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的艺术 ——微妙“双降”之后的三个问题
央行在4月15日宣布了降准和降息的措施,但力度与市场预期有所差异。降准是提供流动性的多种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一种,而降息则是针对部分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和部分城市按揭贷款的优化选择。由于存款基准利率本身偏低、银行利益需要适当维护、房地产市场地区差异较大等因素,降息的力度相对较小。
短期还会有明确降息吗?由于4月15日央行并未调降MLF利率,短期包括OMO等其他政策基准利率下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于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和降准降低了银行成本,国务院和央行又要求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我们认为本月20日LPR利率下调仍有一定可能。
联储掣肘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吗?在降准后央行明确提出“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兼顾内外平衡”之后,中国货币政策是否受到联储货币政策的掣肘,是否还有宽松空间引发关切。从在岸、离岸人民币利差、汇差及与美国国债利率对比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俄乌冲突引发的风险溢价上升及政治敏感期对风险接受程度的下降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弹性受限。在资本管制不完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或已经受到联储货币政策的掣肘——近期降息全部集中在存款贷款市场,而非与汇率更相关的货币债券市场。这样看来,除非上述影响因素消退,本轮周期OMO及MLF的降息或许已经接近尾声。我们维持对于利率债的审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