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布式技术(区块链)的助力下,Web3.0将从开放、隐私和共建三个角度去颠覆Web2.0互联网,打造一个由用户社区主导的去中心化世界,重构互联网流量价值范式。 Web2.0时代,以互联网巨头为核心,形成多个生态圈,核心互联网公司对数据、价值和网络效应具有垄断性,生态之间存在着强大的隔阂界限。互联网世界最重要争夺的资源便是流量入口(用户注意力和资金流)。这一切在Web3.0时代将发生深刻的变化:Web3.0世界将充分开放化,用户在其中的行为将不受生态隔离的限制,甚至可以认为,用户可以(基于基础逻辑)自由畅游在Web3世界;用户数据隐私将通过加密算法和分布式存储等手段得到充分保护;Web3世界,内容和应用将由用户创造和主导,充分实现用户共建、共治,共享平台的价值。 Web3.0的主要特点是开放、隐私和共建。开放性体现在: 1)用户在某个互联网应用“领域”中的准入充分自由、门槛低; 2)用户行为不受第三方限制、互联网应用打破原有的所谓生态内、生态间的界限,应用之间具有高度的组合性和复合性;合成资产、NFT等组合下,甚至可以在非许可、无交割的前提下将传统世界财富融合进入Web3.0。 3)另外,Web3.0内部基于不同基础设施的应用之间可以被“跨链”协议解决互联互通。 隐私体现在:数据所有权归用户所有,价值转移不需要第三方授权。 共建体现在:用户在Web2.0互联网应用中的内容创造是多方面受限的(受平台审核限制、跨平台限制),在社区治理方面的限制更甚,因此也就限制了用户在创作者经济共享方面的价值捕获。Web3.0将打破这些限制,同时区块链的代币激励机制将内容经济的价值有效地反馈给创作者。共建、共享的另一个方面是共治,即DAO。 新的流量范式。Web3.0将不是单纯争夺用户注意力和资金流入口,由于协议的复合型、用户登录的开放性等特点,协议的调用次数往往更重要。同时,Sandbox、Roblox、我的世界的兴起,让市场看到了从2D到3D的升维,除了更立体的展示效果,还会有更多的社交空间。 关于落地形态。Web3.0充满了想象力,其最终的落地形态现在并不能清晰判断。但其趋势已然出现苗头。在向Web3.0演进过程中,有很多Web2.0和Web3.0混合形态的产品出现。典型代表是Opensea和Metamask钱包。 浏览器还是APP?现存的Web 3.0应用,在PC和手机主要以web浏览器方式访问。不同于Web2.0时代厂商喜欢开发独立的移动端App和PC客户端,Web3.0也许将打破这一现象。App和客户端对于用户行为数据收集可能更为方便、也方便核心厂商对生态应用的管理,这一点在注重隐私和开发的Web3.0时代将改变。 另外,本文对Web 3.0时代的监管也做了一些探讨和设想。1)稳定币——首当其冲,纳入传统监管框架;2)隐私性——底层KYC,应用层实现可控适度匿名;3)DAO治理——探讨阶段,传统监管介入。 风险提示:区块链商业模式落地不及预期;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 1.核心观点 元宇宙热潮之下,Web3.0越来越多地被业界提及,什么是Web3.0?Web3.0有哪些特征?为什么我们需要Web3.0?作为国盛区块链研究院Web3.0系列报告的首篇,我们将试着对上述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进行探索与分析。 我们认为,在宏观意义上,Web3.0将是当前热议的元宇宙的底层网络架构,在分布式技术(区块链)的助力下,Web3.0将从开放、隐私和共建三个角度去颠覆Web2.0互联网,打造一个由用户社区主导的去中心化世界,重构互联网流量价值范式。 虽然遥远,但在理想的Web3.0范式中,Web2.0时代互联网巨头享有的生态、数据、流量价值等优势将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开放、隐私和共建的互联网新世界。Web3.0的应用将打破Web2.0的生态圈界限,应用之间的复合性、组合性将不受限制,用户在Web3.0世界将以开放的姿态驰骋,在隐私得到充分保护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创造力,推动Web3.0世界更多创新应用发展和内容创建,同时流量价值将回馈给用户和社区。 2.Web3.0从何而来,又将何去? 当下的Web2.0互联网似乎在“吞噬”着一切领域,人们不禁谈论着Web2.0红利的消失。始于2008年的区块链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从最初的点对点支付逐渐开始冲击着整个数字世界,尤其是近年来智能合约、DeFi、NFT等创新的出现,使得数字网络出现了新的范式可能。电子屏幕和各类终端设备背后的数字世界,将在Web3.0的推动下,主导权由互联网巨头向用户转移。 虽然Web3.0的轮廓依旧模糊,Web2.0巨头们似乎并未感受到其压力,但来自社区的创新将很快改变这一切。 2.1.Web1.0到Web3.0:互联网经历了什么 回顾互联网从Web1.0到Web2.0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围绕流量争夺、流量变现的变迁。Web1.0到Web2.0,流量从供给不足(互联网刚出现)再到市场争夺流量入口(互联网普及),进而流量变现,中间还经历了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演变。Web1.0和Web2.0可以说是流量为王的时代。虽然基础设施到应用层面的创新不断,但是流量为王的逻辑是不变的。流量背后,控制着用户流量的生态公司将享有最多的市场红利。 相应的,用户的行为数据、用户体验都是在生态公司的限制下进行,用户创造和建设活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且无法获得数据收益。类似的案例非常普遍,如支付工具的跨平台限制、跨平台的超链接屏蔽等等。流量不仅限于用户的注意力,还包括资金流量,关于后者相当于Web2.0对传统金融的侵蚀。 用户在Web1.0和Web2.0时代,用户的行为是受限的,用户数据隐私得不到充分的保护,用户在互联网中的创作和建设力度是偏弱的,即便是类似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用户的创作也接受者平台的监管,创造的形式和内容也无法脱离平台本身的引导和限制; 平台通过少数流量大V引导着绝大部分用户的内容体验。 可以说,Web2.0时代,以互联网巨头为核心,形成一个个生态圈,生态内,核心互联网公司“统治”着生态,垄断着生态的数据、价值和网络效应。 图表1:当前的互联网模式下巨头事实上垄断了数据、价值和网络效应,处于生态链核心 这一切在Web3.0时代将发生深刻的变化:Web3.0世界将充分开放化,用户在其中的行为将不受生态隔离的限制,甚至可以认为,用户可以(基于基础逻辑)自由畅游在Web3世界;用户数据隐私将通过加密算法和分布式存储等手段得到保护;Web3世界,内容和应用将由用户创造和主导,充分实现用户共建、共治(DAO,去中心化治理),同时用户将分享平台(协议)的价值。 除了完全不同的互联网模式和用户体验,Web3将带来新的流量入口范式。Web2时代占据用户注意力的流量入口模式将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化。 在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技术推动下,从去中心化点对点账本实验到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平台,催生了无数的新型应用(Dapp),慢慢DeFi形成了数字世界里的“金融服务”,而NFT加速了资产上链。我们看到,传统世界(线上和线下)之外,用户越来越接近一个相融相生的数字世界。至此,人们呼唤一个全新的网络世界——元宇宙,即可信地承载个人的社交身份和资产,社区将拥有更强大的主导权。 以上就是Web3.0的进化简史。 图表2:Web3.0的进化史:从比特币到元宇宙 本报告将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来剖析Web3开放、隐私、共建的特点,并分析新的流量入口和价值范式的内涵。 2.2. Web3.0生态已现雏形 Web 3.0技术堆栈主要可分为三层:协议层、应用层以及网络基础层。这一切主要是基于区块链构建的(当然协议层也可以有链下的辅助部分)。从应用角度看,Web 3.0则涵盖DAO(及工具)、隐私、应用、存储和数据、游戏、创作者经济平台、社交等几乎覆盖Web2.0的大部分领域。 伴随着加密货币行业的蓬勃发展,近两年涌现了大量的Web3.0应用,当然,这些应用最终也许大部分都是过渡期产品。甚至有些应用在经济模式、解决用户痛点方面存在着缺陷,并未体现出比Web2.0更真实需求。 无论如何,Web3.0生态已现雏形,在不断的应用探索中,将一步步揭开Web3.0的面纱。 图表3:Web3.0生态图景(图中仅为部分产品) 3.Web3的标签:开放、隐私和共建的世界 3.1.开放:Web3.0打破生态界限 Web3.0的开放性体现在: 1)用户在某个互联网应用“领域”中的准入充分自由、门槛低;例如,用户往往利用一个区块链账户地址就可以登录链上的应用,无须注册许可,操作便利; 2)用户行为不受第三方主体限制、互联网应用打破原有的所谓生态内、生态间的界限和隔阂,在复合代码运行逻辑的原则下,应用之间具有高度的组合性和复合性; 最直接的案例就是所谓DeFi Lego,任何应用都可以对底层基础协议(如DEX)做调用或聚合,以及合成资产平台将现实世界资产映射到链上(无交割关系),这等于打破了所谓线上线下和虚拟与现实的界限。 3)另外,Web3.0内部基于不同基础设施的应用之间可以被“跨链”协议解决互联互通;因此,用户在Web3.0世界多个应用的行为可以生产类似社交关系图谱,进一步提升数据价值的挖掘潜力。 举一个游戏应用的比喻,用户可以不受第三方限制、很方便进入一个游戏世界;用户可以将自身喜欢的角色/形象自由植入到游戏中去,甚至可以使得角色跨平台/领域行动,而Web2.0时代,如王者荣耀这类游戏,你无法决定角色的选择,更不能将喜欢的孙悟空杀进魔兽世界——这方面的连通平台并不难,只是因为控制权并不在用户手中。当然,你也可以交易角色皮肤等装备(借助NFT),甚至基于其他DeFi协议建立复杂的游戏装备衍生品市场。总之,跨应用平台、跨虚拟与现实地完成Web3.0的生存方式。 本节将以ENS、MASK Network和Polkdot为例,阐释开放的意义。 3.1.1 ENS(EthereumNameService):去中心化的身份验证和域名系统 DNS(Domain Name System)是传统Web2.0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用户上网时,服务器会将用户的网址请求解析成IP地址返回给用户。如www.https://www.bilibili.com/域名对应的IP地址可能为http://119.3.211.130。这种可读性更高的域名系统降低了用户访问网址时的难度,为Web2.0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DNS解决了Web2.0访问的问题,然而随着网址的不断增多以及Web2.0中心化的特点,用户往往需要注册大量的网站账号,用来访问不同的网站。针对这一问题,尽管许多应用支持了使用较为主流的第三方社交APP(如微信等)直接登录,但总体来看,这种各大网站直接分散割裂而导致用户需要注册大量账号的问题依然存在。总体来说,用户需要通过注册,才能够使用中心化机构管理的域名和账户系统来访问应用。用户如何做到无许可、更低门槛访问各类互联网应用? 图表4:利用ENS域名给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转账示意图 图表5:过去6个月ENS域名协议日收入最高超过80万美元 不同于Web2.0的中心化特点,Web3.0世界用户登录行为依靠去中心化身份,DID(D ecentralized IDentity)。最常用的一类DID即用户仅使用一个链上账号(区块链公钥地址,以0x开头的42位字符串)来访问各类Web3.0的DApp,即单点登录。虽然为We b3.0的用户安全提供更自由、门槛更低的访问体验,然而过长的公钥显然难以记忆、可读性差。构建在以太坊上面的域名系统,ENS(Ethereum Name Service)的出现正是致力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将用户的钱包地址与自定义的域名进行连接,如将类似0xaa1 11aaa1aa11aaa11a111a111aa1a1a11a11111的钱包地址改为GuoSheng.eth这一更为可读的域名。在之后登录各类DApp时,就可以使用GuoSheng.eth这一域名进行登录,用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