯实空调主业。格力光伏业务拓展思路仍旧以拳头产品空调作为载体,将光伏作为其空调的电源,主要用于中央空调。2013年底,格力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光伏直驱离心机系统问世,被鉴定为“全球首创,国际领先”。2014年,光伏央空从离心机拓展至多联机领域,应用范围扩大(目前多联机占央空内销价值量50%以上)。其核心专利“光伏直驱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获得2018年中国专利金奖,实现了空调行业专利金奖零的突破。 图表9:格力光伏空调进展 拥有多项核心技术,碳排放量显著降低,效率提升。格力自主研发光伏直驱技术、三元换流技术、动态智能负载跟踪MPPT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对光伏空调系统不断完善。其中最核心的光伏直驱技术,采用屋顶顶光伏发出的直流电(无需逆变器转交流),直接驱动空调使用,省去了中间两次转化环节,效率提升3%-5%,最高可达8%。根据全球制冷技术创新大赛主委会测算,格力的光储直流直驱空调系统可降低85.7%的空调碳排放量。 图表10:格力光伏空调及系统发电工作模式 图表11:格力光伏空调核心技术 光伏空调不断迭代,成功开拓海外市场,中标多个旗舰项目。公司2019年在澳洲、北美、欧盟推出多款新品,海外影响力提升。近年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如2021年公司在光储直柔方面加大投入,结合储能进一步实现光伏电就地消纳、电力削峰填谷、系统离网运行等。2021年公司光伏空调落地13个样板工程,受到市场认可。格力中央空调业务内销市占率自2013年起稳居top2,在13%左右。 图表12:格力光伏空调近年步伐加快 图表13:格力央空内销市占率(2021年) 2.2海尔智家:收购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制造商助力热水器业务 2017年,海尔智家子公司海尔电器收购全球最大的热平板集热器制造商GREENoneTEC(简称GoT)公司51%的股权,收购后海尔太阳能热水器市场量级跃升至全球第一。GoT成立时间超过30年,太阳能集热面板年生产能力超过160万平方米,有八条机器人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 收购GoT后,海尔太阳能热水器竞争力如虎添翼。2018年海尔完成了太阳能智慧互联新工厂的建设,年产能120万台,覆盖光伏、平板等多类产品。此外,公司在整合GoT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聚光直热技术”,采用水管、集热板一体化的设计,解决了普通太阳能板热水升温速度慢、产品构造复杂的问题。根据中怡康,2021年海尔电热水器双线市占率均在40%左右,燃气热水器双线市占率均在20%左右,热水器营收和毛利率近年均稳步提升。 图表14:海尔热水器“聚光直热技术”优势 图表15:海尔热水器业务营收稳健提升 启动光伏组件和逆变器招标,并于集团层面成立全资子公司进军光伏领域。 2022年5月,海尔卡奥斯成立日日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光伏,卡奥斯股东为海尔集团(51%)和海创客(49%),日日顺实际控制人为海尔集团。 海尔在成立子公司之前已在光伏电站业务运营上进行尝试,今年2月,海尔能源发布了2022年光伏逆变器、光伏组件采购项目招标预告。 3.黑电企业:TCL控股硅片龙头,创维电站快速推进 3.1TCL中环:光伏硅片领域龙头 2020年,TCL科技集团以110亿元收购中环集团100%的股权,中环股份(现已更名为TCL中环)为中环集团的核心资产。目前TCL科技集团合计持有TCL中环29.8%的股权,其光伏领域的主营产品为硅片,以及光伏组件及电池,其营收比重占TCL中环的85%以上,2021年营收为385亿元,同比+121%。 产品力强产能充足,2021年产能88GW,产能市占率20%以上。 图表16:国内硅片产能格局 硅片行业技术领头羊:引领大尺寸、薄片化、N型技术。 大尺寸:1)公司是市场上率先开发出210大尺寸硅片的公司,2020年实现量产。2021年公司210硅片产能62Gw,占公司总产能(88Gw)达70%,并将在2022年达到126Gw。 图表17:TCL中环光伏硅片产能 图表18:不同尺寸硅片占比预测 薄片化:公司实现引领并制定技术路线图。光伏硅片目前P型M10主流厚度已降至160-165um,公司的技术路线图显示2021年G12 P型的厚度仅为160um,P型和N型技术于2025年分别达到140um/110um。2022年5月,公司报价的产品厚度中首次出现了130μm系列,相比150μm硅片价格低0.43元/片。 图表19:TCL中环210硅片薄片化技术路线图 TCL中环N型技术领先 ,实现效率提升+降本。2021年光伏电池产线以PERC(p型)产线为主,占比约90%。N型电池(主要包括异质结电池和TOPCon电池)相对成本较高,量产规模较少,但其转换效率高于p型,未来成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公司N型产品上不断降本打开增长空间,2022年5月,公司首次向全社会公告其N型硅片报价,150μm厚度210尺寸N型硅片的价格为9.49元/片,130μm厚度210尺寸N型硅片的价格为9.06元/片,产品能够兼容TOPCon和HJT电池片技术。产品相对于P型硅片价格差缩小,行业同等尺寸和厚度下的N型硅片比P型硅片贵8%,本次TCL中环报价中N型210硅片P型210硅片(150μm)价格高出6%。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