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预计2021Q4归母净利润0.81-1.01亿元,环比变动-2%至+22%,符合市场预期。公司预计2021年全年归母净利润2.85-3.05亿元,同比增长165.73%-184.38%,其中2021Q4归母净利润0.81-1.01亿元,同比增长167%-233%,环比变动-2%至+22%,符合市场预期。2021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2.52-2.72亿元,同比增长229.75%至255.92%,其中2021Q4扣非归母净利润0.76-0.96亿元,环比增长5%-33%。 21Q4公司出货环比增长,盈利能力环比微增,全年实现高增。我们预计2021年Q4公司出货近1.1万吨左右,环比增长15%左右,2021年全年我们预计出货3.3~3.4万吨,同比高增150%左右。随着产能逐步释放,我们预计2022年全年出货有望达7万吨以上。盈利方面,公司定价方式与NMP价格联动,我们预计2021年Q4单吨利润0.75-0.9万元/吨,扣非单吨净利0.7-0.87万元/吨,扣非单吨净利环比持平微增,2021年全年单吨利润0.75-0.8万/吨。子公司新纳环保布局4.5万吨NMP回收项目,我们预计2022年有望贡献部分产能。后续原材料自供比例将提升,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单吨净利将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碳纳米管导电剂充分受益于锂电技术升级,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碳纳米导电剂有利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快充性能,相较于传统导电剂炭黑性价比优势明显,我们预计碳纳米导电剂使用比例后续将进一步提升,碳纳米管需求持续高增。碳纳米管产品不断迭代,第一代主要应用于普通铁锂电池,第二代应用于普通三元电池,第三代应用于高镍三元电池。但第二代产品的导电性能更优,我们预计2022年部分铁锂电池将切换使用第二代产品,而第二代产品价格、盈利均更优。公司将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预计2022年盈利水平稳中有升。 技术优势领先,产能加速建设,公司龙头地位强化。公司可量产第一至第三代产品,我们预计2021年一代产品出货量在35%左右,二代产品占比60%左右,三代产品占比接近5%。2021年公司已储备第四至第六代产品,四代产品已出样品,与竞争对手形成显著技术代差,充分享受技术领先的超额收益。公司全球化扩产,常州5万吨新增产能我们预计于2022年逐步释放,美国0.8万吨新建产能我们预计将于2023-2024年逐步释放。我们预计2022年年底产能有望超10万吨,随着新增产能逐步释放,我们预计2022年产量有望达7万吨以上,连续翻番以上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碳纳米管加速渗透,行业高速发展,公司作为龙头,布局规模加成本优势,我们将公司2021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由3.1/6.3/9.55亿元调整至2.97/7.06/11.36亿元,同比增长177%/138%/61%,对应PE为116x/49x/30x,给予2022年70倍PE,目标价21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F 公司预计2021Q4归母净利润0.81-1.01亿元,环比变动-2%至+22%,符合市场预期。公司预计2021年全年归母净利润2.85-3.05亿元,同比增长165.73%-184.38%,其中2021Q4归母净利润0.81-1.01亿元,同比增长167%-233%,环比变动-2%至+22%,符合市场预期。2021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2.52-2.72亿元,同比增长229.75%至255.92%,其中2021Q4扣非归母净利润0.76-0.96亿元,环比增长5%-33%。 表1:公司盈利情况(分季度) 21Q4公司出货环比增长,盈利能力环比微增,全年实现高增。我们预计2021年Q4公司出货近1.1万吨,环比增长15%左右,2021年全年我们预计出货3.3~3.4万吨,同比高增150%左右。2022年随着新建产能释放,且产能具备一定弹性,我们预计2022全年出货有望达7万吨以上,连续两年同比翻番以上。盈利方面,公司定价方式与NMP价格联动,原材料价格波动基本传导,我们预计21Q4单吨利润0.75-0.9万元/吨(中值对应0.83万元/吨左右),扣非单吨净利0.7-0.87万元/吨(中值对应0.78万元/吨左右),扣非单吨净利环比持平微增,全年单吨利润水平维持0.75-0.8万/吨。子公司新纳环保布局4.5万吨NMP回收项目,我们预计2022年有望贡献部分产能,后续原材料自供比例将提升,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单吨净利将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碳纳米管导电剂充分受益于锂电技术升级,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碳纳米导电剂有利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快充性能,相较于传统导电剂炭黑性价比优势明显,下游电池企业近年逐步加大碳纳米管导电剂使用比例。我们预计碳纳米管需求持续高增,且行业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其次,碳纳米管产品不断迭代,第一代主要应用于普通铁锂电池,第二代应用于普通三元电池,第三代应用于高镍三元电池。但第二代产品的导电性能更优,我们预计2022年部分铁锂电池将切换使用第二代产品,而第二代产品价格、盈利均更优,公司将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我们预计2022年盈利水平稳中有升。 技术优势领先,产能加速建设,公司龙头地位强化。公司可量产第一至第三代产品, F 我们预计2021年一代产品出货量在35%左右,二代产品占比60%左右,三代产品接近5%,且随着高镍放量,第三代产品份额快速提升。2021年公司已储备第四至第六代产品,四代产品已出样品,与竞争对手形成显著技术代差,充分享受技术领先的超额收益。 公司前三大客户为比亚迪、宁德、ATL,已进入LG和松下,同时在导电塑料领域和SABIC公司、Total等合作。公司全球化扩产,常州5万吨新建产能我们预计于2022年逐步释放,美国0.8万吨新建产能我们预计将于2023-2024年逐步释放,我们预计2022年年底产能有望超10万吨,随着新增产能逐步释放,我们预计2022年产量有望达7万吨以上,连续翻番以上增长。 投资建议:考虑到碳纳米管加速渗透,行业高速发展,公司作为龙头,布局规模加成本优势 ,我们将公司2021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由3.1/6.3/9.55亿元调整至2.97/7.06/11.36亿元,同比增长177%/138%/61%,对应PE为116x/49x/30x,给予2022年70倍PE,目标价21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销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