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银行负债成本的分析框架。近年来,上市银行的净息差在1.9%-2.7%区间,计息负债成本率在1.4%-2.5%的区间,负债成本对净息差很重要。本报告基于58家A&H股上市银行数据,试图建立一个负债端的分析框架。 负债端以计息负债为主,重点看存款和主动负债。计息负债可分为四大类:存款、同业往来负债、应付债券、向央行借款,其2021年占比分别为75%、14%、9%、2%。存款占比较高,但价格“刚性”,波动不大;主动负债(同业往来+应付债券)占比虽不高,但利率波动较大。这二者是负债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可对计息负债4大类、存款5小类,分部预测。2022年有如下情况:负债端结构在1年内较稳定、央行已引导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10BP、年初至今资金市场利率下行。基于此我们假设:结构不变,存款和主动负债付息率有所下行。 (注,假设仅根据当前已有政策,若后续有增量政策或趋势,结论需相机调整) 预测22年计息负债和存款付息率同比-11BP、-2BP。测算得到,上市银行加权平均计息负债成本率或同比下降11BP到1.89%;其中,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2BP到1.83%。回顾2020年,计息负债成本率下降19BP,存款付息率下降9BP;若仅考虑当前的政策及趋势,2022年的负债端降成本幅度或弱于2020年。 投资建议:降成本像2020年,力度有待增加 今年的环境跟2020年相似,疫情发酵、局部封控,为托底经济,资产端降LPR,负债端降成本。而相比之下,当前的负债端降成本力度仍嫌不足,后续或可期待进一步引导存款价格下降,或同业市场利率继续下行。有效的降成本举措或让净息差更稳,合理让利构成经济和银行“双赢”局面,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稳增长效果不佳;资产质量恶化;宽信用不及预期;假设条件和测算方法与实际有偏差。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1商业银行负债端拆解 1.1银行净息差历史复盘 近年来,上市银行的净息差处于1.9%-2.7%区间。拆解来看,生息资产收益率在3.7%-4.9%的区间,计息负债成本率在1.4%-2.5%的区间。大部分时候,生息资产收益率、计息负债成本率、净息差同升同降,方向相同。 图1:上市银行净息差及资产负债两端分解 自2010年以来,净息差共经历“三升三降”。其中,前四次发生在2016年之前,主要由存贷两端基准利率升降驱动;第5次发生在2016-2019年间,去杠杆背景下,影子银行和同业业务受限压缩,造成信用收紧局面,虽然政策利率未动,但资产负债两端利率均上行;第6次发生在新冠疫情首发以来,贷款LPR下行,同业利率下行,驱动资负两端利率均下行。 表1:银行计息负债结构(以2021年末某大行和某股份行为例) 负债成本是净息差的重要构成部分。分业经营状态下,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在营收中常常能占到7成以上。净利息收入增长一靠规模扩张,二靠净息差。 净息差由资产和负债两端共同决定,本报告基于58家A&H股上市银行数据,试图建立一个负债端的分析框架。资产端请关注本系列后续报告。 图2:计息负债成本率:四组上市银行均值 1.2银行负债端常见结构 负债端主要看计息负债部分。银行负债端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负债(通常称之为“计息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递延支付部分、其他负债。以某大行和某股份行2021年报为例,计息负债在总负债中占比分别高达96.7%、97.6%,几乎全部的负债成本都来自于这部分,故通常只关注该部分即可。 表2:银行负债表结构(以2021年末某大行和某股份行为例) 计息负债以存款和同业负债为主。计息负债可分为四大类:存款、同业往来负债、应付债券、向央行借款。一般情况下,存款在计息负债端的占比都在50%以上,是主体部分;但根据银行经营模式差异,同业负债+应付债券占比有高有低,较高者可接近40%;央行借款占比则较低,基本在5%以下,有的银行近乎为0。 表3:银行计息负债结构(以2021年末某大行和某股份行为例) 计息负债结构较为稳定,存款是核心因素。2021年上市银行计息负债之中,存款占比82.0%,同业负债占比11.5%,应付债券占比5.9%,央行借款占比0.6%。 十多年来,该结构变化微小。拉长来看,存款占比虽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自2014年以来,始终在83%附近。 图3:近年来,银行负债端占比结构整体较稳定(上市银行合并) 近10年间,上市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在1.8%-2.5%之间。从2010年到2021H1的“三升三降”便不赘述,2021年成本率较2021H1上行2BP到2.00%,往后展望2022年,趋势会怎么走,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存款付息率稳定低于其他负债类型。计息负债分项来看,可发现以下特征:1)存款付息率相对较低的,且波动也较小;2)15年及之后,同业往来负债和应付债券的成本率基本上保持平行,同升同降,主要因为该阶段的应付债券已经大部分是同业存单了。 图4:四种负债的平均成本率(上市银行合并) 2负债端的结构与价格 2.1存款 大行的存款占比相对较稳定。从09年的89%到21年的82%,仅下降7pct。 存款是较为稳定的低成本资金,在网点、人员和客户基础允许的条件下,银行都更青睐存款。大行历来在存款来源上具有天然优势,其存款占比方可在近5年保持在83%附近。 股份行存款占比的历史变迁。作为中小行的代表,股份行的存款占比变化较大,可分4个阶段:1)11年开始,资金同业市场大发展,为满足资产端快速扩张的需要,股份行对同业资金的依赖度提升,存款占比下降约13 pct;2)同业市场大发展,叠加存贷比不低于75%不再成为约束,13-17年存款占比下降约12pct; 3)17年开始监管收紧,并对同业负债加以约束,到19年底,存款占比提升了4 pct;4)2021年压降结构性存款,股份行存款占比下降1.2pct。 图5:存款平均余额在计息负债占比(上市银行合并) 价格方面,存款定价机制有3个转折点。1)15年10月,存款基准利率调降后,至今未再变化,存款定价以自律机制设定的基准x倍数为上限;2)21年6月,存款自律定价上限从“基准x倍数”改为“基准+加点”;3)22年4月,引导定期存款定价上限下调10BP,央行提出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 图6:2021年6月存款自律定价改革之后的定价上限 同业约束、非银分流、流动性监管共同抬升存款成本。可以看到,17-19年,监管限制同业负债扩张,理财及非银产品的发展造成“存款搬家”,流动性监管体系抬升了对存款的需求。伴随着存款竞争加剧,部分银行纷纷加大了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智能存款等产品的营销,各类上市银行的存款付息率均显著上行。 图7:各类银行存款平均付息率变迁(上市银行合并) 2.2同业往来负债 同业往来负债曾是支撑股份行扩张的利器。看同业往来负债占比的变迁,同样是股份行较为鲜明,表现为四个阶段: 1)09-12年,“四万亿”及之后的几年,股份行信贷投放较快,而揽储能力先天不如大行,负债端为了满足扩表需要,就诉诸于同业往来负债,占比从8%提至25%; 2)13-17年,股份行同业往来负债占比稳定在26%附近; 3)17年开始,同业负债纳入MPA考核,规定不能超过总负债的1/3,否则扣分,叠加彼时各种监管行动,18-19年同业往来负债占比降至21%; 4)20年以来,监管目标已达到,占比进入相对稳定阶段。 城商行、农商行的情形与股份行类似,在第三阶段,占比下降的幅度与股份行大致相当。大行一般作为同业资金净融出方,故多数时间里,其同业往来负债占比在10%-15%之间。 图8:同业往来负债在计息负债占比(上市银行合并) 四类银行的同业往来负债付息率:宽松时收敛,收紧时分化。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当市场流动性收紧,同业往来负债的利差走阔,而当流动性宽松,各类银行的同业融资的成本就趋同。于是我们看到,2020H1时四类银行同业付息率收敛,而此后至今,又看到了分化。 图9:同业往来负债平均付息率(上市银行合并) 2.3应付债券 商业银行发债融资,大致经过了3个阶段: 1)2013年及以前,应付债券在计息负债端的占比不到2%,彼时仅有少量的金融债发行,对整体负债成本的影响甚微; 2)《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从13年开始正式实行之后,在资本充足率达标压力下,二级资本债的发行多了起来,应付债券的占比明显提升,但仍然不太高; 3)15年7月开始存贷比不再作为监管指标,同业存单的发行开始放量,并逐渐成为了应付债券科目的主要构成部分。 图10:应付债券在计息负债占比(上市银行合并) 价格方面,关注15年之后的存单发行利率即可。从15年开始,随着同业存单发行放量,银行的发债融资也逐渐多起来。此后,金融债、二级资本债、同业存单这三者之中,同业存单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要把握银行发债融资的成本,我们只用关心这之后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即可。 图11:应付债券平均付息率(上市银行合并) 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正处于下行趋势。2020年上半年,疫情冲击之下,资金利率曾大幅下行,3个月存单发行利率来到1.70%附近。2022年初以来,存单发行利率再度下行,3个月存单发行利率从年初的2.80%附近,到5月中旬降至2.10%附近。 图12:近5年,各期限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周均值) 2.4向央行借款 向央行借款的占比较低。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OMO、MLF、SLF、TMLF等),以及再贷款再贴现等形式向银行出钱,构成了负债端“向央行借款”部分。 当然,这部分在银行负债端的占比并不高,高点时也没超过5%。 图13:向央行借款在计息负债占比(上市银行合并) 对整体负债成本影响不大,本文不做过多分析。向央行借款这部分以MLF等期限较长的资金为主,因此其利率也主要取决于MLF。近期1年期MLF利率2.85%,上市银行向央行借款平均成本在2.80%附近,与之接近。 图14:向央行借款的平均付息率(上市银行合并) 3预测未来一年负债成本 3.1拆解负债成本 将计息负债拆分为4大类,存款拆分为5子类。计息负债拆分为存款、同业往来负债、应付债券、向央行借款。进一步,将存款细分为公司活期存款、公司定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个人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测算各类负债的付息率。将样本A&H股共58家上市银行,按照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组,分别计算2021年各类负债的加权平均付息率。上市银行整体来看,付息率从高到低排列:应付债券>个人定期存款>向央行借款>公司定期存款>同业往来负债>公司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 表4:2021年四组上市银行各类负债平均付息率 测算各类负债的平均余额占比。上市银行整体来看,在计息负债中占比从高到低排列:公司活期存款>个人定期存款>公司定期存款>同业往来负债>个人活期存款>应付债券>向央行借款>其他存款。可见,存款作为被动负债,同业往来+应付债券作为主动负债,可以大致按照2大类来把握。 表5:2021年各组上市银行各类负债平均余额占比 3.2模型假设 对结构的假设:各类占比不变。考虑到当前负债端结构变化在1年的跨度内并不显著,对整体付息率的影响较小,本测算假设各负债分项占比不变。 对价格的假设:存款及主动负债。1)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已在4月下旬引导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10BP,因此假设定期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2)如果未来直到2022年底,同业负债利率的中枢保持在5月中旬的水平,则同业往来负债付息率同比下行42BP,应付债券付息率同比下行36BP。(注,假设仅根据当前已有政策,若后续有增量政策或趋势,结论需相机调整) 表6:2022年各组上市银行各类负债付息率同比变化假设 3.3测算结论 基于以上假设,可计算得出:2022年上市银行加权平均计息负债成本率或将同比下降11BP到1.89%;其中,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2BP到1.83%。回顾2020年的情形,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19BP,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9BP;若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