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爆燃事件舆情分析报告 目录 小米汽车爆燃事件舆情分析报告1 一、事件概述2 1.1事件经过2 1.2小米官方回应2 1.3家属及公众质疑3 二、舆情传播热度分析3 2.1微博平台传播趋势3 2.2抖音平台传播趋势3 2.3两平台传播热度对比4 三、舆情分布情况4 3.1微博平台舆情分布4 3.2抖音平台舆情分布4 3.3两平台舆情分布差异原因分析5 四、网民观点评论分析5 4.1质疑与批评观点5 4.2支持与辩护观点6 4.3理性探讨观点6 五、舆情总结7 在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纯电动汽车在安徽省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发生严重交通事故,随后车辆爆燃,车内三人不幸遇难。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NOA(NavigateonAutopilot)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障碍物后发�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最终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这起小米汽车爆燃事件迅速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小米作为科技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其汽车产品自推�以来就备受期待。此次严重事故不仅对受害者家庭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痛,也引发了公众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可靠性以及车辆应急逃生机制等方面的广泛担忧和讨论。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抖音和微博两大平台上关于小米汽车爆燃事件的舆情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公众对于该事件的态度、观点和情绪倾向。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社会舆论的走向,也能为小米公司及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后续的技术改进、产品优化、危机公关处理以及品牌形象重塑等方面提供具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依据,进而推动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事件概述 1.1事件经过 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纯电动汽车在安徽省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发生严重交通事故,随后车辆爆燃,车内三人不幸遇难。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NOA(NavigateonAutopilot)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障碍物后发�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最终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碰撞发生后,车端紧急呼叫系统 (Ecall)自动触发报警并联系急救服务。约23时许,120抵达现场,但车内三人最终未能幸免于难。 1.2小米官方回应 4月1日12时46分,小米公司发言人通过微博回应此次事件。声明表示,事故发生后小米 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本人驾驶,同时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120 急救服务。小米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于30日赶赴铜陵,在警方的指导下,积极配合调 查、取证等各项工作,并于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所掌握的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 小米公布的行车记录信息显示:3月29日22:27:17,NOA激活,车速116km/h;22:28:17,轻度分心报警;22:36:48,NOA发�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22:44:24, NOA发�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22:44:25,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22:44:26,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8%;22:44:26-28之间,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22:44:28,车端Ecall触发;22:44:39,车端Ecall接通,确认事故发生,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22:45:06,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22:47:15,调配120成功。 1.3家属及公众质疑 遇难者家属对小米官方公布的数据和处理方式提�了诸多质疑。一位遇难者小罗的妈妈向澎湃新闻表示,孩子当时开的是智驾,在当时的突发情况下,2秒钟内反应过来并完成切换接管车辆是不现实的。同时,家属称从事故发生到4月1日,小米汽车方面一直没有人与遇难者家属取得联系,仅在微博作�回应。虽发布通告称会成立调查组,但从未有过慰问电话,只是将车子拉到北京去做鉴定,这让家属感到不满和寒心。 公众在网络平台上也表达了强烈的质疑和关注。一方面,对小米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怀疑,尤其是在识别障碍物、预警以及紧急制动等方面的能力。如网友提�在检测到前方障碍物后,为何仅在2秒后就发生碰撞,车辆是否及时准确地做�了应对措施。另一方面,针对车辆碰撞后爆燃以及车门是否锁死导致无法逃生的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有观点认为,如果车辆设计存在缺陷,导致碰撞后车门无法打开,将会严重威胁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还有公众对小米公司的数据透明度提�质疑,担心车企在事故调查中能否客观、全面地公开相关数据,还原事故真相。 二、舆情传播热度分析 2.1微博平台传播趋势 从微博平台的数据来看,自4月1日小米官方回应后,相关话题热度迅速攀升。“小米回应SU7高速上碰撞爆燃”“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细节”等话题相继登上热搜。4月1日当天,话题阅读量突破5000万,讨论量超过10万。热度高峰�现在4月1日13-15时,主要原因是小米官方声明发布后,引发媒体和网友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媒体纷纷跟进报道,解读小米官方声明内容,同时网友也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质疑小米汽车的安全性、数据真实性以及处理态度等。此后,随着时间推移,话题热度逐渐下降,但在4月2日,因家属质疑等新情况�现,热度又有小幅度回升。 2.2抖音平台传播趋势 抖音平台上,事故相关视频最早于3月30日开始传播,但初期热度较低。4月1日,随着微博话题的发酵以及更多媒体报道,抖音上相关视频的播放量、点赞数等数据开始快速增长。当天,多个视频播放量破千万,点赞数超过10万。视频传播呈现�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 点,许多用户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参与讨论。传播内容主要以事故现场视频、小米官方声明 解读以及网友的吐槽和质疑为主。一些抖音博主还制作了深度分析视频,探讨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以及智能辅助驾驶的可靠性,进一步推动了事件的传播。 2.3两平台传播热度对比 微博平台的传播热度在事件初期主要依靠话题的热度和媒体的参与,话题性和时效性较强。微博用户更倾向于通过文字表达观点,对事件的讨论更深入、全面,涉及到小米汽车的技术、企业责任、行业规范等多个方面。抖音平台则以视频内容为主,更具直观性和感染力。视频形式能够更生动地展示事故现场情况,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传播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但在讨论深度上相对较弱,更多是基于直观感受的评论和质疑。 三、舆情分布情况 3.1微博平台舆情分布 在微博平台上,不同用户群体对小米汽车爆燃事件的关注和讨论呈现�明显差异。普通用户是讨论的主力军,发布的相关博文数量占比超过70%。他们的讨论内容广泛,涉及对事故原因的猜测、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担忧、对家属的同情以及对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质疑等。例如,大量普通用户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看法,部分用户表示以后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会更加谨慎,对小米汽车的信任度下降。 微博大V凭借其广泛的影响力和粉丝基础,也在舆情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科技领域大V对小米汽车的技术原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引发了粉丝的热烈讨论。他们的观点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引导性,能够影响普通用户的看法。如某知名科技大V发布长文分析小米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此次事故中的表现,阅读量超过百万,转发和评论量也达到数万。 媒体账号在微博舆情中扮演着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关键角色。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发布事故相关的新闻资讯、深度调查和专家解读等内容。媒体报道的权威性和及时性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推动了事件的传播和讨论。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使得事件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3.2抖音平台舆情分布 抖音平台上,不同类型视频在事件传播中呈现�不同的占比和传播效果。新闻报道类视频占比约30%,这类视频主要来自各大媒体的官方抖音账号,以直观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向用户传递事件的基本信息,如事故现场画面、小米官方回应等。由于媒体的权威性和新闻的及时性,这类视频的播放量普遍较高,许多视频的播放量超过千万。 用户评论类视频占比约40%,是抖音平台上数量最多的视频类型。用户通过拍摄自己的口播视频、剪辑相关素材等方式,表达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这些评论内容丰富多样,有的是对小 米汽车的指责和批评,有的是对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担忧,还有的是对家属的安慰和支持。一些用户的评论视频因其观点独特或情感真挚,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和转发,成为热门视频。 专家解读类视频占比约20%,这类视频邀请汽车行业专家、技术人员等对事件进行专业分 析。专家们从技术原理、行业标准、安全规范等角度�发,对事故原因、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等问题进行深入解读。虽然这类视频的数量相对较少,但由于其专业性和权威性,能够满足用户对事件深度信息的需求,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 3.3两平台舆情分布差异原因分析 微博和抖音舆情分布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平台属性和用户群体两个方面。从平台属性来看,微博是一个以文字信息传播为主的社交平台,用户可以方便地发布长文、图片和链接等内容,适合进行深度讨论和观点交流。因此,在微博上,用户对事件的讨论更加全面、深入,涉及到技术、法律、企业责任等多个层面。 抖音则是以短视频为主要内容形式的平台,视频具有直观、生动、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用户更倾向于通过观看短视频来获取信息,并且在评论区发表简短的看法和感受。因此,抖音上的舆情更多地基于用户的直观感受和情感共鸣,传播速度快,但讨论深度相对较弱。 从用户群体角度来看,微博用户以年轻群体、知识分子和媒体从业者等为主,他们对信息的敏感度高,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并且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因此,在微博上,用户对小米汽车爆燃事件的讨论更加理性、深入,注重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抖音用户群体更加广泛,涵盖了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的人群。其中,年轻用户和普通大众占比较大,他们更关注事件的趣味性和情感性。因此,抖音上的舆情更多地体现�大众的情感倾向和直观反应,如对事故的震惊、对家属的同情以及对小米汽车的质疑等。 四、网民观点评论分析 4.1质疑与批评观点 在抖音和微博平台上,大量网民对小米汽车爆燃事件表达了质疑与批评。许多网民对小米汽车的安全性提�了强烈质疑,一位微博用户发文称:“小米SU7才上市多久,就�了这么严重的事故,这质量也太让人担忧了,还说什么媲美豪车,安全都保障不了,谁敢买?”另一位抖音用户在视频评论区留言:“新能源汽车本来就担心安全问题,这下好了,小米汽车直接给大家一个爆燃的‘大惊喜’,以后谁还敢开啊。”从这些评论中可以看🎧,网民对小米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信心受挫,对其产品可靠性产生了严重怀疑。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也成为网民质疑的焦点。不少网友认为,小米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此次事故中表现不佳,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有抖音博主制作视频分析称:“车辆在检测到前方障碍物后,仅仅过了2秒就发生碰撞,这说明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预警和紧急制动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根本无法保障驾驶员的安全。”还有网友在微博上表示:“小米一直宣传智能辅助驾 驶多么智能,结果关键时刻掉链子,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这些评论反映�网民对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不信任,认为其在技术上存在漏洞,无法应对复杂路况。 部分网民对小米公司的应对态度和数据真实性表示不满。一位遇难者家属在微博上公开质疑:“从事故发生到现在,小米方面一直没有与我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只是发布了一些数据,这些数