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财报]:中科金财:2024年年度报告 - 发现报告

中科金财:2024年年度报告

2025-04-22财报-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中科金财:2024年年度报告

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 2025年4月 2024年年度报告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朱烨东、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朱烨华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杨文燕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本公司请投资者认真阅读本年度报告全文,本年度报告涉及的未来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等前瞻性陈述,属于公司计划性事务,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注意投资风险。公司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市场竞争风险、行业技术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政策风险等,有关主要风险因素及公司应对措施已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可能面对的风险”详细阐述。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目录 第一节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2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6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10第四节公司治理..........................................................................31第五节环境和社会责任....................................................................51第六节重要事项..........................................................................54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60第八节优先股相关情况....................................................................67第九节债券相关情况......................................................................67第十节财务报告..........................................................................68 备查文件目录 1.载有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2.载有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的审计报告原件。 3.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4.以上备查文件的备置地点:公司董事会办公室。 释义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信息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 四、注册变更情况 五、其他有关资料 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适用不适用公司聘请的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财务顾问□适用不适用 六、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否 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同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同时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按照境外会计准则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情况。 八、分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九、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及金额 适用□不适用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创新持续取得突破,数字经济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其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同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要求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2025年阶段性目标包括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注重提升数据质量,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促进数据交易流通,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4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137,276亿元,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是驱动软件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6,233亿美元,同比增长21.5%。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2033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4.8万亿美元。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正大力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重塑各领域的发展格局。赛迪认为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增速领跑全球,2025年至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将从3,985亿元增长至17,2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6%。算法、算力和数据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设施已全面加速,驱动产业变革。在算法层面,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4年)》,语言大模型技术多维度能力持续进化,视觉大模型和多模态模型加速迭代。大模型支持多任务多模态能力持续增强,可执行任务已经从文本对话拓展到多模态理解、多模态生成等场景。在算力和数据层,国家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各方积极推动算力产业建设,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在人工智能应用层面,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4年)》,大模型应用工具主要围绕Agent(智能体)、多模型编排、大小模型协同、知识库集成、检索增强生成(RAG)及多组件融合等核心要素持续创新。Agent的引入,实现了复杂任务 的自动化执行与智能决策。各行各业正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智能化升级浪潮。尤其在金融、政务、营销等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技术赋能效应与商业化潜力。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为软件业提供关键资源与价值源泉。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代表,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我国数据总量稳居全球第二位。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工信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等多部门围绕数据流通交易、数据安全与治理、产业融合等出台了多项政策,数据要素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国家数据局计划同有关部门推动2025年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包括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组织开展企业、行业、城市三类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以公共数据为突破口深化数据资源有序开发利用;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抓好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先试先行;提升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梯次培育布局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支柱型、区域特色型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据产业、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 金融行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等子行业,其中银行业发展尤为瞩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95.59万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444.57万亿元,同比增长6.5%。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风险管控、流程重塑等方面取得新进展。银行业蓬勃发展的数字化历程显示,金融行业已成为我国信息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信息技术系统是我国金融业的重要基础设施,而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行业参与者提升效率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根据中研普华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市场竞争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4年中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已达2.8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3.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8%以上。Wind数据统计,2024年国有六大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合计达到1,254.59亿元。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继续加紧布局金融科技赛道,部分银行科技投入总量、增速创下新高。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科技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业技融合,深化数据治理,推动新技术应用。加快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安全稳妥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在金融领域应用。金融与人工智能有天然的契合点,AI大模型技术能够充分挖掘银行业的海量数据,而银行业具有适用AI大模型技术的丰富场景。当前AI大模型正推进我国银行业服务、营销、产品等领域的全面革新,催化“未来银行”加速到来。 政府行业是国内信息化应用较为成熟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鼓励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务管理和政务服务水平的背景下,政府信息化市场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随着数字技术创新和迭代速度加快,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已经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数智技术在政府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 愈加全面的驱动作用。数字政府发展强调政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建设,促进数据要素充分开发利用,支持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大模型开发、训练和应用,聚焦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提升社会生产效率的强大动力。在新技术发展、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智能化与自身经营及业务融合的重要性,催生企业持续的智能化建设需求,中国企业已进入全面智能化发展新阶段。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遵循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方向,以数字科技为切入点,围绕金融机构、政府与公共事业、企业等客户群体,提供金融科技综合服务、数据中心综合服务和人工智能综合服务,通过科技赋能帮助客户实现新一轮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一)金融科技综合服务 公司依托20余年行业经验沉淀,金融科技综合服务在国内外金融机构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银行为公司主要客户群体,公司金融科技综合服务覆盖银行前、中、后台全业务流程,累计服务国内外银行客户500余家,涵盖全部的三大政策性银行、六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