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西部证券]:银行行业专题报告:浅析行业周期、政策导向及银行逻辑-银行角度,如何应对房地产“新周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银行行业专题报告:浅析行业周期、政策导向及银行逻辑-银行角度,如何应对房地产“新周期”?

金融2022-08-01雒雅梅西部证券简***
银行行业专题报告:浅析行业周期、政策导向及银行逻辑-银行角度,如何应对房地产“新周期”?

行业专题报告|银行 银行角度,如何应对房地产“新周期”? 浅析行业周期、政策导向及银行逻辑 ●核心结论 地产管控政策四轮周期下,房市反应摆脱滞后,银行股逻辑切换。 四轮周期:政策鼓励下房市升温、政策收紧效果滞后→房市松绑以救市、需求旺盛→各地开启“限购潮”但需求热度不减→“房住不炒”政策定力足,地产全面管控。银行股表现:1)2017年前,银行股的走势与楼市关联度大,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周期变化对经济影响较大;2)2017年后受楼市影响减弱,叠加银行基本面优质向好,长周期股价趋势稳定上涨。 房企融资监管趋严,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政策频吹暖风托底经济。房企融资主要依赖两大渠道:1)银行渠道:2019年起银行为房企拿地提供前融资金被禁止;开发贷、非标和债券等渠道亦受限。2)居民渠道:房企资金来源中开发贷不足三成,而对销售回款依赖增强。若房市热度下降,易出现“销售遇冷-交房困难-业主停贷”负反馈效应。当前房市供需两端出现积极信号:1)6月销售出现短暂回温,二手房交易量提升较为明显。近期房企开启密集发债步伐,房企融资现积极信号。2)稳地产政策暖风频吹以提振需求。上半年超170城放松地产政策,首套房利率下限与5Y-LPR下降,但需求显著恢复仍静待经济和防疫拐点。 银行动态调整涉房业务,总量和结构上均有优化。1)总量来看,2021年主要股份行全口径涉房业务均有不同程度压降。担险业务主要为实有贷款;非担险业务中债券承销重要性提升。2)结构来看,银行涉房风险偏好下降,重点聚焦优质客户和高能级区域。部分股份行和城商行涉房贷款占比大,但调整时间较为充足;股份行和东部城商行的资产获取能力普遍较强、区位优势明显,涉房业务将向头部城市聚集,资产质量预期改善。 银行主动化解涉房风险,资产质量大幅恶化可能性较小。“停贷事件”中上市银行涉及贷款占比大多在0.01%左右。各方正逐步形成合力实现“保交楼”,资产质量大幅恶化可能性较小:1)存量上,银行加大项目贷和并购贷支持力度,对受困企业贷款进行展期、续贷等,资产质量压力缓解;2)增量上,银行也通过严格筛选高质量白名单房企客户、成立地产专项组、加强贷后跟踪管理、加快坏账核销等等来全方位应对不良地产风险。 投资建议:短期风险冲击,关注银行中报业绩。当前银行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绝对低位。1)业绩角度建议关注优质区域行,这类银行扩表高效、质量上佳,业绩确定性强,如江苏、成都、杭州、苏州、常熟。2)地产后周期,谁将脱颖而出?轻地产、重实体、客群牢的优质行,重点关注宁波;关注涉房业务较多优质行估值修复机会,建议关注招行、平安、兴业。 风险提示:疫情拖累经济增速;地产监管力度超预期;风险处置不及预期。 证券研究报告 2022年08月01日 行业评级超配 前次评级超配 评级变动维持 近一年行业走势 银行沪深300 7% 2% -3% -8% -13% -18% -23% 2021-082021-122022-04 相对表现1个月3个月12个月 银行-8.88-9.66-8.86 沪深300-6.643.83-13.32 分析师 雒雅梅S0800518080002 luoyamei@research.xbmail.com.cn 联系人 刘呈祥 15201463935 liuchengxiang@research.xbmail.com.cn 张晓辉 13126655378 zhangxiaohui@research.xbmail.com.cn 相关研究 银行:银行业周度高频数据跟踪 (07.25-07.29)2022-07-31 银行:存量化险,增量撬动—0728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简评2022-07-28 银行:小微金融如何在沃土江苏发光发亮 2022-07-26 索引 内容目录 一、每轮房地产政策收紧,银行如何表现?5 1.1四轮周期:从滞后到灵敏,从无序到规范5 1.2每轮周期银行股表现如何?7 二、监管层面:政策缓释地产压力8 2.1上阶段调控房市,多家房企违约8 2.2现阶段多措并举提振需求10 2.2.1监管:政策频频出台稳地产10 2.2.2地方:上半年超170城放松地产政策11 2.3首套利率再降,按揭利率降至低位13 三、销售端仍较为低迷,房企需寻新思路14 3.1房地产销售6月短暂回温14 3.2土地及融资承压,当前出现“积极信号”17 3.3居民购房意愿较弱,收入下降恐致需求不足19 四、银行涉房规模下降,重点投向高能级区域20 4.1银行涉房全口径业务透视:规模同比回落20 4.2银行风险偏好降低,房企更为依赖销售回款23 4.3房贷重点一二线及发达区域25 4.4房贷占比仍居高位,整体压力不大26 4.5首套利率下调20BP,影响几何?27 五、推进“保交楼”,银行涉房业务长期可控29 5.1各方发力停贷事件,着力推进“保交楼”29 5.2多家银行主动披露涉房情况31 5.3多措并举,涉房风险长期可控32 六、投资建议:地产后周期,机遇与挑战34 七、风险提示35 图表目录 图1:我国几次房地产政策周期和周期内经济表现5 图2:房地产开发销售对宏观调控的表现5 图3: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7 图4:房地产对公和对私贷款投放情况7 图5:银行板块历史表现8 图6:银行不良率近年来持续得到压降(亿元)8 图7:近年来LPR利率多次调降(%)13 图8:全国平均房贷利率从3月开始显著下行(%)14 图9:3月以来首套贷款利率平稳处于低位(%)14 图10:7月重点城市的首套房贷利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14 图11:TOP100房企销售额6月出现回升15 图12:30城商品房销售面积6月回升15 图13:主要城市7月以来房地产销售仍然低迷15 图14:6月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同比-1.3%16 图15:6月一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抬升(%)17 图16:6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较上月回升17 图17:100城成交土地占地面积和溢价率17 图18:6月房地产新发行债券环比略增17 图19: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4%18 图20:我国城镇化率上升,房价压力抬升19 图21:房贷同比持续下行20 图22:2、4月中长期贷款负增长20 图23:当前居民杠杆率居于历史高位(%)20 图24: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20 图25:主要股份行的对公房地产业务余额(亿元)21 图26:主要股份行的房地产担险资产结构(亿元)21 图27:招商银行境内公司房地产广义口径风险业务余额(亿元)22 图28:招商银行房地产广义口径业务余额中贷款比重与不良率22 图29:兴业银行对公房地产担险资产结构(亿元)22 图30:兴业银行房地产非担险资产结构(亿元)22 图31:中信银行对公房地产非担险资产结构(亿元)23 图32:民生银行对公房地产非担险资产结构(亿元)23 图33:房地产项目各阶段融资受限23 图34:2018年9月以来房地产贷款增速进入持续下行通道24 图35:信托投向房地产的规模和占比均大幅下降24 图36:房地产贷款结构上,个人购房贷款占比逾七成24 图37:房地产开发贷下降斜率大于个人购房贷款24 图38: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占比显著降低25 表1:2020年以来监管加强对房地产资金面管控9 表2:房企风险事件频出9 表3:近期有关房地产的监管动向梳理10 表4:各地房地产放松政策梳理(部分)11 表5:10个典型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月均成交面积变化情况(万平方米)16 表6:7月下旬多家房企启动发债18 表7:股份行全口径涉房业务低于10%(亿元)21 表8:银行房地产业务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及相对发达地区25 表9:部分银行贷款集中制度未达标26 表10:新增首套房贷款利率-20BP对银行业绩的影响28 表11:各银行对“停贷事件”的回应29 表12:监管层多次明确“保交楼”决心30 表13:股份行年报中披露的应对措施31 表14:近两年上市银行对公房地产不良率多有抬头32 表15:上市银行除房地产外其他行业不良率大多呈现下行趋势(%)33 表16:银行为多家房企提供并购贷业务33 一、每轮房地产政策收紧,银行如何表现? 1.1四轮周期:从滞后到灵敏,从无序到规范 图1:我国几次房地产政策周期和周期内经济表现 GDP:房地产业(亿元)GDP:其他(亿元)GDP同比增速GDP:房地产业同比增速 1000000 800000 600000 400000 200000 30% 开始起步,快速成长 抑制过热 逐步收紧 密集收紧 宽松 遏制收紧 力度逐升 宽松 政策收紧 监管趋严 25% 20% 15% 10% 5%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00% 资料来源:Wind,西部证券研发中心 图2:房地产开发销售对宏观调控的表现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 限购解除,需求释放 2007年末房价飞涨 各地陆续开始限购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20.0% -40.0% -60.0% 2000年2月2002年5月2004年8月2006年11月2009年3月2011年6月2013年9月2015年12月2018年4月2020年7月 资料来源:Wind,西部证券研发中心 注:阴影部分为政策紧缩周期 第一轮:为防止地产过热,政策逐步收紧(2003-2005年)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结构和消费需求,90年代深化改革以来,政府将房地产业规划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信号的释放伴随各类利好政策的出台,我国迅速进入了房地产大开发大建设时代。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速度较快,居民的购房需求得到释放,并伴随一定的投机现象。自1993年我国开始深化住房改革,房地产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1998年7月中央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后我国进入房地产大建设时期。 2002年为了刺激消费、消化库存,国家降低了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房地产急速升 温。为防房地产业过热,我国在2003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首次对房地产业采取收紧的宏观调控政策。随后几年,国家也不断在控制土地供给,上调准备金率,收紧房产信托,调整房产税等诸多方面共同发力,企图遏制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房市反应略有滞后,整体政策调整颇有成效。从2003年到2005年,房地产行业初期的“野蛮生长”在政府干预下得到了抑制,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额增速和商品房累积销售额增速开始放缓。2003年初到2005年末,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额增速从37%降到20.9%,商品房累计销售增速从76.1%下降到30%。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也相应下降,增速分别下降了7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在楼市发展初期,快速成长和扩张是一个难以压制的客观趋势,配合前期不断释放的政策利好信号,房企对政府的调控反应略有滞后,前期政策收紧房市仍然迅速发展,但总体来看,第一轮紧缩周期成功阻止了盲目建设、投资过热的局面。 第二轮:政策加大力度,密集调控(2006-2007年) 为了抑制房价上涨,监管采取了一系列密集的调控措施。2006年5月,国务院出台“国六条”,为整个房地产大调控奠定了基调;2006年5月-2006年9月,国务院、国税总局、建设部联合发改委、工商总局、国土资源局紧跟国务院的步伐,限套型、二手房营业税,未经许可不得发布预售广告,发布“外资限炒令”,强制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土地新政及廉租房管理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接踵出台;2007年,国家从遏制需求、交易监管、购房政策、土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