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复调领跑者,行稳方致远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复调领跑者,行稳方致远

2022-01-23方一苇、符蓉国盛证券更***
复调领跑者,行稳方致远

复盘来路,复调领军者初长成。颐海国际前身为四川海底捞集团于2005年成立的成都分公司,自设立以来担任海底捞集团火锅底料内部独家供应商的角色。2016年颐海国际在港交所成功上市。颐海国际多年来秉持初心,在B端始终为海底捞提供火锅调味料定制生产服务,同时借海底捞之势迅速拓展第三方业务。经过渠道的多元布局与产品的推陈出新,目前公司已经逐步发展成B、C端双轮驱动且品类日渐丰富的复调行业领军者。 站在当前时点,如何看待行业变迁?1)复调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关键时期。 从下游需求来看,B端企业洗牌,但连锁化趋势不改,规模餐饮一级市场受青睐,而C端高基数、库存高企、渠道变革致短期增长承压,但长期需求空间仍可期。竞争方面行业洗牌开始加速,二三线品类退出迹象渐显,我们认为这将为颐海国际等领跑者创造机会。长期视角,我们对行业空间的判断不改,预计未来3-5年行业仍有望维持双位数复合增长(约10-15%);2)速食行业:速食品类异军突起,自热小火锅热度攀升。据头豹研究院数据,2020年我国方便速食市场规模约为2945亿元,根据线上数据,2020年自热食品品类热度持续攀升。同时CBNData消费大数据表明,即食火锅作为新锐品类目前在整体方便速食品类中占比尚较低,预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行业竞争格局尚未稳定,自加热小火锅品类中海底捞占据领先优势。 行业领跑者,行稳才能致远。1)产品端:依靠海底捞背书,构建品牌生态圈,大单品模式打造多品牌矩阵,并于2021H1在中式复合调味料中开始单独使用“筷手小厨”商标,以期实现对复调及其他产品深耕,同时通过“去海底捞化”,我们认为公司运用多品牌运作,分散风险并有望打开品类多元化边界。另外,我们预计方便速食有望成为产品端的重要增长点;2)渠道端:B/C双轮驱动,战略聚焦第三方。历史上看,颐海国际在B端借助东风,共享海底捞高速发展成果,而随着海底捞的扩店计划收缩,在量增短期难以实现弹性大幅释放、吨价难以提升的背景下,我们预计关联方的收入支撑力度或有所减弱。2021年公司在C端实现对流通渠道经销商拆分,2022年有望进一步完成对空白区域铺设从而实现渠道加密,低基数下随需求复苏有望实现C端增长恢复。3)管理体制:持续反思,随机应变。优秀的管理体制一直是颐海国际的优势所在,公司在产品、渠道、内部管理等方面持续精进,行业危机之下改革有望愈加完善。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约为61.2/73.5/86.7亿元,同比+14.2%/19.9%/18.0%;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8.8/10.5/12.6亿元,同比-1.0%/+19.5%/+20.5%,对应PE为33/28/23倍。横向来看,目前颐海国际估值水平在同行中处于相对低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增速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 财务指标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1、依托海底捞成长起来的复调领军者 1.1复盘来路,复调领军者初长成 颐海国际前身为四川海底捞集团于2005年成立的成都分公司,自设立以来担任海底捞集团火锅底料内部独家供应商的角色。2013年,颐海国际正式成立,随后完成对海底捞集团旗下复合调味料生产及销售业务的全面接管。2016年颐海国际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颐海国际多年来秉持初心,在B端始终为海底捞提供火锅调味料定制生产服务,同时借海底捞之势迅速拓展第三方业务。经过渠道的多元布局与产品的推陈出新,目前公司已经逐步发展成B、C端双轮驱动且品类日渐丰富的复调行业领军者。 图表1:公司发展历程梳理 1.2股权结构集中,实控人与海底捞一致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实际控制人为海底捞创始人。截至2021年上半年,非执行董事张勇与执行董事舒萍持股35.59%,董事长施永宏及其妻子李海燕共同持股16.93%,同时张勇夫妇与施永宏夫妇皆为海底捞创始人与实控人,合计持有海底捞股份82.70%。公司管理层在海底捞已积累逾20年食品行业及管理经验,且身为实控人与公司利益高度绑定,颐海国际与海底捞共享管理基因,具有高度协同效应。 图表2:颐海国际股权结构图(截至2021年上半年) 图表3:海底捞集团股权结构图(截至2021年上半年) 1.3近年增长势头强劲,渠道产品日趋多元 疫情略有扰动,增长势头强劲。2020年至今由于疫情影响,公司关联方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尤其是2021年公司B、C端均增长承压。2013-2019年,公司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54%、82%,公司多年保持高速率发展。同时,盈利能力方面,2014年公司调整对关联方的定价方式(由“成本加成”改为“与第三方保持一直净利率”),带动整体毛利率、净利率走高。2021年由于第三方业务占比逐步降低,同时运费会计政策准则修改,毛利率同比略有下降。 图表4:公司归母净利润规模及增速(亿元) 图表5: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情况 零售端发展势头强劲,第三方客户营收占比逐渐提升。公司销售渠道布局多元,经持续深耕拓展,经销商、电商等C端渠道营收增速均实现爆发式增长,最高分别达115.28%、422.93%。自2018年起,颐海国际第三方客户营收连年攀升,占比迅速超过关联方(主要系海底捞),且差距逐年拉大,未来营收端对海底捞餐饮收入的敏感度与依赖性将下降。 疫情常态化叠加宅经济催生对方便速食产品需求,2021年H1颐海国际第三方客户营收中,方便速食品类与火锅调味料品类收入分别为6.98亿元/6.92亿元,在第三方客户营收中的占比均约40%,方便速食品逐渐成长为公司面向C端的热门消费品类。 图表6:公司各品类营收占比 图表7:公司各类客户营收占比 图表8:公司分渠道、分品类营收增速情况对比 2、站在当前时点,如何看待行业变迁? 2.1长坡厚雪,复合调味料赛道尚处导入期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6-2020年,我国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为14%,2021年由于疫情反复,餐饮渠道复苏不及预期,同时渠道变革及高基数影响,导致C端增长亦承受压力。但对于尚处导入期的复合调味料赛道而言,我们认为短期的波动对其长期发展影响有限。接下来,我们将从下游需求变化、竞争格局演变以及未来长期趋势三个角度,剖析疫情对于行业发展影响。 图表9:中国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及增速(亿元) 图表10:调味品细分子赛道的发展阶段梳理 2.1.1下游需求:餐饮行业洗牌,C端增长短期承压 我们从B、C端两个角度来看行业需求:首先餐饮端,疫情反复导致餐饮复苏不及预期,餐饮行业面临大洗牌。2020年中小企业加速出清,2021年大型连锁餐饮扩张亦受到一定程度影响,餐饮连锁化发展出现结构性变化,线上餐饮占比逐步提升,同时中型连锁餐饮发展态势不减。C端来看,去年疫情爆发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复调向家庭端渗透,而渠道库存清理、竞争加剧、高基数下增长承压成为今年的主旋律,各品牌加大终端费用投放,一定程度上亦加速了终端竞争格局变迁。 B端:餐饮行业大洗牌,线上占比提升,连锁化趋势不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餐饮社零数据出现较为明显的恢复性增长,下半年疫情反复,餐饮恢复仍有缺口(2021年11月同比下滑2.7%),全年餐饮预计恢复至2019年八九成水平。2020年部分餐饮开始收缩,2021年下半年大型连锁餐饮海底捞亦推出关店计划,并且在开店拓展上有收缩计划。从结构上看,线上餐饮占比不断提升,同时,疫情点状爆发尽管对全国性连锁餐饮造成一定程度扰动,但区域性中小型餐饮的连锁化仍保持稳定发展进程。 图表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餐饮收入:当月同比(%) 图表12:中国餐饮市场门店规模及变动情况(万家) 规模餐饮一级市场受青睐,为餐饮连锁化发展提供支撑。根据《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数据,相较于2019年相比,餐饮行业投融资在2020年和2021年B轮、战略投资以及其他后期投资占比有明显提升,Pre-A轮、A轮等早期投资占比有所下降,A轮投资2019年/2020年/2021年1-8月占比分别为27.1%/21.8%/12.5%,B轮投资占比分别为7.1%/9.7%/18.8%。同时投融资事件数量下降的同时,投融资金额仍维持高位,对规模餐饮的支持力度略有增加。 图表13:2011-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投融资金额及事件数量(亿元,起/右轴) 图表14:餐饮连锁门店数量等级分布情况 细分品类来看,火锅连锁化进程最快,中小型连锁餐饮门店数量有所增长。根据美团数据,火锅餐饮的连锁化进程快于整体连锁餐饮,2020年火锅门店连锁率同比提升3.2pct(整体餐饮连锁化率同比提升1.7pct)。另外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2021上半年6-20家门店的中型火锅餐饮数量同比增加(6-10家/11-20家门店增速分别约8.6%/3.5%)。疫情扰动下,连锁化发展的趋势并未发生改变。 图表15:2018-2020年火锅门店连锁化率及餐饮连锁化率变化情况 图表16:火锅不同连锁规模的门店数量占比及其变化趋势 B端:线上占比提升,小厨房+高周转运营模式创造复调需求。疫情之下,餐饮线上占比亦有所提高,根据《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2020年外卖市场规模达6646亿元(同比+15%),同时2020年餐饮线上订单量同比逐月走高态势,2020年12月餐饮线上订单量同比增加108%。线上餐饮对于出餐速度具备更高要求,因此对于复调或者预制菜的需求增加,共同拉动复调需求。 图表17:中国外卖餐饮市场规模及增速(亿元) 图表18:2020年餐饮整体线上订单量月度同比走势 C端:高基数、库存高企、渠道变革致短期增长承压,长期需求空间可期。2020年C端复调行业性红利释放,同时中小企业迅速加入,加速行业扩容。2021年,在需求受阻、供给大幅增加的背景下,2021年各复调企业在终端积极进行销售费用投放、积极进行渠道梳理及内部改革,增长端来看略有压力。以天味食品、颐海国际第三方业务为例,天味经销商渠道端2020年/2021年Q1-Q3营收增速分别为+40%/-15%,颐海经销商渠道2020年/2021年H1营收增速分别为57%/0%,但复合增速依然维持双位数增长。 图表19:复合调味料类产品平均货龄(月) 图表20:颐海国际及天味食品销售费用率逐步走高 图表21:天味食品、颐海国际经销商渠道收入增速对比 图表22:日本家庭复合调味品年消费额不断走高(日元) 2.1.2行业竞争格局变迁:洗牌加速进行时,二三线品牌退出迹象渐显 行业竞争日趋加剧,格局加速演变中。根据颐海国际招股说明书,2015年我国火锅底料市场竞争格局仍较为分散,CR3约21%,其中中高端火锅底料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CR3约为51%,颐海国际占比约34%。但若基于Frost&Sullivan的前瞻预测,以零售渠道、餐饮渠道各半的假设,2021年颐海国际火锅底料关联方及第三方业务假设同比持平的情况下,C端及餐饮渠道的市占率将分别约为11%、8%(同口径估计下,2016年占比分别约为4%、7%)。 图表23:我国火锅底料市场竞争格局(2015年) 图表24:中高端火锅底料行业竞争格局(2015年) 时至今日,行业竞争态势何去何从? C端竞争分化,部分区域中小品牌逐步退出市场。根据我们刚刚的测算,目前颐海国际在C端火锅底料业务中的占比明显提升(超10%),但距离味之素在日本调味品C端至少30%的市占率,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我们近期调研,整体看海底捞及好人家为全国性代表品牌,尤其在一线城市以此两品牌为主,二三线城市各复调小品牌在优势区域铺货力度加大,但经过近大半年的混战,各地区间开始出现分化,部分小企业在浙江等发达城市因产品复购率较低、品牌投入不足等原因,开始逐步退出当地市场。 图表25:日本味之素在调味品市场的市占率情况(C端) 图表26:复合调味料行业规模情况(十亿元) B端混战之中出现分化,产业链延申或为方向。对于B端企业而言,参

你可能感兴趣

hot

行稳方致远,质地享溢价

食品饮料
东吴证券2020-03-01
hot

行稳方致远,迎接机遇年

食品饮料
东吴证券2019-03-17
hot

单品牌到平台化,匠心者方行致远

基础化工
德邦证券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