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德邦证券]:中药创新药专题:政策东风已至,中药创新药扬帆起航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药创新药专题:政策东风已至,中药创新药扬帆起航

医药生物2022-01-18陈铁林、陈进、张俊德邦证券球***
中药创新药专题:政策东风已至,中药创新药扬帆起航

投资逻辑:政策驱动下强化医保局、药品审评局等多个部门联动,为中药创新药带来更多机遇。我们认为:1)支付端:近年医保谈判中药通过率整体较高,谈判纳入数量逐年增加,价格调整幅度温和;2)审评端:注册申报数量开始恢复,上市数量逐渐增加,2021年上市11个中药新药;3)需求端:中医诊疗机构异地定点报销辐射能力扩大,医保支付带动患者支付意愿;4)供给端:创新中药申报占比较高,行业发展促进中药创新药研发热情。 多项中药利好政策逐步落地,支持中药行业稳健发展。2021年12月,《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医保优势支持中医药创新传承发展,将符合要求的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定点结算范围以扩大中医医疗机构的辐射能力,制定符合中医药规律的支付政策。新版药品注册分类健华中药注册分类,单独列出中药创新药,进一步明确中药创新药含义。 支付端:谈判纳入数量逐渐增加,格局良好。2017~2021年谈判纳入医保目录的中成药品种逐渐增加。此外,中药谈判通过率整体较高,2017、2019、2021年谈判通过率分别为62.5%、95.8%、83.9%。医保谈判降幅来看,中药降幅相对温和,价格承压较小。2017~2021年上市中药创新药具有积极意愿纳入医保,共8款纳入医保,我们认为随着更多品种纳入医保目录,将较好地带动患者支付意愿。 审评端:中药新药审批数量开始恢复,临床阶段储备丰富。2010年以来中药新药上市受理及获批数量存在波动,2017年开始中药新药上市申报及获批数量逐渐恢复,2021年上市中药新药11个。从临床申报情况来看,中药新药临床申报通过率整体为增长趋势,中药审评效率大幅改善,特别是2019~2020年IND批准率达到100%,高出2013年1倍。显示出国内中药研发步入正轨,中药新药质量趋于规范化,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关公司:以岭药业(002603.SZ),新天药业(002873.SZ),天士力(600535.SH),康缘药业(600557.SH)等。 风险提示:医保降价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疫情风险。 1.中药创新药:国家瑰宝,蓄势待发 中药是我国传承千年的瑰宝,原材料来源丰富,多年正本清源之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中药产品在传统概念上主要包含中药材、中成药和中药饮片,按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表1:中药产品传统分类 中药制造业收入规模超6000亿,正本清源时期整体收入承压显著。 2013~2016年国内中药行业收入呈增长趋势,市场规模从6324亿元增长至8653亿元;随着中药行业监管严格,不合规中药企业被取消执照,不合格品种被吊销资格证,中药行业整体收入开始萎缩,2018年降至6370亿元;2018年以后,中药政策改革成果初显,下降趋势有所缓解并开始恢复,2019年收入小幅增长恢复至6519亿规模;2020年受疫情影响,整体规模微降至6196亿元。随着中药行业规范化持续推进,出清分化形成,我们认为中药行业有望重新起航。 图1:2013-2020年国内中药饮片、中成药收入情况 传统中药注射剂近年来面对较大市场压力,非注射剂型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按用药方式,中药可以分为注射剂、口服制剂、外敷剂或贴剂等,中药注射剂存在原料药质量不稳定、成分复杂、制剂工艺不规范、质量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因此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出现较高比重的不良反应。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年度报告,2017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所有中药不良反应超过50%。随着国家监管趋严,传统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趋于谨慎,部分中成药的市场将由其它剂型替代。 图2:2015~2019年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成药市场注射、非注射剂型市场规模 中药产品在多个治疗领域具有应用价值。根据米内网的统计,中成药在公立样本医院应用于13大类的治疗,其中中成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销售占比超过50%。 图3:2019年样本公立医院中成药市场格局 具体来看,中成药在疑难杂症及慢性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应用具有多领域成长属性。未来随着更多具有临床循证医学价值的中药创新药的推进与应用,空间将有望被进一步打开。 1)呼吸系统疾病:中药市场规模稳步提升,在新冠治疗中具有潜力,再次强调中药在呼吸领域的价值。连花清瘟胶囊于2020年4月新增“轻型、普通型新冠”适应症,获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四版~第八版推荐;2021年3款中药创新药:宣肺败毒颗粒、清肺排毒颗粒和化湿败毒颗粒获批用于新冠的防治。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分析,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市场前景好,有望于2026年突破千亿元,而中药创新药将逐渐扮演重要角色。 图4:呼吸系统疾病中药市场规模 2)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中成药市场规模超千亿。根据米内网统计,国内公立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端合计销售收入超千亿市场,其中零售药店端从2015~2019年保持增长趋势。而受中成药注射剂医保受限影响,公立医疗中成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市场规模略有下滑,主要系注射剂板块下滑显著(2019年中药注射剂占比下滑至55.2%)。 图5: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中成药市场规模 3)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中成药通过清利湿热作用原理,具有独特机制。区别于西药的杀菌机制,中成药通过清利湿热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因此具有更持久的作用时间,无耐药性,在轻症尿路感染治疗具有优势。2015~2017年中成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销售占比快速提升,2017年占比达71.1%,市场规模为64.3亿元。 图6: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中成药市场规模 2.政策红利加码,中药创新药曙光初现 中药利好政策频出,大力支持中药传承创新发展。2016年12月,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公布,为弘扬中医药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确立了法律依据。2018年,国家对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品种实行分级保护制度。 2021年1月,《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特色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指出要优化中药审评管理,强化部门间联动,推荐符合要求的中药新药纳入快速审评通道,增加第三方中药新药注册检验机构数量。2021年12月,《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医保优势支持中医药创新传承发展,扩大中医医疗机构的辐射能力,制定符合中医药规律的支付政策。 表2:2016~2021年中医药主要政策政策 图7:2016~2021年中医药相关重点政策 新版中药注册分类简化,单独列出中药创新药。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正式将中药新药注册分类简化为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3类。值得注意的是,新版中药注册分类将“中药创新药”单独列出,进一步明确中药创新药概念,涵盖复方制剂、中药材及其制剂,新药材及其制剂。 图8:2007版和2020版中药注册分类内容 3.医保支付端:格局良好,谈判优势明显 医保目录内中成药收录扩容,中药饮片数量整体稳定。2017版、2019版、2020版医保目录纳入的中成药数量持续上升,占比在50%左右。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共收入1374个中成药品种和892个中药饮片。从医保支付端来看,目录内品种支付性能较好,支持中药市场稳健发展。 图9:历年医保目录内西药、中成药纳入数量(个) 图10:历年医保目录内中药饮片纳入数量(个) 近年医保谈判中成药格局良好,谈判纳入数量逐年增加。2017~2021年谈判纳入医保目录的中成药品种逐渐增加。此外,期间4次医保谈判中,中药通过率整体较高。2020年由于通过形式审查的中药数量较多,通过率相对较低,2017、2019、2021年谈判通过率分别为62.5%、95.8%、83.9%、 图11:谈判纳入医保目录的不同类型药品数量(个) 图12:历年医药谈判中药通过率 就医保谈判降幅来看,中药降幅相对温和,价格承压较小。中药机制复杂,许多品种为独家品种,且专利期较长,在研发上具有较高壁垒;此外,中药产品的生产受到上游原材料种植、加工不确定性影响,因此在价格方面具有一定议价优势。2019、2020、2021年谈判降幅均低于西药平均降幅,受到降价冲击的风险较小。2021年12月执行的19升联盟中成药集采平均降幅为42.3%,相较于第四、五批化学药品集采平均降幅超过50%、第二、三批集采平均降幅超过70%,中成药集采降幅温和,格局较好。 图13:历年医保谈判纳入中药、西药平均降幅情况 2017~2021年上市的中药新药进入医保速度较快,8款已纳入医保。纳入医保是促进中成药快速放量的重要催化剂,根据米内网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抗糖尿病药物桑枝总生物碱片销售额增加9650%,以岭药业的新药连花清咳片2021年上半年销售额为211万元。 表3:2017~2021年上市中药新药情况 4.审评端:中药新药审批数量开始恢复,创新中药申报比重提升 4.1.中药新药申报数量重启上升趋势 整体来看,中药新药临床申报通过率呈上升趋势。2010~2015年申请数量相对稳定。受2015年政府发布的“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公告影响,2016年后申请临床数相对较少。根据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发表《2005-2020年申请临床试验中药新药审评审批情况分析》,2018~2020年提交pre-IND随着改革推进,政策和技术指导层面均取得一定进步,对中药新药的研发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此外,中药审评效率大幅改善,特别是2019~2020年IND批准率达到100%,高出2013年1倍,同样也显示出国内中药研发步入正规,中药新药质量趋于规范化。 图14:2010~2021年受理IND中药新药数量及申报通过率情况(个) 2010年以来中药新药上市受理及获批数量在行业整顿之下出现波动,2017年后中药新药上市申报及获批数量逐渐恢复。受2015年CDE严查临床数据影响,中药上市申报数量大幅减少,2016年数量降至谷底。随着对药品审评理念的适应,中药研发和注册审评有所规范,2017年以来,中药新药上市申报开始恢复,2021年获批上市的中药新药增长至11个品种。 图15:2010~2021年NDA获批中药新药数量(个) 图16:2010~2021年NDA受理中药新药数量(个) 获批上市的中药新药剂型多样,治疗领域丰富。2010~2021年获批上市的中药新药以颗粒剂、胶囊剂、片剂、胶囊剂最多。2015年后,获批品种剂型进一步集中在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软膏剂,而注射剂逐渐退出上市的浪潮。就获批适应症来看,中药新药获批适应症主要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此外,中药新药也应用于妇科、骨科、肿瘤、外伤等多领域的治疗,具有多元化应用场景。 图17:2010~2021获批中药新药剂型分布 图18:2010~2021获批中药新药适应症分布 平均来看中药新药研发跨度比化学药长,但近两年审评速度加快。2015年至今上市的中药新药递交IND申请到上市时间跨度超过10年的数量占比86%,而化学药数量占比仅为37%;中药新药NDA时间超过3年的数量占比为58%,化学药仅为14%。临床研发耗时较长的中药新药递交IND时间大都在2005年前,递交NDA时间大都在2010年前后,可能是由于申报过程中补充资料的要求延长了审评时间;NDA时间在2年以下的中药新药大都为近几年递交上市申请的品种,主要原因是药品研发规范化、审评资料标准化以及审评中心效率的快速提升。 图19:2015年以来上市中药新药IND申请-上市时间跨度 图20:2015年以来上市中药新药NDA时间跨度 4.2.中药创新转型已至,临床中后期新药数量丰富 中药创新研发箭在弦上,创新药申报比重显著升高。2021年受理的IND注册申请均为1类和2类新药,2020年1类申请占比47.4%。2021年以前执行2007版中药注册分类标准,07版标准下1类、2类、4类、5类及6类可归属于中药创新药范畴,2020年以前受理的IND和NDA注册申请中6类新药占比最大,1类注册分类次之(1类和6类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