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R颗粒硅为更加理想的光伏多晶硅料工艺:光伏多晶硅料的生产工艺,当前以改良西门子法为主。改良西门子法工艺,占据了全球光伏多晶硅料生产的97%以上,但是存在着高耗能、工艺繁杂等缺点。FBR颗粒状多晶硅为工业研发追求的更加理想的工艺,不仅生产工序简单,还具备低耗能、连续生产、无需破碎三大优势。颗粒硅还可助力光伏产业碳减排,根据2021年10月公司取得法国能源署颁发的碳足迹认证证书,保利协鑫颗粒硅功能单位的碳足迹数值仅为37千克二氧化碳含量。 保利协鑫自主研发+海外并购,颗粒硅技术革命产业链优势凸显:公司于2010年依靠改良西门子工艺成为光伏硅料全球龙头时,勇于革新,全力推动新一代颗粒硅技术研发。在自主研发+海外并购的双重推动下,公司于2019年最终实现了颗粒硅产品的稳定量产。目前,公司光伏颗粒硅料产能提升至3万吨,先发优势遥遥领先。颗粒硅产品各项品质指标已达到西门子法致密料的指标,部分指标更是优于致密料,且每万吨投资为7亿余元、综合电耗为约18kWh/kg。颗粒硅的使用还进一步降低下游客户单晶产品生产成本,长晶环节成本最高可降低20%左右。市场拓展效果显著,2021年公司累积的多晶硅产品(含颗粒硅)订单量接近60万吨。在未来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趋势下,颗粒硅产品将会更具国际竞争实力。 积极解决产能瓶颈,打开CCZ商业化新空间:2020年光伏扩产潮背景下,硅料扩产严重滞后,硅料供应紧张,进而推动了下游客户对新技术颗粒硅的接纳。产能瓶颈为当前发展的核心矛盾,公司全力加快徐州、乐山、包头三地产能建设。 在硅料供应紧张问题解决后,颗粒硅产品的优势将会凸显,公司在光伏硅料的市场份额有望随之得到快速提升。另外,颗粒硅是CCZ技术(终极直拉单晶技术)的关键环节。公司在CCZ商业化上积极自主研发,通过收购获得了第五代CCZ连续直拉单晶技术及资产,未来有望进一步打开CCZ商业化想象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预测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52.86、62.90、70.25亿元,对应EPS为0.20、0.23、0.26元。根据相对估值和绝对法结果,我们提高保利协鑫能源目标价至4.50港元(2022年PE为16x)。基于硅料产业当前供给紧平衡状态,以及公司在颗粒硅技术上的突破,我们看好公司2021年业绩扭转过去颓势,步入新一轮的成长周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波动风险;订单履行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技术替代、募投项目达产不及预期等风险。 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投资聚焦 关键假设 公司目前收入主要由硅片销售、电力销售、多晶硅业务、加工费用、其它收入等五项业务构成,我们对于各项业务2021-2023年收入预测如下: 1、多晶硅业务:公司重新聚焦光伏多晶硅业务。硅料供给2021年全年维持紧缺状态,同时公司布局多年的颗粒硅技术也取得突破,并在2021年实现大规模量产。2020年公司硅料收入为22.06亿元;2021年,徐州颗粒硅不断扩产,下半年总产能提升至3万吨,新疆棒状硅产能在二季度末提升至6万吨。基于硅料2021年全年的价格数据,我们假设2021年公司硅料销售均价为150元/KG(税后),预计公司收入为86.80亿元;2022年,公司在徐州、乐山、包头三地颗粒硅产能均实现释放,按照全年均价140元/KG(税后)测算,预计公司收入为125.41亿元;伴随着行业产能的集中释放,我们预期2023年销售价格下降为96元/KG(税后),此时公司颗粒硅的产能实现全年大规模运营,预计全年营收会进一步攀升至180.01亿元。 2、硅片销售业务:公司硅片总产能约为40GW,其中单晶拉棒为9GW。近年来在技术更新迭代的推动下,硅片价格持续下降。我们假设2021-2023年公司硅片销量保持不变,价格每年下降10%,预计对应收入分别为51.23、46.11、41.49亿元。 3、电力销售业务:通过对公司出售电站的公告统计,我们得出2020年初公司总计持有光伏发电站为5GW,未来公司将会继续推动持有电站的出售,因此公司电力销售业务收入呈现不断下滑的态势。我们预计公司电力销售业务2021-2023年收入分别有望达到30.00、10.00、5.00亿元。 我们区别于市场的观点 市场部分投资者认为棒状硅为最佳的硅料技术。生产棒状多晶硅的改良西门子法已成为行业主流工艺,占全球份额的97%以上。此西门子法经过改良后,基本实现无排放,生产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此工艺下生产出的硅料产品具有质量好、致密度高等特点。 我们认为颗粒硅技术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的硅料技术。公司自2010年开始,历时多年自主研发颗粒硅技术,已在下游客户实现了质量验证。2021年下半年公司颗粒硅总产能提升至3万吨。颗粒硅有望助力未来CCZ技术大规模普及成为可能。 股价上涨的催化因素 1、光伏多晶硅料价格上行; 2、颗粒硅产能持续释放。 估值与目标价 我们维持预测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52.86、62.90、70.25亿元,对应EPS为0.20、0.23、0.26元。根据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我们提高保利协鑫能源目标价至4.50港元(2022年PE为16x)。基于未来硅料供给紧平衡状态,以及公司在颗粒硅技术上的突破,我们看好公司2021年业绩扭转过去颓势,步入新一轮的成长周期,维持“买入”评级。 1、光伏多晶硅料的生产工艺概况 1.1、多晶硅为光伏产业的基础材料 多晶硅——微电子大厦的基石。多晶硅为单质硅的一种形态,晶面上晶粒取向不同,则结晶形成多晶硅。由干燥硅粉和干燥氯化氢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氯化,再经冷凝、精馏、还原而得。多晶硅可作拉制单晶硅的原料,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方面,例如电学性质方面,多晶硅晶体的导电性远不如单晶硅显著。 多晶硅具有半导体性质,是极为重要的优良半导体材料,微量的杂质即可大大影响其导电性。多晶硅为半导体器件的电子信息基础材料,被称为“微电子大厦的基石”。 图1:公司改良西门子工艺下的棒状硅料 图2:公司FBR流化床工艺下的颗粒硅料 多晶硅的下游需求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太阳能电池。按照纯度要求不同,分为金属级、电子级和太阳能级。按照硅含量纯度可分为太阳能级硅(6N)和电子级硅(11N)。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太阳能电池对于多晶硅的需求量增速显著高于半导体领域的需求。 生产工艺方面,行业以改良西门子法为主。目前国际上多晶硅生产主要的传统工艺有: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法和流化床法,另外还有冶金法、气液沉积法。改良西门子法凭借工艺成熟、投资风险小、易扩建等诸多优势,在行业内实现了普及推广,目前改良西门子法占据了全球光伏多晶硅料生产的97%以上。 表1:多晶硅生产主要工艺 1.2、改良西门子法为主流生产工艺 1955年西门子公司成功开发了利用氢气还原三氯硅烷(SiHCl)在硅芯发热体上沉积硅的工艺技术,并于1957年开始了工业规模的生产,这就是西门子法工艺。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还原尾气干法回收系统、SiCl氢气工艺,实现了闭路循环,从而形成了改良西门子法。改良西门子法主要分为合成、提纯、还原、尾气回收、冷氢化、后处理六大工序。 表2:改良西门子法的六大工艺流程 改良西门子法为传统西门子法的改进,实现生产过程的闭路循环,产品为棒状多晶硅。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的特点为加强了尾气的干法回收,对尾气进行加压多级冷凝分离处理。尾气分离出的三氯氢硅、氯化氢、氢气可返回系统利用,分离出的四氯化硅加氢反应转化为三氯氢硅后返回还原炉,从而使得氯化氢、氢气得到循环使用,只需要补充生产中的损耗量即可,从而大大降低了物料消耗,“三废”量减少到了最低程度。 图3: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工艺流程图 改良西门子法已成为行业主流工艺,占全球份额的97%以上。西门子法经过改良后,基本实现无排放,生产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并成为多晶硅生产中最为成熟、投资风险最小、最容易扩建的工艺,此工艺下生产出的硅料产品具有质量好、致密度高等特点。因此,改良西门子法得以实现推广,目前占据全球光伏多晶硅料生产的97%以上。 图4:改良西门子法工艺多晶硅还原炉(双良节能公司产品) 高温加热及间断生产的特性,导致改良西门子法工艺依然存在高耗能的缺陷。改良西门子法工艺最大的缺点为耗电量大。在生产过程中,还原炉及硅芯均需要加热到1000度的高温,另外炉体需要冷却控温(避免硅沉积到钟罩上),这是需要耗费大量电的主要原因。改良西门子法也是一个间断的批量生产过程,在硅棒在炉内完成生长之后,需要断电断气降温出炉,导致炉内热量全部耗损。最后,一次转换比例低和气体回收,也增加了耗电量。目前西门子法1吨多晶硅料的生产大约需要耗费5-6万度电(每公斤需50-60度电),以高耗电的电解铝生产作为对比,1吨电解铝需要耗电量1.25万度。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能源消耗将会占到TCS改良西门子法生产成本的31%-42%的比例。 表3:TCS改良西门子法成本结构 改良西门子法还存在着工艺繁杂的缺点,炉内生产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破碎,才能够进行后续的单晶拉制或多晶铸造晶体。破碎过程较为复杂,容易混入非金属、灰尘纤维等杂质,从而影响晶体质量。根据中国粉体网数据,破碎成本为1-3元人民币/公斤。 1.3、FBR颗粒硅为更加理想的工艺 颗粒状多晶硅为工业研发追求的重要发展方向。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生产出的棒状多晶硅,并不是最终产品,需要破碎成块供下游单晶硅生产商使用。并且,在拉直大直径单晶硅时连续加料、或连续铸锭时,都需要使用颗粒状的多晶硅。发明西门子法的西门子公司,曾经将自己工艺生产的棒状硅熔化成滴从而形成颗粒硅,可见人们很早就意识到颗粒硅的重要性。 FBR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技术)与西门子法,同时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流化床是指将大量固体颗粒悬浮于运动的流体之中,从而使颗粒具有流体的某些表观特征。流化床法运用在光伏硅料生产中,是将细小的硅颗粒种子铺在有气孔的床层上,然后从下面通入三氯化硅气体和其它反应气体,这时硅颗粒种子呈现出流体特征。在加热等反应条件下,硅单质沉积在硅颗粒种子上,生成体积较大的硅粒,通过出料管送出流化床反应器。 图5:颗粒硅流化床反应器结构图 氢化与还原为流化床法中的两个核心步骤。目前流化床法,有基于硅烷和三氯氢硅的两种工艺。在这两种技术工艺中,氢化与还原都是工艺的核心步骤。氢化技术分为两类,即热氢化与冷氢化,冷氢化属于高压中温操作,对于设备材料和加工要求特别高。在硅烷技术工艺中,得到三氯氢硅后再次进行氢化,到正硅烷(silane),最后利用流化床颗粒硅工艺还原得到颗粒硅。 图6:颗粒硅生产工艺原则流程图 FBR颗粒硅技术相较棒状硅的生产工序,大大缩减。与棒状硅的生产工序相比,颗粒硅工艺仅需氢化、FBR流化床还原两个核心工序,省去了原料精馏、尾气回收、清洗烘干等步骤,工序大为简化。 图7:颗粒硅与棒状硅的生产工序对比 FBR颗粒硅技术对比西门子法,还具备低耗能、连续生产、无需破碎三大优势。 虽然也需要高温加热,但是FBR法因其流程较短、无间断生产,导致能耗、物耗较改良西门子法低,综合电耗仅为西门子法的三分之一,无副产物、系统损耗及排放量更少。FBR颗粒硅技术不需要后处理破碎工序,即可直接使用,并能填补硅块间的空隙提高坩埚装填量,提高拉晶产出。除上述三个显著优势外,流化床工艺还具备了投资金额小、建设期短、占地面积小、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图8:颗粒硅与棒状硅的消耗成本对比 FBR颗粒硅技术及装备存在极高的壁垒。颗粒硅工艺主要装置为流化床。大型流化床硅料生产工艺在研发中,面临原理、工艺、材料、装置和运行参数等一系列的高难度挑战,例如装置运行的气动原理、化学反应过程控制、颗粒硅在流化床内的生长态控制等等。另外,还存在流化床原料气硅烷、氢气的安全生产、储存和运输等困难。因此,流化床生产工艺被视为理论上优势显著、但又难以企及的行业技术高峰。 源起美国MEMC公司,MEMC为全球唯一一家实现量产电子级颗粒硅的厂商。 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