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4月22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202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76亿,同比增长131.80%,归母净利润0.47亿,同比增长256%,毛利率20.7%; 2022年Q1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同比增长363%,归母净利润0.18亿。 2021Q4-2022Q1营收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承压。2021年Q4单季度公司营收实现高增长,全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13亿元,环比Q3实现盈利。2022年Q1公司费用率为16.4%,相比2021年下降约2个百分点,其中研发费用均约9.4%左右,费用率降低主要来自销售费用。公司营收高增长:1)配套车型快速放量,包括五菱miniEV、吉利和威马等车型的放量驱动公司收入高增长;2)配套杭叉的电动叉车等专用车辆和商用车项目;3)2021年新能车行业高增长;4)交付能力提升。 2021年公司盈利能力承压主要原因:1)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盈利能力有影响,包括硅钢片、磁钢、漆包线,以及芯片、功率半导体器件等;2)共计提存货减值和信用减值0.23亿元;3)集成芯等新产品出货量仍较少,规模效应尚未体现,导致电驱总成产品毛利率仍相对较低。 2022年公司营收有望保持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改善可期。根据公告,2021年公司交付电驱总成超过19万套,市占率约6.37%,2022年随着通用五菱、吉利、奇瑞、威马和长城等原有车型的放量和新车型的拓展,以及公司交付能力的提升,公司营收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2022年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改善:1)产品结构改善,集成芯等高单车价值的产品占比提升;2)原材料价格逐步企稳,成本端压力部分传导;3)芯片等核心供应链国产加速替代;4)随着公司单管并联技术的逐步成熟,成本端优化有望体现;5)随着定点客户的增加和放量,规模效应逐步体现。综合来看,公司由于行业政策、新产品研发、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原因导致的盈利低点已过,随着新客户和新产能的落地,公司盈利能力改善可期。 公司产品持续迭代,产能持续拓展。根据公司公告,公司计划于2022年依托六合一系统的开发,1)完成“集成芯”2.0版本的扁线电机平台开发及自动化生产工艺开发;2)基于SiC器件,完成满足功能安全ISO26262和AUTOSAR的11kW车载充电系统的平台化开发。公司的产品迭代主要围绕集成芯动力总成的功率密度提升,增加续航里程,以及800V高压平台的发展趋势,可以有效缩短充电时间。 公司扩产加速,交付能力有望提升。根据公司公告,珠海基地现有10万套电源总成和10万套电驱动总成,计划通过1.5年的建设周期,扩产至30万套驱动总成和30万套电源总成;山东菏泽基地产能主要围绕A00级车和特种车辆为主,扩产后将拥有A00级车型电机控制器和驱动电机产能各20万套、特种车辆电机和电控产能各10万套和20万套电源总成的生产能力。2022年,随着公司产能的扩建以及配套车型的放量,公司收入高增长确定性较强,全年有望实现收入和业绩的双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9/47.0/88. 4亿元,实现净利润1.6/3.4/7. 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5/16/7倍。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97.5元/股。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缺芯的影响,新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汇总 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货币资金 现金流量表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