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国盛:机械交流纪要-与大象共舞,同行业核心公司比较竞争优势探讨之激光器20200514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国盛:机械交流纪要-与大象共舞,同行业核心公司比较竞争优势探讨之激光器20200514

2020-05-14国盛证券意***
国盛:机械交流纪要-与大象共舞,同行业核心公司比较竞争优势探讨之激光器20200514

激光器是我们行业内核心公司比较研究的第三个领域。伴随着创鑫激光有望在科创板上市,国内激光器行业格局出现了一些变数。我们通过持续的跟踪以及产业链调研,尝试对两家国内激光器龙头厂商做一个对比。首先汇报一下我们对价格战的看法。18年以来的价格竞争的背景十分复杂,我们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分别来分析。需求端,激光器行业在2017年享受到了30%的增速,当年IPG中国区增速更是高达73%,是这一轮周期的顶点,一定程度上透支了18到19年的需求,此后跟随宏观经济开始周期性下滑。叠加中美贸易战影响了制造业的投资预期,通用设备的资本开支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供给端,恰逢锐科上市后规模效应显现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锐科高功率产品迅速成熟放量。需求收缩和供给放大以及IPG人为挑起的价格竞争,共同造成了近两年的价格战持续时间和烈度大幅超过预期。我们认为价格战在于争夺市场,而本质在于获得规模效应。行业层面的源动力在于只有占激光设备成本50%以上的激光器价格下降,才能够推动激光设备性价比超过传统加工工艺,以实现激光工艺的普及。公司层面,是锐科在技术成熟之后,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了价格竞争。并且在获得规模效应之后,进一步加强了该循环。规模效应的的背后是由产品特征决定的。各家厂商的激光器虽然各自有一些独门绝技,但本质上原理相同,实现的工艺也一样,和激光设备中其他核心零部件,比如控制系统和切割头彼此兼容,本质上是标准品。标准品的特征就决定了行业将向有规模优势的厂商集中。比如说,在锐科出现之前,IPG在光纤激光器领域的全球市占率和国内市占率一度高达70%。在激光器行业中,产生规模优势主要通过成本低、技术领先、质量好三个维度。锐科和IPG的竞争本质上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在于锐科充分享受到了国内成本低的优势。虽然IPG早已实现了垂直整合,所有零部件均实现了完全自制,物料成本低于锐科。但锐科在自制率低于IPG的情况下,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以及制造成本优势,综合成本已经低于IPG,并且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所以可以说国产替代实际上是必然。那么,价格战的终止,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需求回暖,二是成本继续下降空间有限,三是IPG退出中国市场。回过头来看,IPG2018年掀起的价格战加速了行业低端产能的出清,提升了行业集中度,而且客观上加速了激光设备的推广普及和渗透率。接下来我们对两家公司各方面做一个对比。创鑫在历史上是脉冲激光器,尤其是调q激光器的龙头。在14年的时候通过持续三年的价格战成长为国内脉冲激光器的龙头。但是在激光应用从打标向切割转换的趋势中,没有在连续激光器领域把握住历史机会,被从连续激光器起家的锐科激光实现了反超。发展到现在,二者的产品线基本一致,均包括连续激光器、脉冲激光器、准连续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唯一的差别在于超快激光器,锐科去年通过收购国神激光初步具备了超快激光器的生产和研发能力;创鑫目前还没有进入超快激光器领域。连续激光器我们以单模和多模激光器最高功率和实际出货功率作比较。锐科目 前单模激光器最高为3kW,多模激光器为30kW;创鑫目前单模最高为5kW,多模激光器为35kW。从参数来看,创鑫高功率激光器技术较为领先。但是,从实际出货情况来看,3kW尤其是6kW以上功率段锐科产销量比创鑫要多很多。脉冲激光器是创鑫激光的传统优势产品,从销量看,截至2017年底,创鑫激光的脉冲激光器销量高达33286台,同期锐科激光销量为13994台。近两年,创鑫重点发展连续激光器,脉冲激光器销量有所下滑,从营收来来看,两家公司脉冲激光器业务规模已经比较接近。零部件:我们全面的讲一下锐科和创鑫零部件自制率的情况。光纤激光器中的核心光学零部件主要包括泵浦源、有源光纤、无源光纤、光纤光栅、合束器、隔离器、输出头等。截至目前,在锐科和创鑫的连续激光器产品中,自制率较低的零部件主要是激光芯片、有源光纤和光纤光栅。芯片:过去几年间,锐科和创鑫通过采购芯片和热沉自主封装COS芯片,进一步封装成泵源大幅降低了成本。锐科的芯片主要使用欧司朗、II-VI、长光华芯和锐晶,热沉主要采购自日本丸和(Maruwa)。创鑫激光芯片主要使用Lumentum和II-VI,今年计划导入长光华芯的芯片,热沉主要采购自日本京瓷。未来芯片环节进一步降成本的空间有三点,一是凭借规模效应要求供应商降价,芯片的原材料成本低、固定成本高,产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从而对批量大的客户是可以提供更优惠的价格的;二是培育国产芯片供应商,锐科2018年向长光华芯采购了2620万元的芯片,2019年向锐晶采购1573万元,锐科国产替代进程早于创鑫激光。三是改进结构设计,使用更高功率的芯片。目前主流的单个芯片为15~18W,进一步提高单芯片功率的话,能够显著减少配套器件的使用,从而大幅降低泵浦源成本。2018年,创鑫开发出高功率18W芯片的泵源,从而降低了泵源单位成本。有源光纤:锐科激光有源光纤主要采购自控股子公司睿芯光纤,睿芯营收从2016年的1345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1.4亿元,基本上是独家供应给锐科。锐科产能不足的部分主要采购Nufern的产品。创鑫激光2018年起开始大面积导入国产光纤,和长飞光纤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到2019年上半年,长飞光纤已成为创鑫激光的第一大供应商,创鑫其他供货商还包括Nufern和nLight。锐科激光和创鑫激光已经在过去三年间逐渐实现了有源光纤的国产替代,但我们认为未来仍存在进一步降成本的空间。对锐科激光而言,一方面是提高睿芯光纤的产能,另一方面是加强研发,尽快实现对进口产品的全面替代。对创鑫激光而言,则是培育国内合格供应商,加快国产光纤替代进程。从进度来看,锐科激光的自产化进程快于创鑫激光。光纤光栅:创鑫2017年立项了“高功率光纤光栅自产项目”,2018年3月成功制样,到2019年4月份实现了大批量使用。2019年以来,创鑫激光的光纤光栅自制率大幅提高,由2018年自制率3%提升至2019年二季度的58%。自制光纤光栅与进口相比,单位材料成本降幅逾70%。锐科目前光栅自制率极低。综合来看,两家公司在供应链上的布局还是比较完善的。实际上,上游供应链对中游激光器厂商至关重要。一是在锐科、创鑫未做到100%垂直整合之前, 上游零部件决定了成本。二是近几年激光器更新迭代很快,需要上游产业链的技术和供应支持。我们观察到的另一个现象是,2018年以来激光器产销量放量带动了上游产业链的规模化生产,诞生了许多专业生产某一个零部件的厂商。比如,芯片环节的长光华芯、泵浦源环节的星汉激光、有源光纤环节的长飞光纤等等。总结一下,两家公司的激光芯片基本全部依赖采购,供应商主要包括Lumentum、欧司朗、II-VI、长光华芯、锐晶等,自制化率和国产化率均较低;有源光纤则由国内厂商,包括睿芯光纤、长飞光纤供应,国产化率较高;光纤光栅是最后一个技术和工业化生产均有待突破的零部件。接下来,我们引入“总瓦数”概念,使用“总瓦数”口径比较两家公司的成本和价格情况。总瓦数是指激光器厂商当年生产销售的激光器的功率之和。计算方法是用各功率段激光器销量*对应功率,比如1kW激光器卖了1000台,那么总瓦数就是100万瓦。经过计算,2015-2018年间,锐科连续激光器单瓦成本分别下降46%、34%、16%,由183元/瓦大幅下降至55元/瓦,年均降幅高达33%。创鑫2016-2018年间,单瓦成本分别下降24%、34%,由110元/瓦大幅下降至55元/瓦。二者成本十分接近。单瓦收入方面,锐科连续激光器单瓦收入由2015年的287元/瓦下降至2018年的109元/瓦,年均降幅达27%。创鑫单瓦收入由2016年的160元/瓦下降至2018年的85元/瓦。二者存在接近30%的价差。锐科较高的定价反应在了毛利率中,2018年锐科毛利率高达49%,创鑫仅为35%。我们认为,锐科相较创鑫存在一定的先发优势。我们在产业链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下游设备厂商在18年之前默认选配IPG。但是在锐科上市之后,尤其是3kW以上的产品逐步成熟以来,国内设备厂商开始主动选用锐科的产品。背后的原因,一是锐科的产品比IPG便宜。二是由于创鑫同功率段产品推出时间落后于锐科,而且从推出到平稳成熟运行还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导致下游客户的口碑锐科明显较好。三是近两年新进入的设备厂商较多,这些新玩家由于规模较小,无法从IPG拿到优惠的价格,纷纷选择了锐科激光。我们认为,创鑫和锐科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客户的差距。对中游设备厂商来说,产业链协同发展、共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宁德时代和先导智能、还是激光产业中的苹果和大族。下游客户的技术进步能够显著带动上游零部件厂商的成长。以两家公司第一大客户为例,锐科的第一大客户是华工,创鑫的第一大客户是邦德。华工对锐科的帮助包括率先使用锐科最新的技术、帮助测试锐科的新产品,分享华工自身对工艺的理解等等,这几点对中游设备厂商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对高端大客户而言,价格敏感度远远小于小客户,他们更重视的是品牌、质量等心理因素,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维护。目前来看,锐科在高端客户的认可度是要高于创鑫的。再就是,我们认为切割设备市场未来集中度将有所提高,对激光器的选配也将有所集中。锐科和创鑫另一个差别主要是体制:锐科有一定的国资背景,在研发上获得了显著多于创鑫的政府补助。锐科2019年共获得政府补助6500万元,创鑫2019年上半年仅获得政府补助490万元;2018年锐科获得3044万元,创鑫仅1009万元。锐科还有一定的军工背景,在激光武器等激光的特殊应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望2020年,锐科、创鑫向高功率激光器发起进攻,6kW及以上激光器价格竞争难以避免,但整体降价幅度预计将放缓。伴随着5G浪潮,对超快激光器的需求预计将大幅增加。焊接、清洗、熔覆等新应用也将继续开拓市场。此外,疫情对于依赖垂直集成的IPG而言,他供应链以及销售必然有影响,对国内厂商而言是一个进口替代的较好时机。海外市场值得重视,虽然中国激光设备市场占全球一半以上,但通过IPG的分区域营收可以看出海外市场还是非常广阔的。锐科目前十余位销售覆盖海外市场,海外销售额稳步增长,但占比仍然较小。创鑫激光则通过配套邦德进入了很多国家,但本质上仍然是配套国内激光设备厂商。广阔的全球激光设备市场目前仍然缺少中国激光器厂商的参与,仍处于IPG垄断状态,价格水平明显高于国内,对锐科、创鑫为代表的国内激光器厂商而言,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