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深度报告:迷雾散尽,勇攀高峰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深度报告:迷雾散尽,勇攀高峰

2022-06-17吕伟、丁辰晖民生证券巡***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深度报告:迷雾散尽,勇攀高峰

恒生的核心逻辑探讨:“产品化+强研发+稳格局”形成闭环。恒生电子是中国证券IT领军者,为证券、基金、保险等资本市场买卖方提供核心交易系统,并依托系统底座建设者的优势不断拓宽业务边界。恒生的投资逻辑在于商业模式、技术实力、行业格局三维度优势下形成的闭环:1)“产品化”,得益于先发优势、行业统一业务标准、甲方IT实力等因素,恒生实现了计算机领域少有的toB业务产品化模式,会计准则调整前毛利率常年保持在95%,具备强大盈利能力;2)“强研发”,恒生近4年研发累计投入66亿元,研发团队超6000人,在投入力度和技术积累上远超业内友商以及甲方,进而保证产品领先性;3)“稳格局”,企业级核心系统事关业务开展,稳定与合规是第一诉求,恒生凭先发优势与技术实力保持行业领先,行业向头部集中趋势明显。 本质上,恒生随我国资本市场建设而不断成长。恒生占据资本市场最核心的交易系统,是资本市场IT基础设施建设者,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是恒生成长的核心源泉。与海外成熟市场对比,我国资本市场仍有差距:资本化率仅为80%、直接融资比重不超过15%、机构持股比例不足20%。复盘2015年后市场,监管与改革是主旋律,2018年资管新规和科创板设立开启市场3年繁荣周期,而全面注册制到来,有望再度开启资本市场下一轮改革周期。 数字化&金融信创推动系统更迭,资本市场改革提供增量空间。以全面注册制引领的资本市场改革有望不断加速,根据我们测算,全面注册制、北交所建设等以及监管创新改革将为公司带来17.35亿元增量空间。改革之外,恒生基石产品UF3.0、O45、新一代TA相继发布并实现客户上线,在标杆案例带动下2022有望成为新产品加速推广元年。数字化浪潮下恒生顺势向服务转型,长期成长空间被进一步打开。 短期边际变化:不确定性逐个落地,迎接新的起点。恒生自2020年以来进入调整、投入阶段,经过2年的蓄势公司不确定性逐渐消除:会计准则调整影响逐渐消退;人员从扩张规模到注重人效提升,利润弹性值得期待;2022年疫情爆发得到有效控制,业务实施交付有望重回正轨;公司管理层有序传承平稳过渡,战略从落地到执行。我们认为随着不确定性逐渐明朗,公司有望迎来估值重塑。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19.4、24.5亿元,对应22-24年PE分别为46/33/26倍。我们选择各个细分领域计算机龙头公司的估值进行比较,5家龙头公司在wind一致预期下对应22年估值为62倍;而与自身比较,恒生近3年PE(TTM)均值为70倍。从两个维度来看,恒生具备估值修复的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改革进程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公司实施交付开展; 新产品推广进程不及预期;头部甲方自研力度加大。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项目/年度 1证券IT领军者 1.1纵横二十余年,新任管理团队再出发 见证资本市场信息化建设,前瞻引领资本市场IT技术风潮。恒生创立于1995年,早年在主要承做证券业务系统,逐步向基金、银行业务扩展。1998年公司开始为基金公司提供软件系统,1999年恒生开发出基金投资管理系统,取得了资管IT市场的领先优势。随后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产品化建设,以资管O系列为代表的拳头产品逐渐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同时公司不断扩大客户群体,承建交易所IT系统,进一步奠定自己在证券IT基础设施领导者的地位。 图1:恒生电子发展历程 新管理层有序传承,业务架构重新划分。2022年恒生完成管理团队的交接,原总裁刘曙峰任董事长,在新一届领导的规划下公司将2019年以来“6横6纵“的业务体系进行调整:原大零售IT中的TA(登记过户)调入大资管IT,并与估值、资金清算合并为运营管理业务部;原大零售IT中的保险核心系统调出,并与企业金融、基础设施IT组成新的板块,此业务线更聚焦客户个性化服务。 图2:恒生电子最新业务体系图解 创始人团队引领公司前行,蚂蚁入股后带来技术协同。2014年蚂蚁集团入股恒生,经过增持后目前持有公司20.7%股权,是公司控股股东。目前恒生形成了联合创始人为主的职业管理人团队+蚂蚁控股相结合的股权架构体系,蚂蚁集团并未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但二者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协同。 图3:恒生电子股权结构情况(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一季报) 管理层完成换届,明确下一阶段战略方向。2022年4月15日公司发布公告,选举刘曙峰先生为公司董事长,选举范径武为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同时聘任10位副总裁级别领导,其中白硕(研究院院长)、韩海潮、方晓明为新任副总裁。原董事长彭政纲先生继续负责恒生资本市场和投融资,原董事蒋建圣先生任公司监事长。 图4:恒生电子新任管理层情况 资本市场动作开始活跃,以恒生为平台绑定核心人才。回顾恒生历史上的资本市场动作,能够看到近两年公司逐渐活跃,2020年推出以上市公司为标的的员工持股计划,回购动作也逐渐频繁。公司逐步通过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的方式,绑定核心人才,继续保持在证券IT领域的领先地位。 表1:2020年以来恒生员工持股计划和回购动作梳理公告日事件金额 1.2软件行业翘楚,2022年整装待发 回顾恒生的历史,成长行稳致远。恒生15-21年间收入复合增速达到16.3%,除2016年高基数下增长停滞与2020年会计准则调整收入确认变化外,公司基本保持20%左右的稳健增长。2021年公司收入54.97亿元,同比增长31.73%,19-21年收入复合增速为19%。从利润端看,得益于资本市场发展以及公司的投资成果,19-21年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利润都迎来良好的成长。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11%,扣非净利润9.5亿元,同比增长29%。 图5:2015-2021年恒生电子营收及增速 图6:2015-2021年恒生电子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利润 2020会计准则调整致部分指标变动,现金流是公司更好的经营状况指标。恒生自2020年开始在会计准则上调整,收入确认由完工百分比法转换成终验法,收入确认方式的转变也使得公司在2020年收入增速仅为7.8%。但从公司整体经营情况的角度,现金流和合同负债指标能够更好的反映公司的情况,2021、2022年公司销售收现指标分别为50.3、58.4亿元,继续保持一如既往优秀水准,而人员端的快速扩张使得净现金流短期承压,但随着公司逐步从“扩人员“向”提人效“过渡,净现金流也有望重回高质量增长态势。 图7:2015-2021年恒生电子营收及合同负债变化 图8:2015-2021年恒生电子经营性现金流变化 1.2.1强化“产品”概念,品牌深入人心 长时间领先铸就,产品品牌深入人心。得益于强大的市场地位,以及连续多年坚持不懈的前瞻投入,恒生逐渐将业务产品化,提炼出了We6财富管理、UF3.0经纪业务、O45资产管理、i2机构服务、Rtec合规风控、C9企业金融6大明星产品线,其中资管产品O系列、经纪业务UF系列是恒生的核心产品。“产品化”是恒生一直以来的标签,高度产品化意味着更高的毛利率、标准化程度与可复制性,另一方面也是市场对于恒生产品领先性的认可。 图9:恒生电子六大明星产品 “产品化”意味着优秀的盈利能力。从业务属性的角度,“产品型”公司拥有更好的可复制性,业务扩张时期的边际成本更低,盈利能力更强。而从商业模式上,恒生提供的还是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系统,更多以项目制的形式签单交付。在会计准则调整前,公司毛利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的高水准,“产品”属性明显。高度产品化的业务属性带来更强的盈利能力,公司扣非利润率近3年基本保持在15%以上,叠加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整体利润率超过25%。 图10:2015-2021年恒生电子毛利率情况 图11:2015-2021年恒生电子利润率情况 O45上线华宝基金开启新纪元。2021年底华宝基金正式上线O45,成为恒生新产品推广的里程碑事件。经历2015年牛市的考验后,UF系列与O系列产品性能得到市场认可,能够承受交易量激增的考验,但同时也使得产品更新替换意愿不够强烈。随着金融业务不断的创新发展,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迫切,新一代系统迎来发展契机。从恒生O45的推进进度看,2020年初华宝项目开始启动,但至2021年仍处于进展阶段,也能从侧面反映核心系统替换难度极高。历经近两年推进,在2021年底O45正式上线华宝基金,标杆效应显著。若后续系统运转稳定,那么O45推广有望加速推进。 图12:2021年底华宝基金作为业内首家机构上线O45 图13:O45、UF3.0有望加速推广 1.2.2强研发引领行业技术趋势,“产品化”下一站是中台构建 不遗余力投入研发,近4年累计研发费用达到66亿元。高强度研发是恒生的重要标签,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21.39亿元,同比增长43%,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9%。横向比较看,近4年恒生电子研发投入合计达到66亿元,在计算机龙头公司中同样位于前列。高强度研发投入是产品型公司的显著特征,产品化带来的高利润与强研发提升产品性能形成正循环,保证恒生在产品性能上的领先地位。 图14:2015-2021年恒生电子研发投入及同比增速 图15:2018-2021年计算机龙头累计研发投入(亿元) 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是核心生产力。公司拥有庞大的研发团队,2021年整体研发人员达到6065人,占整体员工比例达到46%,而在历史上公司研发人员比例基本保持在60%以上。研发费用也是公司的主要成本,2021年研发费率达到38.9%,考虑到2020年会计准则调整导致部分研发费用移至营业成本,实际的研发费用占比更高,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力度始终如一。 图16:2015-2021年恒生电子研发人员数量及比例 图17:2015-2021年恒生电子研发费率占比较高 横向对比看,恒生在研发投入上显著领先。横向对比看,恒生在研发领域的投入远远领先于可比公司,龙头地位显著。参考2021年的数据,恒生电子、金证股份、顶点软件、赢时胜研发费用分别为21.4、5.9、1.2、4.5亿元,恒生在绝对值上显著领先。而考虑到收入体量上的差异,从研发费率的角度公司,恒生同样处于领先地位。 图18:2018-2021年证券IT公司研发投入(亿元) 图19:2018-2021年证券IT研发费率比较 大中台持续建设,构筑金融数字化底座。持续的研发投入保证了恒生产品的领先性,结合公司对于行业需求的敏锐洞察,使得公司能够前瞻性地把握金融科技的技术演进,甚至做到引领行业发展。恒生自2018年推出新一代分布式开发平台JRES3.0,同时持续建设自身三大中台。借鉴海外IT公司的发展路径,从产品型公司向平台型公司演进是一个明确的方向,而公司凭借前瞻的研发投入完成了恒生数字底座Light的建设,底层架构也完成云化的转变,公司有望继续引领证券IT下一轮技术革新。目前恒生基于自研的多种强大技术(如JRES开发平台、数据库、云原生底座),打造LIGHT技术品牌,持续引领行业技术演进方向。 图20:恒生LIGHT品牌十大技术栈 1.2.3加码“产能”建设,数字化浪潮下转型服务 2020年开始加速产能建设,为数字化大潮蓄势。近两年恒生最为明显的变化在于人员规模的高速扩张,2020、2021年恒生员工总数分别为9739、13310人,同比增速分别为32%、37%,是自2016年后首次如此大幅度的扩张。对于软件公司而言,人员规模可以视作“产能”,近两年大幅扩产能够从侧面反映公司管理层对于行业需求的信心,也为公司未来的持续成长奠定基础。 图21:2011-2021年恒生电子员工总数变化(人) 从具体结构看,增加实施人员规模是一大显著转变。目前恒生的员工结构仍然以研发人员为主,2021年公司产品技术人员达到8659人(其中研发人员6065人),占比达到65%。但一个显著的现象在于现场实施人员从983人增长至1413人,同比增速达到44%,同时技术人员中软件服务相关的数量也快速上升。公司员工高速扩张的背后是结构性的变化,恒生加强自身实施交付的能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