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中泰:2017年国内玉米市场分析与展望*线上交流纪要20170317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中泰:2017年国内玉米市场分析与展望*线上交流纪要20170317

2017-03-17中泰证券.***
中泰:2017年国内玉米市场分析与展望*线上交流纪要20170317

20170316核心要点:1、从大的基本面分析,当前国内玉米产业最基本的特点是巨量的储备库存(17年急需出库3200万吨),只要这个情况存在,玉米价格很难出现大级别的牛市,只可能出现一些小规模的反弹。2、国产玉米有非常多的替代品,这使得玉米的需求有显著的价格弹性。所以国家消化玉米库存的做法(保持低价供给;收新粮;出旧粮;临储转国储)是保持3~4年的玉米低价,使得未来3、4年供需缺口扩大,种植面积调减,才能解决玉米库存的问题。3、最新调研:整个东北农民余粮不足2成,大约还剩下2000万吨玉米,贸易商、港口等渠道库存有接近1成多,约为1200万吨,东北企业有3-4个月1200万吨的库存,不考虑政策粮出库,预计能维持到6月底。总体来说东北玉米售粮进度明显超出预期。4、未来国内玉米价格会有两个定价基准:下限是东北农民的种植成本,目前种植成本在1400元/吨左右;上限为进口玉米、谷物成本,国内玉米价格不应该超过进口玉米、高粱成本100元/吨,目前进口成本在1600到1700元/吨。但是市场供需矛盾剧烈,明显利多和明显利空因素交织在一起,市场心态瞬息万变,加上资金的扰动,未来价格在1500到1700元/吨之间将频繁波动。偶尔可能会有突破,不过应该不会长期维持。交流纪要:***嘉宾声明:以下内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中粮集团看法***16/17年度玉米市场出现了数次出人意料的情况,因为16/17年是第一年取消了临储,几次波动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比如16年10-11月份的反弹以及春节后市场价格不仅没有出现崩溃式的下跌反而出现了小幅的反弹等。总之,16/17年度玉米市场还是非常有意思的。首先从大的基本面分析,当前国内玉米产业最基本的特点是巨量的储备库存,只要这个情况存在,玉米价格很难出现大级别的牛市,只可能出现一些小规模的反弹。巨量的政策储备粮的分布是12年200万吨,13年3000万吨,14年8000万吨,15年1.25亿吨,16年2300万吨,总共26000万吨库存,这其中不包括2000万吨的轮换库存,也就是2.8亿吨库存。国内产量大约2.4亿吨,国内的消费量也接近2.4亿吨,所以现在的储备库存远大于一年的产量。另外现在的库存存在出库需求,因为玉米超过三年就会变成陈化粮。17年的出库需求是12和13年的3200万吨,18年急需出库14年的8000万吨,19年急需出库的是15年的1.25亿吨。去年面临的储备库存分布为12年的1200万吨,13年的6000万吨,14年的8300万吨和15年的1.25亿吨。16年的出库需求只有12年的1200万吨,还不是很迫切。但是出库问题会越来越严峻,玉米如果陈化,做饲料或者深加工性能都不会太好,只能以低价处理,这样会加大财政的损失,往下出库的问题会越来越迫切。玉米和棉花有本质的不同,玉米产需基本平衡,但是棉花的缺口非常的大。棉花一年需求量600万吨,产量只有300万吨,进口量90万吨,所以每年大约会 有200万吨的缺口,所以棉花市场是非常依赖国家抛储的,但是玉米是情况不同,2016年玉米还是一个供给过剩的年份,而且棉花没有陈化的情况。因为国内玉米需求有明显的价格弹性,所以国家消化玉米库存的做法必然是保持3~4年的玉米低价,使得未来3、4年供需缺口扩大,种植面积调减,才能解决玉米库存的问题。受储备库存的影响,我认为市场不会出现大级别的牛市,只可能出现阶段性、结构性的上涨。而受到国内玉米的影响,国际玉米价格也很难出现牛市行情。因为国际玉米的贸易量大约是进口1亿吨,但是国内出口1000、2000万吨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我觉得国际价格也不回涨太多。分析国家防止陈化和去库存的道路,只有一条道路。第一,保持低价供给,使得未来几年供需缺口扩大,这样国储收购时价格也比较低,减轻财政压力。第二,收新粮。这不仅是为了解决卖粮难的问题,同时也会增加供需缺口,有机会卖掉旧粮。当然,这些的前提是保证价格不要涨起来。第三,出旧粮。我觉得会保持低价出库。这是因为陈化的损失是要大于低价出库的损失的,同时低价会保证不会有明显的进口利润。目前有四种形式出库形式可以选择,定向、一次性、包干和拍卖。第四,临储转国储。国家已经取消了临储,但是国家可以继续收国储。临储收购和出库定了底价一年都不能改,形式非常死板,但是国储可以按照市场价收购和出库,比较灵活一些。接下来说一下产需情况。今年产量减少了3000万吨,种植面积减少了5%,单产减少了6%,饲用增加了1000万吨,进口减少1000万吨,所以共增加2000万吨,工业增加了500万吨,所以总消费增加了近3000万吨。今年供给量比需求量高800万吨,产能过剩已经得到了缓解。但是由于国储的存在,今年还是大约需要拍卖2000万吨。我们对未来的情况有几个假设。17、18年度,种植面积每年减少6%,单产大约与16年持平。饲料消费增长4%,深加工增加8%,然后价格保持一个低位。在这个假设下,17年产需过剩800万吨,18年缺口2000万吨,19年缺口4500万吨,2020年缺口7000万吨,2021年缺口9600万吨。所以只要采取收新粮,出旧粮的方法,库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前提是保证低价。我认为国家去库存的道路只有这一条,如果不这样,就会出现大量的陈化粮。目前市场上有三种流行的说法。第一涨价去库存,这种观点的逻辑在于涨价才能增加需求。第二,国内的玉米需求非常稳定,补贴与否以及价格高低不会影响需求,所以低价出库和高价出库,数量是一样的。第三,国家是最大的多头,价格越高越好,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国家防陈化的目标应该是高于减少损失的目标,因为陈化的损失更大。我个人认为,国产玉米有非常多的替代品,这使得玉米的需求有显著的价格弹性。所以说,只要保持低价,玉米需求就会大幅增长。我们以淀粉作为参照,之前淀粉价格在3000多,最高达到3400的视乎,产能严重过剩。但是几个在2000左右的时候,虽然产能增加不少,但是一直是高开工高利润,处于产需紧平衡状态。这说明需求是增长了很多的,现在产区就处于产需紧平衡的状态。但是到了需求旺季的时候,淀粉行业应该会进入产能不足的阶段。去年盘面淀粉玉米价差达到过550,今年可能会更高。因为淀粉行业一直保持一个高利润的阶段,淡季利润不太高时,利润也非常的好。现在华北有150-200块的利润,东北有400块左右的利润。一吨玉米,如果做贸易的话有20-30块的利润就已经非常吸引人了。淀粉的产能也会扩张,但是扩张会比较慢,一般从建厂到投产差不多要1年的时间。 从淀粉的情况来看,淀粉从3000多跌到2000多时,需求增长了很多。对比玉米,北方港口的平仓价格从2400跌到了1400,现在在1500-1600之间,跌幅也是非常的大,所以我认为这个过程中,需求会增长非常多。虽然淀粉需求端增加不那么容易察觉到,但是高开工高利润可以说明需求确实不错。我们看这四个图。以前小麦是可以做饲用的,2012年小麦的饲用量非常大,因为当时小麦比玉米便宜非常多,同时小麦比玉米多5个蛋白。一般来说,当小麦比玉米贵100块钱的时候,小麦可以饲用。但是现在小麦已经比玉米贵900块,我认为小麦饲用替代的时代短期应该不会回来了。然后我们比较玉米和豆粕的走势,玉米和豆粕的比价影响饲料中蛋白和能量的占比,虽然好多人说这个比例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但是我认为即使有一点点变化,可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较来看玉米和豆粕的比价已经回到了2009年的水平,我觉得会或多或少的提高饲料中玉米的使用量。另外看一下北方港口的下海量,也是明显的增加,根据我们的调研,陆地上运出的玉米量也在增加。东北玉米价格便宜了,也就有了价格优势。从广东港口玉米的走货量也可以印证这个观点。广东港口的价格从2600跌到了1600多,走货量的增多可以很明显的从图中看出来。看一下国际谷物的大环境,玉米全球进口量也就是1.3亿吨,不是很大。最大的进口国是日本,1500万吨,这个量还是非常的稳定。主要的出口国就是美国、巴西、阿根廷、乌克兰和俄罗斯。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际进出口市场的池子非常小,中国总库存就有2.8亿吨,全球需求也只有1.3亿吨的量,其中中国能出口到的地区也就1000到3000万吨的量,还不可能全部被中国占有,所以我认为中国玉米在国际市场很难泄库。从这两张图可以看到,中国fob比美国fob贵了40%左右,所以出口完全没有什么竞争力。前一段时间中国出口了韩国一船,日本一船,但是据我了解也是亏钱的,完全是为了出口探探路。现在来看,中国进口玉米刚好没什么利润,所以从价格上来说的话,挡住进口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如果没有出口退税,大规模的出口基本不可能。如果出口退税则演变为贸易战,我认为在现在的环境形势下不太可能。所以玉米出口感觉还是很难。我们2月底和3月上旬还去了黑龙江、吉林和一些北方港口调研了,汇报一下情况。先说一下港口的情况,今年春节之后,北方港口的下海量有70%流向了长江流域,这是往年没有的。因为往年长江流域是没有班轮的,吸收东北玉米的量非常小。但是今年这个吸收能力强力很多,这有几个原因:华北玉米因为价差合不上了,所以无法过去;西北玉米出现了一定的减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东北玉米价格最低。再说一下市场余粮的基本情况,东北地区3月份之前的地扒粮基本已经售罄;黑龙江哈尔滨剩下少量篓子粮,不足一成。吉林省剩下长春和吉林有部分篓子粮,约3成;辽宁几乎没有余粮,1成左右;内蒙古有少量篓子粮,不足两成。整个东北农民余粮不足2成,大约还剩下2000万吨玉米,贸易商、港口等渠道库存有接近1成多,约为1200万吨,东北企业有3-4个月1200万吨的库存,不考虑政策粮出库,预计能维持到6月底。总体来说东北玉米售粮进度明显超出我们的预期。我觉得有几个原因,第一是重建渠道库存。16年新粮下来之前, 整个市场的余粮基本耗尽,整个社会都在重建库存。第二是中储粮收购了2000多万吨的政策粮。第三是饲料和深加工的需求转好,这受益于东北的补贴。当然,即使没有补贴,养猪的利润这么好,肯定能刺激存栏恢复。第四是华北、西北、西南均出现减产,2016年单产情况比较差,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今年西北和南方应该是欠收了,所以东北粮不仅是下海比较多,从陆路过去的很非常多。第五是低价挤出了替代品。最后是农民售粮习惯基本不受降价影响。东北分为地扒粮和篓子粮,地扒粮二月下旬之前不卖完就坏了,所以基本已经卖完了,根绝我们的观察,篓子粮的销售情况和去年也没什么却别。农民确实后不太在乎价格,该什么时候卖就什么时候卖。华北还剩4成余粮,去年同期约为3成。因为今年减产600-700万吨,华北粮不仅没有外流,东北粮还流入了。余粮数量仅比去年多500万吨。深加工企业库存非常低,多数不足10天。整个余粮不算太多,但是我认为可以维持到7月份之前,因为渠道库存和企业库存,特别是东北企业库存还是比较多的,华北也有部分库存。所以说5月份之后会有些缺粮,但是可以肯定不会有去年那么缺,那它的溢价可能会少,对拍卖的吸引力也就会下降。所以最关键的还是政策,什么时候出、什么底价出、以何种方式初。政策的情况很难预测,我们可以从去年的情况分析一下今年的。2016年4月初开始13年的2000万吨一次性,山东底价1640到1660;5月27超期和席雪顿定向拍卖成交了900多万吨,辽宁二等底价1490;7月14日13年分贷分拍卖成交850万吨,辽宁二等低价1590;9月7日14年的包干成交了380万吨,辽宁二等低价1520;给酒精企业的定向约50万吨,总共出库了4180万吨。今年5月之后应该也会缺玉米,但是没有去年5月份之后那么缺。如果今年价格不高于去年的话,那今年13年的玉米(超期存放)出库底价应该不高于1490元/吨。现在进口玉米成本是1700左右,预计南港价格应该低于1800元/吨,北港价格应该低于1700元/吨,所以拍卖底价应该不会高于1500元/吨。所以我个人预计13年玉米价格低于1450,14年玉米可能高于1500元/吨。最后展望一下市场行情,未来国内玉米价格会有两个定价基准,下限是东北农民的种植成本,不会比种植成本低太多,但是也不会高太多,保持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