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4月19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0亿元,同比增长20.45%;实现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17.30%;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20.06%。 新签订单增速加快,业务结构得到持续优化:分行业来看,2021年公司在核电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05亿元,同比增长45.61%;公司在能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71亿元,同比增长31.42%;冶金行业方面,公司实现收入4.88亿元,同比下滑0.58%;在节能服务行业方面,公司实现收入1.10亿元,同比下降36.74%,其中主要原因是公司签订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订单额度大、建设投资期限较长,尚未形成收益,且部分业主存在TRT高炉停炉检修及环保趋严导致限产所致。新签订单方面,2021年公司取得新增订单50.33亿元,较2020年报披露数据增长119.59%。其中:核电军工事业部7.50亿元(含R项目2.07亿元),冶金事业部6.00亿元,能源装备事业部2.02亿元,无锡法兰6.54亿元,瑞帆节能28.27亿元(主要包括邯郸钢铁、津西钢铁合同能源管理重大合同)。研发投入方面,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金额为7971.84万元,同比增长22.94%;研发费用率为4.17%。较上年同比提升0.08pct。近年来,公司积极投入研发力量,且成功切入乏燃料后处理专业设备领域。公司继续保持在乏燃料后处理领域的研发投入,在首个200吨级的乏燃料后处理建设项目中已累计获得约3.7亿元订单,已按照供货合同约定的交货期进行生产并陆续完成设备交货任务,公司正在跟进第二套项目招投标,该业务是公司继核电阀门业务之后,创新研发带来的全新增量业务,未来乏燃料后处理商业化装置建设的持续推进,该领域也将成为公司在核能行业的重要增长点。 碳中和助力核电发展,未来增量空间可观: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至2025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 此外,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年度发展与展望(2020)》中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到2035年,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2亿千 瓦;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至8台机组稳步推进。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到616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9%,近5年CAGR为8.3%,增长率维持高位。国家大力推动双碳战略,未来电源增长主要依靠新能源发电和核电,未来15年将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公司有望受益于未来核电产业建设速度的稳步提升。 EMC业务发展前景广阔,叠加金属膜除尘技术稳步推进,有望开启新的增长点:2021年12月,为进一步满足公司全资子公司瑞帆节能生产经营和业务发展需要,扩充融资渠道,提升运营能力,同意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并增资瑞帆节能。在我国大力推行“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冶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极高的行业之一,而EMC业务有望成为行业内的通行选择,有助于公司在冶金EMC领域有望打开广阔的成长空间。并且瑞帆节能推出金属膜除尘技术,首套金属膜除尘产品已交付津西钢铁投入使用,除尘效果明显,除尘后排放将低至5mg以下,未来成功推向市场后将具有较大市场空间。 投资建议:基于碳中和大背景下,预计十四五期间核电建设机组数量提高,并且考虑到公司冶金领域EMC订单大幅增加,业绩发展保障高,因此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2-2024年营业收入26.59亿元、34.09亿元、42.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1亿元、4.85亿元、6.32亿元,EPS分别为0.73元、0.95元、1.25元,对应PE为20倍、16倍、12倍。根据2022年预计净利润,我们给予公司估值为30倍-35倍PE,对应目标价格为21.93元-25.58元。 风险提示:核电、核化工等支持政策不及预期,钢铁产能置换政策实施不及预期的风险;核电、冶金、核化工等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核安全事故等冲击;核电、核化工、冶金等阀门招标不及预期,EMC项目施工进度不及预期等风险;部分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的遗漏风险,各类预测参数、假设等等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