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转型收官在即,转云成功大势已定。1)公司为工程造价龙头企业,上市初期即在国内市占率超过60%。2017年起公司正式在全国推行造价产品转云,历经5年,公司29个业务地区已全面进入云转型阶段,其中,2020年及以前转型地区转化率及续费率均超过80%,2021年新转型地区在首年转化率即超过60%。截至2021年底,公司造价业务云收入占比已达到约70%,转型成功大势已定。2)SaaS模式下,通过将一次性收费转化为订阅制续费,公司收入明显稳健、与下游波动性基本脱钩。更进一步地,SaaS模式可降低年费门槛、提高盗版难度、优化用户体验,公司用户基数扩大;同时,业务数据上云可进一步衍生增值服务,产品ARPU值有望不断提高;并且,预收款的模式将为带来稳健增长的现金流,支撑公司进一步发展。由此公司造价软件业务持续性、确定性、成长性均大幅提升,与竞品差距也将逐步扩大,业务实现全面跃迁。 造价市场化改革正式推进,多种增值服务加速释放。1)数十年来,定额为我国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但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传统预算定额管理制度日益无法满足建筑行业的需要。 2020年7月,在住建部推动下,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正式启动,迄今已有广西、浙江、上海、湖北、河南、广东等多地发布试点方案。而在市场化改革大趋势下,如何形成计价依据成为主要难点,企业编制自身定额成为必然趋势,市场信息咨询、历史数据分析等需求亟待满足。2)公司作为造价软件龙头,在承接造价市场化业务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一方面,公司于2021年10月推出国标企标一体化平台,以“计价依据库+作业端一体化”的应用模式,精准解决传统计价痛点、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同时顺势切入成本管理领域,发布数字新成本平台,有效解决现场与市场联动问题。另一方面,公司在工程信息服务方面已布局多年,广材等信息产品可有效满足客户的选材定价需求,指标工具亦不断优化、持续赋能计算及审核流程,2018-2021年公司工程信息服务复合增速达到56%。3)我们预计,在造价改革的推动下,市场化计价平台、广材信息、指标工具等多种增值服务有望加速释放。同时,伴随成本精细化管理需求逐步释放,数字新成本平台亦将长足发展。 探索基建造价市场,细分算量产品有望逐步推出。1)基建为我国建筑业的重要支撑,2019年占建筑业总产值比例达到28%,其造价数字化需求同样迫切。根据住建部数据,对标中国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收入结构,我们预计,基建造价软件市场空间或约为房建领域的40-50%,其中包括公路、市政、电力、水利等多个细分领域。2)根据公司公告,公司以往数字造价业务大部分还是集中于房建领域,市政算量等基建算量产品尚待完善,无法较好地满足客户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从今年起,公司正式启动基建算量产品的研发,公路算量、新市政算量等均为可期的新品。未来希望设计、造价、施工各领域的产品在基建业务上形成联动,更好地服务于基建行业数字化转型。 SaaS成长逻辑持续验证,云收入有望接近百亿。1)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公开数据及产业信息估算,在基础软件云转型、造价改革逐步推进、基建领域持续探索等趋势助推下,我们预计公司中期云收入有望达到70-85亿元。2)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公司造价新签云合同目标40亿元,同比增长约30%,SaaS成长性持续验证。长期来看,云计算可通过数据上云形成信息集中,产生的增值服务有望持续提升业务天花板,公司造价云收入有望接近百亿。 维持“买入”评级。根据关键假设,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表观营业总收入69.54亿元、83.50亿元及99.12亿元,表观归母净利润10.43亿元、12.47亿元、14.31亿元。 风险提示:造价增值产品推进不及预期、施工信息化推进不及预期、下游行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假设及测算或存在误差风险 财务指标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一、云转型收官在即,转云成功大势已定 公司为工程造价龙头企业,造价业务收入占比约70%。1)公司为建筑信息化领军公司,造价软件为公司传统拳头产品,上市初期即在国内市占率超过60%。2)根据2021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6.19亿元,同比增长40.32%;其中,数字造价业务实现收入38.13亿元,同比增长36.64%,占总收入比例约为67.86%。 图表1:2018-2021公司业务结构及营收增长率(单位:亿元) 造价云转型历时5年,转化、续费顺利推进。1)公司云转型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彼时公司采用了新型“云+端”产品架构的云计价产品正式发版;2017年,公司在全国6个试点地区稳步推行计价产品的云转型试点,商业模式从软件本地化部署转向提供服务的SaaS模式,费用模式从一次性转变为按年费收取;2018年,地区扩大到11个,转型业务范围从工程计价扩展到含计价和算量的全造价业务;2019年,转型区域从2018年的11个地区深入扩大至21个地区,为转型最关键、规模最大的一个年份;2020年,转型区域进一步扩大到25个;2021年,最后4个区域也进入转型阶段。2)截至2021年底,2017年和2018年转型区域的转化率、续费率均超过85%,2019年转型地区的转化率超过85%、续费率90%,2020年转型地区转化率达到80%,续费率超过85%,2021年新转型地区的转化率超过60%,相较此前转型区域的第一年转化率进一步提高。 图表2:2017-2021年公司造价云转型地区进展 云收入占比达到约70%,转型成功大势已定。根据公司公告,衡量造价业务转型成功的标志为80%地区完成转型、转型地区中80%客户完成转化、80%续费率。截至2021年,公司29个业务地区全面进入云转型,2019年及以前地区转化率及付费率均超过80%,2020年及2021年转型地区顺利推进。根据历年财报,公司云收入从2018年起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公司造价业务中云收入同比增长39%,占比已达到67%,转型成功大势已定。 图表3:2018-2021年公司云收入及占比 业务持续性、确定性、成长性均大幅提升,造价业务实现全面跃迁。1)相比传统License授权,通过将一次性收费转化为订阅制续费,公司造价软件收入在年度之间有效持续。2)从成长性而言,首先在客户基数上,一次性大额收费转化为绝对值更低的年费,有助于吸引长尾客户;同时,通过将本地架构转化为云端部署,盗版难度加大,且本地部署产品无法使用云空间、云计价、云算量等高效工具,产品体验的差距有助于盗版率降低,存量用户进一步激活,至2019年9月,公司正版与盗版用户的比例已从1:1提升至1:0.8。 3)再在客户ARPU值上,业务数据上云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挖掘用户需求,通过不断地业务流分析、数据分析,公司造价软件将可以不断衍生增值服务,例如智能组价、AI算量等,ARPU值可不断提高;同时,客户使用的产品模块越来越多,对造价软件的粘性亦越来越强。 图表4:FY2015-2019 Slack ARR 财务表现来看,订阅制明显平滑收入,与下游波动性大幅“脱钩”。1)2017年及以前,公司主营业务为造价软件。一般情况下,项目新开工时,建筑方及施工方会采购造价软件产品使用,因此历史上公司收入增长与建筑业新开工面积呈高度正相关。2)2017年起公司开始推行云转型,从一次性销售转换为年费订阅,年费价格约为原来的1/3,大幅降低收入波动性。2019年,建筑业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7.82%,公司造价业务同比增长19.17%;2020年,建筑业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0.52%,公司造价业务同比增长13.83%;2021年,建筑业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3.96%,公司造价业务同比增长36.64%。 图表5:2010-2021建筑业累计新开工面积同比与广联达造价收入同比 边际指标阵痛后逐步回升,有望进一步超过转云前水平。1)从传统License模式转向SaaS订阅制的过程中,由于销售、技术等初始投入较多,同时短期回报后延,转型期间公司边际指标快速滑落。2017-2019年期间,公司营业利润率从21.81%下降至8.19%,净利率从20.96%下降至7.20%,ROE从15.31%下降至7.19%。2)至2020年,云业态推进顺利,大部分地区完成转型,公司经营效率回升。2021年,公司营业利润率为13.50%、净利率为12.79%、ROE为11.42%。并且,由于续费模式增加了边际利润,各项指标可相比转型前再上台阶,我们预计,公司造价软件业务净利率有望达到40%。 图表6:2016-2021公司财务边际指标 合同负债攀升,现金流稳步增长,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实基础。SaaS模式下,公司一般采用预收并在之后一年内逐月分摊确认的模式售卖软件,因此随着造价云转型的深入,公司合同负债及经营性净现金流稳步攀升,成为支撑公司业务发展的坚实基础。2021,公司合同负债达到21.27亿元,同比增长29.30%;经营性净现金流16.01亿元,同比下降14.65%,主要系上年同期金融业务因战略调整收回较多贷款及垫款所致。 图表7:2016-2021年公司合同负债 图表8:2016-2021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 二、造价市场化改革正式推进,多种增值服务加速释放 数十年来,定额为我国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1)在建设生产活动中,为完成某一单位合格产品或某一建设生产任务,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工、材料、机具设备与资金。而受地域、市场、价格、管理等客观因素影响,不同项目工程的消耗水平有所不同,为规范建设活动经营管理与经济核算,国家相关部门依据全国或地区相关统计数据,制定与发布的项目工程平均消耗标准,即为定额。因此,定额能够成为检验、衡量以及约束相关建设活动主体企业技术、管理、资金使用等行为的重要“标尺”。2)定额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概算指标、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等,其中预算定额即是在编制施工图预算时,对牵涉其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所需费用的一种定额。在过去数十年,定额是我国建筑业造价管理的重要依据,无论对于建设单位的项目投资控制,还是对于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竞争、项目控制,预算定额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图表9:工程造价定额计价示意图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传统预算定额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建筑行业的需要。 编制预算定额耗时长、更新慢,无法及时反映建筑业平均生产水平。1)我国工程预算定额主要是通过各地造价站、定额站等机构,对过去工程案例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收集、汇总、研究、分析,进而编制发布预算定额文件,耗时长、更新慢,例如,北京预算定额2001版与之后的2012版,两版的更新时间间隔为11年;上海预算定额2000版与之后的2016版,两版更新时间间隔为16年;江苏预算定额2004版与之后的2014版,两版更新时间间隔为10年。2)另一方面,建筑业市场环境本身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不断创新,并且随着社会进步,创新的节奏不断加快,预算定额愈加无法精确反映当下建筑行业的平均生产水平,无法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及时的参考依据。 各单位习惯性依赖预算定额,对资产、盈利的控制脱离市场,包藏风险。1)工程预算定额制度已在国内施行数十年,无论建设单位的项目投资控制,还是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竞争、盈利控制,都习惯性地依赖预算定额提供的参数依据,缺乏主动的数据调研、分析。承包人报价往往基于定额计价后下浮一定百分比的方式,而非对市场人工、物料、机具设备等价格的调研分析,这导致企业资产、盈利控制脱离市场,在后期的施工环节容易出现风险。同时,国内低价中标现象依旧存在,承包人为承揽项目往往不断压缩成本,甚至低于成本价报价,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中标,后期通过工程变更、索赔等方式盈利。这为建设工程带来工期、质量与安全生产风险。事实上,建设单位或对此也知之甚深,但由于缺乏动态、有效的建筑市场信息把握,无法进行合理有效的报价分析管理。 国内外造价管理方式脱轨,不利于开拓国际建筑市场。1)随着国家“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中国建筑业迎来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