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2022年总理记者会解读:总理如何看增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22年总理记者会解读:总理如何看增长?

2022-03-11陈兴、刘雅丽中泰证券键***
2022年总理记者会解读:总理如何看增长?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后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对此,我们的解读如下: 经济增长:5.5%需要政策支撑,财政被寄予厚望。 首先,高基数上的增长并不容易。总理表示,今年经济确实遇到了新的下行压力和挑战,且不说各种复杂环境在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在中国百万亿量级GDP的条件下实现5.5%的增长,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十年前我们经济总量是50多万亿时,增长10%的增量是六七万亿,而今年需要九万亿名义GDP增量,实际上这一增速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分量也更重。 其次,完成目标必须有宏观政策支撑。去年的宏观政策是按照6%的经济增速目标确定的,这使得我们降低了赤字率,宏观杠杆率也稳中有降,这也为今年应对新的挑战预留了政策空间。今年我们在降低赤字率的基础上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钱主要来自这两年可用未用、结存的中央特定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的利润,再加上财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新增支出规模不小于2万亿,增加的规模主要用来减税降费,特别是退税。当然,我们还有配套的金融、就业等多项举措。 最后,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我们今年采取的举措不仅是应对短期的,也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是可持续的。中国还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收入差距、债务等众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中长期过程中,包括今年去有力地应对,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我们的解读:总理记者会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关经济增长方面,可见这也是大家的关切所在。相比于去年经济增长目标完成的游刃有余,今年经济增速目标完成的难度进一步提高,而去年6%的经济增速目标确定事实上也是为今年预留政策空间。2021年宏观杠杆率有所下降,而今年可以稳中略升。从总理的表态上来看,对于财政政策事实上寄予厚望,在答记者问中特别强调了财政支出力度的加大,而财政政策的重点在于减税降费。 不过,总理也提到,我们今年的举措不仅要应对当下,而且要着眼长远,“决不预支未来”,这也意味着政策实施将会对于力度有所注重,特别是财政端并不存在大幅扩张的空间和必要。 就业:就业才是硬道理!最好新增超目标! 总理强调,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只要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就能够实现有些人说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比如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的时候,我们没有定经济增长指标,但是定了明确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结果实现了1100万人以上的新增城镇就业,经济不仅实现了正增长,而且增速达到2.2%,在主要经济体中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 劳动力供给充沛,就业压力不小。总理指出,我们现在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必须有1100万人以上,最好有1300万人以上,而今年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达到约1600万人,为多年来最高。需要就业机会的包括1076万高校毕业生、3亿农民工,还有退役军人。一是我们要给他们以培训等多方面支持举措,二是用市场化的方法来解决就业问题,比如推动“双创”,促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三是针对2亿灵活就业人群,完善其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政策。 我们的解读:2019年政府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臵于宏观政策层面,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始终坚持就业优先,并不断强化,在没有确定经济增速目标的情况下,也力保新增城镇就业目标,由此可见就业对于我国经济的主要性,甚至可以说,就业才是硬道理!而今年劳动力供给规模不小,重点群体数量再创新高,在就业压力的化解上,政策着力求“新”:一方面,通过培育新动能来打造匹配城镇新增劳动力增长的“新”就业平台;另一方面,完善权益和保障政策让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激发活力。 助企纾困:减税降费最直接!退税额度超一半! 总理用案例和数字阐释了减税降费政策效果最为直接。“我记得去年到东部地区和十几位企业家交谈,给他们三个政策选项,一是大规模投资,二是发放消费券,三是给企业减税降费,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选择第三项。”退税降费是在做减法,但实质上也是加法,13年以来累计减税8.7万亿,但财政收入增加了近一倍,这说明企业是受益的。 规模加大,退税在前。总理指出,虽然减税降费实施了很多年,但这次不仅规模大,同时调整了结构,把退税顶在前面,优先考虑小微企业,要在今年6月底以前,把小微企业的留抵税额一次性退到位,把制造业、研发服务业等一些重点行业的留抵税额在年内全面解决。退税的钱是直达企业,直达基层。退税政策如果效果好,我们还会加大力度。 特殊困难行业受重视。总理强调,疫情发生后受冲击最大的是服务业,特别是接触性的服务业,其中量大面广的是中小微企业。我们已经出台了40多项扶持政策,旅游客运文化这几个行业能享受1800亿。除了财政还有金融支持,有能力的地方要给予阶段性减或免房租电费支持。 “放”、“管”并行,激发活力。总理提到,经济发展好的地方,那里都是改革力度大、营商环境好、市场主体多。这些年我们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有1000多项行政许可被下放或取消,非行政许可退出历史舞台,惠企利民的措施我们会继续推进下去。同时,放管是并行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乃至于金融等领域要加强监管,完善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方式。 我们的解读:在宏观经济有压力的情况下,微观主体的感受最为直接,而今年大家也尤为关心政府如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相关的问题有三个之多。 相比于去年总理记者会上的表态,今年会议上对于通过“放管服”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政策得以继续贯彻。而助企政策最大的变化,还是在于总理在回答经济增长问题时就着重强调的,财政政策特别是减税退税要大举发力。一方面,今年减税额度中有超过一半都是留抵退税,而优先考虑的就是小微企业;另一方面,对于特殊困难行业的支持,也主要通过退税等财政支持的方式来实现。 疫情防控:调整条件并不具备,防控注重科学精准 总理表示,新冠病毒传播两年了,一直在变异,一些规律还需要深入研究,疫苗保护、有效药物研发等也需加强。我们会根据疫情的形势变化和病毒特点,使防控更加科学精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我们已经开通了快捷通道和绿色通道,对一些关键环节的企业和项目,保障他们正常的生产经营。我们会不断地积累经验,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逐步使物流、人流有序畅通起来。 我们的解读:很遗憾的是,今年总理会因为疫情的关系,对于面对面交流的期待再度落空。近期海外发达经济体由于疫情态势缓和的原因,逐步放松了防疫管控措施,不过国内本土疫情愈发演进,还不具备管控放松的条件。今年总理回答记者提问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对于疫情防控的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强调要“科学精准”地实施防控,使物流、人流有序畅通也是政策的最终使命。我们预计,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随着全球疫情输入压力的缓和,叠加国产新冠口服药的量产有望,防控措施可能会逐步地向有利于经济恢复的方向调整。 社会民生:医、教加大投入,切实减轻负担 总理表示,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是明显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长期过程。政府要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目的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民生领域重点谈到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大教育投入。我们连续10年尽力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不低于GDP的4%,这是很不容易的。还要进一步加大向农村和边远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二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我们已经建立了面向14亿人的、可以说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保网,但水平还不高,所以我们今年还要增加人均30元财政补助的标准。我们建立了大病医保的制度,就是拿基本医保去购买商业的大病医保,这样使得一些病种在有些地方能报销到30万元到50万元,高的地方还有不封顶的。总体上城乡居民看病的报销比例能够达到70%。 三是便利流动人口服务。今年要实施身份证电子化,促进跨省通办,还要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提供便利,同时保障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四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尽力惠民生尽力保平安,对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严惩不贷。 我们的解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从发达经济体发展和转型的经验上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矛盾最为集中的领域无疑就是教育和医疗,在这方面政府也持续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减负”和“兜底”等保障措施进一步夯实的条件下,居民负担有望进一步减轻,而这才是能够带动需求释放和经济健康发展的源动力。 对外开放: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总理澄清了外媒对于“共同富裕”和“为资本设臵’红绿灯’的误解。我们说共同富裕,那是要共同奋斗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国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目的还是要给依法经营的企业撑腰打气,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一律平等发展,公平竞争。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我们会利用好RCEP这一契机,努力把中国打造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热土。 我们的解读: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和动力,而过往的发展经验也表明,开放和贸易事实上会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因此,即便国际风云变幻,我们开放的道路始终坚定,这在多次总理记者会上都被一再强调和重申。今年随着海外疫情的缓解,我国出口可能会面临替代效应造成的增速回落压力。但RCEP的生效为外贸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贸易便利程度的提升和关税水平的下降,很可能会支撑我国出口韧性。 我国对于全球贸易一向持有积极态度,我们预计,随着RCEP红利持续释放,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也有继续扩容的可能。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图表1: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部分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 图表2:历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及目标完成情况 图表3: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及税收收入占GDP比重 图表4:我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例/周) 图表5:我国教育支出占GDP比重(%) 图表6:各类贸易协定成员国2019年GDP规模(亿美元)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