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元宇宙比作驶向未来的飞船,那么虚拟偶像就是必要的船票。
年初,“洛天依”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进入主流视野;5月,AYAYI从小红书爆红出圈,被10多家品牌聘请为代言人;10月底,抖音博主柳夜熙发布首个短视频,粉丝暴涨近500万;11月,GTC 2021大会,英伟达正式发布能承载“元宇宙”愿景的虚拟化身平台“OmniverseAvatar”,同时推出3个虚拟人形象。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虚拟偶像行业发展及网民调查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预计 2021年将达到62.2亿元。
伴随 C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真实与虚拟的边界逐渐模糊。虚拟偶像作为一种最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跨次元形式,凭借人设讨喜“不塌房”的特质,不断撬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联合发展,吸引互联网大厂与初创企业纷纷入局。
“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桥梁
虚拟偶像已成为承接现实、启示元宇宙的重要角色。
顾名思义,虚拟偶像是指通过绘画、动画、CG等形式制作,在虚拟或现实世界进行偶像活动,但本身并不以实体存在的人物形象。早在“元宇宙”爆火之前,虚拟偶像就已经活跃在亚文化环境中,只是“元宇宙”概念的兴起和相关技术的进步,使得虚拟偶的关注度再一次飙升。
虚拟偶像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日本,最先出圈的就是2007年横空出世的初音未来,即使你并不关注这个穿着制服、扎着双马尾的少女,但她火遍全网的作品《甩葱歌》你一定耳熟能详。
初音未来是全球首个以语音合成技术为基础开发的2D虚拟歌手,也是全球首个现象级虚拟偶像。此后,随着3D建模、AI、动作捕捉、全息投影等技术进步,虚拟偶像的设计逐步向3D、超写实的方向发展,“职业”也由单一的歌手向主播、超写实KOL延伸。
从虚拟歌手初音未来、洛天依,再到超写实数字人AYAYI、柳夜熙,虚拟偶像在大型演出、品牌活动、内容社区、短视频平台中的现身越发频繁,已成为穿梭于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间的重要角色。
巨头布局的经济链条
在真人偶像负面新闻频发、疫情催化线上娱乐的背景下,虚拟偶像自2020年以来迅速爆发。
近年来真人偶像负面新闻频发,每次“塌房”不仅粉丝哀嚎一片,经纪公司、合作品牌方的利益也跟着受损。11月23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公布了第九批网络主播警示名单,包括吴亦凡、郑爽、张哲瀚等违法失德艺人,也被纳入了警示名单中。
对于运营方来说,虚拟偶像商业安全感更强,也更容易管控。和真人偶像相比,虚拟偶像一方面不需要经历多年的培训培养,另一方面违约风险低、公关风险低,这一特点对传统经纪公司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乐华娱乐在2020年11月推出了虚拟偶像团体A-Soul,并按照真人训练生培养模式对A-Soul进行运营。A-Soul出道后迅速圈粉,成员嘉然在B站直播间的人气远超菜菜子Nanako、阿萨Aza等头部虚拟主播。
对于品牌方而言,虚拟偶像能够帮助塑造年轻化的品牌形象。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虚拟偶像爱好者中92.3%年龄介于19-30岁,以看重偶像人设、收入位于中高水平的90后为主。
2019年4月,肯德基在Instagram上推出自己的超写实KOL桑德斯上校,完全颠覆了大家对肯德基“老爷爷”形象的固有认知。2020年9月,超写实KOL翎Ling与特斯拉展开跨界合作,将翎Ling的中式美学与特斯拉的现代感合而为一,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的关注。
随着市场扩容持续,虚拟偶像的商业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Bilibili、爱奇艺、腾讯、阿里巴巴等各大公司纷纷下场参与布局。以虚拟偶像为核心商业闭环初步形成,上游为设备、软件等供应商,中游主要是虚拟偶像运营商,下游则涉及虚拟偶像后续各类商业变现及落地场景。
伴随着上游各环节技术逐渐成熟,下游商业变现渠道不断拓宽,虚拟偶像未来的想象空间值得期待。
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受益于5G、AR、VR等技术的进步,虚拟偶像的变现方式越发多元。
目前,开演唱会、广告代言、发布新歌、参加综艺、线下展会以及授权IP销售衍生品成为众多虚拟偶像的吸金之道。另外,随着直播带货的崛起,有的虚拟偶像也投身其中。被称为“国内第一虚拟歌姬”的洛天依去年就开启了“带货”之路,在一场天猫直播中,一度有630多万人“围观”。
但并不是所有的虚拟偶像都有洛天依这样强大的吸金能力,大部分虚拟偶像项目都在巨大经费的“燃烧”下“痛并快乐着”。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说,打造一个虚拟偶像需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虚拟偶像的特质越接近真人,对技术的要求也就越高。其次需要有一定的营销宣传基础,不论是真人偶像还是虚拟偶像,都离不开强大的营销推力。最后还需要持续有好的内容输出,只有不断推出新的且优质的作品内容,才能长久吸引粉丝的关注。
而目前,国内虚拟偶像的培养与作品制作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仅一支单曲从编曲到人物形象、舞台设计等就需花费近200万元,加上宣发推广的费用,培养成本甚至会超过真人偶像。
再加上,虚拟偶像需要在积累一定粉丝数量后才可以进行变现,短期之内难以实现盈利。这也导致了,尽管当前中国已有数万个虚拟偶像,但实现盈利的不足30%,虚拟偶像行业的盈利仍存在困难。
不过,目前已有低门槛技术方案出现,2021年2月Epic Games推出高保真虚拟人制作工具MetaHuman Creator,使任何人都可以在数分钟内完成创作。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以及引擎工具迭代升级,创造虚拟偶像的技术成本有望被大幅压缩,盈利能力有望显著增强。
有人说虚拟偶像的兴起是借了元宇宙的东风,还没吹稳,但不论如何,这阵风已经刮了起来。未来,可以确定的是现实与虚拟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去验证吧。
参考研报
发现报告旗下传递新经济商业知识的阵地。
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个世界,才能思考,或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