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开源证券]:公司首次覆盖报告:专注视觉感知技术,打造一体化生产和创新平台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专注视觉感知技术,打造一体化生产和创新平台

2022-07-27刘翔开源证券✾***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专注视觉感知技术,打造一体化生产和创新平台

专注3D视觉感知技术,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奥比中光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率先开展3D视觉感知芯片和技术研发并实现3D视觉传感器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公司主营业务为3D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现阶段3D视觉技术处于发展早期阶段,未来随着成本的下降和技术的成熟,该技术有机会进入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公司作为行业的先行者,凭借出色的产品研发能力和量产保障能力成为全球3D视觉传感器的重要供应商之一,营收有望持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2/8.9/12.4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0.95/-0.0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S分别为24.4/17.0/12.2倍,首次覆盖公司给予“买入”评级。 3D感知行业处于发展初期,从工业扩展到消费 3D视觉感知技术最早应用于工业领域,随着软硬件的快速发展,该技术逐渐由工业领域向消费领域推广。根据Yole数据,2019年全球3D视觉感知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2025年预计达到15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0%。从下游应用来看,3D视觉感知最重要的应用在于消费,2019年占比40%,预计2025年占比将达到54%。消费级应用主要包括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医保核验支付、智能门锁、线下零售、智能交通、家庭娱乐、服务机器人、VR房屋、智慧农牧等。 “深度+广度”双向驱动,打造一体化生产和创新平台 公司拥有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深度方面,公司重点在芯片、算法、光学等技术方向,结合已有技术基础以及市场前瞻性研究,对各个技术进行拓展及深化;广度方面,公司全面布局六大主流的3D视觉感知技术。通过“深度+广度”双向驱动,打造3D视觉感知一体化科研生产能力和创新平台,实现公司3D视觉感知技术的全面协同发展。 风险提示:3D感知技术发展和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迭代风险;技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尚未盈利风险。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1、专注3D视觉感知技术,盈利状况有待改善 1.1、光学测量专家领军,专注3D视觉感知技术 奥比中光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率先开展3D视觉感知芯片和技术研发并实现3D视觉传感器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公司主营业务为3D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2015年,公司成功开发3D引擎芯片MX400并成为全球少数实现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量产的厂商;2017年,公司推出3D刷脸支付解决方案并与支付宝的自助点餐机合作;2018年公司为OPPO旗舰手机FindX提供3D结构光技术;2021年公司与微软合作共同研发一系列前沿ToF摄像头芯片,并发布单光子面阵固态激光雷达技术方案。 图1:公司专注于3D视觉感知技术 股权结构集中,员工持股比例高。截至2022年7月,公司创始人兼实际控制人黄源浩共持有公司股份27.23%,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第二大股东为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云鑫创业,持股比例为12.21%。奥比中芯为员工持股平台,与奥比中瑞、奥比中鑫、奥比中欣等员工持股平台一共持有9.41%的股份,持股比例高,可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团队凝聚力,保障公司持续发展。 图2:公司股权结构集中 公司技术团队拥有多学科交叉背景。公司创始人黄源浩先生为国际知名测量专家,主持过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科研项目10项,累计申请专利359件;肖振中先生曾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讲师,主要负责研发大量底层核心技术,2014年带队开发了公司第一代深度引擎算法;梅小露先生主要负责公司3D视觉感知芯片研发工作,已成功量产5款产品。公司在核心团队的带领下进行自主研发创新,形成了3D视觉感知系统开发、芯片设计、算法研发、光学设计、软件开发、量产技术等全栈式核心技术能力。 表1: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有多学科交叉背景 1.2、商业化早期阶段,盈利状况有待改善 营收端,公司2018-2021年复合增速为31.3%。2019年公司营收经历高速增长,2020年较2019年下降56.6%,主要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用于线下支付的3D视觉传感器需求暂时下降,导致营收出现大幅下滑。2021年疫情影响逐渐减弱,线下支付需求逐渐恢复,公司营收同比增长83.1%。净利润方面,由于公司自创业以来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且对骨干员工进行股权激励确认了大量支付费用,所以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 图3:2020年公司营收受疫情影响较大 图4:公司净利润有待改善 按产品分类,3D传感器为公司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2019年3D视觉感知技术在生物识别领域快速发展,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暂时放缓,2021年随着疫情影响减弱需求逐步恢复。消费级应用设备是基于3D视觉传感器设计开发的软硬一体化设备,包括3D刷脸支付设备、3D体感一体机等,占公司营收比重逐渐增长。 按下游领域分类,公司2018年在消费电子中的产品主要为OPPOFindX的3D视觉传感器,该款手机于2018年6月上市并于2019年6月停产,故2019年消费电子占比大幅减少。公司在生物识别领域产品主要为用于线下零售、智能门锁等细分场景的3D视觉传感器和3D刷脸支付设备,该领域虽受疫情影响较大,但该技术在智能门锁、医保核验支付、门禁系统等细分厂家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图5:2018-2020年公司应用设备收入占比提升 图6:公司消费电子类应用减少 从毛利率来看,公司综合毛利率在50%左右,2021年毛利率为47.6%。由于公司3D视觉感知相关产品仍处于市场发展初期,尚未大规模应用,公司收入规模相对较小;同时公司投入大量研发费用,加上股权激励费用,导致净利率仍为负。 分产品毛利率来看,3D视觉传感器2019年毛利率较高的原因在于当期销量较大,规模效应导致采购的单位成本降低;2021年毛利率下降是由于用于手机及智能门锁的3D视觉传感器销售收入占比相对较高,但该类产品对成本较为敏感,拉低了当期3D视觉传感器的毛利率。 图7:公司综合毛利率在50%左右 图8:工业应用设备细分毛利率最高 费用端来看,公司销售费用率在10%-20%之间,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公司2019-2021年管理费用率分别为75.0%、196.9%、33.4%,2019-2021年股权激励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3.8亿元、4.2亿元和0.54亿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公司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2.2%、34.5%、22.0%。 研发费用来看,公司2019-2021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2.1%、110.3%、81.7%,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研发费用率为32.5%、96.5%、72.1%,仍处于较高水平,主要在于公司持续加大研发相关的人力物力投入,把加快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建立了促进技术持续创新的有效机制,故研发费用率较高。 图9:股权激励导致公司管理费用率高 图10:行业处于商业化初期使得公司投入大量研发 2、3D感知行业处于发展初期,从工业扩展到消费 2.1、行业起始于工业领域,发扬于消费领域 技术进步使3D感知技术从工业领域扩展到消费领域。3D视觉感知技术最早应用于工业领域,主要用于工业设备与零部件的高精度三维测量以及物体、材料的微小形变测量等。随着软硬件的快速发展,3D视觉感知技术逐渐由工业领域向消费领域推广。2010年微软发布了第一代基于结构光技术的3D视觉感知产品Kinect,用于捕捉三维空间中人体的运动,通过体态实现人机交互;2013年英特尔发布基于结构光技术的产品Realsense,用以实现手势识别、面部分析等功能;2014年谷歌发布基于iToF技术的ProjectTango,可提供运动跟踪、深度感知等功能。2017年9月,支付宝在自助点餐机中内嵌公司的3D视觉传感器,上线3D刷脸支付功能;同月,苹果公司发布iPhone X,使用3D视觉传感器用于3D人脸识别解锁及支付。 图11:3D感知技术从工业级领域发展到消费级领域 3D感知下游主要为消费电子、汽车、医疗和工业等领域。根据Yole数据,2019年全球3D视觉感知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2025年预计达到15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0%。从下游应用来看,3D视觉感知最重要的应用在于消费电子,2019年占比40%,预计2025年占比将达到54%;其次为汽车,2019年占比为17%,预计2025年将达到25%,超过工业领域的占比。 图12:全球3D视觉感知市场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 2.2、产业链涉及软硬件,主要玩家为欧美科技巨头 从产业链来看,3D视觉感知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提供各类3D视觉传感器硬件的供应商或生产商,硬件主要包括深度引擎芯片、光学成像模组、激光投影模组及其他电子器件和结构件。感光芯片供应商有索尼、三星、豪威科技、思特威等;光源供应商有欧司朗、三安光电、晶元光电、Lumentun等;3D摄像头模组供应商有富士康、LG、舜宇光学科技等。产业链中游为3D视觉感知方案商,主要基于深度引擎算法结合应用进行各类3D视觉传感器的方案设计,主要供应商有Stereolabs、奥比中光、AMS等。 奥比中光的技术能力覆盖上中下游。公司目前已具备上游环节中传感器模组生产商的能力,iToF感光芯片处于待量产阶段;在产业中游,公司具备完整的3D视觉感知方案商的能力;在产业下游,公司已经具备了各类应用算法的能力。未来基于产业的发展方向公司将不断探索产业链各核心环节,为各类客户研制出满足行业需求的产品。 图13:3D感知产业链涉及芯片、光源、摄像头模组、软件等行业 图14:奥比中光的技术能力覆盖上中下游 公司竞争对手主要为科技巨头和创业型企业。公司产品包括消费级、工业级两种,产品差异较大。消费级竞争对手主要为苹果、华为、微软、索尼等科技巨头,也包括英飞凌、瑞芯微、华捷艾米等企业。微软是业内最早推出消费级3D视觉传感器的企业,已推出结构光、iToF技术的3D视觉传感器;苹果、华为主要自研3D视觉传感器以服务于自家产品;索尼、三星借助自身在感光芯片方面的实力,推出iToF、dToF技术相应的感光芯片产品。英飞凌、瑞芯微、华捷艾米也向市场推出了各自研发的3D视觉传感器产品。公司工业级应用设备主要面向科研院所及工业制造等行业需求,以进口替代为主,竞争企业有德国GOM公司、美国CSI公司、瑞典HEXAGON等。 3、打造一体化平台型公司,客户积累丰富 3.1、以消费级市场为主,技术路径全覆盖 公司产品包括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其中3D视觉传感器为主要产品,重点面向消费级市场,技术路径覆盖结构光、双目、iToF,dToF传感器和Lidar处于在研阶段。公司新技术首款产品的平均研发周期为2-3年,截至目前已自主研发并商业化量产基于结构光、双目和iToF技术的3D视觉传感器。 图15:公司产品覆盖全部技术路径 3D视觉感知技术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包括深度分辨率、深度帧率、视场角、测量范围、精度和功耗等。以短距离3D视觉传感器为例,奥比中光深度分辨率和深度帧率可以达到1280*800@30fps,精度最高可达到± 1mm@1m ,优于可比公司;在视场角、功耗等参数上,奥比中光也具有一定优势,与国内外公司相比均具有竞争力。 表2:奥比中光主要短距离3D传感器性能具有竞争性 3.2、“深度+广度”双向驱动,打造一体化生产和创新平台 公司拥有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打造一体化的生产和创新平台。在技术上,公司融合了光学、机械、电子、芯片设计、算法、SDK、固件开发等多项复杂学科交叉技术。芯片设计方面,公司已设计并量产几款深度引擎芯片,iToF感光芯片也即将量产,在研dToF感光芯片、结构光专用感光芯片以及AIoT算力芯片;算法方面,公司研发了结构光算法、双目匹配算法、iToF深度解算滤波等底层算法;光学设计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结构光、iToF、dToF、Lidar等整机光学系统及应用于整机系统中的模组;软件开发方面,公司自主研发了包括中间件、SDK、固件及驱动、工业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