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非金属建材行业与建筑工程行业绿建专题研究之三:绿色建筑/建材:建筑节能减碳背景下的新“蓝海”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非金属建材行业与建筑工程行业绿建专题研究之三:绿色建筑/建材:建筑节能减碳背景下的新“蓝海”

建筑建材2022-03-26冯孟乾、孙伟风光大证券孙***
非金属建材行业与建筑工程行业绿建专题研究之三:绿色建筑/建材:建筑节能减碳背景下的新“蓝海”

“双碳”背景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出炉:习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中强调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双碳”背景下,住建部于2022年3月11日发布了《“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国内学者们提出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模式等方式,可在2030年前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控制在110亿吨-120亿吨之间。我们借鉴住建部文件及学者们的文章,得出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简易测算公式,并指出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主要在于降低单位面积能耗强度。 碳达峰目标下建筑及建材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建筑业是能耗和碳排放最多的行业之一,2018年全球建筑领域能耗和碳排放分别占总量的36%和39%;2019年我国建筑业能耗和碳排放量分别为22.33亿tce和49.97亿吨,占比分别为46%和51%,具有总量大、占比高的特点。参考学者们的研究,我们测算得2030年建筑全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峰值约为51.8亿吨;2030年建筑运行阶段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峰值为26.2亿吨。 建筑提质,大势所趋:2021年5月北京市在首批集中供地拍卖中首先提出了“竞地价+竞品质”政策,之后杭州、合肥、南京等地相继在土地拍卖中加入“竞品质”相关内容;2022年3月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建筑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在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北京市提出的“竞品质”具有示范效应,住建部的《规划》给出了政策指引,我们认为这将为绿色建筑/建材在“十四五”期间带来新发展。 绿色建筑/建材:建筑节能减碳背景下的新蓝海:碳减排对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均有重要影响,涉及到建筑产业的方方面面,如装配式建筑、建筑保温材料、BIPV、建筑减隔震、绿色建材评价等。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符合绿色建筑理念的低能耗、低排放建筑,其中装配式PC建筑较传统混凝土建筑可减少全生命周期约5.6%的碳排放,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节能减排效果更优异,可减少全生命周期约40%的碳排放;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潜在市场空间约为8700亿元,改造的重点之一是增加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这为保温隔热材料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建筑运行阶段实现节能减碳的有效方式之一,BIPV潜在空间广阔;建筑减隔震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公共建筑,受益于提升绿色建筑质量的要求,其在住宅领域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目前具有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资质的检测机构仅有4家,且均为国家级检测机构,未来新增建筑及现有建筑绿色改造均更加重视星级评价,有望为国家级检测机构带来新的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在“双碳”目标、“竞品质”变革及住建部政策文件指引的背景下,“十四五”期间装配式建筑行业,尤其是装配式钢结构行业将充分受益,推荐鸿路钢构、精工钢构。现有建筑,尤其是现有公共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将带来保温遮阳节能材料的发展机会,推荐鲁阳节能、旗滨集团、南玻A,建议关注玉马遮阳。BIPV是推行绿色建筑的有效手段,其中屋顶光伏大概率采用现有晶硅体系,并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建筑立面或将采用薄膜太阳能电池,作为建筑节能的补充。建议关注洛阳玻璃、金晶科技、中国建筑兴业、江河集团。建筑减隔震技术在2021年北京首批集中供地8宗入围高标准评审项目中的7宗地中得到应用,拓宽了应用市场,建议关注震安科技、天铁股份。未来绿色星级评价需求将持续上升,有望为国家级检测机构带来新的成长空间,建议关注国检集团。 风险分析:碳减排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建筑节能推进不及预期风险,装配式建筑发展不及预期风险,应收账款风险,海外经营风险,信用环境趋紧风险。 1、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出炉 1.1、绿色建筑助力节能减碳 2022年3月11日住建部发布了《“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行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的发展目标具体来说,主要是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55%。 表1:“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行业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 1)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加强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完善绿色建筑运行管理制度;2)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3)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提高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水平、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4)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推动太阳能建筑应用、加强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管理;5)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6)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7)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8)推进区域建筑能源协同;9)推动绿色城市建设。 1.2、“十四五”目标较“十三五”有提升 住建部近期发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较其2017年发布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更全面和深入。 在主要目标设置方面,绿色建筑“十四五”规划在深入完成“十三五”既定目标的基础上,对部分后者涉及的指标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围绕更好地落实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其增设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1)到2025年将建筑运行一次二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1.5亿吨标准煤当量;2)“十四五”期间建设0.5亿平方米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3)“十四五”期间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4)“十四五”期间新增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5)到2025年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达55%。 表2:《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 在主要任务的规划方面,绿色建筑“十四五”规划提出了9项重点任务,在基本覆盖绿色建筑“十三五”规划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形势的需要,新增了5项重点任务,分别为:1)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 2)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3)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5)推进区域建筑能源协同;5)推动绿色城市建设。 2、背景:建筑节能对能耗目标至关重要 《“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出台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文件。 2.1、我国碳减排规划明晰,“双碳”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步、高速增长,GDP总量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碳排放总量也在急剧增长,于2006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在国际减排压力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我国的碳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图1: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碳排放总量对比(亿吨) 作为对全球事务负责且有担当的大国,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极布局实施碳减排政策。我国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协定书》并于2002年核准该协定书;该协定书于2005年起开始生效,它的正式生效标志着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我国于2007年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它是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一部国家法案。 2009年我国签署《哥本哈根协议》,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我国与美国在2014年11月联合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承诺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峰且将努力早日达峰; 在2015年12月的巴黎气候大会上我国重申了这一承诺。2016年我国与全球170多个国家共同签署《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的范围内。 2020年习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中强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利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碳排放率先达峰,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2020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再次强调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旨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中的作用。目前我国并未出台针对行业层面的碳减排指标分解政策,预计随着碳排放达峰时间的临近和政策法规的完善,后续会出台针对各个行业具体碳减排量的政策。 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表3: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及碳减排规划 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国内许多学者研究提出,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模式,鼓励推广清洁能源,以及适当增强碳汇能力等措施,可使我国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峰。同时,在国家的宏观调度下,各省(市)通过制定贴合实际情况的达峰方案,也均可在2030年左右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 根据《中国2030年碳排放达峰研究进展》(李侠祥等)一文对碳排放达峰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学者何建坤通过研究发现,我国2030年可实现碳排放达峰, 峰值将低于110亿吨,人均低于8吨;学者柴麒敏、徐华清研究发现,我国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可控制在120亿吨和人均8.5吨左右。 表4:203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 为深入分析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深度脱碳路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开发了中国低碳战略分析模型(SACC)。该模型以2010年为基准年,在充分考虑未来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对碳排放相关技术发展变化的分析和国际对比,计算得出在深度脱碳路径下,我国碳排放将在2030年左右达峰,二氧化碳峰值水平约为115亿吨,之后逐步降至2050年的48亿吨,相当于2005年以前的碳排放水平。 图2:中国低碳战略分析模型框架图 柴麒敏,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徐华清,国家发改委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2.2、碳排放测算模型:降低单位面积能耗强度是关键 建筑业全生命周期能耗与建筑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不是等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在建筑业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后者指的是在建筑业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参照住建部发布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两者的关系可以简化为:建筑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建筑业全生命周期能耗×碳排放系数。 此外,建筑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和建筑业运行阶段碳排放也不是等同的概念,前者包含建材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建造、建筑运行和建筑拆除回收等建筑全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后者仅仅指建筑运行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参考住建部发布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和学术文献《全生命周期理论下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中对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模型的总结整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建筑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建筑各个阶段能耗(资源消耗量)×对应的碳排放因子,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各类主要建材的消耗量×对应的碳排放因子,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全国建筑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