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 2025-008 2025年4月 2024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帅放文、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赵寻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邝育华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一)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961.23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337.14万元,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公司医药中间体、复合辅料等产品的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相关产品销售数量减少,销售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下跌,对公司盈利水平造成影响;(2)报告期末,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针对合并报表范围内出现减值迹象的资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各项资产减值的可能性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和分析,对可能发生减值损失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6,113.59万元。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持续聚焦药用辅料、原料药、成品药、新能源材料等相关业务,围绕既定战略目标,在抓紧新项目投资建设的同时,积极研判市场情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优化存量资产及产品结构,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改性淀粉及淀粉囊系列产品、中成药等产品销售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现金流充裕、资产负债率较低,相关指标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三)医药制造业方面,近年来受医保控费、带量采购制度化和常态化等因素影响,医药制造业收入和利润出现一定波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298.50亿元,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利润总额3,420.7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新能源材料方面,2024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持续增 长,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的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锂电正极市场的出货量达到了335万吨,同比增长35%。新能源材料在汽车领域和储能领域运用方面,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统计,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总装车量同比增长41.5%、销量同比增长28.4%;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的数据统计,2024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64%。 (四)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后续公司将根据战略发展规划,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巩固传统业务,夯实新能源材料业务开发,加大国内外市场推广力度,保障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中“(四)可能面临的风险”部分,详细描述了公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投资者关注相关内容。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2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7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0第四节公司治理.................................................................................................................................................30第五节环境和社会责任...................................................................................................................................43第六节重要事项.................................................................................................................................................46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53第八节优先股相关情况...................................................................................................................................58第九节债券相关情况........................................................................................................................................59第十节财务报告.................................................................................................................................................60 备查文件目录 1、载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2、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3、报告期内在中国证监会选定网站上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4、载有法定代表人签名的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文本。 释义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四、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不适用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适用不适用 五、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六、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是否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2、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不适用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发展现状 1、医药行业现状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入,行业聚焦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市场竞争格局重塑,医药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集中采购、医保目录调整、医保控费等举措逐步实施,进一步规范医药行业市场秩序、保障药品安全的同时,对制药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医药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在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提升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将研发成果快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成为制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点;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医药产业迎来发展机遇,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传统中医药产品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地位不断提升,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模式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新路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298.50亿元,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利润总额3,420.7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 2、药用辅料行业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升,人们对药品安全的关注度、重视度不断增强,国家药监部门不断改善监管环境、陆续出台各项政策,医药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竞争日益加剧,推动国内药用辅料行业资产重组、产业升级加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医保改革等一系列医药卫生体制深入改革措施的实行,医药生产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并沿着产业链向上游药用辅料产业传导,对药用辅料行业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共同审评审批的背景下,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产品稳定性、供应能力成为下游制药企业的重要考量因素,行业龙头企业凭借规模、品类、产品质量、技术优势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2025年1月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用辅料附录、药包材附录的公告》(2025年第1号)。将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附录的形式写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是药品生产质量全链条管理优化升级的重要一环,具有“从静态向动态升级、从链条向立体优化”的特点。在生产环节,要求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严格变更质量管理,强化外部沟通协作和委托生产管理,强调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规范生产过程,确保其产品符合药用要求;在辅料使用环节,要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落实药品质量主体责任,加强供应商审核、变更管理和物料质量把关;在监管环节,要求强化监督检查,加强信息共享,强化风险处置、查处违法行为。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附录正式实施后,将促进规范生产的药用辅料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场容量和市场竞争力。 3、新能源行业现状 从新能源汽车领域来看,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需求保持增长,国内市场需求在技术和政策的加持下持续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市场占有率达到40.9%。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以锂离子电池为主流的动力电池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根据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统计,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总装车量同比增长41.5%、销量同比增长28.4%。 从储能领域来看,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