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介绍:专注光伏领域,玻璃研制领先企业。公司精研浮法玻璃二十余年,依托股东中国建材集团,公司业内地位突出,拥有玻璃生产核心技术。2021年,公司营业总收入达到36.06亿元,同比增加6.64%;归母净利润达到2.65亿元,同比下降29%。公司业绩增速下滑主要系光伏玻璃均价有所下降,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带动成本上涨所致。光电玻璃为公司营收主要来源,2021年占营业收入的76%;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6.91pct至24.08%。 2、光伏玻璃行业分析:乘光伏东风,行业规模发展迅速 行业现状:产品大尺寸+轻薄化,压延、浮法为主流工艺。光伏电池前盖板呈现轻薄化趋势,目前市场中主流光伏电池前盖板玻璃厚度分为3.2mm、2.8mm和小于等于2.5mm几种规格,小于等于2.5mm厚度的盖板主要应用于双玻组件。受电池硅片尺寸的影响,大尺寸光伏玻璃渗透率逐渐提升。 光伏玻璃需求旺盛,行业规模稳步增长。2020年全国光伏玻璃销售规模超过1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需求方面,双面组件的渗透以及背板材料的选择拉动光伏玻璃需求。国内外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的持续扩大也带动了光伏玻璃的需求,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年均新增光伏装机或将超过75GW。根据CPIA预测的新增光伏装机量的乐观和保守的中值测算,国内市场光伏玻璃需求量保持上升趋势,预计2025年时光伏玻璃需求将超过670万吨,需求驱动主要来自光伏装机量增加和双面组件不断渗透。 政策导向明确,行业未来清晰。2018年我国开始逐步降低光伏行业补贴力度,旨在推动光伏行业市场化进程,其影响传导至产业链上游。随着补贴力度降低,光伏玻璃行业将迎来高度市场化的竞争,规模小、盈利能力较弱的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 双龙头二超多强,行业具有多重壁垒。光伏玻璃行业呈现以信义光能、福莱特为首的双龙头格局。光伏玻璃行业具有技术、认证、客户资源和规模等多重壁垒。 3、公司经营分析:深耕新能源赛道,产能释放有望助份额提升。 经营优势凸显,公司前景可期。1)背靠中国建材,股东助力公司发展。 通过与中建材签订合作协议和依托平台采购,公司具有一定原材料采购优势。科研方面集团对公司亦有支持,旗下负责玻璃科研的蚌埠玻璃研究院有多项专利与公司共享。2)立足华东,公司彰显区位优势。公司负责生产业务的三家新能源公司均位于华东地区,有利于公司从运输端控制成本。公司旗下三家新能源子公司分别位于安徽合肥、安徽桐城和江苏宜兴。 我国排名靠前的15家光伏组件企业中,有超过半数分布在浙江、安徽等华东地区。从发展下游客户来看,由于玻璃、组件共同验证等因素,光伏玻璃行业具有客户资源壁垒,组件商在选择玻璃供应商之后一般不会轻易更换。3)重视研发,公司原片成品一体化生产。公司目前主流产品为双玻组件用2.0mm超薄光伏玻璃,很好的把握了市场的动向。公司拥有生产玻璃原片及深加工的能力,毛利率水平领先于可比公司,仅次于福莱特。 4)剥离信息显示业务,人效逐年提升。公司于2021年着手剥离信息显示业务,开始专注于新能源赛道。2015、2018年公司先后完成两次重大资产重组后人均盈利效率显著提升,2020年人均盈利较2019年增长逾390%; 2021年由于人员扩充,人均产出有所下滑。 加大资金投入,公司产能迎来释放。公司产能储备充足,目前产能约为2000t/d,在建拟建项目达产后预计2023年底产能将达到约6900t/d。假设公司2024年之前无其他产能扩充计划且扩产项目顺利落地,2020-2024年5年产能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5%。公司光伏玻璃单位成本从2019年的18.6元下降至2021年的16.1元,未来有望继续下降。 光热玻璃投产,公司初探蓝海市场。作为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另一种方式,光热发电市场起步较晚,但装机量增长速度喜人。公司旗下濮阳新能源具备光热玻璃的研发和生产能力,400t/d超白光热玻璃生产线于2020年正式投入生产。 4、盈利预测与估值水平:首次给予增持评级。洛阳玻璃估值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4.0、4.8、6.7亿元,同比增长51%、21%、39%,对应PE估值36、30、21倍。光伏玻璃行业规模稳步增长,公司背靠中国建材、凯盛集团,拥有玻璃生产核心技术;重视研发,产品结构优势明显;剥离信息显示业务聚焦主业,公司产能迎来释放期;光热玻璃投产,初探蓝海市场。 5、风险提示:光伏玻璃价格或出现超预期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超预期; 下游需求或低于预期;环保政策或出现反复;行业竞争加剧等。 1.公司介绍:专注光伏领域,玻璃研制领先企业 1.1浮法起家,深耕玻璃领域 公司专注玻璃行业,为客户提供光伏玻璃、光热玻璃的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服务,是新能源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玻璃产品主要覆盖光伏板块、光热玻璃板块和信息显示玻璃板块。其中光伏玻璃的研制和生产为公司核心业务。公司以超薄玻璃基板为主营业务,以打破国外厂商垄断超薄玻璃市场为目标,以提升电子元器件、新能源产业链国产化率为导向,不断研发创新产品、开拓新领域。相较于传统玻璃行业,公司下游客户群体为光伏设备生产商和光热发电站。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始研发并规模化生产超薄浮法玻璃产品的企业,在十余年的发展中不断积累、创新。公司在科研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和成果转化的能力,拥有完整的生产线,能够批量生产各类型以及1.6–4.0mm不同厚度的光伏玻璃。 精研浮法玻璃二十余年,依托股东中国建材集团,公司业内地位突出,拥有玻璃生产核心技术。公司前身是洛阳玻璃厂,创建于1956年,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兴建的156个国家重点项目之一,中国的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也在此诞生。公司始终走在国内市场前列,在行业内拥有重要地位,是1991年获国务院批示的全国第一批55家试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自2007年公司被收购后,股东中国建材集团将公司打造成电子玻璃、光伏玻璃、光热玻璃制造商,成为国内重要的超薄电子显示玻璃、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公司是全国知名的玻璃生产企业,注重对产品质量的把控,目前已通过ISO9001-2015(GB/T 19001-2016)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坚持紧密关注市场动向、客户需求,始终聚焦产品开发和生产技术进步。凭借不断精进工艺、产品创新、质量把控等技术优势积累,公司在国内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曾先后荣获“国家浮法玻璃质量奖—银质奖”、“金质发明奖”、“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驰名商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表1:公司发展历程 表2:公司主营业务 图1:公司生产超白压延光伏原片玻璃 图2:公司生产高透光伏玻璃钢化片 1.2央企控股平台,实控人为中国建材集团 公司股权较为集中,实控人为中国建材集团。根据公司2021年年报,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建材集团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企业,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世界500强企业。 表3:公司前五大股东明细(截至2021年报) 1.3公司收入保持增长,净利润阶段性承压 2021年,公司营业总收入达到36.06亿元,同比增加6.64%;归母净利润达到2.65亿元,同比下降29%。公司业绩增速下滑主要系光伏玻璃均价有所下降,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带动成本上涨所致。 图3:2017-2021公司营收及增速情况 图4:2017-2021公司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光电玻璃为公司营收主要来源,2021年占营业收入的76%;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6.91p Ct 至24.08%。从营收结构来看,公司光电玻璃收入占比最高,2016-2021H1占比均超过70%,2021年达76%,其他功能玻璃占比快速上升;毛利率方面,2021年公司光电玻璃、信息显示玻璃毛利率分别为20.29%和35.58%。 图5:2017-2021主营业务拆分(亿元) 图6:2021公司主营业务拆分 图7:2017-2021公司各业务板块毛利率情况 2.光伏玻璃行业分析:乘光伏东风,行业规模发展迅速 2.1行业现状:产品大尺寸+轻薄化,压延、浮法为主流工艺 光伏玻璃有别于普通玻璃,属于特种玻璃,是光伏电池的盖板,同时起到透光和保护电池片的作用。光伏行业的诞生源自光伏效应,是指通过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单体光伏电池一般机械强度较差,容易破裂,且空气中的水分和腐蚀性气体会逐渐氧化电极,因此无法满足电池露天工作的环境。出于保护太阳能电池的目的,电池一般被EVA胶片密封在一片封装面板和一块背板之间。封装面板材料选择为光伏玻璃,在提高机械强度的同时拥有高透光率。背板材料可以选择不透光复合材料、透明背板和光伏玻璃,但复合材料透光率为0,安装复合材料时无法进行双面发电。安装玻璃背板的光伏组件被称为双面组件。从光伏玻璃功能的角度,决定其质量的主要因素为透光率和强度。目前超白玻璃为光伏电池组件首选封装材料,其优点在于含铁量低、透光率高。 光伏行业产业链结构完整,发展较为成熟,光伏玻璃处在产业链中游。光伏玻璃上游为原材料的开采、提炼以及运输。中游除了光伏玻璃原片制作和深加工外,还包括光伏电池片、接线盒等组件的制作和运用层压技术组装电池组件。光伏玻璃下游为成品光伏组件和逆变器等外部装置,终端应用为光伏发电站,包括集中式电站和分布式电站。 图8:光伏行业产业链 光伏玻璃的生产分为原片生产和深加工两个阶段;原片制作分为压延法和浮法两种工艺,深加工包括燃烧、钢化等流程。覆盖在光伏组件上的光伏玻璃经过镀膜工艺后,可以使得光伏玻璃透光率更高,提升发电效率;经过钢化后光伏玻璃强度更高,能够适应恶劣的外部环境,使得光伏组件更耐用。相比普通玻璃,光伏玻璃含铁量一般在0.008%-0.02%之间,而普通玻璃含铁量在0.07%以上。铁元素在玻璃中属于杂质(吸热玻璃除外),铁元素含量越高透光率越低。因此,光伏玻璃是光伏组件不可或缺的封装材料之一。生产原片的企业可以将原片售予深加工企业或者自行进行加工。 图9:光伏玻璃生产流程 受下游需求端影响,压延法为目前制作光伏玻璃主流工艺,但浮法开始获得关注。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压延玻璃主要应用在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光伏玻璃主要为浮法工艺生产。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机械结构类似,都由光伏玻璃作为封装材料;由于薄膜电池能量转换效率较低、使用寿命短,目前晶硅电池为光伏电站首选。截止2019年全球范围内晶硅电池市场占有率超过90%,因此压延法在光伏玻璃领域应用更加广泛。由于生产工艺的差异,压延玻璃和浮法玻璃在特性上有所不同。其主要不同在于透光率和机械强度。透光率放面,同厚度的压延玻璃普遍高于浮法玻璃;而浮法玻璃抗击打能力较强且成本较低,由于下游光伏组件行业市场化竞争激烈,因此浮法玻璃作为双面组件背板开始得到关注。 图10:晶硅电池组件结构 图11:薄膜电池组件结构 光伏电池前盖板呈现轻薄化趋势,根据中国光伏协会统计,目前市场中主流光伏电池前盖板玻璃厚度分为3.2mm、2.8mm和小于等于2.5mm几种规格,小于等于2.5mm厚度的盖板主要应用于双玻组件。2021年数据显示,小于等于2.5mm前盖板玻璃市占率达到32%,同比增长4.3pct。3.2mm玻璃市占率最高,2.8mm前盖板玻璃市场占有率最低。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随着组件轻量化、薄片制作工艺进步和双面双玻组件的渗透,薄于2.5mm的前盖板玻璃渗透率将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时将会和3.2mm玻璃占有率持平。 图12:各厚度前盖板光伏玻璃市场份额及预测 受电池硅片尺寸的影响,大尺寸光伏玻璃渗透率逐渐提升。目前,市场主流的硅片规格繁多,通常位于156.75mm至210mm之间,其中166mm是现有电池产线可升级的最大尺寸,因此是近两年的过度尺寸。预计到2025年,166mm以下尺寸将由主流变为逐渐被淘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到2027年左右时182mm和210mm大尺寸硅片将完全占据市场,其中210mm占比更高。硅片大尺寸化驱动为厂家希望摊薄硅片制造成本以及提高市场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