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国内碳市场回顾。本周国内碳市场活跃度有所上涨,共成交配额496.6万吨,较上周上升1.62%,总成交金额为2.30亿元,较上周下跌12.33%。按成交量加权的成交均价为53.84元/吨。成交均价最高的为北京碳交易市场,价格为74.6元/吨,较上周下降10.12%;成交均价最低的为福建碳交易试点,价格为13.81元/吨,较上周下降36.91%。成交量最高的为全国碳交易市场,过去一周成交322.34万吨,最低的上海成交250吨;成交额最高的是全国碳交易市场,金额为16122.03万元,最低的上海为1.05万元。 一周国际碳市场回顾。1月10日、11日和13日,欧洲能源交易所(EEX)举行了三次EUA拍卖,拍卖成交价格分别为82.71欧元/吨、81.90欧元/吨和79.05欧元/吨,较上周平均交易价格上涨8.92%;三次拍卖量均为244.90万吨,较前一次拍卖上涨188.97%。韩国碳市场本周共成交配额6.98万吨,较上周上涨76.71%,成交均价为30.33美元/吨,较上周上涨0.26%。 气候变化指标追踪。2022年1月17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417.8ppm,较2021年1月17日上升0.75%。本周内,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平均值为418.33ppm, 较去年同期增长0.79%,较2012年同期增长6.18%。碳排放量。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共排放二氧化碳83.08亿吨,较去年同期上涨9.12%,较2019年(疫情前)同期上升8.09%。2021年前三季度,世界共排放二氧化碳261.58亿吨,较去年同期上升8.41%,较2019年(疫情前)上升0.46%;中国占31.76%。 行业要闻。中国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指数首次发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联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组成的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指数课题组,开展了中国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指数评价研究,旨在客观评价重点城市在全国“双碳”战略启动后的态势和进展。首期评价涉及110个重点城市。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率先确认达峰的城市中,北京独占鳌头,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广州、上海均进入前五名,武汉名列第四。 小专题研究:2021年国内碳市场回顾与总结。2021年是我国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元年,自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我国初步建成了地方与全国碳市场并行、配额为主导CCER为补充的双规机制。本周小专题我们将会回顾2021年各碳交易市场的关键数据并对2022年的碳市场进行展望。 投资意见:甲烷减排领域投资价值挖掘。我们将中国的甲烷排放拆分后发现能源活动占44.8%;农业活动排放占40.2%;废弃物处理占11.9%,这三类活动的占比超过了90%。基于此我们梳理了四条投资主线:1)能源领域:由于资源禀赋的限制,石油天然气系统的甲烷逃逸并不是关键排放源,煤炭行业才是中国能源领域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建议关注煤层气综合利用龙头蓝焰控股和新天然气;2)固废领域:短期来看,垃圾填埋仍是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式,建议关注垃圾填埋气发电龙头百川畅银,长期来看,垃圾填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垃圾焚烧,垃圾焚烧将取代填埋成为我国固废处理的主要方式,建议关注瀚蓝环境、光大环境、伟明环保、绿色动力和三峰环境;3)监测领域:精准的排放数据是甲烷减排行动的基石,建议关注拥有甲烷排放监测技术的先河环保、蓝盾光电和力合科技;4)农业领域:尽管农业领域是我国第二大甲烷排放源,对稻田的灌溉时间和水位进行细致管理可以减少10%-20%的甲烷排放,新型节水抗旱稻可减少多达90%的甲烷排放,植物蛋白对动物蛋白的替代(人造肉)亦可减少牲畜反刍的甲烷排放,但这些技术尚未成熟,无法大规模商用,建议持续关注后续潜在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相关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碳价大幅下跌。 一、小专题研究:2021年国内碳市场回顾与总结 2021年是我国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元年,自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我国初步建成了地方与全国碳市场并行、配额为主导CCER为补充的双规机制。本周小专题我们将会回顾2021年各碳交易市场的关键数据并对2022年的碳市场进行展望。 (一)全国碳交易市场 (1)发电行业率先展开交易,但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2021年7月16日,积累了近10年试点经验后,我国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首个履约期于2021年12月31日结束,共纳入了2162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山东、江苏、内蒙分别以338家、216家和168家居前三位。 我国碳交易市场将以电力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展开交易,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率先启动电力行业碳交易的原因有三:1)我国火电的规模很大,我国发电能源是以煤为主的,能耗高,排放量约为一次能源消费的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2)我国发电行业总体管理水平高,技术水平高;3)我国7试点碳交易市场覆盖了约186家电力生产企业和3家电网企业,碳交易基础好。 图表1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企业地域分布图 (2)碳价周期性明显,市场活跃度较低 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12月31日收盘价54.22元/吨,较7月16日首日开盘价上涨13%。从运行情况看,自7月开市全国碳市场价格波动相对平缓,呈现首尾高、中间低的特点。7月份全国碳市场刚刚开市,企业交易热情偏高使碳价在高位维持了一段时间后开始下跌直到年底履约期将至才开始回暖,成交量也符合相同的趋势。从交易活跃度来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换手率在3%左右,而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成立初期的4%已经上升至目前的400%,较欧盟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图表2全国碳交易市场挂牌成交情况(左轴:万吨;右轴:元) (3)履约情况较好但处罚力度不高 依据官方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按履约配额量计算,全国碳市场的履约率约为99.5%,与历年地方试点市场的履约率基本相当。 图表32013-2020年度试点碳市场履约情况 对于未能履约的控排企业,全国碳市场目前适用的政策为2020年12月25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该文件规定,控排企业未按时足额清缴碳排放配额的,由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没有整改,会相应扣发下年配额量。但这一处罚力度不论是较欧盟还是国内部分碳交易试点力度均偏低。 图表4中国碳市场试点城市未履约处罚方法一览 (二)地方碳交易市场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广东、重庆、湖北、福建八个市场共成交配额约4995.65万吨(仅统计线上交易),线上交易额约16亿元,成交均价约为32.73元。从价格角度看,成交均价最高的是北京碳交易试点,突破60元/吨,最高价曾突破80元/吨;上海、重庆、湖北、广东的成交均价均在30-40元/吨左右;天津、深圳、福建三地的均价不足30元/吨。从成交量来看,广东碳市场活跃度最高,也是成交量唯一突破千万吨级别的地方市场,重庆市场的活跃度最低,全年仅成交115万吨。 图表52021年各试点碳交易市场成交情况概览 因各地方碳市场履约期限不一致,成交量出现的峰值也不一致其中广州、深圳、福建和天津市场的成交峰值集中于年中,北京、重庆、湖北则集中于年末,上海碳市场全年交易量较为平均。大部分区域市场成交均价的峰值伴随着成交量峰值出现。 图表62021年广东碳市场行情(单位:吨、元) 图表72021年深圳碳市场行情(单位:吨、元) 图表82021年天津碳市场行情(单位:吨、元) 图表92021年北京碳市场行情(单位:吨、元) 图表102021年上海碳市场行情(单位:吨、元) 图表112021年湖北碳市场行情(单位:吨、元) 图表122021年重庆碳市场行情(单位:吨、元) 图表132021年福建碳市场行情(单位:吨、元) (三)CCER交易市场 成交量方面,根据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的数据,2014年-2021年,七大碳交易试点共成交CCER 4.42亿吨,其中上海碳交易所的累计成交量最高(1.71亿吨)。从时间维度来看,2017年是一条分水岭,项目备案暂停之前,交易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备案审批暂停的当年交易量大幅下跌;2018年5月,CCER交易平台恢复运行,成交量开始回升,2021年全国碳市场启动后成交量首次突破了1亿吨。 图表14各大碳交易试点CCER累计成交量情况 图表152014-2021 CCER累计成交量情况 价格方面,CCER成交多以线下大宗交易的形式进行,价格较配额而言相对不透明。但CCER价格与配额一样周期性明显且波动较大,履约期将至时价格可升至35-40元/吨,淡季时却出现也过低于10元/吨的情况。根据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2021年12月全国CCER的买入价格预期为39.78元/吨,卖出价格预期为41.57元/吨。 (四)2022年碳市场展望 1)CCER备案有望重启。2021年10月26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的通知》,明确我国的国家碳信用机制(CCER)可以用于全国碳市场的履约清缴,并明确了5%的抵消上限比例,各大碳排放权交易所也出台了减免CCER交易费用的优惠政策配合企业履约。此外,根据招投标网的公开信息,2021年9月,拥有丰富托管交易平台打造经验的金证股份已经中标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项目,CCER机制有望在2022年重启。 2)钢铁、建材行业有望纳入全国碳市场。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分别开展建材行业、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配额分配和基准值测算等工作,钢铁、建材行业有望成为继火电企业后第二批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企业。 3)碳市场产品、参与者或将更加多元。 目前全国碳市场的金融属性较弱,但国家也在鼓励积极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鼓励专业碳资产公司、金融机构、个人投资者等更多元投资者入场,提升市场活跃度,发挥信号作用实现跨周期投资和风险管理。 二、全球碳价追踪 (一)中国 本周国内碳市场活跃度有所上涨,共成交配额496.6万吨,较上周上升1.62%,总成交金额为2.30亿元,较上周下跌12.33%。按成交量加权的成交均价为53.84元/吨。成交均价最高的为北京碳交易市场,价格为74.6元/吨,较上周下降10.12%;成交均价最低的为福建碳交易试点,价格为13.81元/吨,较上周下降36.91%。成交量最高的为全国碳交易市场,过去一周成交322.34万吨,最低的上海成交250吨;成交额最高的是全国碳交易市场,金额为16122.03万元,最低的上海为1.05万元。 图表16各碳交易试点成交量情况(单位:万吨、元) 图表17各碳交易试点成交额情况(单位:万元) 图表18本周全国碳市场成交情况(单位:万吨、元) 分试点看,全国碳市场本周共成交配额322.34万吨(含大宗协议交易284.26万吨),成交均价57.80元/吨,较上周上涨0.66%。 广东碳市场本周共成交配额61.87万吨(含协议转让50.00万吨),成交均价59.29元/吨,较上周上涨5.93%;PHCER成交1.07万吨,均为协议转让。 北京碳市场本周共成交配额10.00万吨,成交均价74.60元/吨,较上周下跌10.12%。 图表19本周广州碳交易试点日成交情况(单位:吨、元) 图表20本周北京碳交易试点日成交情况(单位:吨、元) 深圳碳市场本周共成交配额3.45万吨(含大宗交易3.44万吨),成交均价14.57元/吨,较上周下跌23.40%,其中2014年配额(SZA2014)成交11吨,成交均价12.63元/吨; 2015年配额(SZA2015)成交2.30万吨(含大宗交易2.30万吨,线上交易19吨),成交均价18.83元/吨;2016年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