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乐坛进入平民化时代,从少数人甄选走向无数人创造。音乐创作模式、音乐作品内容、音乐消费习惯全面平民化。在每个层面中,平民化都有不同的表征。音乐创作模式层面,从单纯的少量唱片公司专家团队制作宣发,发展到大量原创音乐人自主创作,独立在互联网上低门槛推广。音乐作品内容层面,一方面,内容类型广泛拓展,从流行情歌、影视BGM为主,走向分众音乐类型百花齐放。另一方面,随着创作者和消费者群体都更加大众,流行音乐内容也呈现出“下沉”趋势,但“下沉”并不等于“口水”。华语乐坛有了更多三四线的烟火,和县城小镇的生活。许多音乐人不在城市的“一线”,但始终在生活的“一线”。蛙池《孔雀》对厂妹生活的真实刻画,刘森《县城》的“没有县城万万不能”......反映出的是这个时代音乐人在关注着更为广阔的真实生活。而本土化音乐的生命,也就在这广阔的生活中孕育。音乐消费习惯层面,随着用户分众化的日趋明显,听歌品味不再有统一的标准。大众化现象级作品与分众化宝藏歌曲共同生长,“口水歌曲”流行的同时,“红心歌手”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私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