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增速测算。1、测算表明:1季度营收同比增4.7%,净利息收入与净非息收入分别同比增4.9%、4.2%。农商行>城商行>大行>股份行,分别同比11.2%、7.3%、6.9%和2.9%。大行和农商行均为净利息收入支撑;股份行和城商行均受息差高基数拖累。 2、收入有望高增个股。预计大行里的交行同比10%+;股份行中的招行、兴业和浙商同比8%+;城商行中的江苏、上海、成都、郑州和长沙银行同比10%+;农商行中江阴、常熟和青农商行有同比15%+(测算有一定的误差)。 净息差:1季度净息差预计环比下降1.84bp,资负端均有拖累:资产端对息差拖累0.5bp,负债端对息差拖累1.34bp。其中资产端主要是去年底今年初降息带来的重定价拖累;负债端则是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带来的成本上行。1、资产端定价维度拖累净息差,结构维度正向贡献,二者合计对净息差影响-0.5bp。其中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拖累0.27bp、贷款重定价拖累0.96bp;贷款占比提升正向贡献0.73bp。板块情况看,息差降幅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大行,分别环比下降0.91、0.7、0.56和0.31bp。大行降幅最小,主要是1季度信贷占比提升贡献。股份行受地产拖累,预计1季度新增贷款规模增长有一定压力。2、负债端综合考虑新增存款定价上行、存量存款重定价定价下行、存款定期化、主动负债成本下降以及负债结构中存款占比提升,负债端对净息差合计拖累1.34bp,主要是存款定期化程度提升对净息差拖累。其中新增存款定价上行拖累0.33bp、存款重定价拉升0.74bp;存款定期化拖累2.89bp;主动负债成本下降贡献0.72bp;存款占比提升正向贡献0.43bp。板块情况看,息差拖累程度农商行>城商行>大行>股份行,分别环比下降1.74、1.43、0.94和0.76bp。股份行降幅最小,主要是主动负债缓释幅度较大。 银行资产质量的稳健度会超市场预期。细分行业不良有波动,但行业资产质量压舱石对公端基建类贷款保持稳健,零售按揭仍相对稳定,实体制造业存量历史包袱卸下且处于景气度上行期,因而行业整体呈现出不良率仍在环比下降的趋势。 投资建议:近期地产是银行股投资的核心逻辑,地产上涨会推动银行板块上涨。看好银行板块;选择高成长确定强的标的。稳增长预期会继续推动银行板块上行。板块内部分化加大,要选择基本面扎实、行业和区域布局较好的银行。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疫情对行业影响超预期。 一、资产端收益率的分析框架:新发放贷款、存量重定价与资产 结构 1.1新发放贷款利率下降:对净息差拖累0.27bp 新发放贷款利率预计环比下行:信贷需求不足,资金供给大于资金需求以及政策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共同推动1季度新发放贷款利率的下降。预计市场供需占主导影响因子,受地产产业链缺口拖累,以及3月疫情影响,融资需求有一定的减弱。 图表:单季新增贷款规模(亿元) 图表:银行票据转贴现利率情况 对应的客群不同,板块间的分化持续:结合产业链调研及板块间客群属性分析,预计对公端情况,农商行好于城商行、好于大行,股份行压力较大,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议价能力较强。零售端按揭大行好于城商行和农商行,股份行依旧相对压力较大,股份行过去按揭规模体量较大,冲规模动力更强。大行对公端对应大企业,过去定价已经较低,下行空间有限,预计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幅度在10bp;零售端按揭利率下行幅度预计在30bp。股份行受地产拖累幅度较深,为实现信贷冲量,价格下迁力度更大,对公端预计在15bp,零售端按揭预计在50bp。城农商行对应中小企业客群,议价能力相对较强,预计城商行对公利率下降幅度在5bp,农商行基本持平;零售按揭预计下行幅度在40bp。 图表:首套及二套房贷平均利率 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对净息差影响:1季度上市银行整体净息差受贷款定价下行拖累幅度在0.27bp。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环比下降0.32、0.24、0.2和0.15bp。测算逻辑:1、新发放贷款利率下降幅度:对公端,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下降10、15、5和0bp。零售按揭,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下降30、50、40和40bp。2、新增贷款规模:基于历史情况,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1季度新增贷款投放占比全年新增分别为40%、25%、40%和35%,股份行零售和农商行的小微信贷一般在2-3季度才是投放旺季。 其中新增对公和新增按揭投放比例则是基于21年上半年新增占比情况做个大概模拟。3、最终测算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对净息差影响:行业整体环比下降0.27bp。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环比下降0.32、0.24、0.2和0.15bp。大行降幅最大主要是1季度新投放的对公和按揭占比相对较高。农商行降幅最小主要信贷投放主体为小微,银行对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强。其中净息差降幅=(新增对公贷款占比新增总贷款*对公降幅+新增按揭占比新增总贷款*按揭降幅)*1季度新增贷款占比总贷款*贷款占比生息资产。 图表:新发放贷款利率下降对净息差贡献测算 1.2存量贷款重定价:对净息差拖累0.96bp LPR下降重定价影响:主要对对公贷款重定价有影响。21年12月20日1年期LPR下降5bp,对22年对公短贷重定价会有影响。22年1月20日1年期LPR下降10bp、5年期LPR下降5bp主要对对公短期和中长期贷款重定价有影响,个人按揭贷款多在22年1月1日进行重定价,1月20日的LPR下降影响有限;其他个人贷款不与LPR挂钩,银行与客户的议价决定。 存量重定价对净息差影响:行业净息差下降0.96bp。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环比下降0.98、0.95、0.76和0.78bp。大行和股份行降幅相对较大主要是大行和股份行在年初1季度进行重定价的贷款占比相对较高。测算逻辑:1、确定2022年1季度存量重定价信贷的比例,1年期LPR下降合计下降15bp,主要影响对公短期贷款;5年期LPR下降5bp,主要影响对公中长期贷款。2、重定价影响的时间维度,假设1季度对公信贷重定价的部分从1.5个月中点开始进行重定价。3、重定价的幅度:21年和22年1年期LPR合计降幅15bp,5年期LPR下降5bp,假设对公短期重定价下降15bp,中长期重定价下降5bp。 图表:LPR下降重定价对22年1季度净息差影响测算 1.3资产结构变动:信贷占比提升拉升净息差0.73bp 信贷冲量,预计1季度贷款占比生息资产有所提升。每年年初是银行信贷投放的旺季,银行信贷投放节奏一般为4222,随着相对高收益的贷款在生息资产中的占比提升,将一定程度贡献资产端综合收益率上行。资产结构的贡献一般为贷款占比的提升,以及零售贷款占比的提升,在年初往往是贷款占比提升贡献,零售的发力在下半年。 图表:新增贷款和政府债占比新增社融情况 贷款占比提升对净息差影响:行业息差上升0.73bp。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环比变动+0.99、+0.28、+0.26和+0.37bp。测算逻辑:1、1季度贷款和生息资产规模确定。基于产业链调研情况,假设22年全年新增贷款与21年持平。生息资产同比增速较21年下降1个点。根据21年1季度新增贷款和新增生息资产占比情况,假设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1季度新增贷款占比全年新增贷款分别为40%、25%、40%和35%。1季度新增生息资产占比全年生息资产分别为50%、30%、40%和40%。2、高收益贷款臵换低收益同业资产。定价用21年中报日均利率。3、最终测算得贷款占比提升对净息差影响:行业整体净息差环比上升0.89bp。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环比变动+0.99、+0.28、+0.26和+0.37bp。大行升幅最高主要为年初基建冲量,贷款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图表:信贷占比生息资产提升对净息差贡献测算 1.4资产端定价和结构因子综合影响:对净息差拖累0.5bp 资产端定价维度拖累净息差,结构维度正向贡献,二者合计对净息差影响-0.5bp。其中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拖累0.27bp、贷款重定价拖累0.96bp;贷款占比提升正向贡献0.73bp。板块情况看,息差降幅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大行,分别环比下降0.91、0.7、0.56和0.31bp。大行降幅最小,主要是1季度信贷占比提升贡献。股份行受地产拖累,预计1季度新增贷款规模增长有一定压力。 图表:资产端定价和结构因子对净息差贡献测算(bp) 二、负债端付息成本的分析框架:存款定价与结构;主动负债成 本;负债结构 2.1存款综合成本:定价和结构维度共同拖累净息差3bp 1、定价维度:新增存款成本上行;存量存款重定价成本下降 新增存款定价预计环比上行、拖累息差。受市场供需主导影响,1季度是行业揽储开门红重要时点,存款定价和营销费用预计在年初会有一定的上升,由结构性存款利率历史走势可看出,存款利率在年初有所上行。 图表: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走势 新增存款定价上行对净息差影响:行业净息差下降0.33bp。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环比下降0.28、0.29、0.3和0.35bp。农商行存款成本上行对息差拖累幅度最大,主要为农商行定存占比以及存款占比生息资产较高。测算逻辑:1、存款上行幅度,基于历史数据假设存款上行幅度为15bp,且上行的主要为定期存款,活期存款银行浮动变动较小。2、新增定期存款占比,用信贷收支表数据测算大行新增定期占比总存款为2.4%,中小银行占比为3.4%。3、最终测得新增定期存款价格上行对息差拖累0.33bp。 图表:新增存款定价上行对净息差的影响测算(bp) 存量存款重定价正向贡献息差。2021年6月21日中长期存款定价上限有所下调,行业中长期存款利率在重定价日也将有所下调。由于定价上限下调的主要是2年期、3年期的存款,因而这部分存量存款的重定价在财报上的反映时间也会相对较长,主要在22年和23年反映。 图表:银行存款加点定价上限较上浮比例定价上限变动情况 存量存款重定价对净息差影响:正向贡献息差0.74bp。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环比提升0.79、0.6、0.72和0.98bp。农商行缓释程度最高,主要为定期存款占比较高。测算逻辑:1、假设存量存款重定价时间分布,根据存款重定价期限分布,假设1-5年到期存款中各1/3分别为1年期、2年期和3年期存款,则1-3年期存款对应的重定价时间分别为2021-2023年。其中1季度重定价存款占比60%。2、各类存款定价下调幅度假设,测算基于最大贡献度进行假设,即假设银行所有定期存款均一浮到顶,因而定价下调幅度与上限变动幅度一致。即1年期存款定价下调10bp,2年期存款下调30bp,3年期、5年期以上存款下调60bp。3、最终测算得存量存款重定价对净息差正向贡献0.74bp。 图表:存款定价上限下调对银行负债端和净息差的贡献测算(bp) 2、结构维度:定期化趋势延续 企业资金活化程度不足,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我们从银行信贷收支表数据跟踪可知,活期存款占比继续环比下降,存款定期化程度提升,由于定期存款成本相对较高,占比的提升一定程度拉升综合存款成本。 图表: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各类存款占比情况 定期存款占比总存款提升对净息差影响:负向拖累2.89bp。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拖累2.81、2.87、3.53和2.62bp。农商行拖累幅度最深主要为定存成本相对活期成本要高较多,以及存款占比较高。 测算逻辑:1、存款结构的变化测算,假设上市银行各项存款占比变化与行业信贷收支表变动一致。2、综合存款成本变化测算,基于2021年中各类存款成本,再考虑结构变动。3、最终计算得综合存款结构变动对息差拖累2.89bp。 图表:存款结构变动带来的存款成本变动 3、存款综合成本变动对净息差影响:拖累息差环比下降2.48bp 综合考虑新增存款定价上行、存量存款重定价以及定期存款占比提升,最终测算的存款因素对净息差的拖累幅度为2.48bp。大行、股份行、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