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LPR下行效果明显且持续,预计6月信贷多增 当前宏观调控正在靠前发力、适当加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那为何本月的LPR没有下行?我们认为,5月份5年期以上LPR刚刚下行了15bp,其在贷款量价上所形成的效果明显且具有持续性,因此于本月再度引导LPR下行必要性不高。 第一,5月LPR下行的效果明显。4月的信贷“滑坡”凸显了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的问题,而LPR下行可激发出增量融资需求。所以我们看到,在5月LPR下行后,该月人民币贷款一举由4月的同比少增扭转为了多增。5月份LPR变化对于信贷总量显著的、快速的影响也体现出我国货币政策是有力且高效的。 第二,上述影响具有持续性。5月份LPR下行对于贷款市场的影响显然是具有持续性的,其作用并不会因今日LPR报价的更新而归零。本个LPR周期内(即6月20日至下一次LPR报价前),大量的长期限贷款依然使用下行了15bp后的LPR(即4.45%)作为定价基准,银行发放贷款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率约束仍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这将促进信贷总量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 一些高频数据显示,6月以来的信贷投放情况应是不太差的,经济运行是处于恢复趋势中的,所以不急于立刻引导LPR下行。例如,6月初至17日, 1M 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的均值为1.29%,分别高于5月同期和5月全月的0.60%和0.53%。投资者们尤为关注的地产市场也是如此。上周(6月12日-18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为429.55万平方米,明显高于之前一周的265.17万平方米。经济运行恢复的势头良好,且随着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落细,预计6月份信贷仍会同比多增,且以5年期以上LPR为参考的中长期贷款在信贷总量中的占比会得到有效提升。 略长一些看,LPR终归是要下行的,其表现形式很可能为LPR相对于MLF利率加点幅度的压缩,而不是MLF利率的主动下降。资金成本是加点幅度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今年1月以来1Y LPR一直没有变化,但这期间银行的资金成本降了不少。比如说,较多银行都下调了1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4月的全面降准为金融机构每年直接节约资金成本65亿元,近三个月商业银行存单发行利率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行。量变引起质变,上述变化所形成的蓄力较有可能在下一阶段的LPR中得到体现。 2、风险提示 不理性的预期引发市场快速波动。 1、5月LPR下行效果明显且持续,预计6月信贷多增 当前宏观调控正在靠前发力、适当加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那为何本月的LPR没有下行?我们认为,5月份5年期以上LPR刚刚下行了15bp,其在贷款量价上所形成的效果明显且具有持续性,因此于本月再度引导LPR下行必要性不高。 图表1: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 第一,5月LPR下行的效果明显。4月的信贷“滑坡”凸显了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的问题,而LPR下行可激发出增量融资需求。所以我们看到,在5月LPR下行后,该月人民币贷款一举由4月的同比少增扭转为了多增。5月份LPR变化对于信贷总量显著的、快速的影响也体现出我国货币政策是有力且高效的。 图表2:信贷同比增幅 第二,上述影响具有持续性。5月份LPR下行对于贷款市场的影响显然是具有持续性的,其作用并不会因今日LPR报价的更新而归零。本个LPR周期内(即6月20日至下一次LPR报价前),大量的长期限贷款依然使用下行了15bp后的LPR(即4.45%)作为定价基准,银行发放贷款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率约束仍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这将促进信贷总量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 一些高频数据显示,6月以来的信贷投放情况应是不太差的,经济运行是处于恢复趋势中的,所以不急于立刻引导LPR下行。例如,6月初至17日, 1M 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的均值为1.29%,分别高于5月同期和5月全月的0.60%和0.53%。投资者们尤为关注的地产市场也是如此。上周(6月12日-18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为429.55万平方米,明显高于之前一周的265.17万平方米。经济运行恢复的势头良好,且随着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落细,预计6月份信贷仍会同比多增,且以5年期以上LPR为参考的中长期贷款在信贷总量中的占比会得到有效提升。 图表3: 1M 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 图表4: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 略长一些看,LPR终归是要下行的,其表现形式很可能为LPR相对于MLF利率加点幅度的压缩,而不是MLF利率的主动下降。资金成本是加点幅度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今年1月以来1Y LPR一直没有变化,但这期间银行的资金成本降了不少。比如说,较多银行都下调了1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4月的全面降准为金融机构每年直接节约资金成本65亿元,近三个月商业银行存单发行利率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行。量变引起质变,上述变化所形成的蓄力较有可能在下一阶段的LPR中得到体现。 图表5:DR007和1YAAA+级CD利率 2、风险提示 不理性的预期引发市场快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