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顾:本周申万医药指数上涨3.2%,跑赢沪深300指数2.8%;其中医药商业板块表现最好+7.7%,生物制品表现最差-1.5%;医药涨幅前五分别为精华制药(+61.1%)、龙津药业(+61.0%)、康芝药业(+59.3%)、红日药业(+46.4%)、翰宇药业(+36.8%)。 行业政策及动态:1)“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发布:新规划坚持创新发展、医工协同、安全第一、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争取在2025年实现全产业链优化升级。2)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医保对中医药的支持,中医医疗机构、中药零售药店纳入定点医保管理,并将符合要求的中药成品纳入医保。 3)国药二代重组新冠疫苗获得紧急授权使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二代重组蛋白新冠疫苗获得阿联酋卫生和预防部紧急授权使用(EUA)。 本周医疗设备小专题:“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规划发布,2022年重点看好医疗设备行业,我们认为1)2021年国产替代进一步加速,DRG/DIP有望进一步促进国产采购;2)疫情加速国产设备出口,中高端产品有望上量;3)国产高端设备瓶颈持续突破,产品进入放量期。建议重点关注医疗设备龙头迈瑞医疗,竞争格局好、且国产率不足10%的内窥镜企业开立医疗、海泰新光、澳华内镜,迈入业绩释放期的理邦仪器。 投资策略:本周申万医药指数上涨3.2%,跑赢沪深300指数2.8%;其中医药商业板块表现最好+7.7%,部分中药股如龙津药业、康芝药业、红日药业等继续领跑医药股。在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重大政策催化下,21年度最后一周医药,特别是中药和低估值板块表现极其亮眼。2019年初至2021年中,医药持续2年半大牛市,在新冠和医保政策扰动下,投资赛道化,医药板块极致化分化。经过2021年下半年的调整,在2021年最后半月市场风格出现切换,市场明确转向了国家政策支持的中药和其他低估值(如零售药店等)的个股。目前很多板块的估值和溢价率都处于历史中枢以下区间,在定期报告出来之前,中药板块和一些低估值个股望持续。中短期:重点推荐关注中药板块,重点关注:处于“质变”前的优质中药标的太极集团等。考虑到医药行业增长依然不错、政策影响边际减弱、非医药基金对非CXO持股极低且很多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中下区间,我们对2022年医药板块表现持乐观态度,最近资金转向政策免疫且低估值的中药板块即为前兆 ,市场风格有望回归均衡,个股表现或更加多样,重点看好2022年三大方向: 1)加强针和特效药后,医药泛消费类复苏,重点关注:智飞生物、康泰生物、长春高新、九典制药、一心堂、三星医疗等;2)高景气且政策免疫的生物制药上游产业链和细胞基因治疗CDMO,重点关注:东富龙、诺唯赞、纳微科技、森松国际、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等;3)差异化创新药械,重点关注:恒瑞医药、迈瑞医疗、惠泰医疗、开立医疗和南微医学等。 本周投资组合:建议关注太极集团、康德莱、一心堂、欧林生物等; 本月投资组合:建议关注迈瑞医疗、鱼跃医疗、拱东医疗、长春高新、欧林生物、九典制药;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1.板块观点及投资策略 1.1.近期行业观点:医药风格中短期转向,关注中药和低估值个股投资机会 本周申万医药指数上涨3.2%,跑赢沪深300指数2.8%;其中医药商业板块表现最好+7.7%,部分中药股如龙津药业、康芝药业、红日药业等继续领跑医药股。 在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重大政策催化下,21年度最后一周医药,特别是中药和低估值板块表现极其亮眼。 2019年初至2021年中,医药持续2年半大牛市,在新冠和医保政策扰动下,投资赛道化,医药板块极致化分化。经过2021年下半年的调整,在2021年最后半月市场风格出现切换,市场明确转向了国家政策支持的中药和其他低估值的个股。目前很多板块的估值和溢价率都处于历史中枢以下区间,在财报出来之前,中药板块和一些低估值(如零售药店)个股望持续。 本周我们简要分析了医疗设备板块,国家医疗器械十四五规划出台有望实质性加速国产替代,同时海外中高端产品出口亦在进行中,2022年重点看好医疗设备行业。医疗设备板块建议重点关注:迈瑞医疗、开立医疗、理邦仪器、海泰新光、澳华内镜等。 医疗设备推荐组合:建议关注医疗设备组合:迈瑞医疗(300760.SZ)、开立医疗(300633.SZ),海泰新光(688677.SH),澳华内镜(688212.SH),理邦仪器(300206.SZ)。 1.2.中长期投资策略:2022年医药风格有望均衡,个股或更加精彩 申万医药指数自2021年7月至今已调整近半年时间,受医保政策和疫情影响,各细分板块估值出现极致分化,医药为典型弱周期的成长行业,但扣除高景气的CXO板块后,很多细分板块的估值和溢价率都处于历史中枢以下区间。最近资金转向政策免疫且低估值的中药板块即为前兆。考虑到医药行业增长依然不错、政策影响边际减弱、非医药基金对非CXO持股极低且很多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中下区间,我们对2022年医药板块表现持乐观态度,市场风格有望回归均衡,个股表现或更加多样,重点看好2022年三大方向: 一、新冠疫情后泛消费类复苏:随着新冠疫苗的大范围接种以及新冠特效药的上市,疫苗+特效药的组合有望缓解2022年全球新冠疫情,国内泛医疗消费类行业预计也将在2021年的基础上恢复快速增长态势: 1)疫苗:兼具消费和创新属性,常规疫苗接种有望恢复,重点关注:智飞生物、康泰生物、欧林生物、百克生物、万泰生物等; 2)药店:受益集中度提速和处方外流,低估值快成长,重点关注:一心堂、健之佳等; 3)医疗服务:2022年为DRG/DIP政策全面实施的元年,将为医疗服务中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重点关注:三星医疗等; 4)消费类药械:国内生长激素、OK镜、CGM(连续动态血糖)等偏消费属性的自费类医疗产品渗透率仍然较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健康意识的提升,预计将继续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重点关注:长春高新、九典制药、我武生物、鱼跃医疗、欧普康视和三诺生物等。 二、高景气且政策免疫的生物制药上游产业链:生物药制造产业链的繁荣,将拉动从研发-生产的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发展,2018年以后,在全球及中国医药生物产业链投融资额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全球创新药产业链的产业趋势也随着相关药品的生命周期的推进,投资重心从研发端向生产端逐渐转移。我们认为2022年,CDMO企业和生产类设备耗材企业景气度有望再创新高。 1)基因细胞治疗CDMO:重点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博腾股份和金斯瑞生物科技等。 2)生物制药上游产业链:生物试剂领域建议关注诺唯赞、百普赛斯、义翘神州;生产设备领域建议关注东富龙、楚天科技和森松国际;生产用耗材领域建议关注纳微科技等。 三、创新为永恒主题,关注差异化创新药械:1)对于创新药:国内创新药已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量”与“质”不断提高,创新出海也逐步打开局面,重点关注: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等。2)对于创新器械:看好国产医疗设备企业向高端化突破,受益国产化,加快进口替代,看好平台型龙头企业迈瑞医疗,在内窥镜领域,看好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 在医疗耗材领域,我们建议三个方面:1)具有竞争格局好、国产化低的领域如介入通路类、电生理等细分领域,如惠泰医疗、电生理等;2)创新术式带来的新机遇如介入瓣膜等;3:具有海外出口能力的企业如南微医学等; 1.3.投资组合: 本周重点组合: 建议关注太极集团、康德莱、欧林生物、一心堂等; 一月投资组合: 建议关注迈瑞医疗、鱼跃医疗、拱东医疗、长春高新、欧林生物、九典制药; 2.本周关注:“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规划发布,22年重点关注中高端医疗设备进口替代投资机会 12月28日,工信部、国家卫健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主流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撑能力;到2035年,医疗装备的研发、制造、应用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重点发展诊断检验装备、治疗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中医诊疗装备、妇幼健康装备、保健康复装备、有源植介入器械的7大器械领域;加快补齐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瓶颈短板。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规划发布,2022年重点看好医疗设备行业,我们认为2021年国产替代将有实质性加速+海外中高端产品出口,重点看好迈瑞医疗、开立医疗、理邦仪器、海泰新光、澳华内镜等。 2021年国产替代进一步加速,DRG/DIP有望进一步促进国产采购。 政策持续加速设备国产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能够满足要求的,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逐步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政策支持下,近些年国产器械进口替代不断加速,《中国医疗器械进口替代产品分析报告》显示2017-2020年期间国产化率高于50%的品种数量(进口替代优势品类数量)逐年增长,从2017年的518项增至2020年的881项,近4年进口替代优势品类数量增幅超过70%;2017-2020年期间国产化率0%的品种数量逐年减少,2017年国产化率0%的二级产品类别数量达166项,而2020年减少至60项,越来越多领域的产品数量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图1:2017-2020国产化率高于50%的二级产品类别数 图2:2017-2020国产化率0%的二级产品类别数 另外,医疗数据安全问题也是医疗机构采购部门愈发重视和考虑的因素。 某外资巨头G公司的医疗设备数据泄露事件暴露了潜在的信息安全隐忧,医院领导或将进一步倾斜于国产品牌,我们已从企业端得以验证,国产医疗设备配置迎来前所未有的进院利好。 此外,近日国家医保局启动《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2-24年DRG/DIP从试点走向全面推广,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医保支付改革进入快车道,DRG/DIP倒逼医院进行成本收益增效管控,有望进一步促进高性价比的国产设备的采购。 疫情加速国产设备出口,中高端产品有望上量。 新冠疫情海外持续反复加速中短期医疗物资供需缺口扩大,2020年以监护仪、呼吸机、制氧机、DR、 Ct 等为代表的国产抗疫设备大幅增长,据中国医保商会统计,2020年医疗器械(含防疫物资)出口额约为732.04亿美元,同比增长72.59%。 中长期来看,疫情创国产设备海外市场准入新机遇,以迈瑞为代表的国产设备龙头企业在欧美国家实现高端客户群的历史性突破,未来有望促进更多中高端产品的协同入院。 表1:2020年疫情受益类上市公司海外营收大增 国产高端设备瓶颈持续突破,产品进入放量期。 国产设备在高端领域持续打破外资垄断, 2m PET/CT(联影推出全球首批)、腔镜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天智航、威高等)、体外膜肺氧合机(11月国产首款ECMO进入临床)、7T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国产已推出5T)、质子重离子一体治疗系统(11月首台国产启动临床)等高端医疗设备正逐步达到甚至引领国际先进水平。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高端器械国产率普遍低于20%,高端设备主要还是进口为主,根据进出口数据, Ct 进口单价是国产的2倍,构造更为复杂的MR进口单价更是达到国产的11倍。但随着高端设备的突破国产产品将加速进入进口替代放量期,据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2021年三季度各规格型号招标最贵的X射线设备前四名分别为联影uMI780(4039.6万/2件)、GE Revolution Maxima(2785万/2件)、GE Revolution CT(2359.5万/件)、联影uCT 960+(2242.8万/件),中标金额前三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