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归母净利润9.39亿元,同比增长123%,处于业绩预告中值,符合市场预期。2021年公司营收200.72亿元,同比增长169.81%;归母净利润9.39亿元,同比增长123.48%;扣非净利润7.69亿元,同比增长121.57%; 2021年毛利率为11.54%,同比下降1.6pct;2021年归母净利率为4.67%,同比下降0.97pct。公司此前预告2021年归母净利润9.08-9.62亿元,年报处于业绩预告中值,符合市场预期。 2021年下游需求爆发,公司前驱体出货量高增,2022年维持高增态势。 2021年公司锂电正极前驱体材料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169.81%,毛利率11.54%,同比下降1.6pct,其中三元前驱体营收153.6亿元,同比增长170.81%,毛利率12.26%,同比下降0.9pct;四氧化三钴40.4亿元,同比增长180.15%,毛利率9.17%,同比下降2.39pct。公司2021年销售正极前驱体共17.6万吨,同比增长93%,其中我们预计三元前驱体销售15.23万吨,同增110%+;钴酸锂销售2.33万吨,同增26%。 规模化生产及一体化提升,公司盈利水平整体向上,Q4因辅料价格上涨,略有回落,不改2022年盈利提升趋势。盈利能力方面,受益于规模效应及一体化比例提升,我们测算2021年公司单吨利润达0.44万元/吨(扣非),同比增16%,但下半年受限电限产及辅材成本大幅上涨影响,单吨净利环比下滑,我们测算Q4扣非单吨净利0.22万元/吨左右,环比下滑50%+,主要由于计提奖金影响单吨净利1700元/吨左右,叠加Q4液碱成本平均上涨600-700元/吨,阶段性影响三元成本约1800-2000元/吨,若加回,2021年Q4扣非单吨利润近6000元/吨,环比增5-10%。 技术优势持续领先,深度绑定国际头部电池企业,高质量持续增长。2021年度,公司三元前驱体8系及8系以上产品占比接近50%,4.45V以上高电压及掺杂四氧化三钴占比超过80%,高电压四氧化三钴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公司高镍产品占比显著提升,且公司无钴单晶产品、多款7系产品、8系产品及9系产品均取得突破,其中无钴单晶完成批量认证和审厂,技术优势持续领先。公司与LG化学、厦门钨业、特斯拉、当升科技、贝特瑞、L&F、振华新材、天津巴莫、三星SDI等客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国内外扩产提速,纵向一体化布局,横向拓展磷酸铁锂,全面发展。公司2021年底三元前驱体产能约20万吨,四氧化三钴产能约3万吨,较年初翻番,南部基地18万吨三元前驱体募投项目在建,随着西部基地6万吨2022年Q1投产,中部基地3.5万吨前驱体材料及循环回收项目、南部基地18万吨产能建成投产,公司预计到2023年公司产能将超过50万吨,我们预计公司全年出货30万吨+,同比增长70%。 投资建议:考虑到辅料成本上涨致盈利短期承压,我们调整2022-2024年归母净利至18.89/31.59/44.26亿元(原预测2022-2023年为20.16/30.28亿元),同比增长101%/67%/40%,对应现价PE分别为38x/22x/16x,给予2022年55xPE,对应目标价171.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 F 2021年归母净利润9.39亿元,同比增长123%,处于业绩预告中值,符合市场预期。2021年公司营收200.72亿元,同比增长169.81%;归母净利润9.39亿元,同比增长123.48%;扣非净利润7.69亿元,同比增长121.57%;2021年毛利率为11.54%,同比下降1.6pct;2021年归母净利率为4.67%,同比下降0.97pct。公司此前预告2021年归母净利润9.08-9.62亿元,年报处于业绩预告中值,符合市场预期。 2021年Q4辅料价格上涨叠加年末费用增加,盈利水平短期回落。2021年Q4公司实现营收61.99亿元,同比增加162.38%,环比增长12.35%;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24.16%,环比下降37.39%,扣非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降17.56%,环比下降56.8%。盈利能力方面,Q4毛利率为10.02%,同比下降2.78pct,环比下降1.81pct; 归母净利率2.8%,同比下降3.12pct,环比下降2.23pct;Q4扣非净利率1.67%,同比下降3.64pct,环比下降2.67pct。年底费用密集计提,我们预计公司年终奖一次性计提8000万元、纯碱2021年Q4异常上涨影响9000万元、及年末部分减值影响,若加回,我们预计2021年Q4净利润达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5亿元+,环比微增。 图1:公司分季度业绩拆分(百万元) 图2:公司分季度盈利能力 F 2021年下游需求爆发,公司前驱体出货量高增,2022年维持高增态势。2021年公司锂电正极前驱体材料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169.81%,毛利率11.54%,同比下降1.6pct,其中三元前驱体营收153.6亿元,同比增长170.81%,毛利率12.26%,同比下降0.9pct;四氧化三钴40.4亿元,同比增长180.15%,毛利率9.17%,同比下降2.39pct。 公司2021年销售正极前驱体共17.6万吨,同比增长93%,其中我们预计三元前驱体销售15.23万吨,同增110%+;钴酸锂销售2.33万吨,同增26%。2022年我们预计公司出货量有望达到30万吨+,同比增75%,其中三元28万吨,同比增84%;钴酸锂2.8万吨,同比增20%。 规模化生产及一体化提升,公司盈利水平整体向上,Q4因辅料价格上涨,略有回落,不改2022年盈利提升趋势。盈利能力方面,受益于规模效应及一体化比例提升,我们测算2021年公司单吨利润达0.44万元/吨(扣非),同比增16%,但下半年受限电限产及辅材成本大幅上涨影响,单吨净利环比下滑,我们测算Q4扣非单吨净利0.22万元/吨左右,环比下滑50%+,主要由于计提奖金影响单吨净利1700元/吨左右,叠加Q4液碱成本平均上涨600-700元/吨,阶段性影响三元成本约1800-2000元/吨,若加回,2021年Q4扣非单吨利润近6000元/吨,环比增5-10%。2022年年初液碱已走低,逐渐向正常价格收敛,我们预计2022年Q1公司盈利将明显改善。此外,公司2022Q1西部一体化基地6万吨产能逐步释放,印尼基地镍资源一期项目3季度建成投产,将进一步降低成本,我们仍预计公司2022年单吨利润有望提升至6000元/吨以上。 图3:公司分业务经营情况(亿元) 图4:公司分地区经营情况(亿元) F 图5:公司正极前驱体销量及盈利情况拆分(包含三元前驱体及四氧化三钴) 图6:液碱价格2021Q3-Q4剧烈波动(元/吨) 技术优势持续领先,深度绑定国际头部电池企业,高质量持续增长。2021年度,公司三元前驱体8系及8系以上产品占比接近50%,4.45V以上高电压及掺杂四氧化三钴占比超过80%,高电压四氧化三钴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公司高镍产品占比显著提升,且公司无钴单晶产品、多款7系产品、8系产品及9系产品均取得突破,其中无钴单晶完成批量认证和审厂,技术优势持续领先。公司与LG化学、厦门钨业、特斯拉、当升科技、贝特瑞、L&F、振华新材、天津巴莫、三星SDI等客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公司是lg电池最大前驱体供应商,2021年向韩国销售收入37.6亿元,占比近19%,我们预计主要为直接配套lg自制正极,同时公司还通过天津巴莫等间接配套lg南京,我们预计公司可满足lg电池超过50%以上的前驱体需求。受益于公司深度绑定LG、特斯拉、当升、厦钨等客户,且进入宁德时代供应链,2022年增量显著,我们预计2022年公司出货量超30万吨,同比增70%,其中三元前驱体28万吨+,四氧化三钴出货量2.8万吨+,其中SK和当升科技翻番增长,且特斯拉自制电池开始起量,同时在宁德时代的份额我们预计将继续提升。 F 图7:公司客户销售额占比变化情况(单位:%) 国内外扩产提速,纵向一体化布局,横向拓展磷酸铁锂,全面发展。公司2021年底三元前驱体产能约20万吨,四氧化三钴产能约3万吨,较年初翻番,南部基地18万吨三元前驱体募投项目在建,随着西部基地6万吨2022年Q1投产,中部基地3.5万吨前驱体材料及循环回收项目、南部基地18万吨产能建成投产,公司预计到2023年公司产能将超过50万吨,我们预计公司全年出货30万吨+,同比增长70%。同时,公司加大海外扩张,拟在芬兰建设规模不超12万吨三元前驱体产能,其中一期2万吨计划与2024年投产,主要配套欧洲当地电池。此外,公司拟布局磷酸铁锂产业链,拟在贵阳建年产20万吨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材料生产线一体化项目,同时在化工园区范围内配套建设磷矿制磷酸或黄磷、磷酸一铵,另配套矿区及磷矿开采,以匹配20万吨磷酸铁锂产品需求,一期有望于24年投产。上游方面,公司印尼基地镍资源一期2万项目进展顺利,公司预计2022年Q3逐步建成投产,且二期项目同步展开;同时,公司与厦门象屿签订合作协议,我们预计在2022年-2027年的5年期间,实现约8万吨镍金属量和1.5万吨钴金属量的镍、钴原材料供应合作,保证公司原材料供应,且双方将加大印尼镍资源开发;与腾远钴业签订合作协议,我们预计2022-2025年钴盐的供需总量为10-20万实物吨。 年度费用率同比下降,总体费用控制良好,Q4年末费用率同环比提升明显。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合计12.18亿元,同比增长136.13%,费用率为6.07%,同比下降0.87pct。 2021年销售费用0.45亿元,销售费用率0.22%,同比下降0.12pct;管理费用2.98亿元,管理费用率1.48%,同比下降0.61pct;财务费用1.06亿元,财务费用率0.53%,同比下降0.34pct;研发费用7.69亿元,研发费用率3.83%,同比增0.2pct。公司2021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0.31亿元;计提信用减值损失-0.32亿元。2021Q4期间费用合计4.55亿元,同比增长200.64%,环比增41.66%,期间费用率为7.34%,同比增0.93pct,环比增1.52pct;销售费用0.15亿元,销售费用率0.25%,同比增1.08pct,环比增0.05pct;管理费用1.44亿元,管理费用率2.32%,同比下降0.57pct,环比增1.14pct;财务费用0.19 F 亿元,财务费用率0.3%,同比下降0.32pct,环比下降0.4pct;研发费用2.77亿元,研发费用率4.47%,同比增0.75pct,环比增0.73pct。计提信用减值损失-0.11亿元,同比下降992.26%,环比增18.64%。 图8:公司分季度期间费用拆分(百万元) 原材料库存增加,资本开支大幅增长,经营性现金流转负。2021年公司存货为48.24亿元,较年初增长230.51%,主要系原材料达17.79亿元,较年初增长532%,库存商品达12.64亿元,较年初增长331%,在途物资达5.98亿元,较年初增长1030%,我们预计主要为原材料备货所致;应收账款44.52亿元,较年初增长284.3%;期末公司合同负债0.18亿元,较年初下降48.43%。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净额为-16.59亿元,同比下降457.8%;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净额流出51.71亿元,同比上升451.73%;资本开支为49.95亿元,同比上升377.47%;账面现金为86.99亿元,较年初增长220.79%,短期借款38.17亿元,较年初增长363.81%。 投资建议:考虑到辅料成本上涨致盈利短期承压,我们调整2022-2024年归母净利至18.89/31.59/44.26亿元(原预测2022-2023年为20.16/30.28亿元),同比增长101%/67%/40%,对应现价PE分别为3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