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西南证券]:《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常态化回归,效能型“稳增长”开启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常态化回归,效能型“稳增长”开启

2022-03-05西南证券自***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常态化回归,效能型“稳增长”开启

摘要 “5.5%左右”的增速设定,弹性与空间兼具。2022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定在“5.5%左右”,低于去年,符合我们对于经济增速目标的前瞻预判,这一增速设定,一方面考虑到基数效应以及国内外的复杂环境,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强调“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今年对于5.5%的经济增速仍要力保,对于经济增长仍有信心,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实现“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分项指标设定方面,就业、通胀、粮食产量、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等目标与2021年持平,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增加,赤字率继续下调,能耗等今年未设置具体量化目标,各项指标设定都体现出“稳”的特点,巩固去年实现的积极成果。本次报告中提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有两大海外风险今年需格外注意,分别是:全球通胀背景下的收紧浪潮,以及地缘政治风险。 财政积极:围绕“稳增长”,提升效能是重点。财政将逐步回归常态化,提升效能、精准度和可持续性。赤字率降至2.8%左右,从收支两条线保障今年财政的积极程度。收入角度,预计今年继续增长,同时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支出角度,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优化支出结构,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增幅4.92%,是2020年以来的最快增速。此外,今年减费降税仍将实施较大力度,着重向中小企业倾斜。 本次再提“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将是投向重点。房地产防风险和健康发展将双管齐下。 货币稳健:宽信用与稳杠杆并行,仍需关注防风险。稳健货币政策体现总量增、结构优、信用宽,预计今年全年社融存量增速约11%。同时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带动作用,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预计今年杠杆率空间或有所放宽。本次会议重申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货币与财政政策相配合,发力稳增长;同时还将继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或为外部冲击、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以及中小银行风险等。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其他部署重点。部署一: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数字经济是亮点,将从提升基础创新能力、企业科创能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出发,推广5G应用、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治理等;部署二:传统消费提档升级,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激发下沉市场消费潜力;部署三:能源清洁转型,有序推进“双碳”,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坚持能源安全新战略,预计今年对“双碳”目标的推进不会过于激进,总体节奏有序适度;部署四: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保障粮食安全,保护耕地以及振兴种业仍是重点,同时也强调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通胀高企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对2022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从整体论调上,延续了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形势和国际环境的判断,较为谨慎。总体来看,2022年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出“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特点,继续秉持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七大类政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5.5%经济增速的设定综合考虑了当前复杂的形势,兼顾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弹性与空间兼具,采取积极财政+稳健货币的政策组合,对于重点薄弱领域,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等也全方位加大支持力度。科技创新、扩内需、能源转型和乡村振兴也都在报告中重点提及。本篇专题我们详解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立足总量目标与宏观政策,挖掘四大部署重点中的产业发展机会。 1“5.5%左右”的增速设定,弹性与空间兼具 2021年中国全年经济规模约114.4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完成了全年6%以上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22项量化指标任务全部完成。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城镇新增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速、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数量等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目标。在去年经济实现高增长的基础上,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定在“5.5%左右”,符合我们在《“稳增长”与“寻突破”——全国“两会”前瞻》中对于经济目标增速的预判。 从目标增速设定来看,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一方面考虑到基数效应以及国内外复杂的环境,目标增速低于去年,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强调“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今年对于5.5%的经济增速仍要力保,对于经济增长仍有信心,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实现“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今年,重申“高质量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与我们在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三重压力下的“稳”与“进”》)中预期的一致,2022年经济增速将以潜在增长率下限作为目标底线,“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前两年我国在内外部压力之下,经济转型仍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之后将继续巩固之前的发展成果,提升经济质量并实现合理增长。今年我国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海外通胀高企、流动性缩紧、地缘政治等风险加大,考虑到疫情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今年适度下调预期有利于高质量实现目标增速,同时下调幅度不大,意味着各经济部门仍将保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继续优化经济结构,保证经济继续稳步复苏。 分项指标设定方面,就业、通胀、粮食产量、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等目标与2021年相比持平,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增加,赤字率继续下调,能耗、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今年未设置具体量化目标。由于去年经济复苏情况较好,加之我国今年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各项指标设定都体现出“稳”的特点,巩固去年实现的积极成果,并保持经济稳步增长,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政策实施将回归常态,并适度主动发力。从具体设定数值上看,赤字率设定在2.8%,与2019年持平,连续两年维持0.4个点的下调幅度,这一方面体现出疫情之后经济持续恢复,财政也逐步回归常态,重新回到“警戒线”以内;另一方面也是对于财政安全与平衡的长期考量。今年财政和货币政策将协同发力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跨周期和逆周期有效结合,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优化。 表1:2021年目标完成情况及2022年目标设定 今年政府报告中提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我们认为有两大海外风险需在今年格外注意,分别是全球通胀背景下的收紧浪潮,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当地时间2月16日,美联储公布1月FOMC会议纪要中“通胀”一词被提及超70次,1月美国CP I同比上涨7.5%(预期7.3%),创1982年3月以来的最大增幅,当前通胀继续远超联储目标水平的2%,通胀前景有上行的风险,美联储预测2022年PCE通胀率在2.6%,2023年为2%。当地时间3月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听证上表示,美联储在3月份货币政策会议上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将是“合适的”,倾向于提议并支持加息25个基点。目前市场认为3月加息已有充分预期,但仍需警惕迅速撤出宽松可能导致金融环境过度收紧的风险,以及当前动荡的金融环境和地缘政治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压力。无独有偶,欧洲近期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也更偏鹰派,欧央行2月最新的议息会议纪要显示,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但减少资产规模,并放弃2022年不加息的论述;此外,在通胀高企的压力下,继去年12月加息25个基点之后,英央行在今年2月再加息25个基点,也是18年来首度连续加息。无论是发达市场,还是新兴市场,疫情期间的大规模放水将逐渐退出,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是大势所趋,全球收紧浪潮或将更加逼近,但美联储和欧央行的动作将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更大影响,若海外通胀上行未放缓,主要央行加息节奏有变,或将对我国经济趋势形成一定扰动。 地缘政策方面,近期俄乌危机影响资本市场,上半年或仍将是不稳定因素,此外中美关系变化也需关注。当前的俄乌危机不仅是俄罗斯、乌克兰两国的争议,更涉及到背后的资源、辐射欧美等利益集团,虽然演变成大规模的冲突概率不大,但俄乌地区紧张局势的升温将导致全球资产价格波动幅度加大,而且西方制裁加码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链紧张; 在全球原油供应趋紧状况下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原油供应进一步收缩,或将继续逼升油价,乌克兰和俄罗斯同时也作为全球小麦、玉米和葵花籽油的贸易重心,若供应中断也将在全球引起连锁反应;此外,俄罗斯是欧盟最大的能源供应国,如果俄罗斯切断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欧洲天然气市场也将受到严重冲击。目前来看,俄乌局势的发展仍不明朗,全球资产价格受此影响波动或加大,后续仍需关注俄罗斯、乌克兰、欧洲、美国等多方动态,防范未来地缘政治演变所带来的风险。此外,2022年需关注中美关系的边际变化,今年美国面临中期选举,我国将举行二十大,对于两国来说都是重要的年份,疫情逐渐消退、地缘政治形势或给中美关系带来一定的变数。 2财政积极:围绕“稳增长”,提升效能是重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财政政策的定调延续了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整体论调,强调提升效能、精准度和可持续性。2022年,随着经济的持续恢复,财政也将逐步回归常态化,赤字率降至2.8%,但这并不意味着积极财政力度的下降,“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从收入角度看,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同时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高于去年3.58万亿的完成额,可用财力将明显增加;从支出角度看,方式上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绩效导向,同时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从收支两条线,对今年财政的积极程度都将有所保障。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稳住今年经济大局的重要支撑,也是重大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2月,发改委要求对“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务求尽快开工建设,指导推动地方加大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力度,对“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区域重大战略规划确定的产业领域重大项目,按照文件要求,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务求尽快开工建设,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加了300亿,增幅4.92%,是2020年以来的最快增速。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以及向民生项目倾斜,预计财政方面将会围绕引领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基础民生、区域重大战略、现代农业等,引导资本投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其次,中央对地方的支持有所增强。去年提到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延续,今年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将继续提高;此外,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较去年增长10. 2个百分点。再者,在减税降费方面,今年仍将实施较大力度,着重向中小企业倾斜。会议强调“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 2022年中央财政将从两方面出台实施精准帮扶的减税降费措施,首先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其次,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制造业、科研、生态环保、交通运输及电力能源等领域,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规模远超去年。“十三五”以来的六年间,我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8.6万亿元,目前我国市场主体的总量超过了1.5亿户,其中2021年新增涉税市场主体1326万户,同比增长15.9%,减税降费等政策的落实落地,减轻了上亿市场主体的负担,增强了韧性。 图1:政府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