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运动崛起+疫情催化,国内轻运动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轻运动在国内快速兴起(如过去5年国内瑜伽行业规模cagr=18%,未来3年约12%),后续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0年中国大陆/欧美轻运动人口渗透率分别为7.1%/15%+):1)核心客群女性运动需求兴起,且其对运动装备的需求更细化、时尚,其消费能力和意愿更强(2021年女性/整体运动者年人均消费额分别为6362/5670元 ,同比分别+50%/35%);2)疫情后健康意识提升、居家时间延长,对场地、装备要求低的轻运动获得青睐;3)轻运动融入日常生活,跨场景穿着需求提升,轻运动服饰需求增加。 渗透率低&下沉空间大,新老品牌加速布局。国内轻运动市场渗透率低,头部品牌Lululemon在运动整体的市占率仅为1.1%。从定位看,因当前客群多在一线,各品牌定位多为中端及以上,而人群基数庞大的低线城市尚无成熟品牌。但随着健身习惯的下沉,轻运动服饰的风潮在逐步向低线城市传递。从参与者看,众多品牌正在加速布局。其中传统运动品牌多以品类(如内衣、裤等)或运动项目(如跑步、瑜伽等)为导向切入该领域,而新锐品牌则多通过解决核心客群女性的痛点(如提臀、支撑等)打造爆品,切入细分市场并快速建立品牌认知。 女性运动,产品为本,洞察痛点,挖掘需求 产品:作为运动产品,持续推出科技性和专业性的产品以解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是成功的内核。从目标客群看,亚洲女性较男性更注重舒适、时尚和塑形,同时因身形特殊,对功能性要求更高。而过去传统运动品牌的女性产品仅为尺寸缩小,增加粉色等方式,并未成功。近几年新锐品牌的兴起,正是因其深入洞察用户痛点,并对产品进行持续迭代升级,从而快速出圈。同时,作为具备时尚属性的服装,在国潮趋势下,更懂本土文化和消费者审美的国牌更具发展潜力。 渠道:近几年各品牌通过DTC模式,全方位触达消费者,深入洞察客群需求,助力产品升级。 供应链:作为纺织大国,国内运动服饰供应链完备。同时,近年高端轻运动原材料的国产化(如锦纶66)也助力国牌品质提升。 投资建议:当前国内轻运动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且其跨场景的应用以及待挖掘的下沉市场,为孕育大体量品牌打下基础。而国牌在洞察本土消费者需求上更具优势,叠加国潮兴起之势,建议关注拥有具备领先研发能力,且渠道、营销、供应链资源丰富的,正在布局女子运动系列的国产运动龙头安踏体育、李宁;以及受益于轻运动行业渗透率提升的国产锦纶66先行者台华新材。 风险提示:渗透率提升缓慢导致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品类及渠道扩张进展低预期,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第三方数据存在误差或信息滞后、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行业简介:大众健身方式变迁,轻运动风潮兴起 轻运动成为新兴健身方式,受众更广、消费主力为女性 “轻运动”定义:指负荷小、强度小、能耗低、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集合,包括慢跑、瑜伽、普拉提、跳舞、骑行、滑板、飞盘等中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通过“轻运动”进行健身锻炼,调节身心状态。 图表1:体育健身活动强度划分(轻运动属于中低强度) 轻运动受众更广、增量人群以女性为主,活动场景多元化。相比传统健身项目,轻运动更适合女性,消费主力为都市白领、年轻妈妈、Z世代青年等。场景方面,各类运动工作室的兴起使得轻运动的活动场景更易得,多位于CBD与生活社区中;同时,健身APP、智能运动设备的流行也促进了家庭健身市场的发展,方便消费者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锻炼。 图表2:2019年天猫国际轻运动人群画像 瞿磊.论城市轻运动的界定及发展[J].考试周刊, 2017(6):1. 图表3:2020年7-18岁人群参加的运动项目比例(分性别) 图表4:2020年19-59岁人群参加的运动项目比例(分性别) 轻运动的全球渗透率在疫情下逆势提升,在国内发展空间大。根据GWI《全球运动健身经济报告》,疫下全球运动市场规模下降,但静态运动(主要为瑜伽,普拉提、芭蕾等轻运动)的渗透率从2018年3.78%提升至2020年的5.25%。而2018年中国大陆静态运动的渗透率仅为7.1%,参考欧美等市场(15%+)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图表5:2018-2020年全球运动市场规模及总人口渗透率 图表6:2018年静态运动市场渗透率Top20排名 女性运动需求崛起,科技+疫情助推轻运动发展 推动力1:核心人群女性消费市场崛起,女性健身意识提升,参与运动人数快速增加。同时在运动服饰方面女性消费意愿更强,成为运动服饰的消费主力。 女性运动人群快速增长,成为运动健身主力军。随着女性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提升,自身健康、身形塑造得到重视,有健身习惯的女性越来越多,成为运动人群的半壁江山(健身APP乐刻/keep女性用户数量占比分别为54%(2020年)/60%(2022年)) 而对于众多年轻女性而言,运动健身,装备先行,穿上健身服本身就象征着专业和自信:一方面,健身服的裁剪设计更适合运动(如leggings的让女性在深蹲、硬拉时避免尴尬、加强支撑,而运动内衣对副乳凸显的传统内衣弊端进行改造,支持更多女性跑跳自信)。另一方面,健身服的意义在于鼓励更多的初学者开始运动。 2018年,美国健身服饰品牌Barbell Apparel的调研显示,58.2%的健身者的健身动力是「穿上健身服」。 图表7:健身运动APP用户性别分布 图表8:「穿上健身服」是58.2%健身者的健身动力 女性消费能力提升、付费意愿更强。根据《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显示,近几年女性体育消费显著增长,2021年女性人均年消费额达6362元,同增近50%(而同期整体体育运动者年均消费金额同增35%至5670元)。具体来看,在购买健身卡及私教课程等方面显著高于男性,根据keep发布的2021年双十一战报,在此期间keep的女性购买用户数量是男性2.08倍。同时,2021年在运动鞋服消费上,女性占比也超50%。 图表9:2021年女性体育消费显著增长 图表10:2021年中国运动鞋服消费者分性别占比 从偏好看,女性对于运动装备的款式、颜色、功能性需求更多元,要求兼具时尚和专业。根据懒熊体育调研显示,女性运动消费者中优先考虑穿搭需求的占比达64.11%,功能性、设计感、品质也是考量的主要因素。这也是由于女性身材的特殊性,以及对美、塑形方面的追求,女性消费者对于运动服装的剪裁设计、面料的舒适度上都有更高的要求。 但实际上,女性运动消费者的需求远未被满足,有48.62%的受访者认为“有时女性的需求会被忽略”,8.87%的人认为“很费力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这也为女性运动细分赛道新兴品牌提供了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除此之外,调研表明女性消费者在选择运动品牌时,追求品牌定位与生活态度(62.08%)、个人个性(40.98%)等方面的契合。 图表11:中国女性运动需求满足程度 图表12:中国女性选择运动品牌的附加动机 推动力2:运动科技+疫情影响,加速轻运动兴起 运动科技推动健身消费场景家庭化、社群化:我国运动APP和智能化装备逐渐完善,运动健身APP用户规模持续稳定在2亿以上。 技术更新驱动健身产业向全渠道、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运动科技通过线上线下技术联动,提供更多元化的运动场景。 同时,后疫情时代,运动健身线上化趋势持续加强,轻运动成为直播课首选。运动健身类App使用更加高频:根据CBNData《国民运动健康趋势报告》,76%的人认为自己在疫情后更重视也更愿意运动,疫情期间运动健身APP月活规模同比增加1.9倍,使用时长同比增至2.5倍。 图表13:2021年运动APP月活用户稳定在2亿以上 图表14:疫情期间宅家运动话题声量(2020年) 而轻运动因其自身便利性(对场景要求低),比传统健身项目更适合线上化。如瑜伽成为直播课首选,抖音的瑜伽话题下累计播放量已超过480亿次;如上海封控以来,刘畊宏带动居家健身风潮: 刘畊宏抖音账号粉丝数从疫情前的10万+,飙升至7000万人左右,点赞数达1.1亿(截至2022/7/10),每场直播观看人数超1000w人。粉丝中女性占比达超过7成,主要人群年龄分布在18-40岁,大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一线合计占比约50%)。 图表15:刘畊宏抖音账号粉丝数(万人) 图表16:刘畊宏抖音直播间观看人次(万人次) 图表17:刘畊宏抖音账号粉丝人群画像 图表18:刘畊宏抖音账号粉丝人群地域分布 推动力3:多类型体育场所大幅扩容,轻运动场景更丰富 为推广全民健身,综合型和专业型运动场馆纷纷涌现,多类型体育场所实现大幅扩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体育场地高达371.34万个,平均每人体育场地面积为2.20平方米,两会提出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2.6平方米。 精细化、专业化的的俱乐部与工作室井喷式爆发增长:由于女性喜好的运动多为非对抗性运动,并且对于健身的环境舒适度要求高于男性 , 因此她们更偏好于选择室内场所进行锻炼 。据GymSquare统计,2021年中国瑜伽场馆规模达到42350家,同时国内出现了更多主打普拉提的工作室。 图表19:2021年不同城市瑜伽馆数量分布情况 图表20:普拉提工作室情况 图表21:2020年女性在运动场所选择上明显偏好室内运动场所 商场着力发展与社区主流运动设施互为补充的新兴都市轻运动,如射击射箭、武术、舞蹈、攀岩、滑雪等运动体验馆,使得专业运动趋向大众化。综合运动馆品牌更注重复合场景打造,提供融合运动+娱乐一体化的多样项目,满足多元社交需求。 跨场景穿着需求提升,轻运动服装市场空间大 跨场景需求提升,专业运动服饰融入日常搭配,休闲时尚元素增加。 随女性健康和悦己意识的提升,其对健身服饰的需求除了功能性外,对时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随着健身频率的提升,消费者开始追求能满足多场景穿着需求的运动服饰(从原先纯健身场景,延伸到健身、工作、休闲等场景都能穿)。英国在线时尚预测和潮流趋势分析服务提供商WGSN提出,疫情后将户外元素加入服饰中,为日常生活带来安全感、舒适感成为了设计的关键。消费者希望产品适应性强,且具备美观性和实用性,同时能够支持全天活动。 而我国的轻运动市场尚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根据阿里妈妈发布的《服饰轻运动趋势崛起》报告,2021年中国轻运动消费者人数近2亿,MAT21轻运动赛道服饰GMV增速是女装品类增速的1.7倍。此外,运动服饰和日常服饰的融合度明显增强,MAT21天猫运动户外鞋服与女装/女鞋/内衣的交集消费者占比提升了14%/15%/12%。 图表22:MAT21天猫轻运动品类年GMV增速是女装品类的1.7倍 图表23:MAT21天猫淘宝女装/内衣/女鞋和运动融合增强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预测,2021年全球Athleisure(运动休闲)市场规模为3066.2亿美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6625.6亿美元,2022-2030年CAGR约为8.9%。2020年消费者中女性占比达41%,按品类看,瑜伽服、紧身裤这类轻运动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占比最高,合计达44%(二者分别为27%/17%),且仍有望继续提升。 图表24:2021-2030年全球Athleisure市场规模(亿美元)及增速 图表25:2020、2028年(预测)全球Athleisure市场(分品类) 如紧身裤,未来有望随使用场景拓宽,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国内瑜伽行业2021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49亿元,未来3年CAGR有望达12%。从渗透率看,中国瑜伽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2021年中国/美国(2016年)瑜伽习练者的人口渗透率分别为4.9%/11.4%。从规模看,2016年美国瑜伽市场规模达168亿美元(来源:YogaJournal、Yoga Alliance),而2021年中国仅为449亿元。从中美运动紧身裤产品均价和人均年购买量来看,中美也存在较大差距。 图表26:2016-2023年中国瑜伽市场规模(亿元) 图表27: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